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情况的Meta分析

来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niao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中国大陆医务人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方法 以“医务人员”、“HIV”、“AID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职业暴露”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2月1日发表的中国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相关数据.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1篇文献,包含904例发生HIV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Meta分析结果显示,发生HIV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暴露途径为针刺伤或切割伤的占66% (95%CI:62%~70%);暴露级别为Ⅱ~Ⅲ级的占60%(95%CI:55%~64%);发生针刺伤或切割伤后,在所有进行紧急处理的医务人员中,符合规范化处理程序的占75%(95%CI:68%~82%);所有HIV职业暴露医务人员中,预防性用药的占53% (95%CI:48%~59%).结论 中国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时针刺伤或切割伤比例高,规范化处理比例低,Ⅱ~Ⅲ级暴露比例高,预防性用药比例低.应加强医护人员的HIV职业暴露的相关教育和培训工作,保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产妇宫内感染对脐血Wnt/β-catenin、Notch1信号通路指标影响及其与新生儿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住院的早产儿15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绒毛膜羊膜炎判断是否存在宫内感染,分为感染组55例和未感染组97例,同时对早产儿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判断是否存在脑损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脐血Wnt3a、Wnt5a、β-连环蛋白(β-catenin)、Notch1、配体Jagged1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目的 促进医院各科室/部门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模式,从“被动迎检”向“主动自查与持续改进”转变,筑牢院感防控网底.方法 2019年某院积极借鉴城市网格化管理理念,利用信息化支撑,进行了医院感染防控网格化体系的建立和实践.通过划分感控网格,设定网格员、优化质量考核指标体系等一系列工作,建立了医院感染防控网格化体系,通过工作实践,进行了优化和改进.结果 防控网格化体系的建立,提升了全院各科室/部门的主动自查与持续改进能力,巩固了院感防控的网底,提升了医院感染管理效率,推进了医院感染督导工作的管理.结论 在新冠疫
目的 将预防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循证感控措施与基层医疗机构实际结合制定基层版“CATS”计划并实践,评估计划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2016-2018年实施基层版“CATS”计划前后进行SSI目标性监测,对SSI发生率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实施“CATS”计划后,监测手术患者的SSI发生率为0.55%,较实施“CATS”计划前(1.56%)降低(x 2=4.996,P=0.025).按切口清洁度分类,清洁切口和清洁-污染切口手术,SSI发生率虽有所下降,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手
目的 探讨提高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实施率,以预防及降低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风险.方法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19年1月起施行严格的多重耐药菌防控综合管理措施,采用对照研究,通过分析干预前(2018),干预中(2019),干预后(2020)住院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接触隔离医嘱开出率、接触隔离措施执行率以及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评价综合措施的有效性.结果 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从干预前的45.127%,提高到干预后的52.894% (P<0.001).接触隔离医嘱开出率从干预前的28.349%提高到干预
目的 调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一起由大肠埃希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暴发流行的原因,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21年4月1日-4月11日医院新生儿病房9例大肠埃希菌感染败血症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控制感染.结果 2021年4月1日-4月11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19例住院病例,9例发生败血症,罹患率为47.37%,其中5例血培养均检出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都敏感,3例经抢救无效死亡;环境卫生学采样,包括空气、工作人员手、物表等进行检测,干预前采集样本168份,合格100份,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