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分析了《基础工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技术新规范对《基础工程》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提出了教学改革内容和实施方案。
【关键词】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教育改革
一、引言
《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有关地基与基础问题的一门主干课程,继工程地质、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混凝土结构等课程之后开设。它涉及的学科内容比较广,实践性也很强,近年新颁布的国家标准,使得《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有了新的依据与参考[1-3]。为此,《基础工程》的教学需要随着工程实践的变化而作相应调整。为适应土木工程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其教学应该以现有的《基础工程》课程内容为主,兼顾其他,适当吸取国内外较为成熟的基础工程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紧密联系新规范[4],改善教学方法,结合学校专业特色进行教学。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基础工程》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5]:
(1)教材知识面窄,更新速度慢。基础的设计及施工技术发展迅速,各种新的设计理念、施工技术不断涌现,而教材知识面窄、内容陈旧,远远滞后于工程实践行业的发展,也无法反映出基础工程领域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
(2)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基础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现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不适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3)教学脱离建设规范,学生缺乏工程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近年来,工程质量事故频发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多年实践证明,只要工程技术人员认真执行规范、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意识、恪守职业道德,就完全可以保证工程质量。基础工程的质量关乎建筑的根本,而目前的教育缺乏此项内容,不符合应用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
(4)考核方法单一,不能体现专业特色。鉴于《基础工程》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本课题组根据教学实践经验和企业设计施工技术,并结合新规范对教学进行了改革,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服务。
三、教学改革内容和实施方案
(1)更新教学内容,重订教学大纲。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基础主要是各种规范,规范的调整要求教学内容必须更新。另外,也要分层次地吸收学科前沿理论和工程现场资料,补充到课程讲授内容中,突出课程的时代特征,使基础理论、方法、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防止理论与实践脱节。
例如:编写教学大纲,可将《基础工程》内容分为三个模块:“浅基础设计与施工”、“深基础设计与施工”、“地基处理方法”,重视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内容,引入设计新理论和施工的新技术,对于教材中缺乏或滞后的内容,编制并印发教学讲义供学生学习参考。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基础工程》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運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①坚持案例教学,教学过程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每个模块的讲解均引入工程实例教学部分,课堂中进行分析讨论。例如:在课堂案例教学中,根据学习目的,通过问题陈述先引入相关的知识,突出重点,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讨论完成的途径,这样能调动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案例的分析讨论中来。这样,学生可以根据项目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②增加课程设计环节比重,培养学生设计计算能力,组织2周左右时间进行课程设计,分组进行浅基础或深基础两种题目的设计;③到某个施工现场组织现场观摩教学,在学习一定理论知识后,对某个实际工程基础施工进行现场观摩,组织现场学习和讨论;④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3)紧密联系规范,加强学生工程质量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脱离规范的教学只能使得教学与实际脱节,应将土木工程的建设标准、规范最大限度地融入本课程的教学中,学习规范内容,应重点突出规范与教材的联系和差别。并对近年工程质量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规范的重视度和职业素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补充与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
(4)改革考核方式,突出学科特色。根据本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应增加平时成绩和课程设计考核环节,期末考试应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并参考国家注册结构师的考试方法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强调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具备时代性和前瞻性。
四、总结
在结合新规范新技术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新一代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基础工程》课程采用分模块教学方式,重点学习课程的基础知识,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突出近年新出现的理论和技术,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设计计算能力,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问题。通过教学比较发现,综合运用以上教学方法,能有效完成教学目的,让学生在整个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运作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进行有效的工程实践,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德祥.1998—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结构发展变化的制度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1-7.
[2]李十泉,杜建文,尹锦明.“基础工程”CDIO教学改革探究[J].2012,(28),72-73
[3]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李善寿.“CDIO”工程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实施方法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164-166
[5]贾彩虹,宗兰,案例教学在基础工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3,(33),47
作者简介:肖保辉(1986—)男,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方向:结构加固及新型建筑材料。
【关键词】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教育改革
一、引言
《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有关地基与基础问题的一门主干课程,继工程地质、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混凝土结构等课程之后开设。它涉及的学科内容比较广,实践性也很强,近年新颁布的国家标准,使得《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有了新的依据与参考[1-3]。为此,《基础工程》的教学需要随着工程实践的变化而作相应调整。为适应土木工程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其教学应该以现有的《基础工程》课程内容为主,兼顾其他,适当吸取国内外较为成熟的基础工程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紧密联系新规范[4],改善教学方法,结合学校专业特色进行教学。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基础工程》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5]:
(1)教材知识面窄,更新速度慢。基础的设计及施工技术发展迅速,各种新的设计理念、施工技术不断涌现,而教材知识面窄、内容陈旧,远远滞后于工程实践行业的发展,也无法反映出基础工程领域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
(2)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基础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现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不适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3)教学脱离建设规范,学生缺乏工程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近年来,工程质量事故频发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多年实践证明,只要工程技术人员认真执行规范、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意识、恪守职业道德,就完全可以保证工程质量。基础工程的质量关乎建筑的根本,而目前的教育缺乏此项内容,不符合应用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
(4)考核方法单一,不能体现专业特色。鉴于《基础工程》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本课题组根据教学实践经验和企业设计施工技术,并结合新规范对教学进行了改革,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服务。
三、教学改革内容和实施方案
(1)更新教学内容,重订教学大纲。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基础主要是各种规范,规范的调整要求教学内容必须更新。另外,也要分层次地吸收学科前沿理论和工程现场资料,补充到课程讲授内容中,突出课程的时代特征,使基础理论、方法、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防止理论与实践脱节。
例如:编写教学大纲,可将《基础工程》内容分为三个模块:“浅基础设计与施工”、“深基础设计与施工”、“地基处理方法”,重视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内容,引入设计新理论和施工的新技术,对于教材中缺乏或滞后的内容,编制并印发教学讲义供学生学习参考。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基础工程》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運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①坚持案例教学,教学过程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每个模块的讲解均引入工程实例教学部分,课堂中进行分析讨论。例如:在课堂案例教学中,根据学习目的,通过问题陈述先引入相关的知识,突出重点,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讨论完成的途径,这样能调动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案例的分析讨论中来。这样,学生可以根据项目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②增加课程设计环节比重,培养学生设计计算能力,组织2周左右时间进行课程设计,分组进行浅基础或深基础两种题目的设计;③到某个施工现场组织现场观摩教学,在学习一定理论知识后,对某个实际工程基础施工进行现场观摩,组织现场学习和讨论;④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3)紧密联系规范,加强学生工程质量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脱离规范的教学只能使得教学与实际脱节,应将土木工程的建设标准、规范最大限度地融入本课程的教学中,学习规范内容,应重点突出规范与教材的联系和差别。并对近年工程质量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规范的重视度和职业素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补充与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
(4)改革考核方式,突出学科特色。根据本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应增加平时成绩和课程设计考核环节,期末考试应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并参考国家注册结构师的考试方法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强调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具备时代性和前瞻性。
四、总结
在结合新规范新技术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新一代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基础工程》课程采用分模块教学方式,重点学习课程的基础知识,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突出近年新出现的理论和技术,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设计计算能力,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问题。通过教学比较发现,综合运用以上教学方法,能有效完成教学目的,让学生在整个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运作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进行有效的工程实践,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德祥.1998—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结构发展变化的制度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1-7.
[2]李十泉,杜建文,尹锦明.“基础工程”CDIO教学改革探究[J].2012,(28),72-73
[3]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李善寿.“CDIO”工程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实施方法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164-166
[5]贾彩虹,宗兰,案例教学在基础工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3,(33),47
作者简介:肖保辉(1986—)男,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方向:结构加固及新型建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