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体预期
◆ 中国健康发展的前景将继续保持下去。在开始反弹之前,出口增长将在2003年上半年趋缓。消费依然强劲,但焦点似乎在从住房消费转移到汽车消费上来。
◆ 投资也可能受到房地产增长放慢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FDI)的进入仍然保持旺盛的势头。总之,增长的质量有所改观。我们估计中国2003年的GDP增幅为8.3%。
◆ 2003年的大部分时间都会通货紧缩。在需求依然旺盛的情况下,中国的通货紧缩是生产能力过剩的结果。中国对美国的通货膨胀将产生抑制作用,而对日本则会产生通货紧缩的影响。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影响介于前述两者之间。
◆ 在新的一年里,住房供应量将急剧增加,而一度受住房改革、奥运和世博会等因素刺激而旺盛的需求则很难跟上其增长的步伐。银行方面已经开始加强了对开发商信贷的控制,因此对房地产市场应该提高警惕,它将成为今年的不稳定因素。
◆ 财政收支状况有恶化的可能,消费增长超过了收入的增长。尽管要弥补赤字并不算难事,但中国政府今年仍有可能会限制债券的发行。除非对股市有必要,中国今年应该不会降低利率。
◆ 在维持着庞大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和通货紧缩的经济条件下,油价攀升的重大影响可能被限制住。但全球性需求的衰退可能造成更大的破坏。
◆ 中国的外债情况有了很大改善,但结构性失衡仍然非常严重。因此,我们预计,标准普尔对中国的评级仍将继续低于穆迪所评出的等级。
过热的房地产市场?
近两年,随着政府住房改革措施的出台,城市居民收入的大幅增加以及对抵押贷款限制的放松,中国的房地产领域发展状态极佳。两年来,多数城市的住房价格上升了10%-20%,而上海、宁波等城市,房价的增幅则更快。我们现在开始对这个领域感到不安起来,尤其是那些定位于高档豪华的产品。
2003年住房领域将保持稳定,供应量增加而需求有所缓和。
住房改革迅速带动了大部分城市购房置业的热潮。在上海和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居民平均房屋所有率达到65%-75%。当地消费活动似乎正在从住房转向汽车。来自移民和外国人的新兴购买力可能并不足以消化掉新增的住房供应量。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上海2010年世博会成功申办的利好消息激起了购买热情,并推动了房价的上升。但这些事件并没有对住房产生太多的剩余需求。其结果是,尽管基础建设消费有所增进,但实际情况可能并没有完全在价格上得到反映。
导致近期市场繁荣的关键动因(北京的政府购房补贴、上海的台湾人投资消费)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需求应该还存在,但增加的空间可能没有过去那么大了(图1)。
加强银行信贷管制可能成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加强银行信贷管制可能成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朱基曾就房地产问题两次发表态度鲜明的讲话。这充分反映出中国政府正日益对潜在的房地产泡沫问题表示关注。2002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指示,要求各银行机构加强对被视为不良资产最新来源的房地产开发商贷款最高限额的管理。典型的中国地产商通常的净资产基数非常小,往往只占预期建设成本的3%-7%。在市场稳定并开始走下坡路的条件下,供应能力成为所有市场链条中最为脆弱的环节。当最为脆弱的供应商面临资金问题的时候,价格战就开始了。
但我们最终对这一领域仍然看好
尽管可能存在短期的挫折,我们对中国房地产领域的前景仍表示乐观。目前中国正经历着飞速的工业化过程并日渐成为世界的生产中心。城市财富的扩张和乡村地区的工业化可以带来更多新的消费群并且提高已有人群的消费水平,从而应当能够创造出更大量的需求。与世界水平相比,中国现有的房地产升值仍然是很小的。地方资产相对丰富,同时又缺乏其他可选择的投资机会。在总体通缩的环境下,住房应该是十分有利可图的领域。
结构性问题仍是要害
到目前为止,中国在处理因入世所带来的外国竞争问题上还是相当成功的。
中国入世第一年的管理工作非常出色。国外竞争对于本土生产经营者的冲击迄今并不剧烈。在调低关税以后,一些本国的汽车厂商本来可能被迫暂停生产,然而由大幅降价引发的强劲需求不仅推动了进口车的销售,也使得国产汽车的销售量大大增加。入世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被正面因素所抵消。估计中国2002年可以吸引到5000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从而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当然,中国面临的挑战也很多。美国曾发表过一份有关中国履行入世承诺的评估报告。尽管布什政府赞扬了北京在遵守协议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但对于农业、知识产权和服务行业方面的进展仍表示了不满。
银行系统和收入差距是新的一年需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
对于中国的长期发展前景而言,对银行系统和农村/内地发展两方面问题进行结构变革的需要依然十分迫切。与正在进行的市场化进程不同,银行重组的进展仍相当缓慢。政府用1.4万亿人民币建立基金,帮助清理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并迫使商业银行每年减少不良资产2-3个百分点。但对于余下约3万亿人民币的不良资产,中国却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尽管没有明确的理由证明2003年的经济状况会比2002年糟糕,在不良资产被清理干净之前,中国的银行系统仍将一直是我们所担心的主要经济问题之一。
城乡收入差距在拉大;沿海与内地的收入差距在拉大;在私企和政府有份好工作的人,与在国企工作的人或者失业者的收入差距也在拉大。这一问题可能只有通过进一步的发展和工业化才能得到解决。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趋势当然对问题的解决会有所帮助,但来自劳动力市场的压力还是十分巨大。
中国已于2002年11月启动了QFII。之后,我们并没有看到资金立即流向A股市场(目前平均市盈率为40)的情况,但这一里程碑似的举动必将为中国的会计系统、公司管理、制度环境乃至价值观念最终赶上世界水平提供有益的帮助。
再翻两番是可能的
中国计划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我们认为,通过全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一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在1980年到2000年,成功实现GDP翻两番的目标后,中国政府确立了到2020年实现GDP翻两番的新目标。中国计划将人均GDP由2001年的923美元提高到4000美元。我们认为,只要这20年的中期增长率能够保持在6%-9%,这个目标是可以达到的。很明显,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也不是没有先例。日本在上世纪60至80年代就曾保持过7.6%的年增长率。以下几个方面将继续支撑中国发展的强劲势头:
1)中国在世界制造市场的份额不断增加;
2)在工业化、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以及货币升值等的作用下,国家财富急剧增加;
3)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据我们预计,其比重将从目前的37%提高到50%以上(印度的服务业占GDP的55%);
最后是打破陈规。
人口是个值得关注的长期问题
除了我们先前所讨论的银行与失业等结构性问题以外,中国也会面临一系列的长期问题。首先,中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依赖性已经很大并且还在继续增大。这可能部分要归因于功能混乱的国内银行系统,但外资的流入也可能给中国经济造成一些严重的问题。我们虽没看到它带来的任何临近的危险,但我们注意到外商直接投资向中国的回流还是很低。第二,尽管中国目前面临着严重的失业压力,从2015年起,中国的劳动力储备会大幅缩减,这是计划生育政策长期执行的结果之一。人口问题复杂化,养老金压力增加等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然而,到目前为止,政府的准备还很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