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澄泥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是四大名砚中唯一的泥质砚。其制作工艺复杂烦琐,造型丰富多样,具有石砚的“质地坚密,肌理温腻,温腻含津益墨”优点。刘存献工艺大师三十余年来,穷搜冥索、钩沉发挥,承袭和发挥,巧妙构思立意新颖创制出“河洛文化砚”“仿古砚”“太极拳砚”“云台山砚”“洛阳牡丹砚”等三十多个系列澄泥砚。
【关键词】澄泥砚;刘存献;造型艺术;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J12;K82 【文献标识码】A
华夏澄泥砚诞生于1988年4月,1999年正式注册为“华夏”商标。华夏澄泥砚于2011年被评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存献被评定为华夏澄泥砚民间工艺传承人。1954年刘存献出生于河南省新安县黄河岸边的仓头村一个制砚世家,他的先祖刘建魁曾经供职于清朝宫廷澄泥砚造办处,师从著名制砚大师张太平,还曾得到过诗、词、书、画俱佳的砚坛名匠高凤翰的点化(注:高凤翰是“扬州八怪”之一,被称为“画中十哲”,著有《砚石》一部)。清朝咸丰年间由于社会动荡,刘家举家迁往河南洛阳新安仓头村,到刘存献这一代已经是第八代了。刘存献的青年时代正好赶上十年“文化大革命”,学业荒废,所有的传统文化和手工艺都被贴上“四旧”的标签,刘存献家也受到严重冲击,祖上流传下来的凤字形砚台和手抄的制砚技艺资料被抄走,刘家的澄泥砚制作技艺面临断层危机。
一、梅花香自苦寒来
1986年,刘存献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澄泥砚文化的研究探索之中,励精图治呕心沥血。他翻阅大量的古籍文献,收集、整理、挖掘澄泥硯的制作技术资料,对走访搜集到的零碎记载进行细致的对比甄别,整理出相关的澄泥砚制作工艺的技术性资料五万余字。但是这仅仅是理论层面的知识,距离成功还很远。第二步是寻找合适的澄泥原料,他的足迹踏遍黄河中下游,遍寻适合做澄泥砚的原料。分段、分层采集泥土样本,反复做实验对比。澄泥砚的粗糙与润滑细腻,取决于泥材的分子结构,而分子间的密度又是决定澄泥砚质地好坏的主要因素。泥材中水云母、石英、长石、方解石等矿物质含量以及钛、铁、铜、铝、钒等微量元素成分的比例则是决定砚台发墨好坏的主要条件。踏遍青山人未老,黄河中下游沿岸留下他执着坚定的身影,最终把取材泥场锁定在黄河中游邙山段50千米的区域内。第三步是建窑试烧阶段,澄泥砚被称为“泥与火”的艺术,所以焙烧是制作澄泥砚最为关键性技术。建什么样式的窑?用什么燃料?炉温参数是多少?如何调控气温?如何控制窑变?苦思冥想人消瘦,建了拆、拆了建,不知道反复研制多少遍,苍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成功了。1988年4月,第一窑黄河澄泥砚出炉了,历尽磨砺终于成功了。2009年刘存献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华夏神韵”“黄河澄泥标识”两个商标。2011年,华夏澄泥砚制作技艺,正式入编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刘存献荣获国家人事部颁发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1988年6月为了提高文化修养,弥补十年动乱不能上大学的缺憾,刘存献到郑州大学进修学习一年,归来后信心百倍大鹏展翅,在新安县创办了华夏澄泥砚厂。正当踌躇满志冲云霄之时,黄河小浪底搬迁工程开始,1999年黄河小浪底工程开始动工,华夏澄泥砚厂搬迁到河南温县黄河岸边,在一片滩涂之上重建新的仓头村。
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主题和立意决定砚台的艺术价值,文化内涵高于材质和雕工。泥巴还是那块泥巴,贵在哪里呢?主要还是取决于工艺师的艺术与文化修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提高文化修养,1988年刘存献自费到郑州大学学习一年。沉浸在大学浓郁的学习氛围中孜孜渴求,视野和思维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为了能做出一台主题立意新颖且富有内涵的砚台,刘存献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翻阅经典古籍,踏遍洛阳古迹遗址寻访圣人足迹,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砚台不仅是工艺品,也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巧妙地利用“象形、仿生、假借、谐音”等表现形式,努力寻求砚台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的契合,把“形求其美,神求其远”作为华夏澄泥砚的创作理念。华夏澄泥砚始终把传承中华文化,彰显中华历史文明紧密联系起来,砚台的文化价值不是由雕刻的难易技术决定的,而是由砚台的主题来决定的。所以更要注重构思,注重韵味。“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主题新颖,立意独特都来源于他善于动脑、富于探索的性情。澄泥砚是四大名砚中唯一一个需要制作砚胚材料的品种,制作过程烦琐又复杂。光是淘洗、澄结就需要一二年,费工费时历尽周折。澄泥砚材料形成的特殊性,也造就了澄泥砚造型的可塑性强于其他石砚,工艺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随意设计造型,特殊的材料决定了华夏澄泥砚的文化定位,为塑形和主题表达提供了巨大的表达空间。所以诸如“残碑”“娇荷卧池”“游龙戏珠”这样绝世之作,这世界上没有第二个。
三、成果展示
砚台作为一种研墨的器具,与笔、墨、纸一起为传播、记载中华文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砚台从研到砚的变迁中宁就得独特的中国文化意象,其中包含着中国历史富有生命力的基因,包含着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元素,表达着中华文化的奥妙。如今的澄泥砚不仅仅局限于实用性,它的艺术观赏性意义大大提高,每一方澄泥砚都具有独特的审美属性和文化内涵。从华夏史前文明、河洛文化宝印、牡丹文化符号、焦作山水系列无不包含地构造了一部中华民族的巨著,激活了炎黄子孙五千年的文化记忆。
(一)史前文化系列
河图洛书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也是中华先民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易·系辞传》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洛书”被称为史前文明的曙光,表达了我们的先人审视宇宙,体悟人生的思考。相传七八千年前的伏羲时代,一龙马跃出黄河,其身上刻有“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这样的数字,此为河图,伏羲据此演绎为八卦——《易经》。大禹治水时,一神龟从洛河爬出来,背上数字排列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此为洛书,大禹据此制定出治理天下的九州典章大法——《尚书》。河图洛书以高度的智慧涵盖了天文、地理和人世间的万事万物。华罗庚曾高度评价“河图洛书,可能为我们地球文明和另一个星球交流的媒介”。 为了传承河图洛书这一伟大的史前文化,弘扬中华传统哲学思想,刘存献翻阅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料,足迹踏遍洛阳的山山水水,遍寻河图洛书的遗迹,多次到洛阳北面的“龙马负图寺”和“洛出书”遗址实地考察,遍寻先贤的足迹,历时一年之久把神秘莫测的“河图洛书”图形巧妙地与龙马、神龟相结合,创造出“河图洛书砚”,被视为无字天书的千古之谜,以澄泥砚独特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该系列砚台有“河图洛书砚”“龙马负图砚”“金龟献书砚”等。
(二)仿制古砚系列
历代流传下来的古砚台,都是砚石文化的珍品,无不凝聚着制砚大师的智慧和审美情趣。寻找先人足迹,还原圣贤文化,寄托思念和抱负。冥讨苦搜、钩沉发挥,承袭和借鉴各类古砚的技法和特色,创制出既有古砚特色又有时代新意的仿古砚系列。如:“仿汉瓦砚”、仿北京博物馆皮耶罗的“枯竹砚”、仿汉代“镂空五龙戏珠砚”等。仿汉瓦砚是仿制汉代未央宫建筑用瓦烧制而成,砚面布满麻纹制作痕迹,中央浅凹处为砚池,一段凿刻璜状墨池。瓦面满饰铭文,均为抑压而成,四周饰以拐子龙纹。仿制北京博物馆皮耶罗的“枯竹砚”制作的枯竹砚,更是成为砚中极品。砚刻以枯竹为基本造型,刀锯之茬、裂缝之痕、虫蛀之迹,自然逼真,巧夺天工。仿汉代镂空五龙戏珠砚古色古香,饱含历史印记,具有沧桑、厚重的美感,镂空雕刻法对于澄泥砚这种泥质砚来说是极难的工艺,稍微不慎极易折断损伤,之前所有努力将前功尽弃。
(三)洛阳印宝砚系列
2009年洛阳市政府为参加全国人代会筹备专用礼品,市政府拟定具有洛阳特色的澄泥砚为首选礼品,指定华夏澄泥砚为生产厂家。条件是要体现出洛阳文化特色。河洛地域是中华民族生息的摇篮,华夏文明的肇始福地。儒家学说始于洛阳、道家创始于洛阳、佛教首传于洛阳,儒道佛三家融合奠定了河洛文化的主流优势,更有九朝古都盘踞于此,洛阳牡丹甲天下,创造了洛阳悠久的历史文化。群星灿烂方成浩瀚宇宙,如何在一件砚台上体现出厚重洛阳的地方文化,刘存献苦思冥想巧妙构思,终于想出用印章的多面立体造型来体现厚重多元的洛阳文化。洛阳印宝砚由砚池、印池、印章、印纽四部分立体造型,整体构思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天圆地方”的理念,砚池外圆内方,圆为处世之道,方为立身之本。印池周围浮雕洛阳牡丹图案,预兆富贵吉祥。方印四面分别为“河图”“洛书”“龙门石窟”“白马寺”浮雕,蕴含着“文明源头”“天人合一”“文化瑰宝”“佛教祖庭”等九朝古都的文化之妙。印纽为盘龙戏珠造型,印章仿古代官印造型,规制与唐代州郡官印相同,字体采用引文通用的小篆。造型古朴端庄,雕刻精美绝伦,寓意丰富深刻,不辞为惊世之作。
(五)焦作山水文化系列
1999年刘存献所在的家乡随着小浪底搬迁工程移居到焦作温县黄河滩的仓头村,祖国山河处处好。刘存献大师是个痴迷于山水的行者,他利用出差、开会的空隙。徜徉山水,感悟人生,雕刻写生、挥洒情思,以澄泥砚的形式勾画出一幅幅焦作山水画卷。“云台山红石峡”“云台山飞瀑”“青天河”“竹林七贤”“嘉应观”,刘存献用泥与火的艺术表达出对新家乡——焦作的热爱之情。
1.云台山文化系列
紅石峡是云台山风景区最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之一,该作品采用动静结合手法,左面悬崖峭壁巍然耸立,右面云雾缭绕,中间一桥飞架飞瀑直下,把砚池一分为二。该砚台烧制火候独特,颜色有朱砂红向鳝鱼黄过渡,颜色氤氲弥漫过渡自然,以独特的颜色表现出红石峡的丹霞地貌。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重要的哲学家,七位先贤曾经在云台山的百家岩居住二十年,引领了魏晋时期的哲学文化潮流,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极大。
2.太极神韵砚
太极及太虚,有极其之大,空虚无物之意。太极拳是中华武术苑中一奇葩,太极功夫有“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之神妙。
陈式太极拳二十四式澄泥砚,整个砚台采用浮雕技法,太极八卦为外图,太极拳二十四式图为中图,太极阴阳图为砚池。构思巧妙,立意新颖,巧妙地将太极阴阳八卦糅合在一起。
(六)异域风情系列
此系列作品名称为“基督教四福音印宝砚”,该砚由印钮、印盖、砚盖、砚座四部分组成,上印下砚。印纽上雕刻欧洲教堂及十字架,印章四面分别浮雕圣经中的人子、狮子、牛、鹰,代表四福音。砚盖周边浮雕葡萄树,寓意圣灵的果子。该造型巧妙地将圣经文化与澄泥砚巧妙结合,将中西方文化巧妙融合在一起,不失为观赏、收藏的珍品。这个命名为《手》的澄泥砚是国际集邮联合会主席约瑟夫·沃尔夫的手,此手印是2008年国际邮展受洛阳市市长郭洪昌委托而作。
总结:华夏澄泥砚以其独特的传统工艺,深厚的文化内涵,新颖独特的立意和创新,赢得了“历史名砚”“非遗瑰宝”“城市名片”诸多美誉。三十余年来,刘存献以他坚韧和执着的个性,刻刀飞舞耕耘不辍,天道酬勤,相信他会有更多的惊世之作诞生。
作者简介:王璞,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学。
参考文献
[1]米芾.砚史.
[2]吴兰修.端溪砚史.
[3]唐积德.歙州砚谱.
[4]蔺涛,陈兵. 中国名砚—澄泥砚[M].北京:中国美术出版社.
[5]陈日荣.中华砚学通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6]韩愈.瘗砚文.
[7]苏易简.文房四谱.
[8]柳公权.砚论.
【关键词】澄泥砚;刘存献;造型艺术;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J12;K82 【文献标识码】A
华夏澄泥砚诞生于1988年4月,1999年正式注册为“华夏”商标。华夏澄泥砚于2011年被评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存献被评定为华夏澄泥砚民间工艺传承人。1954年刘存献出生于河南省新安县黄河岸边的仓头村一个制砚世家,他的先祖刘建魁曾经供职于清朝宫廷澄泥砚造办处,师从著名制砚大师张太平,还曾得到过诗、词、书、画俱佳的砚坛名匠高凤翰的点化(注:高凤翰是“扬州八怪”之一,被称为“画中十哲”,著有《砚石》一部)。清朝咸丰年间由于社会动荡,刘家举家迁往河南洛阳新安仓头村,到刘存献这一代已经是第八代了。刘存献的青年时代正好赶上十年“文化大革命”,学业荒废,所有的传统文化和手工艺都被贴上“四旧”的标签,刘存献家也受到严重冲击,祖上流传下来的凤字形砚台和手抄的制砚技艺资料被抄走,刘家的澄泥砚制作技艺面临断层危机。
一、梅花香自苦寒来
1986年,刘存献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澄泥砚文化的研究探索之中,励精图治呕心沥血。他翻阅大量的古籍文献,收集、整理、挖掘澄泥硯的制作技术资料,对走访搜集到的零碎记载进行细致的对比甄别,整理出相关的澄泥砚制作工艺的技术性资料五万余字。但是这仅仅是理论层面的知识,距离成功还很远。第二步是寻找合适的澄泥原料,他的足迹踏遍黄河中下游,遍寻适合做澄泥砚的原料。分段、分层采集泥土样本,反复做实验对比。澄泥砚的粗糙与润滑细腻,取决于泥材的分子结构,而分子间的密度又是决定澄泥砚质地好坏的主要因素。泥材中水云母、石英、长石、方解石等矿物质含量以及钛、铁、铜、铝、钒等微量元素成分的比例则是决定砚台发墨好坏的主要条件。踏遍青山人未老,黄河中下游沿岸留下他执着坚定的身影,最终把取材泥场锁定在黄河中游邙山段50千米的区域内。第三步是建窑试烧阶段,澄泥砚被称为“泥与火”的艺术,所以焙烧是制作澄泥砚最为关键性技术。建什么样式的窑?用什么燃料?炉温参数是多少?如何调控气温?如何控制窑变?苦思冥想人消瘦,建了拆、拆了建,不知道反复研制多少遍,苍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成功了。1988年4月,第一窑黄河澄泥砚出炉了,历尽磨砺终于成功了。2009年刘存献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华夏神韵”“黄河澄泥标识”两个商标。2011年,华夏澄泥砚制作技艺,正式入编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刘存献荣获国家人事部颁发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1988年6月为了提高文化修养,弥补十年动乱不能上大学的缺憾,刘存献到郑州大学进修学习一年,归来后信心百倍大鹏展翅,在新安县创办了华夏澄泥砚厂。正当踌躇满志冲云霄之时,黄河小浪底搬迁工程开始,1999年黄河小浪底工程开始动工,华夏澄泥砚厂搬迁到河南温县黄河岸边,在一片滩涂之上重建新的仓头村。
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主题和立意决定砚台的艺术价值,文化内涵高于材质和雕工。泥巴还是那块泥巴,贵在哪里呢?主要还是取决于工艺师的艺术与文化修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提高文化修养,1988年刘存献自费到郑州大学学习一年。沉浸在大学浓郁的学习氛围中孜孜渴求,视野和思维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为了能做出一台主题立意新颖且富有内涵的砚台,刘存献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翻阅经典古籍,踏遍洛阳古迹遗址寻访圣人足迹,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砚台不仅是工艺品,也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巧妙地利用“象形、仿生、假借、谐音”等表现形式,努力寻求砚台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的契合,把“形求其美,神求其远”作为华夏澄泥砚的创作理念。华夏澄泥砚始终把传承中华文化,彰显中华历史文明紧密联系起来,砚台的文化价值不是由雕刻的难易技术决定的,而是由砚台的主题来决定的。所以更要注重构思,注重韵味。“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主题新颖,立意独特都来源于他善于动脑、富于探索的性情。澄泥砚是四大名砚中唯一一个需要制作砚胚材料的品种,制作过程烦琐又复杂。光是淘洗、澄结就需要一二年,费工费时历尽周折。澄泥砚材料形成的特殊性,也造就了澄泥砚造型的可塑性强于其他石砚,工艺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随意设计造型,特殊的材料决定了华夏澄泥砚的文化定位,为塑形和主题表达提供了巨大的表达空间。所以诸如“残碑”“娇荷卧池”“游龙戏珠”这样绝世之作,这世界上没有第二个。
三、成果展示
砚台作为一种研墨的器具,与笔、墨、纸一起为传播、记载中华文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砚台从研到砚的变迁中宁就得独特的中国文化意象,其中包含着中国历史富有生命力的基因,包含着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元素,表达着中华文化的奥妙。如今的澄泥砚不仅仅局限于实用性,它的艺术观赏性意义大大提高,每一方澄泥砚都具有独特的审美属性和文化内涵。从华夏史前文明、河洛文化宝印、牡丹文化符号、焦作山水系列无不包含地构造了一部中华民族的巨著,激活了炎黄子孙五千年的文化记忆。
(一)史前文化系列
河图洛书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也是中华先民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易·系辞传》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洛书”被称为史前文明的曙光,表达了我们的先人审视宇宙,体悟人生的思考。相传七八千年前的伏羲时代,一龙马跃出黄河,其身上刻有“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这样的数字,此为河图,伏羲据此演绎为八卦——《易经》。大禹治水时,一神龟从洛河爬出来,背上数字排列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此为洛书,大禹据此制定出治理天下的九州典章大法——《尚书》。河图洛书以高度的智慧涵盖了天文、地理和人世间的万事万物。华罗庚曾高度评价“河图洛书,可能为我们地球文明和另一个星球交流的媒介”。 为了传承河图洛书这一伟大的史前文化,弘扬中华传统哲学思想,刘存献翻阅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料,足迹踏遍洛阳的山山水水,遍寻河图洛书的遗迹,多次到洛阳北面的“龙马负图寺”和“洛出书”遗址实地考察,遍寻先贤的足迹,历时一年之久把神秘莫测的“河图洛书”图形巧妙地与龙马、神龟相结合,创造出“河图洛书砚”,被视为无字天书的千古之谜,以澄泥砚独特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该系列砚台有“河图洛书砚”“龙马负图砚”“金龟献书砚”等。
(二)仿制古砚系列
历代流传下来的古砚台,都是砚石文化的珍品,无不凝聚着制砚大师的智慧和审美情趣。寻找先人足迹,还原圣贤文化,寄托思念和抱负。冥讨苦搜、钩沉发挥,承袭和借鉴各类古砚的技法和特色,创制出既有古砚特色又有时代新意的仿古砚系列。如:“仿汉瓦砚”、仿北京博物馆皮耶罗的“枯竹砚”、仿汉代“镂空五龙戏珠砚”等。仿汉瓦砚是仿制汉代未央宫建筑用瓦烧制而成,砚面布满麻纹制作痕迹,中央浅凹处为砚池,一段凿刻璜状墨池。瓦面满饰铭文,均为抑压而成,四周饰以拐子龙纹。仿制北京博物馆皮耶罗的“枯竹砚”制作的枯竹砚,更是成为砚中极品。砚刻以枯竹为基本造型,刀锯之茬、裂缝之痕、虫蛀之迹,自然逼真,巧夺天工。仿汉代镂空五龙戏珠砚古色古香,饱含历史印记,具有沧桑、厚重的美感,镂空雕刻法对于澄泥砚这种泥质砚来说是极难的工艺,稍微不慎极易折断损伤,之前所有努力将前功尽弃。
(三)洛阳印宝砚系列
2009年洛阳市政府为参加全国人代会筹备专用礼品,市政府拟定具有洛阳特色的澄泥砚为首选礼品,指定华夏澄泥砚为生产厂家。条件是要体现出洛阳文化特色。河洛地域是中华民族生息的摇篮,华夏文明的肇始福地。儒家学说始于洛阳、道家创始于洛阳、佛教首传于洛阳,儒道佛三家融合奠定了河洛文化的主流优势,更有九朝古都盘踞于此,洛阳牡丹甲天下,创造了洛阳悠久的历史文化。群星灿烂方成浩瀚宇宙,如何在一件砚台上体现出厚重洛阳的地方文化,刘存献苦思冥想巧妙构思,终于想出用印章的多面立体造型来体现厚重多元的洛阳文化。洛阳印宝砚由砚池、印池、印章、印纽四部分立体造型,整体构思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天圆地方”的理念,砚池外圆内方,圆为处世之道,方为立身之本。印池周围浮雕洛阳牡丹图案,预兆富贵吉祥。方印四面分别为“河图”“洛书”“龙门石窟”“白马寺”浮雕,蕴含着“文明源头”“天人合一”“文化瑰宝”“佛教祖庭”等九朝古都的文化之妙。印纽为盘龙戏珠造型,印章仿古代官印造型,规制与唐代州郡官印相同,字体采用引文通用的小篆。造型古朴端庄,雕刻精美绝伦,寓意丰富深刻,不辞为惊世之作。
(五)焦作山水文化系列
1999年刘存献所在的家乡随着小浪底搬迁工程移居到焦作温县黄河滩的仓头村,祖国山河处处好。刘存献大师是个痴迷于山水的行者,他利用出差、开会的空隙。徜徉山水,感悟人生,雕刻写生、挥洒情思,以澄泥砚的形式勾画出一幅幅焦作山水画卷。“云台山红石峡”“云台山飞瀑”“青天河”“竹林七贤”“嘉应观”,刘存献用泥与火的艺术表达出对新家乡——焦作的热爱之情。
1.云台山文化系列
紅石峡是云台山风景区最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之一,该作品采用动静结合手法,左面悬崖峭壁巍然耸立,右面云雾缭绕,中间一桥飞架飞瀑直下,把砚池一分为二。该砚台烧制火候独特,颜色有朱砂红向鳝鱼黄过渡,颜色氤氲弥漫过渡自然,以独特的颜色表现出红石峡的丹霞地貌。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重要的哲学家,七位先贤曾经在云台山的百家岩居住二十年,引领了魏晋时期的哲学文化潮流,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极大。
2.太极神韵砚
太极及太虚,有极其之大,空虚无物之意。太极拳是中华武术苑中一奇葩,太极功夫有“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之神妙。
陈式太极拳二十四式澄泥砚,整个砚台采用浮雕技法,太极八卦为外图,太极拳二十四式图为中图,太极阴阳图为砚池。构思巧妙,立意新颖,巧妙地将太极阴阳八卦糅合在一起。
(六)异域风情系列
此系列作品名称为“基督教四福音印宝砚”,该砚由印钮、印盖、砚盖、砚座四部分组成,上印下砚。印纽上雕刻欧洲教堂及十字架,印章四面分别浮雕圣经中的人子、狮子、牛、鹰,代表四福音。砚盖周边浮雕葡萄树,寓意圣灵的果子。该造型巧妙地将圣经文化与澄泥砚巧妙结合,将中西方文化巧妙融合在一起,不失为观赏、收藏的珍品。这个命名为《手》的澄泥砚是国际集邮联合会主席约瑟夫·沃尔夫的手,此手印是2008年国际邮展受洛阳市市长郭洪昌委托而作。
总结:华夏澄泥砚以其独特的传统工艺,深厚的文化内涵,新颖独特的立意和创新,赢得了“历史名砚”“非遗瑰宝”“城市名片”诸多美誉。三十余年来,刘存献以他坚韧和执着的个性,刻刀飞舞耕耘不辍,天道酬勤,相信他会有更多的惊世之作诞生。
作者简介:王璞,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学。
参考文献
[1]米芾.砚史.
[2]吴兰修.端溪砚史.
[3]唐积德.歙州砚谱.
[4]蔺涛,陈兵. 中国名砚—澄泥砚[M].北京:中国美术出版社.
[5]陈日荣.中华砚学通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6]韩愈.瘗砚文.
[7]苏易简.文房四谱.
[8]柳公权.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