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在创造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530505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喜欢读书。不管什么书,拿到就读。书读得多,见识自然就广,写起作文来也就得心应手。那还是在读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见我爱读书,便在班上表扬我。我至今还记得他的话:“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像赵丽宏那样,多读课外读物。”在作文课上,老师常常将我的作文念出来。私下里,老师还对我提出一个要求,他要我准备几个小本子,在读书的时候,要注意书中精彩的描写,不管是写景的,写物的,还是写人物神态和心理的,都要留意,见到好的词句或者段落,就把它们抄到小本子上。
   这样的小本子,开始时确实对我的作文有帮助,然而时隔不久,我就逐渐讨厌这些小本子。为什么?因为每次从小本子上往作文本上抄词句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问自己:我这不是在抄别人的文章吗?这样问得多了以后,我终于开始怀疑这种作法是不是对头。我想,如果是写日出,别人这样写,我为什么要和他写得一样?他能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日出,并且用自己的话把他看到的日出写出来,我为什么不能呢?
   尽管我还不敢跟老师说,但我的疑惑和厌烦却越来越强烈,直到再也不愿意往小本子上抄任何书上的词句。于是,我开始在小本子上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譬如碰到下雨,我就观察下雨前天空中发生的变化,观察雨中的街道和花树,也观察行人在雨中的神态和动作。到晚上,就把它们一一详尽地写到我的小本子上。再譬如,白天在路上遇到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一个极胖的女人或者一个行动诡秘的人,我会跟在他们的身边身后走一阵,仔细地看他们的表情,看他们的一举一动,到晚上,我就在小本子上把他们“画”下来。当然,这“画”,不是用画笔和色彩,而是用文字。在“画”白天的见闻时,我要求自己尽可能地写得生动,写得和我以前在书中见到的类似情景不一样。这样,小本子上的词句,就都是我自己的语言了。
   这个秘密保持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当我在小本子上“画”自己的所见所闻时,其他同学还在那里大抄书中的词句呢。老师终于也发现了我的秘密。那是在一次去乡下钓鱼之后,我在作文中用自己的语言非常生动地描绘了钓鱼的经历。记得我这样写上钩的鱼被我甩出水面时的情景:“鱼儿从水里飞出来,就像一把闪闪发亮的银色宝剑,在我的面前飞过去……”老师在作文讲评时读了我的作文,并把我叫起来,当众问我:“这些话,是引用别人的,还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我很高兴地回答老师:“是我自己想出来的。”老师没有对我的回答加以评论,他脸上的表情使我琢磨不透。
   课后,老师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他从办公桌上拿起我交给他的小本子,表情严肃地说:“这里面的内容,都是你自己观察到的吗?”我紧张地点点头,以为他会批评我。想不到,他却欣慰地笑了起来。我很难忘记他当时对我说的那一番话。他说:“你不喜欢抄别人的话,很好!一个真正有出息的人,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写文章,当然也应该用自己的话来写。创造是最可贵的。你就这样坚持做下去吧!”
   以上的情景,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现在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老师的那番话,似乎仍在我的耳边回响。
   真的,我从心底里感谢我的这位语文老师,感谢他当时对我的这番鼓励。
  (节选自《趙丽宏语文课》)
  灵光一闪
  那些精彩的佳词丽句,来源于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巴金写《海上日出》,常常早起,在观看了很多次之后才完成这么一篇短文;鲁迅为了写赌场的情况,更是虚心地向赌徒请教。
   同学们在记诵这些优美的句段的时候,应关注以下问题:作者观察了哪些内容?怎样观察的?有哪些独特的感受?我应该观察哪些内容?观察的时候,我获得的独特感受是什么?……
   只有把观察的方法学到手,然后自己也进行细致的观察,才能写出自己的“好词好句”。
其他文献
在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一位相貌平平的中年女子拿到了“专业精神奖”。她走上台时,全场嘉宾起立鼓掌致敬,颁奖嘉宾成龙更是直言,自己为了她才专门回了一趟香港。获奖的中年女子名叫杨容莲,不是明星也不是导演,甚至不能算是电影行业从业者。她只是在片场负责端茶送水的小人物,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茶水莲姐”。   “专业精神奖”由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于1990年加设,旨在表扬曾为香港电影出力的资深演员或
期刊
【作文二】  窗外,乌云密布,顷刻间便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我坐在桌前,桌上摆着那道令我毫无头绪的数学题。   那一条条复杂的线段,一个个深奥的问题,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朝我罩来,将我裹在其中。我不停地挥舞着手中的笔,在一张接一张的草稿纸上不停地演算着。尽管我已经使出浑身解数,那道数学题依然像一座堡垒,坚不可摧。   算了,反正也想不出来,还是看会儿电视放松一下吧。正当我看得入迷时,身边传来了一声怒吼,
期刊
【作文一】  每天早上六点,还没等清晨的阳光入户,沙沙的扫地声就回响在社区周围。   打扫卫生的是社区门卫张爷爷,他年近七旬,身体健朗,岁月在他黝黑的脸上留下了道道沟壑,串脸的胡茬遮住了嘴唇,两鬓花白的頭发像稀疏的灌木丛,总给人一种凶神恶煞的感觉。他的双手几乎从未干净过,布满老茧和泥垢,每天都穿着褪了色的迷彩服,从头到脚没有让人可喜之处。   虽然他长相粗鄙,但为人和善。每当我们在院中嬉戏时,他都
期刊
她是中華文化的沉淀,如陈年老酒般香醇,滋养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她,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曾用妙笔赞美过她,有多少悲壮的故事在她身边上演,又有多少海外游子对她魂牵梦萦。下面,让我们走近诗词中的黄河,去倾听她低沉的咆哮,去感悟她独特的文化魅力,去探究她源远流长的文明史话。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李白《行路难》)  解读: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
期刊
抱定一个题目写,不要一會儿一换。初学写作的人往往有这个困难:很高兴地看中了一件事,打算用它写成一篇小说或戏剧。可是,一动笔,才写了几句就写不下去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有许多不同的原因,其中最常遇见的一个是我们只看见了事情的表面,而没有看见它的根儿,所以写了几句就搁下笔,怪扫兴的。我们不应当这么容易动摇,而应当深入地去挖那件事的根儿,养成对事事物物要刨根问底的习惯。我们的责任就是遇见事必去刨根问底
期刊
稍有闲暇,人们便会走进大自然,或攀登名山奇峡,或寻访名胜古迹,或游览溪流湖泊,或探寻江河之源……所到之处,大自然总以其绮丽迷人的风景,盛情地款待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除了盡情享受大自然呈现给人们的视觉盛宴外,人们也总是借助手中的那支五彩之笔,尽情地描绘着那一幕幕美丽的风景……
期刊
【化蝶之作】   轻嗅泥土的气息,感受时光倒流。独属旧时光的独特气息瞬间轻轻触碰鼻翼,缓缓流入鼻腔,慢慢变得丰盈、熟悉起来。(巧用动词“触碰”,将“嗅”的动作进行回放,寥寥数语,却令人印象深刻。)   老家在山村里,并不富裕。房子还是六七十年前祖爷盖的土房,没有像别家一样翻新过,站在对面山上往这边看,我们家显得有些不合群,所以自然少不了别家的冷嘲热讽。但我从来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我本就喜欢土房,它总
期刊
小时候,我看见庭院前种的向日葵总低垂着头,便突发奇想,找来绳子和竹竿,将其中一棵向日葵固定起来,让它昂首挺立,直视太阳。我幼稚地认为这样就能让向日葵更好地吸收阳光,颗粒也会更加饱满。   到了秋天,向日葵成熟了,我迫不及待地來到那棵高昂着头的向日葵跟前,满以为它是最好的,可令我感到沮丧的是,那棵向日葵空空如也,里面没有一粒饱满的籽,还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霉烂味。我不解地问父亲:“为什么昂着头的向日葵会
期刊
“树木是大地写在天空的诗。”喜欢在白茫茫的乡野里,看挺立在冬天深处的树。黑色的主干,粗疏的主枝,每一根斜伸出去的旁枝上,还长满有几分寂寞绰约的小枝丫,向着更广阔的天空推进。阳光打在树身上,影子散在土地上,稀疏有致,风略略一吹,就有了诗的意境。雪花是冬天的精灵,它轻盈的脚步如美丽的公主跳着芭蕾舞,一夜之间,把树们装扮成一片银白。皑皑白雪压弯了枝条,树上的冰挂在寒风中互相撞击,宛如敲击着一支动听的曲子
期刊
【阅读训练二】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宋人王观的这两句诗简直是为横峰而写。苏东坡的诗句也触及横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横峰本名“兴安”,后因本地名山横峰而改为现名。但我固执地认为,横峰就是从古人的诗句中走出来的。   横峰是江西省东北部的一个小县,地处闽、浙、皖、赣四省要冲。踏进横峰,我就疑心自己踏进了一个古老的时代。亭子上,梧桐畈,莲荷乡,上畈村,新篁乡,龙门畈,葛源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