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时代给现代小学教学带来新的技术,促进小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基于此,在概述微课的优势与小学信息技术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流程,分析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策略,提高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课;小学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一、小学信息技术现状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教育以及人们认识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其它学科不再随意占用信息技术课,使得信息技术课程能够按规定课时实施。各个学校都建有专门的微机教室、网络教室,学校的每一间教室都配有所需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办公室都为教师配有办公的电脑,学校信息技术的硬件设备基本完善。信息技术在设备齐全的条件下得到了一定发展,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小学阶段。
二、小学信息技术微课设计流程
1.前期分析
前期分析主要包括对学习者、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學习活动的真正主体是学习者,学习者的年龄特征、认知发展、学习动机等都可能成为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所以,必须对学习者进行多方面分析,了解学习者的个性品质、学习风格、预备技能等,以保证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合学习者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微课的设计
微课的设计主要是对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脚本等方面进行设计。微课是以一种精炼的方式向学习者传递教学内容,所以,制作微课之前要对各方面进行精心的设计,避免出现照本宣科。教师要根据学习者、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目的性地进行设计,有效促进学习者掌握知识点。
三、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课前用微课提高预习效率,初步实现翻转课堂
课堂中学生产生的问题有些是可以预见的,往往这些问题并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果不解决,学生接下去无法继续完成任务;如果花力气去解决,会浪费课堂中宝贵的时间。教师可以事先制作或收集一定量的微课,在课前以资源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预习寻求解答。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写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3课“制作旅游海报”是一个关于PPT设计和制作的课程,而因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一周只有一至两节课,因此很多学生忘记了一些基本操作。解决这些问题,肯定要浪费大把的时间。在课前事先准备好关于PPT基本操作的一系列微课,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微课,课上简单的问题基本可以自主解决,而教师也只需解决个别特殊问题,上课时间充裕,学生完成的作业都比较精美,与传统课(不用微课提前预习)相比成效显著。
2.课中用微课辅助教学展示,使展示更加直观简便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常会受到硬件和经费的限制,不能提供实物进行直观展示。如果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的形式来认识这些物品,可以更形象地把它们“摆”在学生的面前近距离观察,让展示更加直观简便。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写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课“结交新朋友”,全课中心内容是介绍鼠标、桌面、窗口等。因此在上这一课时利用微课,在导入时向学生简单介绍桌面、鼠标;而后让学生观看微课《介绍鼠标、桌面、窗口》,微课以生动语言结合形象动画的形式让导入直观,吸引眼球。
上面提到的微课是课前制作的关于新授知识的微课,语言精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鼠标、桌面、窗口的功能,并放大各个部分,让学生观察细节。在学生看过一次后,教师对知识点进行简单提问,发现有些不明白的学生,再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多次观看,通过有选择的观看解决自己不明白的问题。通过微课可以让课堂展示更加直观简便。
3.课中通过微课反复呈现,突破课堂的重难点
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晦涩难懂,如果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可能嘴皮子都说破了,学生还云里雾里。如“结交新朋友”的重难点是鼠标的四种基本操作与窗口的基本操作。传统教学法是通过语言讲解和文字展示,告诉学生每种操作之间的区别,学生可能似懂非懂,重难点往往较难突破。教师在上课时出示微课《操作的区别》,动画中一个小鼠标进行不同的活动所出现的不同效果,使学生能快速的理解并记忆这些操作之间的区别。看过一次后,可能有些学生还没理解,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观看微课,看过微课后出示学习单,让学生练习巩固知识。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多次再现重复的方法轻松突破重难点。
4.课后用微课巩固知识,使学生复习另有途径
信息技术高年级教材由于篇幅有限,很多已经学过的技能方法等并没有在书中明确指出,学生常常遗忘却无从复习。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积累教学微课,形成微课资源库。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如果有遗忘的知识点,只需在家里打开微课,教师前面教过的知识都能在微课中一一呈现,这样复习起来就更简单了。
对于学生来说,微课更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他们可以选择微课进行学习,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对此新颖又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趋之若鹜。
参考文献
[1]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2]中小学微课程研究综述[J].唐军,李金钊.上海教育科研.2013(09).
[3]翻转课堂中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研究[J].黄燕青.软件导刊.2013(06).
彭启斌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恒大南海学校
关键词:微课;小学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一、小学信息技术现状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教育以及人们认识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其它学科不再随意占用信息技术课,使得信息技术课程能够按规定课时实施。各个学校都建有专门的微机教室、网络教室,学校的每一间教室都配有所需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办公室都为教师配有办公的电脑,学校信息技术的硬件设备基本完善。信息技术在设备齐全的条件下得到了一定发展,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小学阶段。
二、小学信息技术微课设计流程
1.前期分析
前期分析主要包括对学习者、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學习活动的真正主体是学习者,学习者的年龄特征、认知发展、学习动机等都可能成为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所以,必须对学习者进行多方面分析,了解学习者的个性品质、学习风格、预备技能等,以保证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合学习者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微课的设计
微课的设计主要是对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脚本等方面进行设计。微课是以一种精炼的方式向学习者传递教学内容,所以,制作微课之前要对各方面进行精心的设计,避免出现照本宣科。教师要根据学习者、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目的性地进行设计,有效促进学习者掌握知识点。
三、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课前用微课提高预习效率,初步实现翻转课堂
课堂中学生产生的问题有些是可以预见的,往往这些问题并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果不解决,学生接下去无法继续完成任务;如果花力气去解决,会浪费课堂中宝贵的时间。教师可以事先制作或收集一定量的微课,在课前以资源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预习寻求解答。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写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3课“制作旅游海报”是一个关于PPT设计和制作的课程,而因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一周只有一至两节课,因此很多学生忘记了一些基本操作。解决这些问题,肯定要浪费大把的时间。在课前事先准备好关于PPT基本操作的一系列微课,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微课,课上简单的问题基本可以自主解决,而教师也只需解决个别特殊问题,上课时间充裕,学生完成的作业都比较精美,与传统课(不用微课提前预习)相比成效显著。
2.课中用微课辅助教学展示,使展示更加直观简便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常会受到硬件和经费的限制,不能提供实物进行直观展示。如果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的形式来认识这些物品,可以更形象地把它们“摆”在学生的面前近距离观察,让展示更加直观简便。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写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课“结交新朋友”,全课中心内容是介绍鼠标、桌面、窗口等。因此在上这一课时利用微课,在导入时向学生简单介绍桌面、鼠标;而后让学生观看微课《介绍鼠标、桌面、窗口》,微课以生动语言结合形象动画的形式让导入直观,吸引眼球。
上面提到的微课是课前制作的关于新授知识的微课,语言精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鼠标、桌面、窗口的功能,并放大各个部分,让学生观察细节。在学生看过一次后,教师对知识点进行简单提问,发现有些不明白的学生,再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多次观看,通过有选择的观看解决自己不明白的问题。通过微课可以让课堂展示更加直观简便。
3.课中通过微课反复呈现,突破课堂的重难点
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晦涩难懂,如果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可能嘴皮子都说破了,学生还云里雾里。如“结交新朋友”的重难点是鼠标的四种基本操作与窗口的基本操作。传统教学法是通过语言讲解和文字展示,告诉学生每种操作之间的区别,学生可能似懂非懂,重难点往往较难突破。教师在上课时出示微课《操作的区别》,动画中一个小鼠标进行不同的活动所出现的不同效果,使学生能快速的理解并记忆这些操作之间的区别。看过一次后,可能有些学生还没理解,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观看微课,看过微课后出示学习单,让学生练习巩固知识。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多次再现重复的方法轻松突破重难点。
4.课后用微课巩固知识,使学生复习另有途径
信息技术高年级教材由于篇幅有限,很多已经学过的技能方法等并没有在书中明确指出,学生常常遗忘却无从复习。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积累教学微课,形成微课资源库。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如果有遗忘的知识点,只需在家里打开微课,教师前面教过的知识都能在微课中一一呈现,这样复习起来就更简单了。
对于学生来说,微课更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他们可以选择微课进行学习,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对此新颖又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趋之若鹜。
参考文献
[1]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2]中小学微课程研究综述[J].唐军,李金钊.上海教育科研.2013(09).
[3]翻转课堂中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研究[J].黄燕青.软件导刊.2013(06).
彭启斌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恒大南海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