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五章中明确规定各单位要建立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这就要求各单位要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立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贯彻执行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保证单位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会计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立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1.有利于更好地贯彻执行会计法规制度
为了规范和加强会计工作,国家制定发布了一系列会计法律、法规,是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和从事会计管理的基本依据。这些会计法律、法规作为“统帅”只是国家意志的原则体现,而作为“主体”的行业财务制度,也只是对不同行业行使不同调控手段的体现,不能解决各个单位千差万别的具体财务问题。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在不同单位的具体化,它能把国家有关会计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2.有利于规范会计工作秩序
会计工作涉及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依法进行。从1996年以来进行的整顿会计工作秩序情况看,有些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混乱,财务收支失控,不仅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也对本单位的经营管理带来消极影响。另外,从建国以来发生的几起重大的会计人员贪污案中也可以看出,会计人员之所以能贪污巨款,都是与单位会计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必须加强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使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程序、方法、要求等制度化、规范化,这样才能保证会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有序,才能保证会计工作在单位经济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有利于改善单位经济管理
财务会计管理是单位内部管理的中心环节,是一项重要的综合性、职能性管理工作。制定一套规范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充分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参与单位内部经济管理,使会计工作渗透到单位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不仅有利于会计工作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更有利于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制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原则
1.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市場经济对会计制度的基本要求。
要求设计的会计制度能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市场经济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 决定了生产目的和经济管理的要求有所不同, 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制度所反映的管理内容、所要达到的目的, 以及反应用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等也有所差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 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要求, 以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保护国有财产的安全和完整。为此, 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对国民经济运行作出准确的判断和进行宏观决策, 依据市场规律要求合理运用国家宏观调控, 必然赋予会计制度满足国家宏观调控需要的特征, 即通过会计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宏观调控所必需的会计信息。
要求设计的会计制度能满足特定主体内部管理的需要。上面已经提及, 市场经济要求企业行为自主化, 还原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的独立的主体地位。这里至少包括两层涵义: 一是国家给企业应有的自主权, 各项法规、政策都不能阻碍企业自主权的发挥, 不能束缚企业的手脚。这就是要求会计制度应当给企业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各个主体在市场中的地位应是平等的, 即企业作为一个主体, 其内涵应当确定, 机会和义务应当均等。
合规性原则。合规性是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它要求会计制度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现到会计制度中去。合规性原则在会计制度设计工作时,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所设计的会计制度, 必须符合《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准则》等会计法规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 是居于最高层次的会计规范, 是我们办理会计事务依据的基本法。
二是所设计的会计制度, 必须与国家有关法规相协调。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家对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组织的管理和调控,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 一改以往的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将主要通过法律的、经济的手段来进行间接管理。其中包括通过统一汇总的会计资料, 作为管理经济的基础和依据。这就要求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 必须使特定主体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方法符合经济、财务、税收等国家法规。如进行有关财务指标和财务报表设计时, 必须遵守财务通则和行业财务制度的规定; 进行有关货币资金的收支、保管、结算和核算规定设计时, 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和结算制度方面的金融法规。又如为加强对罚款的会计监督, 在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 可根据国家《经济合同法》和《行政诉讼法》的有关罚款开支范围规定, 应设计出相对应的会计科目对罚款支出进行专项跟踪。
2.成本效益原则
会计制度设计的目的是规范会计工作, 但不能因规范会计工作不讲运行质量和工作效率, 而应该在满足会计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尽量使会计制度设计简洁明了, 可操作性强。会计制度作为加强管理、保护资财安全的办事规程, 在设计时固然不能简化, 失去其加强管理、保护资财安全的作用; 但如果会计制度过于繁琐, 在实施时消耗的制度成本大于其运行所能得到的会计制度效应, 则说明会计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因此, 会计制度设计必须考虑制度成本与效益的关系, 以尽量少的制度成本获得尽可能多的会计制度效应, 达到成本效益的最优组合。会计制度设计的成本效益原则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设计会计制度时要尽可能地节省设计费用; 二是在设计指标、凭证、帐簿、报表格式以及各类业务处理规程时, 应以尽量少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多的会计制度效应, 以实现成本效益的最优组合。
3.体现内部控制的要求
内部控制是特定主体为加强岗位责任, 保护资本安全, 确保会计记录正确可靠, 及时提供财务信息, 避免无意地面临风险, 预防或查明错误和不正常现象, 保证授权职责履行, 在内部组织分工、业务处理、凭证手续和程序等方面所规定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因此, 在会计制度设计中, 必须对会计机构、会计工作程序设置必要的内部控制。因为内部控制具有预防和自动补偿功能。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有职务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文件记录控制、实物保全控制、人员素质控制、业绩报告控制、目标计划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设计会计制度, 就要将上述各种内部控制方式恰当地设置在会计机构、会计工作程序中, 以体现内部控制的要求,使会计制度真正成为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
4.管理权限相对集中,
保持制度的相对稳定性。会计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 应随着市场经济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改进。因而会计制度设计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但是, 如果变更过于频繁, 管理权限过于分散, 将给会计工作带来不利, 甚至会造成会计主体的财务混乱。因此, 在设计会计制度时,应将制度权限的管理集中于管理决策的最高层, 不宜分散; 同时应注意保持会计制度的相对稳定性,除非特殊情况, 一般在一个会计年度内不宜作较大的变动。
5.与使用的核算工具相适应
会计使用的核算工具, 由手工作业到使用机械以至现在的电子计算机, 使用不同的核算工具, 一般是不因此改变会计工作的基本方法。例如, 在采用“借贷记帐法”的条件下, 登记总帐和明细帐, 无论采用何种核算工具, 都需要逐笔或汇总记入有关帐户的借方和贷方, 然后再结算余额。但是, 不同的核算工具记入帐簿的方法则有所不同。在采用EDP 的条件下, 记入帐簿的数据, 是使用计算机能识别的语言, 并通过一定的介质才记入帐簿(即输入存储器) 等。其次, 由于EDP 计算速度快、存储量大等优点, 在手工作业下无法采用的核算方法或核算要求, 它都能采用, 如运用矩阵编制合并报表, 因而会计制度的内容就有所不同。所以, 设计的会计制度, 应与所采用的核算工具相适应。
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制定
1.会计工作组织体系及会计人员岗位职责
(1)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单位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主要是指一个单位的会计工作组织体系。内部会计工作组织体系是搞好会计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在制定此制度时应明确单位领导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以及会计部门和会计机构负责人的职责和权限。
(2)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是单位内部会计人员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对会计人员岗位职责和标准的规定。建立岗位责任制有利于会计人员明确职责,钻研业务,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有利于会计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和会计基础工作的加强;有利于强化会计管理职能,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
(3)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是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內容之一。制定该项制度时,应当与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结合起来考虑。其主要内容包括:内部牵制制度的原则,包括机构分离、职务分离、钱账分离、账务分离等;对出纳等岗位的职责和限制性规定;有关部门或领导对限制性岗位的定期检查办法。
(4)稽核制度。稽核制度是指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对有关账证进行审核、复查的一种制度。该项制度的建立也应结合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一并考虑。制定的稽核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分工;稽核工作的职责、权限;稽核工作的程序和基本方法等。
2.会计核算工作制度
会计核算工作制度主要是规范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产清查制度。
( 1)账务处理程序制度主要是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核算流程和基本方法的规定。制定该制度也就是将会计核算日常工作流程和方法以文字的形式加以规范。该项制度包括会计核算工作的全过程,从会计科目及其明细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会计凭证的格式、审核要求和传递程序;会计核算方法;会计账簿的设置到编制会计报表的种类和要求及单位指标体系等各个方面。
(2)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等制度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环节,是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的保证,也是提高会计核算质量的重要措施。
3.财务会计分析制度
应建立定期财务会计分析制度,检查财务会计指标落实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改进措施,是加强单位内部管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该项制度主要是;财务会计分析的内容和分析方法;财务会计分析报告的编写要求等项目
随着新《会计法》的实施,会计的内部控制职能亟待加强。对单位来讲,在外部会计监督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强化的环境下,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规定财务会计分析的时间、召集形式,参加的部门和人员的会计控制制度,并通过内部会计控制来有力地促进单位会计行为的合法化、规范化,切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工作管理水平。
建立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1.有利于更好地贯彻执行会计法规制度
为了规范和加强会计工作,国家制定发布了一系列会计法律、法规,是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和从事会计管理的基本依据。这些会计法律、法规作为“统帅”只是国家意志的原则体现,而作为“主体”的行业财务制度,也只是对不同行业行使不同调控手段的体现,不能解决各个单位千差万别的具体财务问题。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在不同单位的具体化,它能把国家有关会计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2.有利于规范会计工作秩序
会计工作涉及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依法进行。从1996年以来进行的整顿会计工作秩序情况看,有些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混乱,财务收支失控,不仅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也对本单位的经营管理带来消极影响。另外,从建国以来发生的几起重大的会计人员贪污案中也可以看出,会计人员之所以能贪污巨款,都是与单位会计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必须加强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使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程序、方法、要求等制度化、规范化,这样才能保证会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有序,才能保证会计工作在单位经济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有利于改善单位经济管理
财务会计管理是单位内部管理的中心环节,是一项重要的综合性、职能性管理工作。制定一套规范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充分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参与单位内部经济管理,使会计工作渗透到单位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不仅有利于会计工作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更有利于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制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原则
1.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市場经济对会计制度的基本要求。
要求设计的会计制度能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市场经济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 决定了生产目的和经济管理的要求有所不同, 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制度所反映的管理内容、所要达到的目的, 以及反应用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等也有所差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 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要求, 以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保护国有财产的安全和完整。为此, 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对国民经济运行作出准确的判断和进行宏观决策, 依据市场规律要求合理运用国家宏观调控, 必然赋予会计制度满足国家宏观调控需要的特征, 即通过会计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宏观调控所必需的会计信息。
要求设计的会计制度能满足特定主体内部管理的需要。上面已经提及, 市场经济要求企业行为自主化, 还原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的独立的主体地位。这里至少包括两层涵义: 一是国家给企业应有的自主权, 各项法规、政策都不能阻碍企业自主权的发挥, 不能束缚企业的手脚。这就是要求会计制度应当给企业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各个主体在市场中的地位应是平等的, 即企业作为一个主体, 其内涵应当确定, 机会和义务应当均等。
合规性原则。合规性是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它要求会计制度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现到会计制度中去。合规性原则在会计制度设计工作时,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所设计的会计制度, 必须符合《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准则》等会计法规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 是居于最高层次的会计规范, 是我们办理会计事务依据的基本法。
二是所设计的会计制度, 必须与国家有关法规相协调。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家对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组织的管理和调控,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 一改以往的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将主要通过法律的、经济的手段来进行间接管理。其中包括通过统一汇总的会计资料, 作为管理经济的基础和依据。这就要求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 必须使特定主体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方法符合经济、财务、税收等国家法规。如进行有关财务指标和财务报表设计时, 必须遵守财务通则和行业财务制度的规定; 进行有关货币资金的收支、保管、结算和核算规定设计时, 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和结算制度方面的金融法规。又如为加强对罚款的会计监督, 在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 可根据国家《经济合同法》和《行政诉讼法》的有关罚款开支范围规定, 应设计出相对应的会计科目对罚款支出进行专项跟踪。
2.成本效益原则
会计制度设计的目的是规范会计工作, 但不能因规范会计工作不讲运行质量和工作效率, 而应该在满足会计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尽量使会计制度设计简洁明了, 可操作性强。会计制度作为加强管理、保护资财安全的办事规程, 在设计时固然不能简化, 失去其加强管理、保护资财安全的作用; 但如果会计制度过于繁琐, 在实施时消耗的制度成本大于其运行所能得到的会计制度效应, 则说明会计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因此, 会计制度设计必须考虑制度成本与效益的关系, 以尽量少的制度成本获得尽可能多的会计制度效应, 达到成本效益的最优组合。会计制度设计的成本效益原则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设计会计制度时要尽可能地节省设计费用; 二是在设计指标、凭证、帐簿、报表格式以及各类业务处理规程时, 应以尽量少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多的会计制度效应, 以实现成本效益的最优组合。
3.体现内部控制的要求
内部控制是特定主体为加强岗位责任, 保护资本安全, 确保会计记录正确可靠, 及时提供财务信息, 避免无意地面临风险, 预防或查明错误和不正常现象, 保证授权职责履行, 在内部组织分工、业务处理、凭证手续和程序等方面所规定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因此, 在会计制度设计中, 必须对会计机构、会计工作程序设置必要的内部控制。因为内部控制具有预防和自动补偿功能。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有职务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文件记录控制、实物保全控制、人员素质控制、业绩报告控制、目标计划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设计会计制度, 就要将上述各种内部控制方式恰当地设置在会计机构、会计工作程序中, 以体现内部控制的要求,使会计制度真正成为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
4.管理权限相对集中,
保持制度的相对稳定性。会计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 应随着市场经济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改进。因而会计制度设计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但是, 如果变更过于频繁, 管理权限过于分散, 将给会计工作带来不利, 甚至会造成会计主体的财务混乱。因此, 在设计会计制度时,应将制度权限的管理集中于管理决策的最高层, 不宜分散; 同时应注意保持会计制度的相对稳定性,除非特殊情况, 一般在一个会计年度内不宜作较大的变动。
5.与使用的核算工具相适应
会计使用的核算工具, 由手工作业到使用机械以至现在的电子计算机, 使用不同的核算工具, 一般是不因此改变会计工作的基本方法。例如, 在采用“借贷记帐法”的条件下, 登记总帐和明细帐, 无论采用何种核算工具, 都需要逐笔或汇总记入有关帐户的借方和贷方, 然后再结算余额。但是, 不同的核算工具记入帐簿的方法则有所不同。在采用EDP 的条件下, 记入帐簿的数据, 是使用计算机能识别的语言, 并通过一定的介质才记入帐簿(即输入存储器) 等。其次, 由于EDP 计算速度快、存储量大等优点, 在手工作业下无法采用的核算方法或核算要求, 它都能采用, 如运用矩阵编制合并报表, 因而会计制度的内容就有所不同。所以, 设计的会计制度, 应与所采用的核算工具相适应。
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制定
1.会计工作组织体系及会计人员岗位职责
(1)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单位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主要是指一个单位的会计工作组织体系。内部会计工作组织体系是搞好会计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在制定此制度时应明确单位领导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以及会计部门和会计机构负责人的职责和权限。
(2)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是单位内部会计人员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对会计人员岗位职责和标准的规定。建立岗位责任制有利于会计人员明确职责,钻研业务,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有利于会计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和会计基础工作的加强;有利于强化会计管理职能,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
(3)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是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內容之一。制定该项制度时,应当与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结合起来考虑。其主要内容包括:内部牵制制度的原则,包括机构分离、职务分离、钱账分离、账务分离等;对出纳等岗位的职责和限制性规定;有关部门或领导对限制性岗位的定期检查办法。
(4)稽核制度。稽核制度是指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对有关账证进行审核、复查的一种制度。该项制度的建立也应结合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一并考虑。制定的稽核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分工;稽核工作的职责、权限;稽核工作的程序和基本方法等。
2.会计核算工作制度
会计核算工作制度主要是规范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产清查制度。
( 1)账务处理程序制度主要是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核算流程和基本方法的规定。制定该制度也就是将会计核算日常工作流程和方法以文字的形式加以规范。该项制度包括会计核算工作的全过程,从会计科目及其明细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会计凭证的格式、审核要求和传递程序;会计核算方法;会计账簿的设置到编制会计报表的种类和要求及单位指标体系等各个方面。
(2)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等制度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环节,是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的保证,也是提高会计核算质量的重要措施。
3.财务会计分析制度
应建立定期财务会计分析制度,检查财务会计指标落实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改进措施,是加强单位内部管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该项制度主要是;财务会计分析的内容和分析方法;财务会计分析报告的编写要求等项目
随着新《会计法》的实施,会计的内部控制职能亟待加强。对单位来讲,在外部会计监督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强化的环境下,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规定财务会计分析的时间、召集形式,参加的部门和人员的会计控制制度,并通过内部会计控制来有力地促进单位会计行为的合法化、规范化,切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工作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