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当下人们的选择,文章认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遵循自然规律,要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从而更好地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體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健词】环境友好;绿色科技
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好互动的关系。以良好的环境生产、改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笔者根据工作体会,结合实际,对如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发表点不成熟的看法,求教于大家。
一、加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政策引导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保护生存环境,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充分认识加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环境保护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首先应从政策指导上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然后逐步形成自觉自愿的环境意识,逐步建立强制性循环经济制度,使千百年来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经济活动中长期的单向线性物流规律:即资源开发利用—生产或生活消费—废弃物处理或污染物排放,通过政府立法和加大执法的力度,改变为资源开发利用—制造产品、建设工程或生活消费—废弃物回收、处理或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反复循环物流规律,能够尽其用、变废为宝、节约资源、从而有效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持久发展。达到保护自然环境,谋求最大限度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标。
二、加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措施管理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措施,一是建立和完善环境准入、环境淘汰和排污许可三项制度,用制度管理环境。通过对重要规划依法实行环境影响评价,从宏观上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通过对建设项目严格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努力做到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通过严格环境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坚决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严格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重点地区的所有企业和其他地区的重点企业必须依法领取排污许可证,无证企业不得排污。二是运用经济手段调节生产和消费行为,管理环境。要优化税收体系,通过调整不同行业的税负和优化税种,引导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研究能够赋予环境以资源价格的政策,促进环境成本内部化;要把环境保护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确保政府对公益性环境保护事业的稳定投入,积极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三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保护和改善环境积极性,引导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保护环境。现状,城市功能一天比一天完善,市容市貌一天比一天美丽,市民的生活质量也在发生着质的飞跃。但是,当我们走在大街小巷上,总能闻到刺鼻的异味,看到冒着浓浓黑烟的烟囱,还有人向美丽的护城河里排污,甚至有人污染环境还暴力抗拒执法等。因此,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一环,必须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四是要有全面协调和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发展的政绩观和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的机制做保障。只有建立起这些基本制度,并认真落实,政府才可能进一步制定和切实实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色政绩考核制度、绿色贸易政策和绿色财税金融政策等环境友好型的管理制度和政策。
三、加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文化建设
许多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只有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文化,才能把被动的环境守法行为转化为主动的环境守法和护法行为;只有在全社会形成自觉遵守环境法律的风尚,才能促进环境安全。因此,要着力抓好面向社会的环境宣传教育。一是坚持环境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监督权,加强社会对环境的监督。二是开展不同类型的全民环境教育工作,设立统一的宣传主题,筹划创意新、影响大、效果好的环境宣传活动。三是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社会参与机制,积极引导、规范环保志愿者、环保民间组织等,支持其开展环境宣传教育、环境维权、参与环保行动,采取措施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四是树立精品意识,打造宣教品牌,推出一批优秀的环境科学、环境教育、环境科普以及环境专题影视片等环境科学、文化、技术精品,使其真正起到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作用,以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关系,实现从掠夺型、征服型和污染型的工业文明走向协调型、回复型和建设型的生态文明的历史性转变。
综上所述,建设环境友好社会,一定要深刻认识加强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增强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单县环境保护局)
【关健词】环境友好;绿色科技
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好互动的关系。以良好的环境生产、改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笔者根据工作体会,结合实际,对如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发表点不成熟的看法,求教于大家。
一、加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政策引导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保护生存环境,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充分认识加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环境保护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首先应从政策指导上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然后逐步形成自觉自愿的环境意识,逐步建立强制性循环经济制度,使千百年来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经济活动中长期的单向线性物流规律:即资源开发利用—生产或生活消费—废弃物处理或污染物排放,通过政府立法和加大执法的力度,改变为资源开发利用—制造产品、建设工程或生活消费—废弃物回收、处理或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反复循环物流规律,能够尽其用、变废为宝、节约资源、从而有效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持久发展。达到保护自然环境,谋求最大限度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标。
二、加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措施管理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措施,一是建立和完善环境准入、环境淘汰和排污许可三项制度,用制度管理环境。通过对重要规划依法实行环境影响评价,从宏观上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通过对建设项目严格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努力做到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通过严格环境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坚决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严格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重点地区的所有企业和其他地区的重点企业必须依法领取排污许可证,无证企业不得排污。二是运用经济手段调节生产和消费行为,管理环境。要优化税收体系,通过调整不同行业的税负和优化税种,引导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研究能够赋予环境以资源价格的政策,促进环境成本内部化;要把环境保护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确保政府对公益性环境保护事业的稳定投入,积极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三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保护和改善环境积极性,引导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保护环境。现状,城市功能一天比一天完善,市容市貌一天比一天美丽,市民的生活质量也在发生着质的飞跃。但是,当我们走在大街小巷上,总能闻到刺鼻的异味,看到冒着浓浓黑烟的烟囱,还有人向美丽的护城河里排污,甚至有人污染环境还暴力抗拒执法等。因此,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一环,必须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四是要有全面协调和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发展的政绩观和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的机制做保障。只有建立起这些基本制度,并认真落实,政府才可能进一步制定和切实实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色政绩考核制度、绿色贸易政策和绿色财税金融政策等环境友好型的管理制度和政策。
三、加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文化建设
许多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只有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文化,才能把被动的环境守法行为转化为主动的环境守法和护法行为;只有在全社会形成自觉遵守环境法律的风尚,才能促进环境安全。因此,要着力抓好面向社会的环境宣传教育。一是坚持环境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监督权,加强社会对环境的监督。二是开展不同类型的全民环境教育工作,设立统一的宣传主题,筹划创意新、影响大、效果好的环境宣传活动。三是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社会参与机制,积极引导、规范环保志愿者、环保民间组织等,支持其开展环境宣传教育、环境维权、参与环保行动,采取措施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四是树立精品意识,打造宣教品牌,推出一批优秀的环境科学、环境教育、环境科普以及环境专题影视片等环境科学、文化、技术精品,使其真正起到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作用,以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关系,实现从掠夺型、征服型和污染型的工业文明走向协调型、回复型和建设型的生态文明的历史性转变。
综上所述,建设环境友好社会,一定要深刻认识加强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增强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单县环境保护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