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近年关,各路投资机构有意愿扮靓业绩报表。从监管层角度出发,给新股堰塞湖泄洪,让“国家队”解套,同样是年末需要“赶工”的两大工程。在政策面无意做空和资金面无大变数的背景下,权重股有望负重慢行,让沪综指全年表现不至于“熊霸全球”。
仅仅是超跌补涨行情
纵观A股上涨的推动因素,或有几点:1,央行收缩银根令债市急跌,A股因超跌成为资金洼地。2,从股灾期进入双防期,既防井喷式上涨(国家队筹码在高位减持),又防断崖式下跌(以险资为主的举牌机构成为空头狙击者),由快熊转慢牛的格局渐显。3,存量资金博弈,激进者在尝试“微杠杆”。两市融资余額在3300点附近为9720亿元(年内最低为8267亿元,增幅低于同期沪综指),处于相同点位区域的2015年1月的融资余额日均在1.1万亿。
种种迹象显示,A股本轮上涨是超跌反弹,全年涨幅仍为全球垫底。上月,全球股市摆脱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多数进入牛市格局,道指当月大涨5.41%,巴西股市飙升11.23%,加拿大股市更是连升11个月。
深港通红利远逊于沪港通
本月5日,深港通启航,乐观者开始期待沪港通版牛市再现。沪港通在2014年11月17日开通,恒生AH溢价指数当天收于102.14点,从2014年7月24日的最低位88.72点,升至峰值150.33点(2015年9月4日最高位),跨市场套利可谓暴利。
截至本周四,恒生国企指数年内涨幅为2.39%,道指前11个月涨幅则是9.75%。港股表现暗淡,主因是经济低迷打击投资意愿。且香港170万股民中,外资机构占7成份额,在人民币贬值和中国楼市或见短期顶部的双重预期下,低配中国资产或是主流,这令深港通少了沪港通推出时“人见人爱”的魅力。最主要的是,恒生AH溢价指数周四收于123点,国企股A股已不便宜,题材股更是高估。深市周四整体市盈率为44.2倍,较2014年11月17日的31.76倍高出近四成。指望140万港股投资人来拯救逾1.5亿A股账户,未免一厢情愿。
可预见的是,深股通对监管层引资入市计划的助力较微,毕竟沪市平均市盈率16.7倍,却连沪股通的额度都用不完。一边是监管层严查场外配资,一边是股灾3.0版平仓潮恐惧症伤害太深,2015年存量资金狂加杠杆的疯狂年末难现。因此,险资加杠杆入市是双赢之举。宝能系赌徒式狂买万科股票,当下盈利逾300亿元,是其保险产品大卖的最佳广告,也为其继续推高重仓股提供更多筹码。同时,万科上涨亦拉动地产股上扬,为”国家队”解套”和新股扩容提速提供了指数支撑。
再往后看,四大银行日前入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托管机构,养老金入市水到渠成,有望接棒深港通,成为新的炒作主线。
可能走出一波稳步推进的行情
过去数年里,大国央行刻意推动债务拉动型经济增长,全球两大资产泡沫危如累卵,一是楼市泡沫,一是债市泡沫。眼下,多国已提高楼市投资门槛,泡沫是缓慢泄气还是迅速破灭仍未可知。不过,债市泡沫已遇强寒。
泡沫的第一道裂缝已出现。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债券总回报指数11月下跌4%,创1990年以来最大跌幅,共蒸发1.7万亿美元的市值。同样,深沪国债指数11月份下跌0.22%,为2011年以来首度出现月度收跌。
债市跌,股市涨,这种跷跷板效应会否延续?乐观的判断是,道指上月大涨5.41%,似为A股指明方向。日前,特朗普提名的新财长人选Steven·Mnuchin暗示,将考虑发行50年期甚至100年期国债。如果美国启动举债搞基建模式,则全球债市将进入长熊,美国经济或进入新增长周期,从而带动世界经济复苏。
驱赶债市资金进入股市,已是大国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新通道。中国央行跟进步伐虽慢,会否后来居上,持续收紧银根以推高融资成本,仍有待观察。不过,按下葫芦浮起瓢,股本融资势必再获政策面扶持。目前,史上最强监管新政仍在强势推进,一旦市场度过适应期,或暴风骤雨式严查告一段落,超跌题材股必重焕生机。
从技术图表上看,从2000年以来,沪综指12月涨跌比例对9:7,且与全年涨跌高度相关,验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老话。沪综指今年年度收益仍为负,较年初低点已有逾两成涨幅,追涨人气有所恢复,不排除走出一波稳中偏进取的收官行情。
仅仅是超跌补涨行情
纵观A股上涨的推动因素,或有几点:1,央行收缩银根令债市急跌,A股因超跌成为资金洼地。2,从股灾期进入双防期,既防井喷式上涨(国家队筹码在高位减持),又防断崖式下跌(以险资为主的举牌机构成为空头狙击者),由快熊转慢牛的格局渐显。3,存量资金博弈,激进者在尝试“微杠杆”。两市融资余額在3300点附近为9720亿元(年内最低为8267亿元,增幅低于同期沪综指),处于相同点位区域的2015年1月的融资余额日均在1.1万亿。
种种迹象显示,A股本轮上涨是超跌反弹,全年涨幅仍为全球垫底。上月,全球股市摆脱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多数进入牛市格局,道指当月大涨5.41%,巴西股市飙升11.23%,加拿大股市更是连升11个月。
深港通红利远逊于沪港通
本月5日,深港通启航,乐观者开始期待沪港通版牛市再现。沪港通在2014年11月17日开通,恒生AH溢价指数当天收于102.14点,从2014年7月24日的最低位88.72点,升至峰值150.33点(2015年9月4日最高位),跨市场套利可谓暴利。
截至本周四,恒生国企指数年内涨幅为2.39%,道指前11个月涨幅则是9.75%。港股表现暗淡,主因是经济低迷打击投资意愿。且香港170万股民中,外资机构占7成份额,在人民币贬值和中国楼市或见短期顶部的双重预期下,低配中国资产或是主流,这令深港通少了沪港通推出时“人见人爱”的魅力。最主要的是,恒生AH溢价指数周四收于123点,国企股A股已不便宜,题材股更是高估。深市周四整体市盈率为44.2倍,较2014年11月17日的31.76倍高出近四成。指望140万港股投资人来拯救逾1.5亿A股账户,未免一厢情愿。
可预见的是,深股通对监管层引资入市计划的助力较微,毕竟沪市平均市盈率16.7倍,却连沪股通的额度都用不完。一边是监管层严查场外配资,一边是股灾3.0版平仓潮恐惧症伤害太深,2015年存量资金狂加杠杆的疯狂年末难现。因此,险资加杠杆入市是双赢之举。宝能系赌徒式狂买万科股票,当下盈利逾300亿元,是其保险产品大卖的最佳广告,也为其继续推高重仓股提供更多筹码。同时,万科上涨亦拉动地产股上扬,为”国家队”解套”和新股扩容提速提供了指数支撑。
再往后看,四大银行日前入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托管机构,养老金入市水到渠成,有望接棒深港通,成为新的炒作主线。
可能走出一波稳步推进的行情
过去数年里,大国央行刻意推动债务拉动型经济增长,全球两大资产泡沫危如累卵,一是楼市泡沫,一是债市泡沫。眼下,多国已提高楼市投资门槛,泡沫是缓慢泄气还是迅速破灭仍未可知。不过,债市泡沫已遇强寒。
泡沫的第一道裂缝已出现。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债券总回报指数11月下跌4%,创1990年以来最大跌幅,共蒸发1.7万亿美元的市值。同样,深沪国债指数11月份下跌0.22%,为2011年以来首度出现月度收跌。
债市跌,股市涨,这种跷跷板效应会否延续?乐观的判断是,道指上月大涨5.41%,似为A股指明方向。日前,特朗普提名的新财长人选Steven·Mnuchin暗示,将考虑发行50年期甚至100年期国债。如果美国启动举债搞基建模式,则全球债市将进入长熊,美国经济或进入新增长周期,从而带动世界经济复苏。
驱赶债市资金进入股市,已是大国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新通道。中国央行跟进步伐虽慢,会否后来居上,持续收紧银根以推高融资成本,仍有待观察。不过,按下葫芦浮起瓢,股本融资势必再获政策面扶持。目前,史上最强监管新政仍在强势推进,一旦市场度过适应期,或暴风骤雨式严查告一段落,超跌题材股必重焕生机。
从技术图表上看,从2000年以来,沪综指12月涨跌比例对9:7,且与全年涨跌高度相关,验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老话。沪综指今年年度收益仍为负,较年初低点已有逾两成涨幅,追涨人气有所恢复,不排除走出一波稳中偏进取的收官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