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工匠精神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国家发展需要大国工匠,国家建设更需要大量德才兼备的工匠青年。因此,高等职业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必须从弘扬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理念的角度,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工匠精神,更要在专业课程中培养工匠精神,从而探索出适合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培养出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工匠青年。
关键词:工匠精神;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在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越迈越大,“一带一路”建设也蓬勃发展,我国的技术走出国门,服务世界,我国的产品从大国制造到大国精造,需要更多的能工巧匠。由此,工匠精神在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培养中越来越重要。
一、“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这就要求各类课程必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融合,在各门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元素,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调研,笔者得知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上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各自为政的现象,特别是“工匠精神”的培育并未真正实现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机融合。
二、“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就是一种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的有效结合,因此弘扬工匠精神是培养德才兼备优秀青年的必要途径。
第一,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需要。高职思政素质教育肩负培养着提升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责任意识,那就必须结合新型教育模式,加入“工匠精神”的元素,挖掘工匠精神中的创新意识,在生活实践中加入学习工匠精神的精髓,加强“工匠精神”的内涵培养,激励学生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第二,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职业教育的要求。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不单是给学生传授技能和技术,更应重视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进而使高职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未来职业发展不断增长的要求。而作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来说也必须认识到,人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走向社会,在社会中立足,就必须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第三,培养工匠精神有助于完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在职业教育发展中,有效融入工匠精神的育人观念符合新时代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要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脚步,必须紧紧围绕工匠精神,深入研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性、实践性是职业教育的特点,在职业教育中贯穿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理念在新时代环境下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弘扬“工匠精神”,有效推进“课程思政”的路径选择
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潜在的工匠精神元素,涵盖并渗透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的不同阶段中,从而建立“课程思政”有效路径,构建创新育人的新格局。
(一)“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
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全体员工的教育体系和整个课程,在专业课中渗透工匠精神。教师在课堂上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理论教学之中,结合学科发展、专业内容,以生动感人的“故事”,讲解一代代科学家传承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成就享誉世界的创造发明,推动学科专业的迅猛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这种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匠心教育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学方法上,不再单纯教授知识,而是传承技艺上的工匠精神,从而达到育人效果。
(二)“工匠精神”融入实践教学的各环节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实验课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占比较高,学生大多数都在实验室和实践课中来消化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例如,在笔者所在学院的汽车检修专业等专业中,有大量规范操作流程,以及职业操守等要求,都需要在实际应用中才能熟练掌握,包括协调能力,团队精神以及敬业精神等。因此,教师就需要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教學计划和目标,在传授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更要努力做到精益求精,严谨务实,一丝不苟。把每个经典教学案例、每个作业设计及实习安排都要力求成为精品,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以言传身教影响教育学生。
(三)“工匠精神”融入现代学徒制
高职院校的现代学徒制下构建具有较强“实力”的双师型教学队伍,不仅包括专业教师,还包括企业的高技术工人,行业的专家。这些能工巧匠手把手、一对一的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使学生在真正的企业岗位环境中,产生对职业的精益求精的匠人之心,从而在企业实习过程中,达到锤炼专业技术、弘扬工匠精神的效果。
(四)“工匠精神”融入国际国内大型技能竞赛
在职业技能竞赛中最能集中体现“工匠精神”。职业技能水平是参赛学生的学识和经验的积累,在不断的积累中精益求精与自我超越的精神就会渗入学生内心。在实际比赛中,参赛学生可以不断规范自身心态与价值观,并经受时间的考验。在技能比赛中学到的新的技术和思路,可以反作用于高职院校专业课知识技能的有效提升。在比赛中,指导老师本身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并把这种精神传递给学生,将他们培养成为新时代优秀的青年“工匠”。
四、结束语
“工匠精神”是无论在任何时代和国家都是需要的,并作为核心力量在推动者社会和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应将工匠精神的内涵发扬光大,充分认识到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青年。
参考文献:
[1]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15/16):28-29.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 (1):43-46.
[3]张德文.“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路径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6(03):39-41+50.
[4]吕雅琨,安洋.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践过程中工匠精神渗透的分析研究 [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 0(5):30-33.
本文系2018年度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新时代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18JDSZK13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韩颖,女,出生年月:1983年9月,籍贯:天津,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单位: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民族:汉族。
石英超,女,出生年月:1985年5月,籍贯:河南安阳人,学历:研究生,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法学,单位: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民族:汉族。
关键词:工匠精神;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在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越迈越大,“一带一路”建设也蓬勃发展,我国的技术走出国门,服务世界,我国的产品从大国制造到大国精造,需要更多的能工巧匠。由此,工匠精神在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培养中越来越重要。
一、“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这就要求各类课程必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融合,在各门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元素,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调研,笔者得知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上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各自为政的现象,特别是“工匠精神”的培育并未真正实现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机融合。
二、“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就是一种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的有效结合,因此弘扬工匠精神是培养德才兼备优秀青年的必要途径。
第一,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需要。高职思政素质教育肩负培养着提升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责任意识,那就必须结合新型教育模式,加入“工匠精神”的元素,挖掘工匠精神中的创新意识,在生活实践中加入学习工匠精神的精髓,加强“工匠精神”的内涵培养,激励学生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第二,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职业教育的要求。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不单是给学生传授技能和技术,更应重视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进而使高职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未来职业发展不断增长的要求。而作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来说也必须认识到,人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走向社会,在社会中立足,就必须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第三,培养工匠精神有助于完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在职业教育发展中,有效融入工匠精神的育人观念符合新时代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要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脚步,必须紧紧围绕工匠精神,深入研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性、实践性是职业教育的特点,在职业教育中贯穿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理念在新时代环境下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弘扬“工匠精神”,有效推进“课程思政”的路径选择
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潜在的工匠精神元素,涵盖并渗透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的不同阶段中,从而建立“课程思政”有效路径,构建创新育人的新格局。
(一)“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
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全体员工的教育体系和整个课程,在专业课中渗透工匠精神。教师在课堂上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理论教学之中,结合学科发展、专业内容,以生动感人的“故事”,讲解一代代科学家传承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成就享誉世界的创造发明,推动学科专业的迅猛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这种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匠心教育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学方法上,不再单纯教授知识,而是传承技艺上的工匠精神,从而达到育人效果。
(二)“工匠精神”融入实践教学的各环节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实验课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占比较高,学生大多数都在实验室和实践课中来消化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例如,在笔者所在学院的汽车检修专业等专业中,有大量规范操作流程,以及职业操守等要求,都需要在实际应用中才能熟练掌握,包括协调能力,团队精神以及敬业精神等。因此,教师就需要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教學计划和目标,在传授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更要努力做到精益求精,严谨务实,一丝不苟。把每个经典教学案例、每个作业设计及实习安排都要力求成为精品,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以言传身教影响教育学生。
(三)“工匠精神”融入现代学徒制
高职院校的现代学徒制下构建具有较强“实力”的双师型教学队伍,不仅包括专业教师,还包括企业的高技术工人,行业的专家。这些能工巧匠手把手、一对一的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使学生在真正的企业岗位环境中,产生对职业的精益求精的匠人之心,从而在企业实习过程中,达到锤炼专业技术、弘扬工匠精神的效果。
(四)“工匠精神”融入国际国内大型技能竞赛
在职业技能竞赛中最能集中体现“工匠精神”。职业技能水平是参赛学生的学识和经验的积累,在不断的积累中精益求精与自我超越的精神就会渗入学生内心。在实际比赛中,参赛学生可以不断规范自身心态与价值观,并经受时间的考验。在技能比赛中学到的新的技术和思路,可以反作用于高职院校专业课知识技能的有效提升。在比赛中,指导老师本身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并把这种精神传递给学生,将他们培养成为新时代优秀的青年“工匠”。
四、结束语
“工匠精神”是无论在任何时代和国家都是需要的,并作为核心力量在推动者社会和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应将工匠精神的内涵发扬光大,充分认识到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青年。
参考文献:
[1]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15/16):28-29.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 (1):43-46.
[3]张德文.“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路径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6(03):39-41+50.
[4]吕雅琨,安洋.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践过程中工匠精神渗透的分析研究 [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 0(5):30-33.
本文系2018年度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新时代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18JDSZK13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韩颖,女,出生年月:1983年9月,籍贯:天津,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单位: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民族:汉族。
石英超,女,出生年月:1985年5月,籍贯:河南安阳人,学历:研究生,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法学,单位: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民族: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