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的特点及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讨论了BIM软件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并进一步探讨了工匠精神在课程中融入。并指出课程改革不仅局限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考试模式的改革,我们还应该遵循大脑认知规律,有针对性进行改革。
关键词:工匠精神;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改革
《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是高职建筑类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能力课,该课程对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至关重要。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抽象思维能力及空间想象力不足,很多学生学习这门课非常吃力,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教研组对本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下面我介绍一下改革的具体措施及取得的预期效果。
一、教学内容方面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教学手段方面采用实物构件钢筋模型、BIM模型虚拟仿真等手段辅助教学。
选取区域有代表性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砌体结构、轻钢结构、装配式工程项目作为课程重点教学内容。所选项目均为区域性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且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采用构件实物模型、BIM虚拟仿真软件等手段综合辅助教学。
结构识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是利用平面图纸想象复杂的建筑模型空间,现代人对建筑美观造型要求越来越高,与之对应的结构体型也格外复杂。教师很难用口头语言表达出复杂的现代工程图纸内容,所有内容均现场参观也不现实,详细讲解难度也很大。虚拟仿真是解决空间想象问题的最好手段。目前,我们已将课程所选所有项目建立了结构模型,教师在讲解结构施工图时均利用软件模型辅助课堂教学,有效解决了高职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的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考核模式方面采取过程性考核与形成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通过合理的评价标准督促学生平时多学习,避免期末考试“临阵磨枪”。
高职学生自觉性较差,如果单纯依靠期末卷面考试不能检验学生对宏观整体结构的认知和把握能力。结合课程需求,本我们尝试了对考核模式进行如下改革,具体如下:学生的期末成绩由四部分构成,一是素质考核,由平时课堂表现、考勤、遵守课堂纪律等确定;二是详图绘制和构件模型制作大作业;三是网络教学平台测试,四是期末上机测试。前四个属于平时成绩,加起来占总评成绩的50%。上机测试在期末进行,利用中望软件系统进行,教师指定一套实际工程考试图纸,开卷考试,既能考核学生微观构件理解及识图能力,也能考核学生整体结构的认识和把握能力,结果占总评成绩的50%。考核模式的改革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为客观和全面。
四、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以此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大脑对学习成果的记忆是短暂的,在课程学习中,我们发现学生有这样一个特点,课堂上基本能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但是由于没有良好的复习习惯,过一段时间会遗忘。而课程内容环环相扣,后面内容以前面内容为基础,前面知识掌握不牢固阻碍了后面课程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设置了利用各种感官,巩固掌握所学知识的环节,主要包括构件详图的绘制和构件模型制作两个环节。为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的成果质量,教师提前一周布置好任务,制定好评价标准,学生课下完成任務,再次上课时教师主要任务是评价表彰学生,并请获得“鲁班奖”学生分享获奖感受和制作经验。通过详图绘制和模型制作,学生可以从中体验到一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五、现场教学模式的引入
研究表明,左脑主管抽象思维,右脑主管形象思维,左脑记忆速度慢,不牢固,右脑将文字转化成图像来记忆,不仅记忆速度快而且记忆时间长。《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内容总体比较抽象,长期以来学生虽然知道这门课程非常重要,但是学习积极性不高,总结原因跟课程内容抽象不便于记忆和学习有关。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课程改革发展方向应提高形象思维在课堂内容中比重。现场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利用右脑形象思维的教学方法,我们选取了学校附近一个办公楼作为教学案例,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到现场,研究工程实例图,让学生在真情实境中体验图纸所要表达的内容,让学生深切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从而增加感性认识。经过图物的比照,就可以增强学生的新鲜感,快速地提高学生的读图理解能力。
六、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增强教师素质,做到教书和育人同步。
课改的有效实施和教师本身的素质有很大关系,所以要想取得好的成效,必须先从提高教师素质入手。教师应学会用理解和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多沟通,少误解。教师应不定期组织学生开座谈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教师应该懂得知识是可以传授的,但人生的智慧需要唤醒,一个优秀的教师能够唤醒学生的智慧。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的道路漫长而艰难,课改的精髓需要教育者好好领会和学习,课改方法和理论更需要通过实践去检验。《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取各种改革策略,不断唤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从根本上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匠精神;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改革
《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是高职建筑类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能力课,该课程对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至关重要。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抽象思维能力及空间想象力不足,很多学生学习这门课非常吃力,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教研组对本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下面我介绍一下改革的具体措施及取得的预期效果。
一、教学内容方面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教学手段方面采用实物构件钢筋模型、BIM模型虚拟仿真等手段辅助教学。
选取区域有代表性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砌体结构、轻钢结构、装配式工程项目作为课程重点教学内容。所选项目均为区域性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且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采用构件实物模型、BIM虚拟仿真软件等手段综合辅助教学。
结构识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是利用平面图纸想象复杂的建筑模型空间,现代人对建筑美观造型要求越来越高,与之对应的结构体型也格外复杂。教师很难用口头语言表达出复杂的现代工程图纸内容,所有内容均现场参观也不现实,详细讲解难度也很大。虚拟仿真是解决空间想象问题的最好手段。目前,我们已将课程所选所有项目建立了结构模型,教师在讲解结构施工图时均利用软件模型辅助课堂教学,有效解决了高职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的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考核模式方面采取过程性考核与形成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通过合理的评价标准督促学生平时多学习,避免期末考试“临阵磨枪”。
高职学生自觉性较差,如果单纯依靠期末卷面考试不能检验学生对宏观整体结构的认知和把握能力。结合课程需求,本我们尝试了对考核模式进行如下改革,具体如下:学生的期末成绩由四部分构成,一是素质考核,由平时课堂表现、考勤、遵守课堂纪律等确定;二是详图绘制和构件模型制作大作业;三是网络教学平台测试,四是期末上机测试。前四个属于平时成绩,加起来占总评成绩的50%。上机测试在期末进行,利用中望软件系统进行,教师指定一套实际工程考试图纸,开卷考试,既能考核学生微观构件理解及识图能力,也能考核学生整体结构的认识和把握能力,结果占总评成绩的50%。考核模式的改革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为客观和全面。
四、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以此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大脑对学习成果的记忆是短暂的,在课程学习中,我们发现学生有这样一个特点,课堂上基本能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但是由于没有良好的复习习惯,过一段时间会遗忘。而课程内容环环相扣,后面内容以前面内容为基础,前面知识掌握不牢固阻碍了后面课程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设置了利用各种感官,巩固掌握所学知识的环节,主要包括构件详图的绘制和构件模型制作两个环节。为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的成果质量,教师提前一周布置好任务,制定好评价标准,学生课下完成任務,再次上课时教师主要任务是评价表彰学生,并请获得“鲁班奖”学生分享获奖感受和制作经验。通过详图绘制和模型制作,学生可以从中体验到一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五、现场教学模式的引入
研究表明,左脑主管抽象思维,右脑主管形象思维,左脑记忆速度慢,不牢固,右脑将文字转化成图像来记忆,不仅记忆速度快而且记忆时间长。《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内容总体比较抽象,长期以来学生虽然知道这门课程非常重要,但是学习积极性不高,总结原因跟课程内容抽象不便于记忆和学习有关。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课程改革发展方向应提高形象思维在课堂内容中比重。现场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利用右脑形象思维的教学方法,我们选取了学校附近一个办公楼作为教学案例,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到现场,研究工程实例图,让学生在真情实境中体验图纸所要表达的内容,让学生深切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从而增加感性认识。经过图物的比照,就可以增强学生的新鲜感,快速地提高学生的读图理解能力。
六、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增强教师素质,做到教书和育人同步。
课改的有效实施和教师本身的素质有很大关系,所以要想取得好的成效,必须先从提高教师素质入手。教师应学会用理解和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多沟通,少误解。教师应不定期组织学生开座谈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教师应该懂得知识是可以传授的,但人生的智慧需要唤醒,一个优秀的教师能够唤醒学生的智慧。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的道路漫长而艰难,课改的精髓需要教育者好好领会和学习,课改方法和理论更需要通过实践去检验。《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取各种改革策略,不断唤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从根本上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