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情况,了解临床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发生情况,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5级护理学院100名护理实习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护理实习生普遍存在自我防护意识差,100名护理实习生中有68名同学发生过针刺伤;主要发生环节是在抽取药液,配药加药时;多发生在实习早中期;发生针刺伤后部分未按正规流程进行处理,且未向带教老师上报。结论 护理实习生的职业防护意识有待提高,学校和医院应加强防护教育。
关键词: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现况调查;防护措施
前言
针刺伤是临床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性危害,对于刚到医院实习的护理实习生,由于操作不熟练的原因,发生针刺伤的危险更大。 针刺伤主要发生环节在静脉注射、抽血、处理废弃针头;主要发生原因为自身缺乏防护意识及护理操作技术不够熟练。护生在发生针刺伤后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心理反应,如恐惧、担心、自责、无助等,使实习生留下不良的心理阴影,尤其是患有传染病者对实习生的影响更大,影响后期的实习。本课题的研究的意义旨在了解临床实习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情况,探讨相关防护措施,对2018年100名护理实习生进行临床实习针刺伤发生情况调查,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湖北医药学院2015级护理学院100名护理本科实习生为调查对象,并在医院实习8个月以上,其中包括十堰市太和医院护理实习生20名,十堰市东风医院20名,人民医院20名,武汉协和医院20名,西京医院20名。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没有严格限制。100名实习同学在各个实习队随机选择,基本代表了在不同医院实习的整体结果。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进行临床实习生针刺伤发生情况的调查,自行设计问卷,分为客观选择和主观选择问答两部分,共20道题。调查问卷内容包括针刺伤的发生频率、发生场所、发生环节、发生针刺伤所处的实习阶段、针刺伤的针头是否被污染、发生针刺伤后是否报告老师,是否进行正确的处理,对针刺伤后的心理感受等相关问题。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00份。
1.2.2 统计学方法
问卷调查结果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对数据分析采用采用构 成比及率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发生人数
100名同学中有68人发生过针刺伤事件,占68%。
2.2 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发生环节
2.3 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发生时期
针刺伤发生在实习早期的有36人次,即发生在前3个月占52.94%。发生在实习中期即3-6个月的有28人次,占41.18%。发生在实习末期6-10个月的有20人次,占29.41%。
2.4 护理实习生发生针刺伤后的上报情况
发生针刺伤的68名同学中,有20人向老师上报,有48人未上报。
2.5 护理实习生发生针刺伤后的处理措施
有59人立即用流动的水边冲洗边将血液挤出,46人用消毒液冲洗伤口,有3人不做处理,认为只要不疼就可以。
3 讨论
3.1 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基本概况
本调查的结果显示,发生针刺伤的68人中,只有29.41%的同学向老师上报,说明护理实习生职业暴露现状和防护认知不乐观,应正确指导护理实习生被刺伤后的应急预案,严格正确执行针刺伤处理流程。
3.2护理实习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
3.2.1自身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发生针刺伤时,护生戴手套的情况是:戴手套23人,占8%;有时戴40人,占14%;不戴224人,占78%,根据调查中护生不戴手套的比例足以表示护生防护意识薄弱,容易发生职业暴露。
3.2.2学校因素
学校在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缺乏安全知识的培训,有调查显示,某地有88.2%的卫生学校未开设护理职业安全课程,实习生在学校接受的安全防护教育少之又少,到医院实习后就难以形成这种防护意识。
3.2.3社会因素
我国在针刺伤的报告制度上是薄弱环节,没有制定关针刺伤相关的法律制度,卫生部门对于针刺伤也缺乏关注。发生针刺伤后得不到准确的上报和有效的处理,导致护生有了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上报只是一种形式。
3.3预防针刺伤发生的措施
3.3.1伤口局部紧急处理措施当发生针刺伤时尽可能挤出破损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伤口用酒精或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傷口。
3.3.2对乙肝或丙肝阳性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抽患者的血对比,同时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乙肝疫苗或采取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等。
3.3.3报告反馈制度针刺伤发生后启用针刺伤应急处理工作程序,逐级上报到相关部门,由控感科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给予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黄芬,胡海珍,等.护理实习生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 ,2012-10-10.
[2]赵梅晶,吴丽芳,等.护理实习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实用医学,2015-01-28.
关键词: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现况调查;防护措施
前言
针刺伤是临床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性危害,对于刚到医院实习的护理实习生,由于操作不熟练的原因,发生针刺伤的危险更大。 针刺伤主要发生环节在静脉注射、抽血、处理废弃针头;主要发生原因为自身缺乏防护意识及护理操作技术不够熟练。护生在发生针刺伤后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心理反应,如恐惧、担心、自责、无助等,使实习生留下不良的心理阴影,尤其是患有传染病者对实习生的影响更大,影响后期的实习。本课题的研究的意义旨在了解临床实习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情况,探讨相关防护措施,对2018年100名护理实习生进行临床实习针刺伤发生情况调查,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湖北医药学院2015级护理学院100名护理本科实习生为调查对象,并在医院实习8个月以上,其中包括十堰市太和医院护理实习生20名,十堰市东风医院20名,人民医院20名,武汉协和医院20名,西京医院20名。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没有严格限制。100名实习同学在各个实习队随机选择,基本代表了在不同医院实习的整体结果。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进行临床实习生针刺伤发生情况的调查,自行设计问卷,分为客观选择和主观选择问答两部分,共20道题。调查问卷内容包括针刺伤的发生频率、发生场所、发生环节、发生针刺伤所处的实习阶段、针刺伤的针头是否被污染、发生针刺伤后是否报告老师,是否进行正确的处理,对针刺伤后的心理感受等相关问题。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00份。
1.2.2 统计学方法
问卷调查结果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对数据分析采用采用构 成比及率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发生人数
100名同学中有68人发生过针刺伤事件,占68%。
2.2 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发生环节
2.3 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发生时期
针刺伤发生在实习早期的有36人次,即发生在前3个月占52.94%。发生在实习中期即3-6个月的有28人次,占41.18%。发生在实习末期6-10个月的有20人次,占29.41%。
2.4 护理实习生发生针刺伤后的上报情况
发生针刺伤的68名同学中,有20人向老师上报,有48人未上报。
2.5 护理实习生发生针刺伤后的处理措施
有59人立即用流动的水边冲洗边将血液挤出,46人用消毒液冲洗伤口,有3人不做处理,认为只要不疼就可以。
3 讨论
3.1 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基本概况
本调查的结果显示,发生针刺伤的68人中,只有29.41%的同学向老师上报,说明护理实习生职业暴露现状和防护认知不乐观,应正确指导护理实习生被刺伤后的应急预案,严格正确执行针刺伤处理流程。
3.2护理实习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
3.2.1自身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发生针刺伤时,护生戴手套的情况是:戴手套23人,占8%;有时戴40人,占14%;不戴224人,占78%,根据调查中护生不戴手套的比例足以表示护生防护意识薄弱,容易发生职业暴露。
3.2.2学校因素
学校在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缺乏安全知识的培训,有调查显示,某地有88.2%的卫生学校未开设护理职业安全课程,实习生在学校接受的安全防护教育少之又少,到医院实习后就难以形成这种防护意识。
3.2.3社会因素
我国在针刺伤的报告制度上是薄弱环节,没有制定关针刺伤相关的法律制度,卫生部门对于针刺伤也缺乏关注。发生针刺伤后得不到准确的上报和有效的处理,导致护生有了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上报只是一种形式。
3.3预防针刺伤发生的措施
3.3.1伤口局部紧急处理措施当发生针刺伤时尽可能挤出破损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伤口用酒精或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傷口。
3.3.2对乙肝或丙肝阳性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抽患者的血对比,同时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乙肝疫苗或采取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等。
3.3.3报告反馈制度针刺伤发生后启用针刺伤应急处理工作程序,逐级上报到相关部门,由控感科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给予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黄芬,胡海珍,等.护理实习生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 ,2012-10-10.
[2]赵梅晶,吴丽芳,等.护理实习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实用医学,2015-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