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缺氧让心跳失去规律

来源 :中华养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pt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藏,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很高。有专家曾对100名居住于海拔4500米高原的西藏正常居民进行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监测,结果发现各类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100%。居住在高原心律失常发生率如此之高,这都是高原缺氧“惹”的祸。
  缺氧可致各种心律失常
  正常心律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心律正常的情况下,心脏各处的心肌有序地收缩、扩张,让血液在人体各组织器官之间循环流动,把各种营养物质运送到全身各处,从而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心脏的跳动一旦失去了原有的节奏和规律,便出现了心律失常,就会使血液的运行不再平稳、有序,导致心慌、气短、胸闷、失眠、乏力等症状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而且还可能会诱发心肌缺血、慢性心衰等一系列严重的心脏疾患,甚至造成猝死。
  高原缺氧环境对人体的自主神经功能、心肌细胞离子通道以及心脏起搏传导系统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再加上缺氧会导致心肌细胞的直接损害,因此在西藏心律失常发生率很高,凡在平原地区能够见到的各种心律失常,在高原几乎均可以见到,如各种早搏、心动过缓与过速、各种传导阻滞、房颤等。
  整合调节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近年来中医络病学提出了从源头上控制心律失常的整合“调律”新策略,针对心律失常进行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整合调节,全面阻断心律失常发生的链条,真正让患者的心脏跳出正常的节律。
  整合“调律”新策略的代表性药物——参松养心胶囊在临床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该药可以调节引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钠、钙、钾心脏离子通道,调节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效治疗室性早搏,减少室性早搏频次,并且对房早、室上速、房颤等也有较好疗效;同时它也能改善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功能,改善心脏传导,有效治疗窦缓、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填补了缓慢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空白。参松养心胶囊还可以改善心肌供血,消除各种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慌、气短、胸闷、乏力等症状。另外,许多心律失常患者还有睡不好觉的毛病,参松养心胶囊在改善心律失常的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睡眠。
  值得一提的是,参松养心胶囊的良好疗效得到了循证医学研究的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非器质性室性早搏显著优于对照药物,治疗器质性室性早搏显著优于西药慢心律,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与西药心律平相当,并且对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缓、病窦、传导阻滞、慢快综合征等也具有良好疗效。
  平常就有心率快、心率慢或者多种早搏的人群,去西藏旅游一定要备好参松养心胶囊。只是心率慢或快的人群每天服用1~2次,每次4粒即可;有各种早搏和传导阻滞的人群一定要每天服用3次,每次5粒。
其他文献
期刊
医疗急救支持系统处理突发事件的时间直接关系到急救患者的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提高医疗急救系统的效率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挽救尽可能多的病人的生命,其意义深远.论
镰刀菌、曲霉菌、念珠菌及青霉菌为真菌性角膜炎主要感染菌属,不同菌种在角膜中表现出不同的病理损害特征,其机制尚不详[1].本实验选取上述4种真菌,探讨黏附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在角膜真菌感染中的作用。
心脏日夜不停地规律跳动才能推动血液在全身循环,将营养供给全身,支持人体的生命活动,心脏本身同样需要血液和氧气的供应。心脏一旦缺血缺氧,就会发生一系列的心血管疾病。  通络中药对心脏缺氧的保护作用  氧气是心肌细胞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一旦缺血、缺氧,心肌细胞的有氧代谢减弱,产能减小,心脏就无法正常发挥“发动机”的作用。而且在缺血缺氧的情况下,极易导致心肌细胞和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引发心
本文充分考虑到移动设备的特点,对移动环境下用户兴趣模型的建立和更新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通过爬取用户已下载浏览的WAP页面,分析用户对Wap页面的兴趣度,挖掘用户兴趣。基于ODP建立用户兴趣领域本体,采用基于领域本体的加权关键词用户兴趣表示方法。该模型能准确描述移动用户的兴趣及其动态变化过程,为移动个性化服务打下基础。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大多数高校都在加大力量建设数字化校园。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建设学校的应用系统,才能满足数字化校园的要求。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1(Yap1)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大鼠肺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内实验将18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博来霉素(BLM)组、BLM+AngⅡ组各6只;造模后28 d后取肺组织行HE、Masson染色及Yap1免疫组化评价。体外分离培养原代肺成纤维细胞,予10-7 mmol/L AngⅡ或AngⅡ拮抗剂伊贝沙坦作用后,PCR及Western印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