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金玲,笔名景琳。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中国电影表演学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文化部老干部书画社理事,中国美术艺术家协会理事。
初夏已来临,京城尚温凉。
在这样一个春暖花开、绿意盎然的午后,我们杂志社一行人如约而至张金玲老师家中采访。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算不上采访,更精准的应该是拜访,是久别后的友聚。敲开门的瞬间,我便强烈地感受到了金玲老师与我们之间那种和谐的气场。虽是首次与金玲老师近距离接触,但是,她身上所散发出的那种真诚、淳朴和热情早把陌生人之间应有的距离感剔除得干干净净,无影无踪。
金玲老师很漂亮,优雅中透露出随和,交谈中饱含着真诚。青春的风华虽渐远去,但不论时代如何变幻,她身上还始终保留着一种岁月带不去的漂亮和优雅
作为文革后第一代中国耀眼的女明星之一,金玲老师以其自身具备的那种天生丽质、端庄大气、感情真挚将她所饰演的角色诠释得近乎完美,因此深得谢铁骊导演的喜爱,并一再强调:“金玲,你身上有最宝贵的东西,千万不能丢啊!”基于谢导的鼓励及对电影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她在所饰演的著名影片《渡江侦察记》中的刘四姐、《瞧这一家子》中的嘉英、《黄英姑》中的黄英姑、《从奴隶到将军》中的索玛、《徐茂和她的女儿们》中的三辣子及《大河奔流》中的梁晴等角色的完成相当出色,并与刘晓庆、李秀明被业内及观众誉为“北影三支花”,在80年代当之无愧地成为北影当家“花旦”。然而,她却在影视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淡出银幕,卸下无数光环,毅然选择踏入书画殿堂,勇敢地为自己的艺术生涯来了一次华丽的转身。
意欲拜师学艺,虔诚却连遇尴尬无奈
对电影事业如痴如狂的张金玲老师一向讲究随缘。1983年,李翰祥导演拍《火烧圆明园》时,最初请她去饰演东宫,可就在那时,张老师迎来了她的贝贝,导演说演戏不能要孩子,面对炽爱的电影事业和腹中娇儿,金玲老师毅然选择了孩子,从此慢慢淡出银屏。
年岁交替,岁月留痕,孩子日渐长大,金玲老师突感太多的困惑与无奈,可能是除了尽心相夫教子之外,再没有其他什么生活内容了吧。先生似乎看出了她的心事,就建议她学画画,利用空余时间与书画打交道,在枯燥的日子里,沉下心来,找一份意境,寻一点情趣。可是张老师似乎对此没什么兴趣,委屈地说自己连握笔都握不好,怎么可能学会画画呢?关键是没这个欲望。一次偶然的机会,6岁多的儿子报名参加了书画班,老师说孩子学家长最好也一起学,多一个可以交流的伙伴会增强孩子对画画的兴趣,学就学吧。就这样,一学就是一年多,等孩子上小学不再学习画画了,她却画意正浓,从陪练到喜好,兴趣使然,欲罢不能。爱妻心切的先生趁机给她引见了好友娄师白(齐白石的入室弟子)老先生,希望爱人能继续拥有自己喜爱的兴趣,快乐遨游于书画的海洋。
可是,当见到娄师白老先生的第一面,一颗虔诚的心却被老师的一句“太漂亮”给深深刺了一下。缘何?众所周知,当一个备受关注的漂亮女人长期被炫目星光包围着,那颗随着市场潮流汹涌澎湃的心是不可能一下子沉寂下来的,就连师母都很纳闷地问:“金玲啊,你戏演的那么好,学什么画画啊?”最后,娄老只能无奈地对她说:“学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你能耐得了那份孤独和寂寞吗?你能静得下来吗?你非常愿意学那就学吧。”于是乎,1990年夏日的一天,在先生的精心安排下,一场拜师宴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隆重举行,谢铁骊、于洋和杨启天等电影界的前辈纷纷到场表示祝贺,见证着这位72岁的画坛泰斗娄老先生在重演着自己当年拜72岁高龄的齐白石先生为师的经典一幕。当年齐白石老先生72岁收的娄先生为徒,现在娄先生72岁时又收张金玲为徒,这不得不令人惊叹是个奇缘。
拜师后的几天,金玲老师随先生一起前往上海,拜访了一位画坛大师。先生刚介绍说金玲现在在学画画呢,谁知大师瞟了一眼金玲,用漫不经心的一句“你太漂亮了”的话再次刺痛金玲的心……郁闷之余,她甚至在想,为什么都这样说我呢?我可不能做一个绣花枕头?一连串的疑问顿时弥漫心头,老师们的质疑渐渐变成一股股无形的压力,在金玲老师的不屈服中转换成动力,推着她阔步走向书画世界。
拾白石遗韵,一只虾苦练三年
自从收了这个不寻常的徒弟后,娄师白老先生一次次被金玲老师那种刻苦认真劲所打动。布置的作业她每次都按时完成,风雨无阻。这里有件最让娄老念念不忘的事:有一次突然下大雨,她坐地铁赶到娄老家中,身上全淋湿了,可她仍把画紧紧抱在怀里。娄老心疼地说,下雨可以不来,可金玲老师才不在乎,她说:“我要珍惜每一次交作业的机会,老师的每次点评,对我来说都是很大的提升。”一只虾,就这样一画就是三年,三年来每次交作业都会有问题出现,不是眼画得不对,就是腿画得不对,要么就是须画得不对。每次娄老都劝她放弃画虾,换画别的,可是金玲老师却说:“老师,您说我什么时候及格,我就什么时候再换,基本功很重要啊!”娄老的每次点评,金玲老师都如获至宝、谨记在心,回家后就一头扎进画室,不停地琢磨不停地练,有时在画案前不知不觉中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画不好再画,再画……再画……废纸不知道堆了多高,颜料不知道废了多少,看着身心憔悴的爱人,直心疼的先生连喊后悔,谁让自己把她引到这条道上的?原本是让她画着玩的,能够在枯燥的生活中得到一份清幽,没想到爱人竟如此地痴狂,甚至比爱好电影事业还疯狂……一旦进入到画里,就饭不吃茶不想,谁人说话均充耳未闻,无语啊!凡事喜欢追求完美的人怎可以就此收手?直到三年后的一天再次将作业交给娄老审阅时,终于得到了认可。2004年9月18日,金玲老师的作品被中国湘潭齐白石纪念馆永久收藏。
白石遗韵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就是这位像小学生一样如此虚心和执着的金玲老师,凭着身上的那股韧劲和本身具备的文化素养,20年过去了,当娄老再次看到爱徒的画作时,发现她在齐派艺术的基础上已经融入了她对艺术的切身感受,博采众长,他由衷地感叹“天道酬勤”,为有这样一位聪明勤奋、善良美丽的学生而深感自豪和欣慰。
自从金玲学习书画以来,深得多位书画大家指点和鼓励。人家说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就是不一样,健康聪明,那么集百家长的作品就更不一样了。人常说书法绘画不分家,金玲老师不但喜欢绘画,更喜欢研习书法,老师们的精心点评和认真授教,使金玲老师的书法和绘画功力节节大增。细观每幅作品,都可以从中寻到各位大家的风格。
书法界泰斗启功、欧阳中石、刘海粟先生等都曾给金玲老师题词表示对金玲的认同和鼓励。国学大师、著名书画大家范曾先生一直比较欣赏金玲对书画事业的那份执着与追求,所以范老先生总是在他认为比较满意的作品上题字,希望以此来激励金玲老师更上一个台阶。著名大型书法工具书《草书异步同形大辞典》的编著者、著名书法家刘少英先生在提起金玲老师时那也是赞不绝口,一直声称她为世间少有的奇女子。
她常将自己比喻为一只小蜜蜂,扑闪着清透的翅膀,快乐地飞进书画的百花园中,在每朵美丽的鲜花儿上采呀采呀,多可爱的老师啊。
金玲老师的悟性很强,又谦虚好学,像小蜜蜂采花一样将每位大师的画风特点汲取得恰到好处,每幅作品里都隐隐呈现出许多老师的影子。金玲老师是位精致的女人,她将自己的画作移居于景德镇名瓷及紫砂壶之上,生动再现了作品的二次光彩,不论是游鱼还是残荷,是寿桃还是美女,意境如此鲜明清幽,令观者无不神驰良久。
金玲老师没有专业院校的学历,也从不夸耀自己的门派出身,但是她却以常人罕见的顽强、不懈和悟性,将笔下的书画作品表现得如此自然、淳朴、清新、秀美,从而也真实体现了她善良、朴实、细腻的内心世界。
参展是绘画水平评定的机会
1995年至1996年,金玲老师的书画作品先后参加了韩国、伊朗、日本的电影人书画展览,并获“大日本书画院”颁发的奖状。
2000年,金玲老师参加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美术展。
2002年,出版发行了《张金玲影画集》,并在济南举行《张金玲影画集》的首发式,范曾先生亲自为其书名题字。
2003年,在南京举办了“张金玲影画研讨会”,并在威海、烟台、文登、莱阳等地举办书画展,同年又在淄博举办了国际儿童电影节书画展。
2005年,在深圳举办了“庆祝中国电影百年华诞大型书画展”并出版了《张金玲百花影集》,恩师娄师白先生亲笔题名。
2006年至2007年,在唐山和承德办画展,2007年间,还分别参加了世界艺术家联合会在日本、印尼举行的书画交流展,作品《观音》《姐妹》获得金奖。
2009年,在无锡博物馆举办了“时间雕塑美丽——张金玲书画艺术展”,范曾先生为本次展览亲笔题名。同年10月份,在多伦多加中文化交流协会举办了“美丽人生画,华彩枫叶情”书画展,得到中国驻多伦多大使馆的领导和华人华侨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收获了一份份来自加州朋友的祝福,促进了中加文化的交流,增强了中加人民的友好关系。
品读佳作,感悟金玲内心世界
一切都是机缘巧合,似乎一切都是上天冥冥之中安排好的。自从淡出银屏,选择书画,金玲老师逐渐从兴趣爱好转变成对书画技艺的执着追求。
书画,讲的就是一种心境,一种沉淀后的深思,一种欲说还休的沉默,一种欲笑还颦的忧伤,一种“千红一杯,万艳同窑”热闹后的落寂,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个人无限情怀。
一张画桌,几只毛笔,随心而欲,现在就让自己来做自己书画世界的导演,把那一季的风华,落入笔端,纸墨虽非上品,可这些依然无法掩盖金玲老师那透彻心脾的幽兰思香,或白石遗韵,或花卉游鱼,或古今佳人,或佛缘圣灵,墨香袅袅中,引人深思欲远,趣从静领,静默淡然中放下所有的俗世纷杂,浓墨淡彩,飘逸雅致的韵味以一种澄净平淡的心情释怀了心中无限感慨。山因云而秀、江因帆而丽、心因画而静;淡淡的,幽幽的,低首敛眉,乘飞升思绪让心再呈一回旅行,再做一场无声的弥撒。
从金玲老师的心画轨迹里可以看出其内心的修炼,人格的独立和意向的高远。中国画史的发展表明,最受崇拜的画家往往不是以技相夸的画家,而是那些以“境界”映扯清流、席卷古今的高人逸士。书画有无尽的魅力,从画中股美幻化的弧线到繁复缜密的线条,创造出来的是一片清高绝俗、忘怀万虑的境界,这是从大自然和自我修炼中撮取的感觉,谁能拒绝它对心灵的冲击呢?
每当金玲老师轻轻翻开自己的书画集册,内心总会泛起阵阵悸动和感恩之情,眼前也总会闪现出许许多多恩师和友人的面孔。感谢恩师娄师白先生这么大年纪还收她为学生,引领其在丹青路上遨游;感谢诸多老师们在书画道路上给予的鼓励和支持;并由衷地感谢将她引上表演艺术道路上的湖北省话剧团启蒙老师们和电影界的前辈们。
金玲老师褪去一切浮华光环淡出影视事业,追求并执着于陶情养性的书画艺术天地,这是其继影视艺术道路的延伸和文化涵养的一种提升。艺术道路是唯美的,也是孤寂的,到达一定高度又是曲高和寡的,要耐得住寂寞,要深得其中之玄妙,才能达到自我境界的高深意境。在此,我们深深祝福金玲老师华丽转身取得的成功!
初夏已来临,京城尚温凉。
在这样一个春暖花开、绿意盎然的午后,我们杂志社一行人如约而至张金玲老师家中采访。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算不上采访,更精准的应该是拜访,是久别后的友聚。敲开门的瞬间,我便强烈地感受到了金玲老师与我们之间那种和谐的气场。虽是首次与金玲老师近距离接触,但是,她身上所散发出的那种真诚、淳朴和热情早把陌生人之间应有的距离感剔除得干干净净,无影无踪。
金玲老师很漂亮,优雅中透露出随和,交谈中饱含着真诚。青春的风华虽渐远去,但不论时代如何变幻,她身上还始终保留着一种岁月带不去的漂亮和优雅
作为文革后第一代中国耀眼的女明星之一,金玲老师以其自身具备的那种天生丽质、端庄大气、感情真挚将她所饰演的角色诠释得近乎完美,因此深得谢铁骊导演的喜爱,并一再强调:“金玲,你身上有最宝贵的东西,千万不能丢啊!”基于谢导的鼓励及对电影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她在所饰演的著名影片《渡江侦察记》中的刘四姐、《瞧这一家子》中的嘉英、《黄英姑》中的黄英姑、《从奴隶到将军》中的索玛、《徐茂和她的女儿们》中的三辣子及《大河奔流》中的梁晴等角色的完成相当出色,并与刘晓庆、李秀明被业内及观众誉为“北影三支花”,在80年代当之无愧地成为北影当家“花旦”。然而,她却在影视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淡出银幕,卸下无数光环,毅然选择踏入书画殿堂,勇敢地为自己的艺术生涯来了一次华丽的转身。
意欲拜师学艺,虔诚却连遇尴尬无奈
对电影事业如痴如狂的张金玲老师一向讲究随缘。1983年,李翰祥导演拍《火烧圆明园》时,最初请她去饰演东宫,可就在那时,张老师迎来了她的贝贝,导演说演戏不能要孩子,面对炽爱的电影事业和腹中娇儿,金玲老师毅然选择了孩子,从此慢慢淡出银屏。
年岁交替,岁月留痕,孩子日渐长大,金玲老师突感太多的困惑与无奈,可能是除了尽心相夫教子之外,再没有其他什么生活内容了吧。先生似乎看出了她的心事,就建议她学画画,利用空余时间与书画打交道,在枯燥的日子里,沉下心来,找一份意境,寻一点情趣。可是张老师似乎对此没什么兴趣,委屈地说自己连握笔都握不好,怎么可能学会画画呢?关键是没这个欲望。一次偶然的机会,6岁多的儿子报名参加了书画班,老师说孩子学家长最好也一起学,多一个可以交流的伙伴会增强孩子对画画的兴趣,学就学吧。就这样,一学就是一年多,等孩子上小学不再学习画画了,她却画意正浓,从陪练到喜好,兴趣使然,欲罢不能。爱妻心切的先生趁机给她引见了好友娄师白(齐白石的入室弟子)老先生,希望爱人能继续拥有自己喜爱的兴趣,快乐遨游于书画的海洋。
可是,当见到娄师白老先生的第一面,一颗虔诚的心却被老师的一句“太漂亮”给深深刺了一下。缘何?众所周知,当一个备受关注的漂亮女人长期被炫目星光包围着,那颗随着市场潮流汹涌澎湃的心是不可能一下子沉寂下来的,就连师母都很纳闷地问:“金玲啊,你戏演的那么好,学什么画画啊?”最后,娄老只能无奈地对她说:“学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你能耐得了那份孤独和寂寞吗?你能静得下来吗?你非常愿意学那就学吧。”于是乎,1990年夏日的一天,在先生的精心安排下,一场拜师宴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隆重举行,谢铁骊、于洋和杨启天等电影界的前辈纷纷到场表示祝贺,见证着这位72岁的画坛泰斗娄老先生在重演着自己当年拜72岁高龄的齐白石先生为师的经典一幕。当年齐白石老先生72岁收的娄先生为徒,现在娄先生72岁时又收张金玲为徒,这不得不令人惊叹是个奇缘。
拜师后的几天,金玲老师随先生一起前往上海,拜访了一位画坛大师。先生刚介绍说金玲现在在学画画呢,谁知大师瞟了一眼金玲,用漫不经心的一句“你太漂亮了”的话再次刺痛金玲的心……郁闷之余,她甚至在想,为什么都这样说我呢?我可不能做一个绣花枕头?一连串的疑问顿时弥漫心头,老师们的质疑渐渐变成一股股无形的压力,在金玲老师的不屈服中转换成动力,推着她阔步走向书画世界。
拾白石遗韵,一只虾苦练三年
自从收了这个不寻常的徒弟后,娄师白老先生一次次被金玲老师那种刻苦认真劲所打动。布置的作业她每次都按时完成,风雨无阻。这里有件最让娄老念念不忘的事:有一次突然下大雨,她坐地铁赶到娄老家中,身上全淋湿了,可她仍把画紧紧抱在怀里。娄老心疼地说,下雨可以不来,可金玲老师才不在乎,她说:“我要珍惜每一次交作业的机会,老师的每次点评,对我来说都是很大的提升。”一只虾,就这样一画就是三年,三年来每次交作业都会有问题出现,不是眼画得不对,就是腿画得不对,要么就是须画得不对。每次娄老都劝她放弃画虾,换画别的,可是金玲老师却说:“老师,您说我什么时候及格,我就什么时候再换,基本功很重要啊!”娄老的每次点评,金玲老师都如获至宝、谨记在心,回家后就一头扎进画室,不停地琢磨不停地练,有时在画案前不知不觉中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画不好再画,再画……再画……废纸不知道堆了多高,颜料不知道废了多少,看着身心憔悴的爱人,直心疼的先生连喊后悔,谁让自己把她引到这条道上的?原本是让她画着玩的,能够在枯燥的生活中得到一份清幽,没想到爱人竟如此地痴狂,甚至比爱好电影事业还疯狂……一旦进入到画里,就饭不吃茶不想,谁人说话均充耳未闻,无语啊!凡事喜欢追求完美的人怎可以就此收手?直到三年后的一天再次将作业交给娄老审阅时,终于得到了认可。2004年9月18日,金玲老师的作品被中国湘潭齐白石纪念馆永久收藏。
白石遗韵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就是这位像小学生一样如此虚心和执着的金玲老师,凭着身上的那股韧劲和本身具备的文化素养,20年过去了,当娄老再次看到爱徒的画作时,发现她在齐派艺术的基础上已经融入了她对艺术的切身感受,博采众长,他由衷地感叹“天道酬勤”,为有这样一位聪明勤奋、善良美丽的学生而深感自豪和欣慰。
自从金玲学习书画以来,深得多位书画大家指点和鼓励。人家说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就是不一样,健康聪明,那么集百家长的作品就更不一样了。人常说书法绘画不分家,金玲老师不但喜欢绘画,更喜欢研习书法,老师们的精心点评和认真授教,使金玲老师的书法和绘画功力节节大增。细观每幅作品,都可以从中寻到各位大家的风格。
书法界泰斗启功、欧阳中石、刘海粟先生等都曾给金玲老师题词表示对金玲的认同和鼓励。国学大师、著名书画大家范曾先生一直比较欣赏金玲对书画事业的那份执着与追求,所以范老先生总是在他认为比较满意的作品上题字,希望以此来激励金玲老师更上一个台阶。著名大型书法工具书《草书异步同形大辞典》的编著者、著名书法家刘少英先生在提起金玲老师时那也是赞不绝口,一直声称她为世间少有的奇女子。
她常将自己比喻为一只小蜜蜂,扑闪着清透的翅膀,快乐地飞进书画的百花园中,在每朵美丽的鲜花儿上采呀采呀,多可爱的老师啊。
金玲老师的悟性很强,又谦虚好学,像小蜜蜂采花一样将每位大师的画风特点汲取得恰到好处,每幅作品里都隐隐呈现出许多老师的影子。金玲老师是位精致的女人,她将自己的画作移居于景德镇名瓷及紫砂壶之上,生动再现了作品的二次光彩,不论是游鱼还是残荷,是寿桃还是美女,意境如此鲜明清幽,令观者无不神驰良久。
金玲老师没有专业院校的学历,也从不夸耀自己的门派出身,但是她却以常人罕见的顽强、不懈和悟性,将笔下的书画作品表现得如此自然、淳朴、清新、秀美,从而也真实体现了她善良、朴实、细腻的内心世界。
参展是绘画水平评定的机会
1995年至1996年,金玲老师的书画作品先后参加了韩国、伊朗、日本的电影人书画展览,并获“大日本书画院”颁发的奖状。
2000年,金玲老师参加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美术展。
2002年,出版发行了《张金玲影画集》,并在济南举行《张金玲影画集》的首发式,范曾先生亲自为其书名题字。
2003年,在南京举办了“张金玲影画研讨会”,并在威海、烟台、文登、莱阳等地举办书画展,同年又在淄博举办了国际儿童电影节书画展。
2005年,在深圳举办了“庆祝中国电影百年华诞大型书画展”并出版了《张金玲百花影集》,恩师娄师白先生亲笔题名。
2006年至2007年,在唐山和承德办画展,2007年间,还分别参加了世界艺术家联合会在日本、印尼举行的书画交流展,作品《观音》《姐妹》获得金奖。
2009年,在无锡博物馆举办了“时间雕塑美丽——张金玲书画艺术展”,范曾先生为本次展览亲笔题名。同年10月份,在多伦多加中文化交流协会举办了“美丽人生画,华彩枫叶情”书画展,得到中国驻多伦多大使馆的领导和华人华侨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收获了一份份来自加州朋友的祝福,促进了中加文化的交流,增强了中加人民的友好关系。
品读佳作,感悟金玲内心世界
一切都是机缘巧合,似乎一切都是上天冥冥之中安排好的。自从淡出银屏,选择书画,金玲老师逐渐从兴趣爱好转变成对书画技艺的执着追求。
书画,讲的就是一种心境,一种沉淀后的深思,一种欲说还休的沉默,一种欲笑还颦的忧伤,一种“千红一杯,万艳同窑”热闹后的落寂,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个人无限情怀。
一张画桌,几只毛笔,随心而欲,现在就让自己来做自己书画世界的导演,把那一季的风华,落入笔端,纸墨虽非上品,可这些依然无法掩盖金玲老师那透彻心脾的幽兰思香,或白石遗韵,或花卉游鱼,或古今佳人,或佛缘圣灵,墨香袅袅中,引人深思欲远,趣从静领,静默淡然中放下所有的俗世纷杂,浓墨淡彩,飘逸雅致的韵味以一种澄净平淡的心情释怀了心中无限感慨。山因云而秀、江因帆而丽、心因画而静;淡淡的,幽幽的,低首敛眉,乘飞升思绪让心再呈一回旅行,再做一场无声的弥撒。
从金玲老师的心画轨迹里可以看出其内心的修炼,人格的独立和意向的高远。中国画史的发展表明,最受崇拜的画家往往不是以技相夸的画家,而是那些以“境界”映扯清流、席卷古今的高人逸士。书画有无尽的魅力,从画中股美幻化的弧线到繁复缜密的线条,创造出来的是一片清高绝俗、忘怀万虑的境界,这是从大自然和自我修炼中撮取的感觉,谁能拒绝它对心灵的冲击呢?
每当金玲老师轻轻翻开自己的书画集册,内心总会泛起阵阵悸动和感恩之情,眼前也总会闪现出许许多多恩师和友人的面孔。感谢恩师娄师白先生这么大年纪还收她为学生,引领其在丹青路上遨游;感谢诸多老师们在书画道路上给予的鼓励和支持;并由衷地感谢将她引上表演艺术道路上的湖北省话剧团启蒙老师们和电影界的前辈们。
金玲老师褪去一切浮华光环淡出影视事业,追求并执着于陶情养性的书画艺术天地,这是其继影视艺术道路的延伸和文化涵养的一种提升。艺术道路是唯美的,也是孤寂的,到达一定高度又是曲高和寡的,要耐得住寂寞,要深得其中之玄妙,才能达到自我境界的高深意境。在此,我们深深祝福金玲老师华丽转身取得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