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来源 :金融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592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4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既有顶层设计纲要,也有实施方案细则和路线图。其中,包括交通一体化细则、环保一体化细则和产业一体化细则。据财政部测算.京津冀一体化未来6年需要投入42万亿元。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经济新增长极。按照常人的理解。这一区域化的发展战略,似乎只能带动京津冀三省市的经济发展。事实上,区域化一体化发展的协同连环经济效应,往往会推动相关多个经济领域的循环发展.春雨润物细无声似地增强整个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从湖南当地有关经济增长数据和省政府2015年的工作报告来看。湖南省近年来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不仅长株潭三市的经济格局明显变化,单三市的经济增长后劲与推动前相比较就呈现出超过三倍的强劲发展势头,而且在三市的强劲发展辐射效应推动下。与三市相邻的衡阳、邵阳、怀化、常德、益阳、张家界等市,在建材、交通、环保、电讯、第三产业、医药、节能等10大行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亦日益彰显。一方面,长株潭三市这10大行业需求呈现出增长与优化升级并举的新变化;另一方面,衡阳等6市相应的10大产业受其牵引和催化,内变动能增强态势协同化发展趋势呈现出联动效应。同样,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6年42万亿的巨大投资.势必在相关产业上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在淘汰不符合一体化发展趋势产业的基础上,新兴交通、新兴环保、新兴能源、新兴电讯等一系列产业会不可避免地成长起来.这样带动全国相应产业的转型升级与结构优化自然“水到渠成”,尤其会长远带动与京津冀相邻省市的配套产业受益。
  思路决定出路。从宏观层面来说,通过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谋划与强劲推动,无异构建了一个个产业承接和要素集聚新平台,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环境,为中国经济走出去、世界经济走进来实现相互融合.并让中国经济深度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微观角度而言.仅从推动京津冀环保一体化的环境治理来看.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最为脆弱。根据环保部数据,2014年空气质量较差的前10位城市中,京津冀占8席;2015年一季度,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36.8%.重度污染天数比例为6.9%。严重污染天数比例为1.2%.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高于74个城市5.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治理任务十分艰巨。共振之下,带来环境治理产业链的大需求.不仅需要京津冀的相应环境产业链协同加快发展.而且需要全国乃至世界相应的先进环境产业护航与助力.这就为这些产业的大发展催生出巨大的需求市场。
其他文献
熟悉孟子经典的人对这句话不会陌生: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其中的东山即是峄山,位于邹城境内,如今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
研究了反应注塑(RTM)成型的复合材料不同层次界面的特点,并分别采用冷等离子处理和超声处理对RTM成型的复合材料界面性能进行改性.结果表明,RTM成型复合材料不同层次界面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