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泳,创造文言教学最美的境界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n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教学之余喜读《古文观止》,读到酣畅处,神情不觉似浸润语言想象魅力中,潜游体悟文字间,深入领会作品无穷的张力,仿佛与作者在对话交流,心神爽朗,愉悦感充溢心田。领略古典散文最美的境界不外乎涵泳。受其影响,近几年,我试着用涵泳这种方式组织教学,课堂处处生机盎然,令人欣慰。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构建文本意义。学习这些文言作品,我们要注意给学生创设一些空间,营造一点涵泳氛围,培养语感和审美力。让学生切实调动起文言阅读兴趣,才符合新课改精神。
  吟诵显其神韵,“韵味”的品析靠语感,这种“韵味”浸润于古文笔墨中。“臣生遭圣明,涵泳恩泽,虽贱不及议而志切效忠。”这是韩愈在《禘袷议》中使用“涵泳”,言之“涵泳”变成了包容吸收浸润、沉浸之意。“涵”的包含、包容之义,在“乱之初生,僭始既涵”(《诗·小雅·巧言》)中有所说明,但此义逐渐衍变成其它更丰富的内容。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能力的综合培养,理解、感觉、体验、察悟,包括语感,主要靠在大量阅读中逐步提升,这就是涵泳。不断浸润于古人思想中,师生定会生成出文言阅读教学中最美的课堂。
  文言文的学习要渗透出人文情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体验作者的人生感受,并在情感上与之产生共鸣。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无限向往于《赤壁赋》美好意境中,沉浸在写景散文哲理美的境界里,涵泳成为一种神圣的想象之旅。《赤壁赋》的能力培养目标是通过诵读培养学生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涵泳文本,进而培养语言感受力。这篇赋文质兼美,在景、情、理交融之中蕴含着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结合文本深入探讨,以竞赛﹑交流、讨论等多种吟诵形式将学生对作者人生态度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
  如客人说出“悲”的原因:人生短暂、历史无情。比起气势宏大、生命悠长的长江来,人类显得多么渺小、可悲!诵读这段时,一定要读出曹孟德横槊赋诗,周瑜鏖兵赤壁时,英雄当时的气势,也要把对英雄的仰慕之情读出来。可以这样尝试去读,如“月明星稀……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对这两个反问句要诵出他们当年踌躇满志、英姿勃发的情感。读“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横槊赋诗”句,应读出当年英雄的气魄。读“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羡长江之无穷”这句时,要突出悲哀感叹的心情。
  文本还可以读出重音,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重读;“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韵字重读;“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疑词重读。读出赋中充沛的节奏,如“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盖将/自其变//而观之”。或读出传神的气势,如“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停顿较小语速较快)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节奏延至语速舒缓)固一世之雄也,(停顿较大气势豪迈)而今安在哉?(情感急转缓慢低沉)”。或读出浪漫的情怀,如“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何其乐也。“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何其悲哉。“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所共适”,何其旷达。“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又何其洒脱。或读出留存文字间的韵律,赋体押韵如“望﹑章﹑江”,“焉﹑间﹑天﹑然﹑仙”等,“欢快、凄清、悲怆、雄辩、喜悦”等语气,在错落有致、平仄迭起的交替中,在高低错落、充沛饱满的语调里,体察到了古人的深沉情怀,文本永恒的张力与隽永的意蕴。
  “文言的吟诵,各地有各地的调子,彼此并不一致;但是都为了传出文字的情趣,畅发读者的感兴。”①苏轼的悲情从哲学思辨中、从自然美景中解脱了出来,这种理性的思辨使他乐观旷达。通过课内吟诵交流,我与学生互相唤醒,互相激励,自由对话。
  “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②清代古文家方苞评论这篇作品说:“所见无绝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闲地旷,胸无杂物,触处流露,斟酌饱满,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岂惟他人不能摹效,即使子瞻更为之,亦不能调适而鬯遂也。”苏轼通过各种艺术手法表现自己坦荡的胸襟,他只有忘怀得失,胸襟坦荡,才能撰写出“文境邈不可攀”的《赤壁赋》来。学习《赤壁赋》,若没有默读、细读、吟诵,没有涵泳,对文本意境美、哲理美的品悟也就没有成功。“吟诵第一求其合于规律,第二求其通体纯熟。”③只有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反复地读,才能理解文意,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跌宕起伏,也只有多读,才能加深记忆,帮助背诵文本。
  情感传递精神,文字声音让阅读主体潜游在个性化的空间里。“涵泳”即“深潜入水中游泳”,是一种行为的直观描述。文言文的教学,就是要有深潜入水中游泳的这种姿态。要让阅读者自身融入,没有个性化的反复默读、细读,那韵味就显不出,语感就出不来。如果缺少个人的默读、细读体验,教师讲得太多、太杂,就有可能破坏“涵泳”的感觉。
  认真体悟《陈情表》感人诉求,潜游在抒情散文衷情美的境界里。文本的学习重点、难点是理解背后的。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苦情、亲情、衷情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
  《陈情表》,不事雕琢,不以构思奇妙见长,但情感真挚朴实,铺叙委婉曲折,抒情诚挚深沉,叙事具体感人。如文本的感情基调可用“凄苦、悲凉→感激、恳切→真挚、诚恳→忠诚、期待”等来观瞻。《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有人说《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反复诵读文本,先顺畅地读,读出鲜明的层次感;而后有感情地读,在读的过程中深入思考,领悟叙事中饱含的真情,突出诵读,强调质疑。   如文段2表现的情感不是平直的,前一部分急迫焦灼,后一部分辗转两难。诵读时要张弛有度,把握情感的焦急与沉重。文段3须作一气读,但文势有三转。首先转入“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说自己应当得到同情;其次转到自陈宦历、称颂君恩上来,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得皇帝的谅解;最后转入正意,暗写孝意,说明这是辞职的唯一理由,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伏惟、且、但。自陈宦历一节写得委婉动人,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作结,表达了至为恳切的情感。说刘病一节,语语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孤苦”一词同承首段,又为下段“臣之辛苦”一句张本。“不能废远”承前段,又为下段“愿乞终养”一句张本。
  再如文段4亦须作一气读。先以“愿乞终养”点明这篇表文的主旨,后以“听臣微志”请求皇帝恩准语意直贯而下。贯穿全段的是“尽节、报养”二语。开头说“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结尾说刘“保卒余年”之后,当“陨首、结草”以报,都是就忠、孝二字而言,说得入情入理。
  文本多以四字句,读来容易朗朗上口,铿锵有力。但在以四字句为主的同时,又杂以三、五、六、七等字的句式,构成了句式的错综变化,使文本脉络流走,音韵和谐。诵读时要加以体会,读出文本的节奏感。“教会学生诵读教材中选录的语文精品,其中有些则要求熟读成诵。重视语言材料的有效积累。对于诵读,包括现代文的朗读和文言文的吟诵,进行科学研究和科学训练。”④自然,文本的学习应以诵读为途径,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抒发思想情感的巧妙,让学生了解文本至情之美。读中议,议中读,在不断的诵读中感受情深理切。诵读《陈情表》仿佛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乞求。
  “涵泳”在朱熹的推崇下,成为沉潜于文字之中慢慢体味、缓缓顿悟、细细把玩从而获得审美体验的一种读书方式。文言课堂教学中应当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默读、细读,尽量达到涵泳的效果,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动笔写一点感悟、体验等。将文字思维细化,也不失为提高学生感悟文本的好办法。朱熹将“涵泳”从读诗的领域拓展开至阅读一切审美经典,是值得后人反复回味、咀嚼的。
  文言课堂教学的“心灵对话”很重要,这也是课改之后的新气象,但“心灵对话”要有质量。其实“心灵对话”有两种,一种是师生或者同学之间的心灵对话,还有一种是学生与文本作品之间的“心灵对话”。“此语或中或否,皆出臆度。要之未可遽论,且涵泳玩索,久之当自有见。”《朱子语类五·性理二》中谈论此意味很清晰。深入领会文本中纠结着的心灵对话,让人思想醇厚。“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朱熹将“涵泳”时的心态描述为“虚心”,是指老子所说“致虚极,守静笃”,“涵泳”前也必须让心态进入到澄明空澈的状态才能让思维处于极端活跃,也才能在书中读出韵味。
  丰赡雅怀的《劝学》语录,让人活跃在议论散文思辨美的境界里,涵泳的风范隽永古朴彰显出特有的韵致。《劝学》学习的重点是体味文本充分运用比喻进行说理的艺术特点。语言特点有多用对偶,夹用排比。排比句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流畅。文本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作品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荀文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可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这一特点。
  《劝学》是一篇思辨性很强的文字,但作品的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教学贵在让学生自悟其道,比教师奉送答案强百倍。感悟的过程也就是朱熹说的‘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涵泳’包括了体验和感悟,‘体察’就是体验,目的都是为了获得真正的理解和领悟。”⑤《劝学》的可读性很强,易于成诵,宜采用诵读教法。诵读要多次进行,一次比一次要求更高。开始照课文朗读,要求字音无误,节奏鲜明,读得顺畅;继此再读,要求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能大体成诵;最后,经过分析、思考,要求领悟文章的基本内容,达到熟练地背诵全文。
  为了突出强调,有时需重读,有时还需读后稍作停顿。如文段1,“学不可以已”,应重读“学”“已”,并且“学”后稍作停顿,即“学/不可以已”,以下要根据文意自己确定重读,停顿情况。文段3,应注意一组一组的排偶句,要严格按标点符号的停顿来读。对前面现象的罗列,语速应稍快,而结尾概括性的内容则应语速稍慢。为使诵读收到实效,首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和写法上的一些特点,启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自觉诵读的要求;其次,在诵读练习过程中发现难点时,要指示学生运用各种记忆方式去解决它们,毫不动摇地要坚持并做到当堂成诵。
  学生结合课下注解理解文本并未有太大的难度,在对文本大意理解的基础上,则要启发学生要有探究意识,让他们懂得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的能力是最有价值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围绕“如何获得教养”和“求学之道”,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相互间对话。要引导每位同学积极思维,调动他们参与的热情,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保持和发展探讨的兴趣,在交流讨论中培养学生平等对话的意识,倾听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正是强调学生感知的需要,教学中更要突出诵读、涵泳的方式,透过文本建立与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渠道。力避教师一包到底的传统讲授的方式。新课改之后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课堂上讨论多了,涵泳的实质凸显,即让学生自己先读,先有阅读的印象与感觉。不然就被称为缺少思维深度的“浅问答”,价值不大。
  新课标认为文言阅读除了摄取信息、认识世界,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认为文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里就包含前面所说的“涵泳”。“一篇文章,读出声音来,读出抑扬顿挫、语调神情来,比单用眼睛看,所得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得要透彻得多,从中受到的感染要强得多。”⑥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曰:“西京以还至六朝及韩柳,便须銓择佳者,熟读涵泳之,令其渐渍汪洋。”新课改是提倡启发式教学的,即善于抓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能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探讨去逐步加以解决,感受力、理解力与表达能力都会很自然地得到提高。教师还应当让学生在阅读中全身心去体验,才能发现文本中蕴藏着的美质,那样的课也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与感觉。聚焦涵泳,语文课堂终究会创造出文言阅读教学最美的境界。
  ————————
  注释:
  ①②③叶圣陶、朱自清著:《精读指导举隅》,商务印书馆,1942年3月出版,转引自《叶圣陶 吕叔湘 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开明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第17页、24页、26页。
  ④顾黄初著:《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语文学科教育改革刍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93页。
  ⑤程翔著:《程翔与语文教学》,《试论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目标的三个层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第18页。
  ⑥张志公著,庄文中编:《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读是写的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第1版,第321页。
  [作者通联:湖北洪湖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正>~~
期刊
唢呐,俗称“喇叭”(四川地区又俗称“撒拉了”),发音高亢、嘹亮,是中国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民间吹管乐器之一。唢呐不仅散见下世界多个地区的民俗生活之中,更以其最具中国特色、最
三十岁在嗨,四十岁也在嗨,新长征的大路上争先乐开怀!新的生机花盛开,
八钢3#高炉由于炉喉缸砖翘头,炉身干区砌砖脱落,操作炉型变化,通过优化操作制度,合理控制冶炼强度,强化炉役后期管理,加强炉外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安全稳定生产。
本文以酒钢炼轧厂重点品种钢82B为例,通过分析冶炼工序各关键质量控制环节,提出高碳钢的各项质量改进措施。
综述了预焙阳极氧化机理以及石油焦原料空气反应性和二氧化碳反应性能,分析和指出了阳极抗氧化性差对铝电解过程的影响和危害,同时对提高阳极抗氧化性能的主要方法与措施进行的
云龙白剧的历史悠久,是白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古典戏曲剧种,经过长期的孕育发展创造,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它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代代传承,丰富了白族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通过对铝电解槽阳极加长的研究和试验,验证了在现有槽型上加长阳极的可行性,通过阳极的加长来降低阳极电流密度,从而达到延长换极周期、减少碳渣量、减少炉帮发红现象等目的。
民歌是一个民族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民歌作品中的女性角色作为东北民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美丽缤纷、绚丽多姿、类别丰富的特色构成了一部东北地区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