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数学培养目标之一,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常常忽视数学意识的培养,知识与应用的脱节现象普遍存在,许多学生只会用数学知识,但不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只习惯接受,而不习惯思考,更不习惯怀疑。长期的数学教学只满足于在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忽视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影响了数学教学应用的价值的体现。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呢?
1 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是应用的前提
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越深刻、全面,实际应用的能力也就越强,反之就不能有效地应用。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应用能力,教师在讲述数学概念后,就多做些不同类型的练习,并加强实践活动,注重实际操作。特别是在教学几何知识时,通过学生量一量、算一算、剪一剪、拼一拼等动作,加深学生对概念、公式的理解。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联系身边的事物,举一反三,进一步巩固知识。这样教学,使理解巩固与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长期坚持,学生就能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并且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想方设法探索数学的奥秘。
2 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应用意识
让学生建立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学习数学不仅是学习数学事实,而且还要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学的观点解释现实的问题。
数感的培养应体现在各部分内容之中,在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包括口算、笔算和估算)的过程中让学生建立数感。在具体目标中规定:“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目,并能进行估计”,“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如,认识数量单位时,可以让学生把单位和现实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像一厘米大约是拇指指甲盖的宽度,一米大约是课桌的长度……这样一些具体的、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对数量单位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再遇到相似的情境时,在头脑中会有一个具体的参照物。
3 紧密结合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实际应用
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的强弱都集中反映到能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止。通过知识的综全应用,可以检验知识的领会水平与巩固程度,我在教学中,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积极了探索。
(1)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就要告诉学生,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如学习整数和“一一对应”的思考方法后,就可以要求学生用数与量作为观察周围事物的工具,经常地数一数、比一比、算一算,教师还要不断地提出问题一些问题,以激发学生爱数学、用数学、学数学的兴趣。又如学习小数时,让学生了解市场上商品价格或做模拟买卖商品游戏。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的周围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2)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看一个学生的数学才能,主要看他在掌握的知识范围内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教师的培养和学生自己在实际应用中的不断提高。教学中要不断点燃学生对学习新知识好奇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渴求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自己动手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后,可让学生自制钟面图,合理地安排双休日的时间在学习周长后,让学生互相量领围、腰长等。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中学数学,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认识活动,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的过程,通过“学”与“做”的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力和实事求是、讲求效率、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如让学生课后画自己学校的平面图,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单位大小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总之,要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首先应更新教育观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的相关知识点,坚持贯彻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的原则,在适当的时机利用各种可能的方法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1 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是应用的前提
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越深刻、全面,实际应用的能力也就越强,反之就不能有效地应用。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应用能力,教师在讲述数学概念后,就多做些不同类型的练习,并加强实践活动,注重实际操作。特别是在教学几何知识时,通过学生量一量、算一算、剪一剪、拼一拼等动作,加深学生对概念、公式的理解。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联系身边的事物,举一反三,进一步巩固知识。这样教学,使理解巩固与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长期坚持,学生就能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并且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想方设法探索数学的奥秘。
2 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应用意识
让学生建立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学习数学不仅是学习数学事实,而且还要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学的观点解释现实的问题。
数感的培养应体现在各部分内容之中,在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包括口算、笔算和估算)的过程中让学生建立数感。在具体目标中规定:“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目,并能进行估计”,“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如,认识数量单位时,可以让学生把单位和现实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像一厘米大约是拇指指甲盖的宽度,一米大约是课桌的长度……这样一些具体的、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对数量单位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再遇到相似的情境时,在头脑中会有一个具体的参照物。
3 紧密结合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实际应用
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的强弱都集中反映到能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止。通过知识的综全应用,可以检验知识的领会水平与巩固程度,我在教学中,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积极了探索。
(1)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就要告诉学生,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如学习整数和“一一对应”的思考方法后,就可以要求学生用数与量作为观察周围事物的工具,经常地数一数、比一比、算一算,教师还要不断地提出问题一些问题,以激发学生爱数学、用数学、学数学的兴趣。又如学习小数时,让学生了解市场上商品价格或做模拟买卖商品游戏。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的周围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2)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看一个学生的数学才能,主要看他在掌握的知识范围内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教师的培养和学生自己在实际应用中的不断提高。教学中要不断点燃学生对学习新知识好奇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渴求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自己动手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后,可让学生自制钟面图,合理地安排双休日的时间在学习周长后,让学生互相量领围、腰长等。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中学数学,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认识活动,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的过程,通过“学”与“做”的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力和实事求是、讲求效率、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如让学生课后画自己学校的平面图,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单位大小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总之,要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首先应更新教育观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的相关知识点,坚持贯彻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的原则,在适当的时机利用各种可能的方法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