李晓军艺术辑评

来源 :中国书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ngyu0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晓军是中国国家画院优秀的书法家和花鸟画家.在当代,书画双修,以书入画,在从事传统中国画创作的圈子内已殊为难能.我也曾听圈内的朋友介绍,李晓军是为了画好中国画而学习书法,走进了中国书法的艺术殿堂.他儿时得颜伯龙先生的女儿颜家荣启蒙传统中国画,后拜师康有为的学生戴晓峰先生.在戴先生“要画好中国画,务须练好书法”的教诲下,李晓军与古为徒、不杂时弊,书画双修,深得中国书画传统之正脉而显纯粹和清逸.
其他文献
说实话,我和张严平并没有太多接触,我甚至没有面对面和她交谈过.除了私下里听朋友们讲起她,一起议论过之外,最深入的交流不过是约稿时的几番电话.虽然如此,在内心,我确实一直将她作为我的楷模,也因而自不量力地感觉和她有某种亲切和契合.rn挂完电话后,我在想,写写我的感受也许可以算是一个实验:在一个远离其衣食住行的“陌生人”眼里,在一个抛弃了一切细节的“局外人”心中,重点和轮廓或许能以不同的角度得以呈现.
期刊
张老师作为一个具有诗书画印和文学全面修养的艺术家,简单讲他的诗歌主张顺口溜,顺口脱出就是好诗,不要推敲,推敲多了就是造作,一造作就出假,不是真心话.另外,他刻印单刀直入,也用双刀,刻得非常有力度.晚年他右手不行,不刻了,改用左手刻印.他的书法是从汉隶练起,我们每个人都有—本《张迁碑》,买了以后请老人给题签.他嘱咐我们要临100遍,到现在我还没完成.他说,宁可断画儿不能断字,书法不能停,画儿可以停,书法不能停.这是中国艺术内在的关系.讲他的画儿,他早年学西画儿,后来发现中国画伟大,下决心用中国画的笔墨和修养
期刊
移动传播年代,“主播”在大众概念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随着自媒体短视频迅猛发展,以往高大上的演播室模式,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rn主流媒体的主播们,从未有今天如此迫切的转型需求.我2009年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新华社从事播音主持工作,亲身经历了这个职业的巨大变化,工作之余,一直在思考:受过专业训练,依旧在主流媒体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传统“专业主持人”,在媒体转型中如何进化?如何既顺应新媒体发展大势,又能利用自己的优势和专长寻求突破?
期刊
期刊
在书史上,至魏晋,书法摆脱了工具性与文人化生命感性相感召而趋于审美自觉之后,书法之道与艺便成为横亘在书史上的张本.也即是说,从这个时期开始,书法已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与形式的问题,而是由形式上升到本体.魏晋书法对意的关注,便再好不过地说明,形上本体——道已成为书法的精神本源.这种精神本源表现为魏晋书法的玄学化,言不尽意,以形写神.晋人以意言韵、言神、而意之本体即易玄之道.道本于无,表现为形上精神本体与意的无限.也正是从魏晋开始,言不尽意,气韵生动,以形写神,构成中国艺术美学的核心与主旨.因而不是外在的形式和繁
期刊
界定中国早期画家,尤其是宋元时期画家的个人风格——他们的真迹流传甚少仿本和赝本众多——是一个极其复杂、涉及研究方法的问题.所幸近年来,中国画专业的研究者们越来越关注这个问题[1].尽管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但大多数人都认为,在这个浩瀚学术领域的当前阶段,只有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对历史上的重要名作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梳理,才能最终构成可靠的中国绘画风格史[2].
期刊
一rn14世纪早期,曹知白在画坛的声望即使没有超过其好友黄公望和倪瓒,也可与之相颉颃.然而,自他去世后,声名渐衰.事实上,正史《元史》和《新元史》都未为他立传.其事迹只能从他家乡的松江方志和友人诗文的零星记载中窥知.根据这些文献资料,可以重新建构起他的个人生活经历和思想变化.
期刊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中西学术的双重深化进展,学术文化界对本土学术理论开始进行反思,这主要表现在基于现代西学范式下,对本土学术艺术理论的“失语症”反思.按最早提出“失语症”观点的曹顺庆的说法:“我们根本没有一套自己的话语——一套自己特有的表达、沟通、解读的学术规则.我们一旦离开了西方文论话语,就几乎没有办法说话,活生生一个学术哑巴.”“古代文论话语只是一种知识形态,从而从一般文学理论中消失了……失去了传统和历史,我们成了文化上的断裂人,文学精神上的断裂人.”
期刊
当代文化状况的改变对书法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各级院校书法专业的设置,强化了这种趋势.现代书法专业教育培养的是书法艺术家和书法工作者,他们必须负担起为整个社会服务的责任.专业教育培养的绝不仅仅是具备传统书法修养的人,现代书法艺术家和书法工作者必须在专业有关的一切方面作好准备.这种专业教育中有发展个人精神生活的内容,但占用更多时间的,是从专业出发而规划的全面训练.它强调了过去没有,或不被重视的因素,例如想象力.
期刊
五rn通过比较《双松图》和郭熙的《早春图》《群峰雪霁图》和传为巨然的《雪景图》,我们能从中了解到曹知白的画风渊源.但不能忽略的是,曹知白作为一位元代画家,他所在的创作时代完全不同于10世纪和11世纪.事实上,对这两组作品的深入分析,能够揭示出这两个时代的风格原则之差异.在比较过曹知白的画风与北宋风格,以及当时的时代风格后,我们会更容易理解普林斯顿的《树石图》不仅是一幅曹知白的作品,也是一幅典型的元代画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