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开官场后,陈行甲有了两个新身份——深圳市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创始人、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理事长。转场做公益,他依然能把事业做响,个人也收获了许多认可。2017年起,他先后被凤凰网评为“年度十大公益人物”;被《中国慈善家》杂志评为“中国十大社会推动者”;2018年12月,公益时报评选出“年度中国公益人物”,陈行甲依然在列。
背双肩包的“公益新兵”
决定去深圳做公益后,陈行甲像是回到了大学时代。他整天背着双肩包穿梭在各种学术会议、课堂和论坛上,把自己的公益项目一步步丰富立体。为了得到资金支持,他要去见大大小小的企业家,说服别人投钱出力。做一县之长时,手中的权力允许他签字批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项目。而现在,陈行甲需要为每一笔资金四处奔走。很多次,他激情四射地讲完,换来的却只是一句鼓励,合作的事再没下文。他只能去找更多人,作更多尝试。
一次谈完项目挤地铁回家的路上,陈行甲感觉异常疲惫。装有电脑和资料的包仿佛有千斤重,他背着包,双手紧紧抓住头顶的栏杆,直到换乘站才找到空座。坐下来的那一刻,他全身瘫软,脑海中闪现出半年多前当县委书记时的情景,一瞬间有些恍惚:“我这是在哪儿?我这是在干什么?”
成立一个新的公益组织,辛苦程度不亚于一次创业。尽管走得很艰难,陈行甲始终没有停下脚步。让他备感欣慰的是,自己的从政经历为公益事业带来不少资源。“过去好官的形象是值钱的,做公益,大家信我。”听说陈行甲辞官后,一位企业家找上门来,给他开出400万的年薪,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公司。陈行甲真诚地告诉对方,自己并不想从商赚钱,而是要做更有意义的事。企业家听了更为感动,直接拿出1000万元人民币,嘱咐他放开手脚大胆去做。
陈行甲没有让对方失望。2017年初,他创立深圳市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将“贫困地区儿童的大病救助和教育关怀”作为服务方向。后来,他又被聘为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理事长,与其他几家公益组织共同发起“联爱工程”,致力于“让因病致贫从现代中国消失”。他们先后在广东河源和青海设立试点,帮助一批白血病儿童得到救治的同时,也探索出一条不同以往的公益新路。
陈行甲心中有一个升级版的公益构想:“我们不是向富人要钱给穷人,也不单单靠基金会的模式来运营,而是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搭建有效可信的平台和参与渠道,推动政府和各方力量合力解决问题。”
长期的政府工作经历,是陈行甲的特殊优势。“我知道怎样与政府紧密合作,能更清楚地看到政府和社会组织的边界,准确地踩到那根线。”在广东河源,他只用半个小时就说服市委书记同意他在当地做试点。到了青海,他给常务副省长写信,对方看完信立马签字。两年间,陈行甲做了不少大事,但他始终称自己为“公益新兵”。
网红“甲哥”犹在
在湖北巴东任县委书记的5年间,陈行甲创下一个先例:无论男女老少,见到他人人都喊“甲哥”,而且完全是自发行为。“这种精神上的成就感,花多少钱、给我多大的官都是换不来的。”如今虽然不做官了,偶尔回巴东一趟,陈行甲马上就会在社交媒体上刷屏。有人在街上拍到他的背影,转手就发到了抖音(社交软件)上:“惊喜!甲哥回来了!”朋友看到后转发给陈行甲,他心里一阵感慨,“这种奔走相告的感觉,真的会让人泪流满面。”
希望“因病致贫”从中国消失
有人说,陈行甲身上有种“孤勇”的特质。他反倒不太喜欢这个评价,因为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如果准确地表达,可能是有一点理想主义吧。”从贫困县到公益场,陈行甲似乎天生拥有乐观主义,遭遇再大的挫折,都没“丧”过。
有人说,陈行甲的愿景太大了,像堂吉诃德。陈行甲却自认为不是,因为他面对的不是“风车”,而是把那么多人拖进贫困泥潭的病魔,如果做成了,可以把工作经验贡献给国家,做不成可以让后人踩着他们的肩膀,继续把这件事情做成。
“我想在多年以后,給国家写一份报告,就写怎么消灭‘因病致贫’!”有网友发出感叹:“看哭了,愿国内公益事业发展永不止步,也愿世界上所有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为这样的公益人点赞,我们都应该行动起来,帮助身边更多的人!”
(《环球人物》2019年第1期等)
背双肩包的“公益新兵”
决定去深圳做公益后,陈行甲像是回到了大学时代。他整天背着双肩包穿梭在各种学术会议、课堂和论坛上,把自己的公益项目一步步丰富立体。为了得到资金支持,他要去见大大小小的企业家,说服别人投钱出力。做一县之长时,手中的权力允许他签字批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项目。而现在,陈行甲需要为每一笔资金四处奔走。很多次,他激情四射地讲完,换来的却只是一句鼓励,合作的事再没下文。他只能去找更多人,作更多尝试。
一次谈完项目挤地铁回家的路上,陈行甲感觉异常疲惫。装有电脑和资料的包仿佛有千斤重,他背着包,双手紧紧抓住头顶的栏杆,直到换乘站才找到空座。坐下来的那一刻,他全身瘫软,脑海中闪现出半年多前当县委书记时的情景,一瞬间有些恍惚:“我这是在哪儿?我这是在干什么?”
成立一个新的公益组织,辛苦程度不亚于一次创业。尽管走得很艰难,陈行甲始终没有停下脚步。让他备感欣慰的是,自己的从政经历为公益事业带来不少资源。“过去好官的形象是值钱的,做公益,大家信我。”听说陈行甲辞官后,一位企业家找上门来,给他开出400万的年薪,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公司。陈行甲真诚地告诉对方,自己并不想从商赚钱,而是要做更有意义的事。企业家听了更为感动,直接拿出1000万元人民币,嘱咐他放开手脚大胆去做。
陈行甲没有让对方失望。2017年初,他创立深圳市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将“贫困地区儿童的大病救助和教育关怀”作为服务方向。后来,他又被聘为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理事长,与其他几家公益组织共同发起“联爱工程”,致力于“让因病致贫从现代中国消失”。他们先后在广东河源和青海设立试点,帮助一批白血病儿童得到救治的同时,也探索出一条不同以往的公益新路。
陈行甲心中有一个升级版的公益构想:“我们不是向富人要钱给穷人,也不单单靠基金会的模式来运营,而是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搭建有效可信的平台和参与渠道,推动政府和各方力量合力解决问题。”
长期的政府工作经历,是陈行甲的特殊优势。“我知道怎样与政府紧密合作,能更清楚地看到政府和社会组织的边界,准确地踩到那根线。”在广东河源,他只用半个小时就说服市委书记同意他在当地做试点。到了青海,他给常务副省长写信,对方看完信立马签字。两年间,陈行甲做了不少大事,但他始终称自己为“公益新兵”。
网红“甲哥”犹在
在湖北巴东任县委书记的5年间,陈行甲创下一个先例:无论男女老少,见到他人人都喊“甲哥”,而且完全是自发行为。“这种精神上的成就感,花多少钱、给我多大的官都是换不来的。”如今虽然不做官了,偶尔回巴东一趟,陈行甲马上就会在社交媒体上刷屏。有人在街上拍到他的背影,转手就发到了抖音(社交软件)上:“惊喜!甲哥回来了!”朋友看到后转发给陈行甲,他心里一阵感慨,“这种奔走相告的感觉,真的会让人泪流满面。”
希望“因病致贫”从中国消失
有人说,陈行甲身上有种“孤勇”的特质。他反倒不太喜欢这个评价,因为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如果准确地表达,可能是有一点理想主义吧。”从贫困县到公益场,陈行甲似乎天生拥有乐观主义,遭遇再大的挫折,都没“丧”过。
有人说,陈行甲的愿景太大了,像堂吉诃德。陈行甲却自认为不是,因为他面对的不是“风车”,而是把那么多人拖进贫困泥潭的病魔,如果做成了,可以把工作经验贡献给国家,做不成可以让后人踩着他们的肩膀,继续把这件事情做成。
“我想在多年以后,給国家写一份报告,就写怎么消灭‘因病致贫’!”有网友发出感叹:“看哭了,愿国内公益事业发展永不止步,也愿世界上所有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为这样的公益人点赞,我们都应该行动起来,帮助身边更多的人!”
(《环球人物》2019年第1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