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心素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也是人才必备的内在需求。在英语教学中的核心素质主要包含文化意识、思维品质、语言能力、情感态度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从交际、问题、情景这三个切入点进行,只有将这三点融合在英语教学中,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陈玲,甘肃省平凉市第四中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名称为《高中英语听说课个性化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课题编号为GS[2016]GHB0735的研究成果之一。
课堂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具有学习的阵地,课程的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为了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质的形成,英语教学模式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英语教学应当将“核心素质”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能够比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课堂教学要有人的身影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通常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就是为了教书而教书,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求,必须进行改革,应当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就能够比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同时也能够达到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质的目的。在英语课堂上,如果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老师占据主动地位,不能体现学生的背影,这样就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为了能够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真确引导学生发现英语学习中的问题,然后以辅助的身份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最后辅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够在英语学习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背影。
二、 课堂教学要有设计感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拼命的教课,学生也在不停的学习,但是实际效果较小,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所以,在英语的教学中应当具有设计感。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比较鼓噪乏味,在课堂上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少,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作用。为了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英语教师可以在英语课堂上设置英语场景,设置相应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讨论,还可以进行分组讨论,活跃课堂气氛,让没有同学都能够参与到英语学习的讨论中来,这样就能够比较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此外,在讨论中,学生也能够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比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达到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质的目的。
三、 课堂教学构筑让学生有存在感的学习氛围与情境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具有相应的语言环境,这样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营造英语学习环境。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老师的提问,很少有学生主动回答,一般是以老师提问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这种老师点名提问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反而能够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厌烦情绪,最终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在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应当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英语能力,这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其中英语口语已经成为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实际生活中比较重要的。为了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应当在英语课堂上营造学习氛围和情景,这样能够促进学生讲英语。
谈到英语口语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就是学生不敢说,怕说错的现象,因为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都不能放开学习英语,英语口语提高较慢。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英语,在实际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学生说英语,只有这样才能比较有效地提高学生自身的英语口语。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给学生较大的压力,导致学生英语学习收效甚微。这时老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減压,如跑步、听音乐等方式,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核心素质体系下的英语课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对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质也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在活动中的反应和表现进行相应的指导和评价,这样也能够真确引导学生提高英语成绩,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核心素质。
正如《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英语课程学习应当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发挥学生潜在的能力,这样就能够在实际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课堂上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环境,制造相应的情景,采取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沟通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
参考文献:
[1]康淑敏.基于学科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研究[J].教育研究,2016 (7).
[2]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
[3]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
【关键词】核心素养;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陈玲,甘肃省平凉市第四中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名称为《高中英语听说课个性化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课题编号为GS[2016]GHB0735的研究成果之一。
课堂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具有学习的阵地,课程的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为了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质的形成,英语教学模式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英语教学应当将“核心素质”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能够比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课堂教学要有人的身影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通常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就是为了教书而教书,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求,必须进行改革,应当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就能够比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同时也能够达到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质的目的。在英语课堂上,如果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老师占据主动地位,不能体现学生的背影,这样就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为了能够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真确引导学生发现英语学习中的问题,然后以辅助的身份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最后辅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够在英语学习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背影。
二、 课堂教学要有设计感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拼命的教课,学生也在不停的学习,但是实际效果较小,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所以,在英语的教学中应当具有设计感。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比较鼓噪乏味,在课堂上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少,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作用。为了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英语教师可以在英语课堂上设置英语场景,设置相应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讨论,还可以进行分组讨论,活跃课堂气氛,让没有同学都能够参与到英语学习的讨论中来,这样就能够比较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此外,在讨论中,学生也能够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比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达到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质的目的。
三、 课堂教学构筑让学生有存在感的学习氛围与情境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具有相应的语言环境,这样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营造英语学习环境。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老师的提问,很少有学生主动回答,一般是以老师提问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这种老师点名提问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反而能够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厌烦情绪,最终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在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应当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英语能力,这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其中英语口语已经成为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实际生活中比较重要的。为了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应当在英语课堂上营造学习氛围和情景,这样能够促进学生讲英语。
谈到英语口语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就是学生不敢说,怕说错的现象,因为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都不能放开学习英语,英语口语提高较慢。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英语,在实际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学生说英语,只有这样才能比较有效地提高学生自身的英语口语。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给学生较大的压力,导致学生英语学习收效甚微。这时老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減压,如跑步、听音乐等方式,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核心素质体系下的英语课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对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质也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在活动中的反应和表现进行相应的指导和评价,这样也能够真确引导学生提高英语成绩,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核心素质。
正如《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英语课程学习应当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发挥学生潜在的能力,这样就能够在实际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课堂上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环境,制造相应的情景,采取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沟通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
参考文献:
[1]康淑敏.基于学科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研究[J].教育研究,2016 (7).
[2]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
[3]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