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在明天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bo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事情不是亲见,你难以置信。
  一个人因户口没法落实,从20几岁到70几岁,上访了将近半个世纪,因此耽误了一生该做的事情,没有工作,没有家庭,没有子女。
  是北京的朋友邮件发给我的,包括对那人的问询,他曾经的身份证明影印件,他露宿街头的照片。
  他坐在被窝里,头戴一顶旧军帽。他的被窝在堂皇高楼的廊檐下面,可以遮风避雨。他有一厚一薄两条被子,可以抵御寒冬。他的家当中还有个杯子,每天赶早到信访办公室接一杯热水喝,迟了就没有了。
  根据自述,他原来是青岛某企业的安装工人,城市户口。应征入伍后,可能与领导犟头倔脑,退伍时上面开的证明不是回青岛,而是发落到他的原籍农村。
  原籍要是能接收他也行啊,可是原籍也不接收,于是他成了一个没有户口的人。白天上访捡破烂,晚上睡马路。
  我的朋友问他上访多久了,他报了个数字:47。是47天吗?不,47年。
  见人惊讶,他波澜不惊地说:比我长的都有,49年的,去年死了。
  他的自述里有多少偏离事实的成分且不论,至少,时间是真实的。他小心翼翼地从贴胸口袋里掏出的那张信函上写着的日期:1964年3月1日,是真实的。那是某县兵役委员会写给部队的退档信。从那一天起,他成了无户口、无业的游民。
  那时他是多么年轻啊,一定是信心满满的,想着明天落实了政策,就可以工作、谈恋爱、结婚生子。部队大熔炉(当年流行语)炼出来,怎么也算个人才,读书、提干什么的,都有可能不是吗?前景美好。
  假如,那时他就知道这事儿会持续47年而无果,他会不会改变主意?47年社会的变化是如此之大,随便学点什么做点什么,也许都可以做成了!
  他当然不知道。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每天入睡前他都以为,明天就可能解决,时来运转。
  就像等公共汽车,已经等了,就要一直等下去,万一刚走开,车就来了呢?随着时光逝去再逝去,唯剩有一个念头,绝不放弃,坚持到最后。
  抱紧希望,永不放弃,有时也很可怕;希望破灭,及早放弃,结局会好得多。
  (编辑 雷虎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1943年1月至1944年1月,日本天皇裕仁胞弟崇仁担任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大尉参谋,其间他几乎巡视过所有日军占领区。出于对“九一八”事变以来14年的战争“至今仍无法作出可能马上解决的判断”的焦虑,离任之际,他根据总司令部青年军官就中国事变为何迄今仍未解决等问题的讨论和自己的观察,发表了《作为日本人对中国事变的内心反省》。  在该“内心反省”中,他列举了日本自甲午战争以后侵略中国的事实,揭露日本
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的灵魂。要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敢于提出疑义,并将自己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运用各种方法引发学生进入思考状态。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就如何引发学生的思维,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设置疑问  疑问是学生思维的“发动机”,它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从潜伏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促使学生自主探求知识。良好的思维问题情境能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