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分析2008~2016年我国报告的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防控手足口病流行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下载2008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Excel文件)和结案报告(Word文档)、下载同期《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手足口病个案、查阅有关地区手足口病空间流行病学分析文献,采用Excel、SPSS、ArcGIS9.0进行数据分析。我国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在2012年达阶段性高点后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事件规模自2009年起趋于缩小。重大和较大事件明显减少,事件报告总起数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影响较小的未分级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时间、地区分布与同期报告发病数类似,大多年份报告事件数在4~6月达高峰,报告地区以我国南方为主。事件发生后上报及时,处理事件所需时间在2008~2011年间逐年下降,自2012年起隔年下降。引起死亡的病原体以EV71为主,占全部阳性检测结果的78.95%~100.00%。手足口病在空间的聚集性有可能形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可能只是在一定时间和区域内散发病例的积累。我国已能将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但对事件的发生仍需保持足够的警惕,还需提高病原体检测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报告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