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康复训练对下肢静脉畸形术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wwwbushi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强化康复训练对下肢静脉畸形术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下肢静脉畸形行血管瘤切除术后患者61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0例和强化组31例。常规组采用下肢静脉畸形术后常规康复训练进行干预,强化组则进行强化康复训练。于干预前、干预后(即出院时)、出院1个月后、出院3个月后采用美国足踝矫形外科学会(AOFAS)踝-足关节功能评分(即AOFA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背屈度、跖屈度)测量、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中文版关节炎生活质量简易评分(AIMS2-SF)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踝-足运动功能、踝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同时记录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继发跟腱挛缩、出血、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出院1个月和3个月后,2组患者的AOFAS总分、踝关节背屈角度和踝关节跖屈角度与组内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 P<0.05),且干预后,强化组患者的AOFAS总分、踝关节背屈角度、踝关节跖屈角度即优于组内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 P<0.05),而强化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AOFAS总分、踝关节背屈角度、踝关节跖屈角度亦显著优于常规组出院3个月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 P<0.05)。干预后、出院1个月和3个月后,2组患者VAS评分和AIMS2-SF总分均显著优于组内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 P<0.05),且强化组干预后和出院一个月后的VAS评分亦显著优于常规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 P<0.05)。住院治疗期间,常规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0%,强化组无不良事件发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 P<0.05)。n 结论:强化康复训练可促进下肢静脉畸形术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缓解患者疼痛的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42岁女性患者,右侧胸部巨大肿瘤。全麻下行右侧胸壁巨大肿物切除术后康复出院,病理提示神经纤维瘤,瘤体重5.5 kg。胸部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前充分准备,有效的手术
期刊
目的观察长基因间非蛋白质编码RNA525(LIN0052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体外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18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诊治患者的50对结肠癌及癌旁组织,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PCR)检测50对样本中LINC00525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将LINC00525的过表达质粒转染SW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