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秘境:萨普岗日雪山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19850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那曲的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和唐古拉山造就的这一地区——比如,嘉黎和索县三个美丽的冰川景观区:索县的布加岗日冰川,嘉黎的尼都藏布依噶冰川和比如的萨普冰川,形成了中国最美的冰川旅游景观区。
  藏北比如县最南边,是念青唐古拉山东段藏东南地区雪山和冰川分布的最北端,东西延伸的山系在不到30公里的范围,分布了十余座6000-6956米海拔的山峰,形成了以萨普岗日山群为中心扩散状的冰川分布。
  萨普岗日雪山海拔6956米,其北侧发育有巨大的萨普冰川,冰川末端有一湖泊叫撒木湖,海拔约4750米,撒木湖与萨普岗日群峰交相 辉映。另外,由于最近十几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缩强烈,萨普冰川退缩形成冰前湖泊,来自冰川崩塌的冰块漂浮冰湖之上,甚为壮观。
  萨普岗日山最美冰川萨普
  在距离萨普岗日主峰以东10-20公里范围内,萨普岗日众卫峰形成的萨普岗日山体呈东西走向,其主峰东侧和西侧各有数条延伸山脊,坐落着数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它们从西往东依次是海拔6076米的Maya(玛亚)峰、海拔6619米的玛沃岗日、海拔6451米的穷冲峰、海拔6590米的扎西它丁峰。这几座山峰都同属于萨普岗日山块的主体部分。
  除了主山脊上这些山峰外,从其北坡的羊秀乡沿山谷進入到撒木湖边最先看到的一座雪山,是海拔6037米的郁节贡嘎峰。其他山峰在萨普岗日的强烈光环下,显然已经不可能过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只能作为萨普岗日的陪衬存在。

  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从孟加拉湾北上被推进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大峡谷是印度洋暖湿气流进入高原的最大水汽通道,沿大峡谷通道形成的“湿舌”,带来丰富的降水和热量,使该地区雨季提早,影响所及整个藏东南,最北可越过念青唐古拉山到达那曲市的嘉黎和比如附近,是北半球山地热环境北进最远的地方,造成藏东南受季风海洋性气候的控制和影响,成为与整个高原内部高寒干旱环境截然不同的世界最高“绿洲”净土。
  当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通过喜马拉雅山最东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北上,形成藏东南最大的海洋性冰川覆盖区,强烈活动的冰川侵蚀下切形成藏东南深切谷地。水汽向北一直延伸到唐古拉山南坡,但念青唐古拉山高耸的山脊阻挡了大部分北上水汽,使得这北坡的水汽大为减少,只是在更高的山脊附近形成冰川发育。
  在正对的水汽通道上,由于嘉黎大断裂形成易贡藏布流域,成为我国冰川发育最为密集,冰川长度最大,树枝状山谷冰川发育流域。冰川径流大而急,冰湖发育,冰川灾害频发。当我们赞叹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南坡雪山与冰川景观时,在念青唐古拉山东北坡高耸的山脊背风坡却形成了一个隐秘的冰川密境。
  在念青唐古拉山以东的北坡,是怒江上游支流姐曲的源头,是西藏那曲比如县萨普岗日雪山冰川冰湖的神山家园。由于受南坡海洋性季风水汽的影响,山区高山带依然降水较多,积雪积累多,冰川温度高,冰川流速快,冰川侵蚀强烈,冰川退缩中冰湖发育,冰崩雪崩频发。
  萨普岗日雪山和冰川地属比如县羊秀乡普宗沟,也称“萨沟”(萨在当地藏语中为雪豹),萨普岗日雪山也称为“萨普衮拉嘎布”(意为南部世界智慧神山)。季风海洋性气候下的比如普宗沟和白嘎乡双色湖娜娜若谷地,呈现海洋性高山冰川地貌景观,一路都是壮美的地貌景观,这片未经人为开发,仍呈现着原始自然地貌形态的景观,车行其中,可谓是真正的冰川之旅,人间仙境。
  双色湖一个是绿度母湖,也是冰川湖,但是比较古老的冰川湖,主要是在小冰期退缩形成的冰川谷地;而另一个是白度母湖,是最近时期冰川退缩形成的湖,但从目前看也是一个危险的冰川湖,如果有大暴雨加冰川强烈消融,就会发生溃决。这个地方周围环境非常美丽,冰川侵蚀地貌发育,随处可见冰川抛光面,大型羊背石,冰川岩坎瀑布,还有满地的鲜花。

  比如县流域属于怒江的那曲河流域,发育冰川主要在姐曲、嘎弄和索曲三大支流。根据中国冰川目录统计,在1970年时段比如县冰川资源共有冰川456条,冰川总面积251.64平方公里,冰川储量为132.233亿立方米。
  目前,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冰川退缩已经使得大约四分之一以上的冰川退缩消失。目前,在比如具有开发价值的冰川和形成冰湖景观的冰川资源大约有八条冰川,都在念青唐古拉山东段的北坡。
  最美的冰川就是萨普岗日山的萨普冰川,冰川流向北,冰川面积约22平方公里,冰川长度约6公里,宽3.7公里,最高点6956m, 冰舌在4760m, 雪线高度在海拔5200m。在其东侧的山峰下发育有小型山谷冰川,面积在0.93平方公里,冰川长度0.6km,长1.5km,最高5600,冰川末端5150m;在其西侧的寺院后面的山谷冰川冰川3.2平方公里,平均宽度0.9,长度3.5,总长度3.7km,最高6650m,冰川末端4950m, 冰川末端有冰湖发育。
  双色湖的绿度母和白度母
其他文献
“我心里面总是放不下西藏,我想念西藏。我死了以后,你们一定要把我的骨灰送回西藏,安放在西藏。”1985年12月6日,开国中将谭冠三留下最后的遗愿。  终其一生,将军最惦念的,一直是西藏。  次年建军节,谭冠三长子谭戎生亲手将父亲的骨灰安葬在拉萨八一农场。他的墓碑上用藏、汉两种文字镌刻着阿沛·阿旺晋美的挽词:“谭冠三同志为西藏和平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重要贡献,西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西藏军区成立和平
学名:金脉鸢尾(Iris chrysographes Dykes)  别称:金纹鸢尾、金网鸢尾  产地生境 产于中国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生于海拔1200~4400米的山坡草地或林缘。  形态特征 金脉鸢尾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基部围有大量棕色披针形的鞘状叶。根状茎圆柱形,棕褐色,斜伸,外包有老叶的残留叶鞘及棕色膜质的鞘状叶;须根粗壮,黄白色,有皱缩的横纹,生于根状茎的一侧。叶基生,灰绿色,
简介:《唐代吐蕃史论集》精选台湾地区著名藏学家林冠群先生有关吐蕃史研究的多篇论文。作者本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对大量的藏、汉文文本研判的基础上,结合外文的研究成果,对唐蕃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是有关吐蕃史研究的又一本重要论集。  推荐: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十年以来,学术界在研究唐代吐蕃与西北民族关系史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学者们对敦煌、西域古藏文文献的译释,对有关汉文文献的集
扎什伦布寺的喇嘛们清晨在搬运净水。 曾涛 摄喇嘛们在寺内。 曾涛 摄两名喇嘛在雨中行走。 曾涛 摄四世班禅唐卡画像。 扎什伦布寺供图  500多年风雨洗礼,历经沧桑变迁,扎什伦布寺静静守候在这方水土,诉说着关于历史发展、关于宗教信仰、关于文化艺术、关于百姓生活的一个个故事。  扎什伦布寺这串历史的珠宝,写满了关于宗教传承与西藏发展的故事,每一颗都是光彩夺目、精彩纷呈。让我们撷取最为人所道的那几颗,
西藏的墨脱是徒步旅行者的终极挑战,是科学家的伊甸园。在这里,星球上最高的水,遇到全球最高的山,冲刷出了世界上最深的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车行在扎墨公路上,一个全新、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世界出现了。挂满松萝的高山冷杉林透露着古老和苍劲,边上幼苗告诉我们这是一块极具生命力的生境。80K是个地名——意思是从波密方向到这里的路程为80公里,在墨脱未完全通车的时候,波密来的物资必须用人力和马匹翻过
在西藏玩儿音乐  索朗尼玛在咖啡厅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和普通藏族年轻人一样,他点了一杯加冰可乐。黑色的T恤,胸前悬挂着一个小金刚橛,这就是他,最直接的身份象征——一个休闲自在的中年人,天杵乐队的节奏吉他手。事实上,身边人也更习惯称他为天杵索尼,而不是审计员索尼。  二十多年前,刚从内地完成学业回到拉萨。主唱索朗旦增、吉他手索朗念扎、加上索朗尼玛,三个大男孩每天晚上背着木吉他跑场。那时候他们没有什么钱
1月4日,演员在表演历史情景剧《梦回古格》。  日前,西藏阿里首部历史情景剧《梦回古格》在拉萨举行汇报演出,并于1月6日启程赴对口援建阿里的河北、陕西两省进行巡回演出。  《梦回古格》共分为四幕,分别为《神山圣域》、《象雄陨落》、《古格兴衰》、《梦回古格》,主要包括楚鲁松杰宣舞、底雅宣舞、札达民歌、“宣”舞鼓技、情景互动等内容,近80人的演职人员几乎全部来自阿里地区札达县的普通老百姓。
作者:志愿者讲述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内容简介:一群快乐的人:健康、开朗、崇尚行动;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来自不同都市:选择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相逢……徒手建造中国第一座民间保护站;深情守望青藏高原旷野上的野生动物:韧性抗争藏羚羊生存的权利:甚至牺牲年轻的生命……荒原岁月是骨头上的烙印,新鲜而疼痛:可可西里是内心深处的情结,生命因之而动听。《可可西里的哭泣》  作者:华文庸出版社:花山文艺出
拉丁學名:Cyrtodactylus medogensis  形态特征:墨脱裸趾虎躯干背腹略扁平,背面被覆粒鳞,其间杂以锥状疣鳞。头部大小适中。耳孔直径远小于眼径之半;鼻孔甚小,略近圆形,开口向外上方。体背灰褐色,有若干暗褐色折线状横纹;四肢及指趾背面略呈网纹;尾背呈浅褐色与暗褐色相间的环纹。幼体深浅两色对比明显。腹面均为灰白色。  生活习性:它们喜欢夜间行动,在农家的门窗上常能发现它们的身影。主
1998年的科考显示,在雅鲁藏布太峡谷地区,共计两栖动物19种,爬行动物25种,  分别占西藏自治区两栖动物总种数的47.5%,爬行动物总种数的78%:占全国两栖动物总种数的10%,爬行动物总种数的8%。  典型的两栖与爬行动物有山湍蛙、林芝齿突蟾、侧条小树蛙、拉萨岩石、细脆蛇蜥、温泉蛇、南峰锦蛇、眼镜王蛇等。  IBE团队里的两栖与爬行动物专家范毅,因在网上号称自己是一只喜欢生态摄影的乌鸦,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