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缓缓开启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un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门实在是一个迷人的地方,这孤悬在厦门外,由金门本岛(大金门)、烈屿(小金门)大担、二担、狮屿、猛虎屿、草屿、后屿、东碇岛、复兴屿等12个大小岛屿构成的群岛,总面积约176平方公里(也有资料说是151平方公里),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最长处约15.5公里,中部狭窄处仅3公里,主峰北太武山雄踞中部,海拔253米,为岛上最高山。
  这里曾是郑成功“北伐复国”的金厦根据地,也是“国姓爷”收复台湾及清朝攻台的跳板,历史上清廷与明郑之间在此发生过多次战斗。
  60余年来,金门之战对大陆的共产党和台湾当局来说,都是久久难以释怀之事。大陆要取得它才能进取台湾,台湾要保住它才能“光复大陆”。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金门岛一直扮演着“反共桥头兵”的角色。
  两岸关系紧张时,金门是个戒备森严的地方。然而,随着岁月的漫延,它存在的意义已远远超过单纯的军事或政治上的需求,而是一种智慧与良知的抉择。
  
  一、金门战役获胜的消息传到台北,蒋介石流下了眼泪
  
  我在厦门东渡国际邮轮码头通关,搭乘当日“新集美”号客轮,绕鼓浪屿,进入金门海域,走大担、二担南侧后直达金门水头码头。
  我乘坐的客轮上,飘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船在海上行驶,我伫立在船尾,看着船把海面劈成两半,浪花向不同的方向飞去。远处的岛屿由朦胧变得清晰,最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大担岛。
  游客们很兴奋,拿起手中的照相机不停地拍照,可是我却兴奋不起来。现在金门作为一个旅游开发的项目,吸引着大量的游人一睹它的风采,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金门对国人真正意味着什么?
  1949年,解放军大军横扫全中国,国民党军主力一部在西南,一部在海南岛,一部在中越、中缅边境,台湾岛内兵力很少,且“官比兵多,枪比人多”。当时,毛泽东的想法是:克闽境后,扫荡金、厦诸岛,尔后效郑成功、施琅故事,在福建造船,千帆竞渡,直取台湾。拿下台湾后,再回头收拾西北、西南山河。倘若如此,历史将改写。但金门战役却失利了。自那以后,悠悠60载,解放军兵锋再未染指台湾海峡。
  它不只是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天然屏障,不只是拿下金门就可以拿下台湾的口号,它是一段令人惊魂、炮火纷飞的战争史,是一个让有血性的中国人想起来就撕心裂肺的地方。
  出行前,我无意中看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将军的文章《金门战役检讨》,过去只知道金门一仗打败了,却不知这场战斗打得如此惨烈。
  刘亚洲将军在《金门战役检讨》中写到:
  “1949年10月24日,新中国成立的第24天,解放军28军下属3个团共9000余人渡海进攻金门,发起金门战役,在岛上苦战三昼夜,因后援不继,全军覆灭(被俘总数为5175人、阵亡3873人,还有50多人失踪,笔者注),是解放军成军以来唯一一次彻底的败仗。”
  且不论这场战役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那是军事指挥家研究的课题。我只知道金门一战,几千壮士寡不敌众,血洒金门;由于船只被炸,无法增援,“当兵团最后撤消进攻命令后,在大陆的解放军数万将士冲到海滩上,放声大哭,声震海天。”“我全部炮群对准金门岛进行历时一分钟的猛烈炮击,炮声像春雷般震响……将士们用各种兵器向天空射击,把天打出个窟窿”。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我英勇的解放军官兵,为了祖国的统一,苦战三天三夜,直到弹尽粮绝,大部分壮烈牺牲,剩余的被俘。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古宁头村,用村民的话说,“黑土一攥血淋淋”。
  金门战役获胜的消息传到台北,蒋介石流下了眼泪。他太需要一次胜利了,他太知道金门战役的意义了,他说:“这一仗我们全胜了……台湾安全了。”
  金门之战后,中国统一大业被阻挠。在金门,听的最多的一句话是:“金门扮演的是小兵立大功的角色。”
  
  二、1992年11月6日上午9时30分,金门“防卫”司令叶竞荣宣布,金门地区从1992年11月7日起解除戒严
  
  历史的一页毕竟已经过去。
  历史的脚步匆匆走到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世界格局发生改变,弥漫在台湾海峡上空的硝烟渐渐散去。1979年元旦,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有关“台湾回归”的九条方针,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台湾是我国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兄弟。为了方便台、澎、金、马的军民同胞来往大陆省亲会友、参观访问和在台湾海峡航行、生产等活动,我已命令福建前线部队,从今日起停止对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的炮击。”
  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981年10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在首都各界隆重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建议蒋经国先生和台湾党政军及各界人士亲自来大陆和故乡看一看。并表示,愿意谈和不想谈都行。胡耀邦还说,蒋家在老家奉化的茔墓已经修葺,庐山美庐完好如初,其他在台国民党高级官员的老家和亲属也都妥善安置。
  在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的1985年,一部名叫《血战台儿庄》的电影轰动海内外。这是自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人民头一次在银幕上看到了国民党军抗日的真相,看到了国民党军将士的英勇牺牲。次年4月,该片在香港举行了首映式,万民争看,轰动港岛。蒋经国听说后,很是震惊,马上对“中央社”驻香港的负责人谢忠侯说:“找一个拷贝来看看。”
  1992年11月6日上午9时30分,金门“防卫”司令叶竞荣宣布,金门地区从1992年11月7日起解除戒严。36年间,金门岛一直实行戒严与宵禁,每当夜幕降临,居民一律不得外出,岛上实行严格的灯火管制,使入夜的金门岛如同一块巨大的海龟化石,一片死寂。随着对金门岛戒严的解除,金门岛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扇“金门”终于得以缓缓开启。
  
  三、“游金门不探坑道,等于没来”
  
  水头码头,是厦金来往船只停靠的码头,一切设施都被漆成浅蓝色。
  “新集美”号徐徐靠岸。
  这里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既分散又集中。说分散,是金门总共有12個岛屿;说集中,是金门的人口几乎都集中在金门本岛和烈屿上,尤其是集中在金城镇、金沙镇和金湖镇这“三金”镇上。
  金门给我的第二印象是“近大陆,远台湾”,或者说是“近厦门,远台北”。金门与厦门,一衣带水、隔海相望。退潮时,金门马屿与厦门角屿岛最近的地方只相距1800米。金门人经常走“小三通”去厦门市区购物。
  台北对于金门人来说,则显得很远,大部分金门人只是从台湾电视中看到过台北。
  金门给我的第三印象就是昔日的战场气氛,地雷区、铁丝网、碉堡、坑道无数。在金门的西岸、北岸等朝大陆的一边密密麻麻布满碉堡,这些碉堡外表涂上迷彩漆,四周种了利剑一般的琼麻加以掩蔽。就连海滩上也布满“轨条砦”。所谓“轨条砦”,就是在海滩挖坑,灌入水泥,然后以45度朝外斜插一段废弃的铁轨。如今,这些战争的遗迹成了参观的景点。锈迹斑斑的“轨条砦”还成了金门渔民养殖蚝(蚵)的“养蚝石”。
  以前这边的厦门叫“前线”,那边的金门叫“战地”;这边参加军事行动的老百姓叫“民兵”,那边参加军事行动的老百姓叫“民防”。
  金管处的人说:“游金门不探坑道,等于没来。”
  1949年,金门防卫司令官胡琏提出军事设施地下化,得到了蒋介石一手筹建的日军顾问团“白团”的设计补充与完善。《金门县志》大事志“蒋公与金门”篇中,曾有蒋介石在1955年9月26日视察坑道工程的记载。
  刘玉章任金门防卫司令官后,坑道开挖。相传刘玉章构建防御工事,先缜密计算好落弹承受力,验收方式是由施工部队干部进入碉堡内,再施以炮击;如此一来,没人敢偷工减料,因此,金门工事特别坚固。传说虽不尽可信,但由历次炮战中金门屹立不摇的事实,可以想见其构工的扎实。
  1976年,胡琏在其出版的《金门忆旧》一书里专门提到这件事,将之称为“土行孙与穿山甲”战法,即把军事设施移往地下坑道,凭借金门坚硬的花岗岩地形挡住解放军的第一波攻击,然后再进行反击。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加上两岸军事对峙持续升高,特别是1958年“8·23”炮战,使得金门的地下防御工事在经历40多年的建设后,几乎遍布金门的各个地方,逐渐形成一个完整有效、战防兼备的作战体系。在这些坑道中,不仅有待避处、防护铁门、进出突击口、曲折射击位置、浅水井、双层机枪堡、发电机室等,甚至还配置1000多门重炮,使整个金门成为一只“大铁刺猬”。
  在蒋介石打算“光复大陆”期间,甚至还在坑道里开辟水道以容纳登陆艇,这就是如今已经成为观光景点的“翟山坑道”。
  翟山坑道位于古岗村古岗湖东南方翟山腹里,1961年开挖,耗时5年建成,分为坑道及水道两部分,皆由人工一凿一斧开凿而成,主要供登陆小艇泛水回转运补使用。坑道全长101米,宽约6米,高约3.5米,水道呈A字形,全长357米,宽约11.5米,高约8米,可容纳40多艘小艇,坑道壁上还绘有小艇停泊号码,船只可以随时进出大海。战火远去之后,翟山坑道成为台湾军方最早交由金门公园管理处接管开放的第一座观光坑道。
  翟山坑道为花岗岩构成,岩石坚硬,均由人工穿凿而成,看上去如同桂林的巨大的溶洞。翟山坑道内终年阴暗潮湿,据说当年固守在这里的官兵,还需每天将棉被拿到外头去晒太阳,要不然晚上可就要湿冷一整晚。
  金门地下要塞还有相当完备的生活体系,例如,在太武山南麓、毗邻金门军人服务站的“迎宾馆”坑道,据说,前新加坡资政李光耀,知名歌星邓丽君、凤飞飞、白嘉莉等人都曾下榻于此,因此,被誉为“地下希尔顿”。坑道长320米、面积6700平方米,内设31个房间,86个床位,并配备了中央空调和闭路系统等设备,进去后感觉相当舒适。
  1980年落成启用的“迎宾馆”,是“金防部”接待贵宾的坑道宾馆,北端衔接南雄军医院,平日封阻,战时开通,使“迎宾馆”能立即变身军医院,安置伤患。迎宾馆二楼,陈列、播放着邓丽君当年劳军的资料和电视片,连同坑道里邓丽君住过的“018”少将级房,吸引了许多参观者驻足。
  由于台军实施“精实案”,金门驻军由辉煌时期的12万人减少至三岛(金门、马祖与澎湖)总兵力1万人左右。
  2000年5月,“迎宾馆”移交“金管处”管理,规划为战役史迹展场。
  在那个年代,不但军方有坑道,就连民间的机关和家户也大多开挖有坑道。据介绍,仅由“金门战地政务委员会”下辖的“金门县民众自卫总队”出资,委由台陆军292师、127师工兵协建,于1978年3月14日开工,翌年6月5日竣工的“金城民防坑道”,就动用经费1600余万元新台币。连接着金门政委会、金门县政府、金门调查处、金门县民众自卫总队、土地银行、自来水厂、金电公司、金城车站、金门邮局、金门县农会、金城镇公所、东门里和西门里办公所、国民党金门县党部、金门育幼院、金门高中、中正国小、金门幼儿园等,构成集防卫、党政、动员、经济运作于一体的地下网络。
  我戴着安全帽,走访了现在已供开放参观、长达2559.2米,设有待避处25处、防护铁门25扇、进出突击口22处,曲折射击位置7处、2处双层机枪堡,并有1口浅水井的金城民防坑道,从这一头走到那一头足足花了半个小时。
  金门的旅游服务甚好。我加入了“金门三日游”,那天,总共只有我们20名旅客,豪华大巴也照开不误,不仅车上有导游,每到一个景点都有当地的解说员接待、解说。金门兴建了各种纪念馆供旅客参观,有的景点不收费,有的景点免费提供自行车游览,久不骑车的我感到非常惬意。我住在热闹的金城镇,每天晚上7:30,在金门镇总兵署门口,总有“义工”充当志愿导游,免费带领游客走访金城城内的古迹。
  岛内的公路多而平整,中央公路贯穿金门本岛中部,还有环岛北路、环岛西路、环岛南路、环岛东路,形成环岛公路网,是台湾公路最密集的地方。当年“阿兵哥”(台湾人对士兵的称呼)建设这些公路是为了“战备”,如今为旅游者提供了很大方便。
  
  四、炮弹片变成了菜刀
  
  闻名海内外的大担岛岩壁上“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心战墙,向对岸矗立着;与之隔海遥对的是厦门市环岛东路上的“一国两制统一中国”巨幅宣传牌。但来往其间的人,早已发生变化。
  “金门炮战”后,蒋介石下令要把金门建成“三民主义模范县”,目标是“战斗金门、团结金门、富康金门”。但由于迭经战乱,经济以农业为主,加上金门孤悬海中,远离台湾本岛,长期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反而造就了这座海岛的独特风光:战地风光故迹遍布,数百年沉淀的闽南古文化源远流长。
  防御工事增加了小岛的神秘感,清代牌坊、侨乡骑楼、风狮爷、青石路、老榕树充满闽南韵味,红砖白墙、燕尾飞檐、马背山墙处处唱响闽南文化的优美音符。
  若论市政建设,金门远远落后于厦门。“厦门的城市建设都超过台北了。”厦门本地媒体这样描述金门人对厦门的羡慕。与厦门相比,金门更象个大农村,几乎没有高楼大厦。金門没有麦当劳、肯得基,看到台湾电视台的广告,金门的孩子常闹着要到厦门去吃“肯得基”。不少金门人说:“入夜后,厦门市区最热闹的中山路步行街灯火通明,就像台北的西门町。”
  虽然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但现在金门人的生活并不贫瘠,甚至比不少岛内县市还要好。过去守军带动了当地服务业,此后仅一个金门高粱酒厂便可为10万金门人带来丰厚分红。2008年,全台为应对经济危机发放消费券时,金门人除了拿到“中央”发放的3600元消费券外,县政府还给全民每人追加3600元。
  金门号称10万人口,而实际在籍人口不过6万多。其中3万属于“幽灵户口”,即户籍在金门,而人在台湾本岛。这些人不愿把户籍迁往台湾本岛,是因为金门退休福利优于台湾本岛,退休后能够享受金门的优厚待遇。
  金门的特产是金门贡糖和高粱酒。高粱酒已经成为台湾名酒,香飘两岸,也畅销于中国内地。
  金门的旅游纪念品则是金门菜刀。游客来到金门,特别是大陆旅客来金门,都喜欢买金门菜刀作为纪念。金门菜刀的特殊意义在于这钢来自于两岸那段曾经连续20年“单打双不打”的金门炮战的炮弹片,若以一发炮弹可以打制40把(技术纯熟的工匠,可制200多把)菜刀计算,现在遗留下来的炮弹片可打制出8000万把“锋利、防腐、三年不用磨”的钢刀。小小钢刀,成为日用生活品,象征着两岸从战争走向和平,成为含义深远的纪念品。
  (未经作者同意,任何报刊不得转载或摘编)
其他文献
中央大学溯源于清末三江师范学堂,1915年改为南京高等师范学堂,1921年郭秉文以南高师为基础正式建立东南大学。1927年国民政府实行大学区制,在东南大学的基础上,融合河海大学、江苏政法大学、江苏医科大学、南京工业专门学校、南京第一农业专门学校、南京商业专门学校、江苏工业专门学校和上海医科大学等八校组建成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2月,第四中山大学改名为江苏大学。同年4月,江苏大学又更名为国立中央大
期刊
春秋时期,诸侯割据,战争频繁。  齐国是个大国,齐简公做国君的时候,拜陈恆为宰相。陈恆生怕国书和高无丕这两个大臣同他争夺权位,便怂恿齐简公派他们出去打仗,进攻鲁国。  这时孔子正在鲁国编书,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马上把学生子贡派到齐国去。  子贡到了齐国,对陈恆说:“我不是替鲁国说话来的,是来为您献策的。”  陈恆不信。  子贡便说:“鲁国是个不堪一击的小国,姓国的和姓高的不用费什么力气便可以
期刊
重庆“较场口事件”后,马寅初对国民党彻底失去了信心,从此不再出席国民政府立法院会议,开始与蒋政权势不两立。  1947年2月,马寅初向国民政府立法院正式提出辞职。7月,被国民党当局除去立法委员名。  1948年秋天,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和帮助下,马寅初化装脱离了蒋管区,奔赴他心驰神往的解放区,受到中共中央热烈欢迎。    一、马寅初公开挑战四大家族    1939年春,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来到陪都重庆
期刊
1938年12月中旬,国民党军警奉令在湖南省省会长沙全城纵火,实行所谓的“焦土抗战”。  “大火既起,老百姓慌不择路,争相出逃,拥挤践踏,死伤甚巨”,十几万间民房、商店也在一夜之间化为灰烬。  寇锋未到,而自己阵脚已大乱,一时间国内舆论哗然。在国人的痛骂声中,蒋介石下令枪毙“长沙纵火案”的三个当事人:长沙警备司令酆悌、警备第二团团长徐和、长沙市公安局长文重孚,借他们的人头平息民愤。  其实,“长沙
期刊
编者按:本文节选自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出版的《艰难结晶》一书,该书是李国维、李国华等兄妹六人对父亲李逢春、母亲邓梅兰的回忆集。在李国华的丈夫、原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吕日周的建议下,作者署名“陆仁”,谐“六人”之音,吕日周副主席并为该书写了后记。    一、从台湾回到大陆    1950年,妈妈从台湾回到大陆,迎接她的是三天两头抄家、无休止的审问。妈妈是爱国的,很相信中国共产党,她带着三个孩子从台湾回
期刊
近日,一部拍摄于20世纪50年代的老电影《武训传》重新走进了公众的视野。60年前,这部电影经过短暂的公映后便匆匆退出银幕,今天,当这部“新中国首部禁片”浴火重生之后,再次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片中主人公武训生前身后的奇特遭遇,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一、武训乞讨兴办义学,被光绪帝封为“义学正”,赏穿黄马褂    武訓(1838-1896),行七,字蒙正,自号“义学症”,谥号“义学正”。山东堂邑县
期刊
朱德到德国留学时,已经36岁了。初到德国,朱德遇到的最大障碍是语言不通,既不能直接同德国人会话,又无法阅读德文书籍,而当地所能见到的马克思等人的著作多是德文版的。因此,在初到柏林的半年时间里,朱德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德文上。这对已经36岁的他来说,是需要有很不寻常的决心和毅力的。  朱德买了一张柏林地图,每天带着它出去走。沿路遇到学校、博物馆、画廊、啤酒店、餐馆,或是准许他进去的工厂,都要去看看。他
期刊
现在,人们把“吃大锅饭”一语引申为对我国社会中所存在的“平均分配”弊端的嘲弄,显得生动形象,又恰当贴切。那么,你知道“吃大锅饭”这一俗语是怎么来的吗?  在广东七星岩有座建于明代的佛寺——庆云寺,佛殿建筑古朴雄伟,被人们誉为“岭南名刹”。寺中有一口十分引人注目的特大铁锅,被安放在佛殿的一角,铁锅四周围着铁栏杆。如果用它来煮饭,可供数百僧人食用。然而,这口大锅却不是用来为僧人煮饭的,它是用来向那些朝
期刊
元旦,是新年的开始。在这个除旧迎新的日子里,世界各国的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挪威人在元旦前夜临睡前,每个人都要把自己所穿的鞋由大到小排列成一列,然后再轮流唱一首自己最喜爱的歌曲。   伊朗人在元旦的晚上,每家都要烧堆火,每个家庭成员都要从火上跳过去,而后便放声大笑,以示免除疾病,得到幸福。   在印度的一些地区,元旦时人们不但不庆贺,反而相抱痛哭,感叹岁月易逝,人生短暂。   
期刊
北宋仁宗年间,朝廷准备在京城开封东郊建一座塔,命名为开宝寺塔,预浩是当时最著名的工匠,朝廷请他负责设计、建造这座塔。  预浩领命后,到现场进行了观察,设计出了施工图,组织工匠们进行施工。  在进行基础施工的时候,一些细心的工匠发现基础设计存在问题,西北方向的基础明显比东北方向的基础低,就提醒预浩说,基础不平整,一方偏低了。预浩也没有做解释,只是告诉工匠们继续按原设计施工即可。  塔身建起一半的时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