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第二小学,广东 东莞)
[摘 要]:在新课改的浪潮中,语文教学被推到浪尖上,如何恰当运用朗读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显得更重要了。本文从朗读教学的特点出发,谈谈朗读教学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从而总结出作为教师应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上好语文课。
[关键词]:朗读教学 语文教学 语文课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施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方法。朗读是对语言材料和语言技巧的吸取,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重要手段。对教师的讲解和分析来说,朗读是一种高效的综合;对学生来说,是主动性、主体性甚至是创造性的生动活泼的体现。因此,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自古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朗读的重要性。读可以提高语感能力。语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看文章、说话、写作需要理性的思考,但主要是依靠语感能力,这几乎是不争的事实。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最直观的表现莫过于语感。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言基本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要把朗读训练放在首要地位。如何把朗读教学贯通于整个语文教学课堂呢?
一、要读准字词
朗读的基本要求是能把课文读得流利,读准确。所以我们必须兢兢业业地教生字词。字词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朗读的基础,更是写作的基石。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字词教学。字词在培养学生语感、理解能力上,向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通过生字词的教学,学生还可积累词汇,为阅读与写作练就了基本功。在这套新教材中字词教学编著也是比较突出的,在新课中出现的新词,要求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又在语文活动园地中特设了一个汇总“词语盘点”进行复习巩固。可见教学生字词在语文教学中重要性。
二、要读好文中的重点词句
在语文教学中,有了分析与品味重点词句,文章才能被真正的理解、感悟和鉴赏;课堂才不会显得浮华、浅薄、流于形式;才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草虫的村落》这一课,笔者紧紧地跟着本单元中的基本训练点,狠抓文中能体会作者是怎么样观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独特的感受,能体会作者是怎么样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句子,进行品读。通过朗读句子比较,学生很快体会出作者的情感:赞美这些音乐演奏者,不仅深深地被它们所吸引,而且觉得它们的音乐胜过人间的一切音乐,觉得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天籁之声,体会出“灵泉”这个词的作用力。
三、要读透文中的意境
朗读是音、形、义三才的结合,想象与联想是其重要的辅助。通过读者朗读,我们可以复活艺术形象,升华艺术形象。朗读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的朗读都有其独特性,给别人和自己的感受也不一样的。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积累了语言,内化了语言,从而在大量的语言文字中品读中激发了审美的情趣。
四、以读带写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诵读。”“多诵读,熟读成诵,笔墨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式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学生的朗读化无声的语言为有声的画面,在头脑中再现了文字所表达的情景。在《草虫的村落》一课的最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练笔:“丰富的想象使课文中的甲虫有情有意。请你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模仿写。让学生模仿作者的遣词造句、写作方法,模仿作者如何展开想象,如何融入自己的独特的感受。通过仿写让学生内化了这些写作方法,使学生的语文能力进一步提升。
“读”是线索,“品”是亮点,“写”是提升,引导学生将“读”、“品”、“写”有机结合起来,溶于一体,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扎扎实实地学习语文知识,为此,我们教师也应注重课堂中的朗读指导,正确的有效的方法指导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享受朗读的乐趣。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着手指导学生:
1.创设情境,调动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起无穷的潜能,兴趣的培养又是多途径的。在朗读课文时,可以通过创设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激发“读”的兴趣。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想办法创造情境,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作品形象深入学生脑海,使作品表现的情、景、物、人、事、理的文字符号在内心跳动起来。朗读情感的逐步升华可与学生对作品逐步理解同时进行,理解的逐步加深,也是朗读情感逐步升华的过程。
2.加强学生朗读技巧的训练
学生理解了文本,产生内部思想感情活动,使朗读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但若没有外在的声音形式,内部心理状态无从表达,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忽视朗读技巧的训练。训练内容包括语调、语速、停连、轻重等。世间一切事物的运动状态和一切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思想感情总是千差万别的。朗读各种文章时,要正确地表现各种不同的生活现象和人们各不同的思想感情,就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朗读速度。急剧变化发展的场面宜用快读;平静、严肃的场面宜用慢读。一般情况下,描写突然发生变化、着急、遇到危险情况的句子,常读得快些、急促些;表现高兴、兴奋、夸奖的句子,读时音调略高;表示悲痛、沮丧的语句可读得低沉些、缓慢些。但要注意,读得快时,要特别注意吐字的清晰,不能为了读得快而含混不清,甚至“吃字”;读得慢时,要特别注意声音的明朗,不能因为读得慢而显得疲疲沓沓、松松垮垮。总之,在掌握朗读的速度时要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拖”。分析文字教材中,哪些字需要顿读、重读,哪些字需要拉长读、舒缓读,哪些句子需要高低起伏,哪些句子需要舒缓平读……对每个字、每句话都能把握自如,这样,读出来的文章才能够到位、才能够愉悦别人的视听。
3.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朗读方式
在授课时,根据情况可以指导学生选择采用全班齐读、个别朗读、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领读、分组朗读、对比朗读等。老师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安排,让学生乐读、爱读,读得有成效。另外,教师范读功不可没。声情并茂的范读可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重现作品形象,加深学生理解,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感悟能力。
面对新的年级、新的教材、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我们教师只要做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学及运用奠定牢固的基础。
[摘 要]:在新课改的浪潮中,语文教学被推到浪尖上,如何恰当运用朗读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显得更重要了。本文从朗读教学的特点出发,谈谈朗读教学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从而总结出作为教师应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上好语文课。
[关键词]:朗读教学 语文教学 语文课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施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方法。朗读是对语言材料和语言技巧的吸取,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重要手段。对教师的讲解和分析来说,朗读是一种高效的综合;对学生来说,是主动性、主体性甚至是创造性的生动活泼的体现。因此,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自古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朗读的重要性。读可以提高语感能力。语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看文章、说话、写作需要理性的思考,但主要是依靠语感能力,这几乎是不争的事实。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最直观的表现莫过于语感。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言基本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要把朗读训练放在首要地位。如何把朗读教学贯通于整个语文教学课堂呢?
一、要读准字词
朗读的基本要求是能把课文读得流利,读准确。所以我们必须兢兢业业地教生字词。字词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朗读的基础,更是写作的基石。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字词教学。字词在培养学生语感、理解能力上,向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通过生字词的教学,学生还可积累词汇,为阅读与写作练就了基本功。在这套新教材中字词教学编著也是比较突出的,在新课中出现的新词,要求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又在语文活动园地中特设了一个汇总“词语盘点”进行复习巩固。可见教学生字词在语文教学中重要性。
二、要读好文中的重点词句
在语文教学中,有了分析与品味重点词句,文章才能被真正的理解、感悟和鉴赏;课堂才不会显得浮华、浅薄、流于形式;才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草虫的村落》这一课,笔者紧紧地跟着本单元中的基本训练点,狠抓文中能体会作者是怎么样观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独特的感受,能体会作者是怎么样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句子,进行品读。通过朗读句子比较,学生很快体会出作者的情感:赞美这些音乐演奏者,不仅深深地被它们所吸引,而且觉得它们的音乐胜过人间的一切音乐,觉得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天籁之声,体会出“灵泉”这个词的作用力。
三、要读透文中的意境
朗读是音、形、义三才的结合,想象与联想是其重要的辅助。通过读者朗读,我们可以复活艺术形象,升华艺术形象。朗读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的朗读都有其独特性,给别人和自己的感受也不一样的。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积累了语言,内化了语言,从而在大量的语言文字中品读中激发了审美的情趣。
四、以读带写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诵读。”“多诵读,熟读成诵,笔墨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式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学生的朗读化无声的语言为有声的画面,在头脑中再现了文字所表达的情景。在《草虫的村落》一课的最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练笔:“丰富的想象使课文中的甲虫有情有意。请你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模仿写。让学生模仿作者的遣词造句、写作方法,模仿作者如何展开想象,如何融入自己的独特的感受。通过仿写让学生内化了这些写作方法,使学生的语文能力进一步提升。
“读”是线索,“品”是亮点,“写”是提升,引导学生将“读”、“品”、“写”有机结合起来,溶于一体,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扎扎实实地学习语文知识,为此,我们教师也应注重课堂中的朗读指导,正确的有效的方法指导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享受朗读的乐趣。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着手指导学生:
1.创设情境,调动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起无穷的潜能,兴趣的培养又是多途径的。在朗读课文时,可以通过创设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激发“读”的兴趣。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想办法创造情境,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作品形象深入学生脑海,使作品表现的情、景、物、人、事、理的文字符号在内心跳动起来。朗读情感的逐步升华可与学生对作品逐步理解同时进行,理解的逐步加深,也是朗读情感逐步升华的过程。
2.加强学生朗读技巧的训练
学生理解了文本,产生内部思想感情活动,使朗读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但若没有外在的声音形式,内部心理状态无从表达,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忽视朗读技巧的训练。训练内容包括语调、语速、停连、轻重等。世间一切事物的运动状态和一切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思想感情总是千差万别的。朗读各种文章时,要正确地表现各种不同的生活现象和人们各不同的思想感情,就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朗读速度。急剧变化发展的场面宜用快读;平静、严肃的场面宜用慢读。一般情况下,描写突然发生变化、着急、遇到危险情况的句子,常读得快些、急促些;表现高兴、兴奋、夸奖的句子,读时音调略高;表示悲痛、沮丧的语句可读得低沉些、缓慢些。但要注意,读得快时,要特别注意吐字的清晰,不能为了读得快而含混不清,甚至“吃字”;读得慢时,要特别注意声音的明朗,不能因为读得慢而显得疲疲沓沓、松松垮垮。总之,在掌握朗读的速度时要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拖”。分析文字教材中,哪些字需要顿读、重读,哪些字需要拉长读、舒缓读,哪些句子需要高低起伏,哪些句子需要舒缓平读……对每个字、每句话都能把握自如,这样,读出来的文章才能够到位、才能够愉悦别人的视听。
3.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朗读方式
在授课时,根据情况可以指导学生选择采用全班齐读、个别朗读、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领读、分组朗读、对比朗读等。老师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安排,让学生乐读、爱读,读得有成效。另外,教师范读功不可没。声情并茂的范读可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重现作品形象,加深学生理解,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感悟能力。
面对新的年级、新的教材、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我们教师只要做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学及运用奠定牢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