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的阅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一新生入学的第一周,我在自己任教的两个班做了一个调查,问了两个问题:你们都看过哪些课外书?你们都知道哪些中国古今作家?
  结果令人震惊,但又在我的意料之中。除了小时候看过的童话外,无论是西方的还是中国的,他们对于小说、散文大多数是一片空白,难得有几个看过几本,也只是金庸的武打小说之类。他们对于现当代中国文学完全处于无知状态,只有一个女生腼腆地问琼瑶和郭敬明算不算。等我讲出钱钟书、史铁生、韩少功这些人时,好多学生一脸茫然,这些现代和当前国内最优秀的作家完全处在他们视野之外,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相当一部分学生还迷恋于各种网络游戏和漫画书。
  进入初一下学期和初二后,《读者》《青年文摘》《校园小说》等杂志开始慢慢在一些学生手中流传,但完整看过中国四大名著的人却很少(包括初三学生),更不用说外国的名著。他们甚至连新课标要求的初中生必读名著都读不完。
  这样的现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这是为什么?除了学生学习负担重,没有过多的时间读篇幅较长的名著外,阅读兴趣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名著除了篇幅较长之外,故事情节也较长,还有大段的景物描写、内心独白等再加上时代的差距,这些名著很少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读者》《小小说选刊》之类却越来越受深受学生欢迎。如果说名著是“主流阅读”的话,那《读者》《小小说选刊》之类就可以说是“非主流阅读”。
  不妨让我们思考一下“非主流阅读”之所以繁荣的原因。
  首先,现代社会是个信息量极大且获取信息极方便的社会,这是上述阅读景观之所以生成的客观条件。换言之,正因为信息多的让你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正因为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得让你数不胜数且十分便捷,正因为可供选择的领域空前宽广,人们的阅读习惯才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面对“目不暇接”与“层出不穷”,人们的确很难再有心思“沉下心”来细细地把玩长篇,静静地细品名著了。
  就好像看电视,正因为可供选择的频道数以百计,不再是只有三两个,甚至只有一个频道“迫使”你老老实实地坐下来看,这才使“阅读者”有了充分的选择自由和选择的充分自由,其表现就是,手握遥控器的“阅读者”总是频频换台,挑来挑去,结果心浮气躁,反而一个台也看不仔细,一个节目也看不完整了。
  其次,中学生有中考、高考的重大压力,重任在肩,时间有限,他们“必须”甚至“只能”坚持“各取所需,学了就用”的原则,这是“非主流阅读”繁荣的主观原因。
  为了说明这一点,不妨缩小一下目标,探讨一下中学生喜欢的这些文章究竟有哪些共同的特点,或者说,究竟怎样的文章才是中学生最欢迎的。
  我个人认为,能满足中学生阅读需求的文章必须具有四个特点:新、短、趣、深,这才能让学生负担极重的中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既有趣又有用的信息。
  我想,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大量入选青春美文和哲理美文的《读者》《青年文摘》一类报刊才得到了广大读者持之以恒的青睐与推崇,而某些因循守旧无意变通的书刊杂志,则因忽略这一点而遭到冷遇。
  思考吧!大胆地指出包含在“非主流阅读”中的某些不足(如急功近利的读法还算不上深刻周全,如偏食与恶补皆不利健康)吧!
  行动吧!全方位提升中学生们的阅读品味吧!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改革在给教师留下很大空间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新挑战和新课题。教师必须以教学智慧,借助于教学反思,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和自身方法、态度、情境等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 教学 探索    对于新课改这个新生事物来说,它从一开始就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阻力,其中教师对于新课改的态度显得尤为突出。俗话说:“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
【摘 要】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把握课文特点,创造科学有效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导入的方法有:(一)开门见山导入;(二)审题、解题导入;(三)音乐、歌曲导入;(四)提问导入(五)悬问设置导入。无论运用何种形式导入新课,都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兴趣 激发 导入 火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摘 要】“没有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课,不是一堂好课!”朗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的确,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的训练与培养。因此,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在全面加强听说读写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朗读的训练。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朗读 培养    朗读是一种眼耳脑同时并用的思维和语音综合活动。它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能再现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起到教育人、感染人的作用
【摘 要】教师在对文本(即教材)以及通过链接生成资源,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实现认知教学、智能训练、人格教育三位一体的体验教学功能。最终通过学生感悟,达到既能正确感受文本各部分的意义联系,又能悟到文字语言、表述方式等的效果,从而在整体上把握文本内部所包含的意蕴和道理。  【关键词】新课程 感悟 阅读 生成链接 体验教学    语文教学起始于阅读,终止于感悟。个性阅读、整体阅读,即教师在文本(即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