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我眼睛里有泪水,一定是有什么脏东西掉到我眼睛里了。”
写给2007年的艾未未:
现在的你,已经被誉为中国的安迪•沃霍尔了。我在想,咱们是怎样到今天的。这就像从山上滚落的石头,取决于山势,石头本身的情况,就这样一路滚下来,当然,我们都知道它会落在哪里。
还记得在纽约的那些日子吗?马蒂斯令你作呕,凡高是性压抑者、心理变态的小丑,毕加索只具备了公鸡的思想,如果这些大师都是些石头,就毫不犹豫地一脚踹开。惟独一人值得十分尊崇——安迪•沃霍尔。咱们到美国后买的第一本书不就是《安迪•沃霍的哲学:从A到Z,再回来》么?
中国的安迪•沃霍尔?那是贬低了沃霍尔,抬高了中国艺术:安迪•沃霍尔的土壤永远不可复制,那个波普时代,反对精英的时代,他周围聚集了一群傻瓜,可随便哪句话又震人一跳。他是生长在花丛中的,咱却在荒瘠的土地上,冷不丁见到一朵小花,就稀罕得不得了。
不过不客气地说,咱确实是在国际上“蹿”得最快最高的一个中国艺术家,最短的时间里“蹿”到最高的位置。前些年咱不就真玩得不亦乐乎么:淘了六年古董,找来了千年历史的古罐,给它做个“可口可乐”的文身,还把两只汉代的罐子摔了;拆掉百年的明清家具,生生拼出个纠结的、匪夷所思的三条腿凳子……当他们“政治波普”蜂拥而上时,我们就赶紧离得远远儿的,转为向传统工艺致敬,领群工匠制作了工艺极其复杂的立体木雕中国地图 《碎片》,170块边角料来自三四个不同的庙宇,拼在一起,并不相称,碎片之间也没什么意义,但它很牢靠,又很荒谬地表现出脆弱……要知道,艺术光扑腾两下是不行的,你得持续扑腾。
玩得最大票的得数2007年制造“童话”那次吧?1982年,约瑟夫•波伊斯给“卡塞尔”运去了7000块石头,然后在那城里种树,每棵树前竖块石头,种了4年“波伊斯橡树”。这也算艺术?当然算,艺术是一切,一切是艺术。所以,咱就把1001个中国人运送到卡塞尔,有文艺男女、摊煎饼的、民工,这就叫“童话”。当时有人说咱就是波伊斯,也有人说,咱长得多像奥姆真理教的教主麻原彰幌啊,其实,我估摸着更像个教主,或者蛇头,或者旅行社的领队。对了,当时还有那些层层叠叠的雕花木门,那扇高高的装置,第二天就被风吹倒了——当然,这也是艺术的一部分。
艺术以外,咱还得再蹿到另一行里去,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先锋性”已经岌岌可危了。还记得1999年咱们自己创建FAKE工作室么?其实修房子也简单,会搭积木就行,这不,日本的一个著名建筑师发话了,说没看见有太好的建筑师,除了艾未未他觉得好。以后咱就真盖了不少房子,特牛,做什么都能挣钱。最大的项目?不就是参与“做一个可开启屋顶的体育场,它是圆的,但要有方位感”吗?它现在叫“鸟巢”。当时,赫尔佐格和德梅隆需要一个人,不能只懂中国,也要了解西方,刚好我合乎条件。可现在我对它已经完全丧失兴趣了,我不去,这来自于我的傲慢。
所以,那些通常的“作品”我已经没兴趣了。现在我更喜欢流动的东西,比如空气啊、云、光线的变幻、网络,还有人的言论。你不知道吧,我将开了一个博客。咱们的经验已经准备很长时间了,中国的,美国的,家庭的,历史的,个人的经验,就是一大堆材料,但是搭出什么根本不知道。互联网使咱有一个搭建的可能,看到了一个可能的结构。从一个本身就以表达作为自我身份的人去想,到一个表达的路径和可能性,我就很好地利用了这个价值。这之后,咱就是公共知识分子了——被广州的《南风窗》杂志评选为本年度公共利益的代表人物,同时入选2009年度百位华人公共知识分子,也是2008年度此榜的入选人物。做的无外乎为大众去洗澡、按摩、搓泥、抠耳朵、揉脚,把所具有的知识话语权用于公共事务。现在很多知识分子犬儒化了,他们始终不愿意进入公共领域,或者没有能力进入,或者是不敢进入。他们应该被淘汰。
我的判断是我们处在完全不同的时代,这个时代葬送所有过去的体制、权威、话语中心和由此产生的一整套体系。我们生活在一个全新的时代,有数字化、有互联网、有新的传播方式、有全球化的经济格局,在这个时代,个人和权力、个人与体系的关系将会或者已经在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同样,作为人类意识和情感表达的所谓的艺术,也面临一些新的表现方式,这些变化是不可名状的。而我们所要做的最具“破坏性”的个人行为是——“还活着”——只要活着,只要生命没结束,就会“持续产生意义”。
蹭吧,慢慢蹭完这一生。
“艾未未”
写给2007年的艾未未:
现在的你,已经被誉为中国的安迪•沃霍尔了。我在想,咱们是怎样到今天的。这就像从山上滚落的石头,取决于山势,石头本身的情况,就这样一路滚下来,当然,我们都知道它会落在哪里。
还记得在纽约的那些日子吗?马蒂斯令你作呕,凡高是性压抑者、心理变态的小丑,毕加索只具备了公鸡的思想,如果这些大师都是些石头,就毫不犹豫地一脚踹开。惟独一人值得十分尊崇——安迪•沃霍尔。咱们到美国后买的第一本书不就是《安迪•沃霍的哲学:从A到Z,再回来》么?
中国的安迪•沃霍尔?那是贬低了沃霍尔,抬高了中国艺术:安迪•沃霍尔的土壤永远不可复制,那个波普时代,反对精英的时代,他周围聚集了一群傻瓜,可随便哪句话又震人一跳。他是生长在花丛中的,咱却在荒瘠的土地上,冷不丁见到一朵小花,就稀罕得不得了。
不过不客气地说,咱确实是在国际上“蹿”得最快最高的一个中国艺术家,最短的时间里“蹿”到最高的位置。前些年咱不就真玩得不亦乐乎么:淘了六年古董,找来了千年历史的古罐,给它做个“可口可乐”的文身,还把两只汉代的罐子摔了;拆掉百年的明清家具,生生拼出个纠结的、匪夷所思的三条腿凳子……当他们“政治波普”蜂拥而上时,我们就赶紧离得远远儿的,转为向传统工艺致敬,领群工匠制作了工艺极其复杂的立体木雕中国地图 《碎片》,170块边角料来自三四个不同的庙宇,拼在一起,并不相称,碎片之间也没什么意义,但它很牢靠,又很荒谬地表现出脆弱……要知道,艺术光扑腾两下是不行的,你得持续扑腾。
玩得最大票的得数2007年制造“童话”那次吧?1982年,约瑟夫•波伊斯给“卡塞尔”运去了7000块石头,然后在那城里种树,每棵树前竖块石头,种了4年“波伊斯橡树”。这也算艺术?当然算,艺术是一切,一切是艺术。所以,咱就把1001个中国人运送到卡塞尔,有文艺男女、摊煎饼的、民工,这就叫“童话”。当时有人说咱就是波伊斯,也有人说,咱长得多像奥姆真理教的教主麻原彰幌啊,其实,我估摸着更像个教主,或者蛇头,或者旅行社的领队。对了,当时还有那些层层叠叠的雕花木门,那扇高高的装置,第二天就被风吹倒了——当然,这也是艺术的一部分。
艺术以外,咱还得再蹿到另一行里去,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先锋性”已经岌岌可危了。还记得1999年咱们自己创建FAKE工作室么?其实修房子也简单,会搭积木就行,这不,日本的一个著名建筑师发话了,说没看见有太好的建筑师,除了艾未未他觉得好。以后咱就真盖了不少房子,特牛,做什么都能挣钱。最大的项目?不就是参与“做一个可开启屋顶的体育场,它是圆的,但要有方位感”吗?它现在叫“鸟巢”。当时,赫尔佐格和德梅隆需要一个人,不能只懂中国,也要了解西方,刚好我合乎条件。可现在我对它已经完全丧失兴趣了,我不去,这来自于我的傲慢。
所以,那些通常的“作品”我已经没兴趣了。现在我更喜欢流动的东西,比如空气啊、云、光线的变幻、网络,还有人的言论。你不知道吧,我将开了一个博客。咱们的经验已经准备很长时间了,中国的,美国的,家庭的,历史的,个人的经验,就是一大堆材料,但是搭出什么根本不知道。互联网使咱有一个搭建的可能,看到了一个可能的结构。从一个本身就以表达作为自我身份的人去想,到一个表达的路径和可能性,我就很好地利用了这个价值。这之后,咱就是公共知识分子了——被广州的《南风窗》杂志评选为本年度公共利益的代表人物,同时入选2009年度百位华人公共知识分子,也是2008年度此榜的入选人物。做的无外乎为大众去洗澡、按摩、搓泥、抠耳朵、揉脚,把所具有的知识话语权用于公共事务。现在很多知识分子犬儒化了,他们始终不愿意进入公共领域,或者没有能力进入,或者是不敢进入。他们应该被淘汰。
我的判断是我们处在完全不同的时代,这个时代葬送所有过去的体制、权威、话语中心和由此产生的一整套体系。我们生活在一个全新的时代,有数字化、有互联网、有新的传播方式、有全球化的经济格局,在这个时代,个人和权力、个人与体系的关系将会或者已经在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同样,作为人类意识和情感表达的所谓的艺术,也面临一些新的表现方式,这些变化是不可名状的。而我们所要做的最具“破坏性”的个人行为是——“还活着”——只要活着,只要生命没结束,就会“持续产生意义”。
蹭吧,慢慢蹭完这一生。
“艾未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