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遐想

来源 :小溪流(成长校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343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兴冲冲地告诉我她在地质公园里摸到了鱼化石。她说,她的手指刚轻触到化石,一条亿万年前相貌古怪的鱼就游入了她的脑海。她说,这不是现代人的穿越旅行,更像是远古的生命穿越到了现代。
  童年时,我的身高还不及售票窗口的高度,只好踮脚买门票进博物馆参观。进去之后,我屏住呼吸,扯住了一根恐龙的脚趾。当然,那时我并不知道眼前的恐龙骨架是一具复制品。我感到心跳加速,浑身仿佛通了电,我觉得自己好像随时要被即将复活的远古生物拖走。
  几年前,或许是受到一部魔幻电影的影响,又或许是纯粹出于怀旧,我再次步入了坐落于市中心的博物馆。博物馆里的展品和记忆中几乎一模一样。那几副恐龙骨架虽蒙着一层薄灰,但依旧昂然挺立。
  我身旁的几个小孩子追着大人问东问西。
  “为什么大象的牙齿这么奇怪啊?”
  “为什么古代的鱼类要爬上陆地?”
  ……
  如果把这些让大人们头疼不已的问题列成清单,那么这张清单将无穷无尽。曾经我也是这样的儿童,总将大人问倒,直到自己也“进化”成了“大人”——我想,这也算是人类的一种“进化”吧!
  凝视着眼前远古时代的生命遗骸,我的心里忽然冒出了一个奇怪的想法:也许这些古生物中就有一部分进化成了芸芸众生中的你我,而今日你我所参观的其实正是先祖的遗容。
  呵,奇思怪想也完全出于人类的本心,这和年龄没有关系。
其他文献
【例1】 有一位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10g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分离开来,在离体条件下分别测定其光合作用中CO2的吸收量和呼吸作用中CO2的释放量,图1A曲线表示:分别在15℃和30℃条件下,测定叶绿体在不同光照和不同温度条件下每小时CO2的吸收量;图1B曲线表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得的线粒体呼吸作用每小时CO2的释放量。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新课程中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主的评价,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而作业评价是评价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如何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有效评价,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呢?  一、优化作业设计  在应试思想的指导下,对作业功能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应用及巩固课堂知识的层面。“题海战术”“机械练习”很大程度上成为检查学生日常学习的唯一方式。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生作业量大,负担过重;作业形式与功能单一,缺少针对性;作
终于,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社会实践活动。  清早大巴载着满怀期待的我们去往当天的活动目的地——果园。  到达目的地时,我们一下车就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混着泥土芬芳的空气,真是令我们心旷神怡。蔚蓝的天空中飘浮着一朵朵白云,时聚时散,给人轻松、快乐的感觉。  进入果园,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搭建起各自的“王国”。大家挖坑的挖坑、堆砖的堆砖、生火的起火……果园里呈现出一派繁忙而和谐的景象,大家五颜六色的衣服更为果
食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原始社会的初期,人们靠粗笨的石器、木棒进行生产,生产力极为低下,只能获得最低的生活资料维持生存。当时主要以采集和狩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