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水质风险评价系统具有未确知性的特点,运用未确知数学理论,在确定性水质风险评价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未确知性水质风险评价模式.该模型对水质风险评价的结果不仅得到了水
【机 构】
:
东南大学环境工程系,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及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及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外开放科技创新基金项目(No.2003400519),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No.2002AA601011-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水质风险评价系统具有未确知性的特点,运用未确知数学理论,在确定性水质风险评价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未确知性水质风险评价模式.该模型对水质风险评价的结果不仅得到了水质风险度及其相应的可信度值,同时也确定了水质风险度超过规定限值时的超标可信度.将模式应用于某市饮用水地下水源中,对污染物6价铬进行水质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在该市水源中污染物6价铬通过饮水途径所致风险度介于3.90×10^-5~4.09×10^-5a^-1范围内的可能性最大,且其相应的可信度为24.94%;此水质风险度已超过瑞
其他文献
对华北平原高产农田生态系统2004年的土壤呼吸状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呼吸量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呼吸量的季节变化趋势与当地气候状况紧密相关,在
研究了纳米TiO2负载于硅胶表面作为臭氧氧化硝基苯过程中的催化剂时,热处理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0℃条件下烧结的纳米TiO2/硅胶表现出了最佳活性,反应10min硝
采用自主选育的隆线溞单克隆体作为试验生物,研究了五氯酚钠(PCP-Na)和镉对隆线溞趋光指数的影响,并与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水溞的趋光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