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阶段实际上也是大学生非常重要的一个社会化阶段;而特有的社会背景无疑又会给这一阶段的大学生社会化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新的课题。本文将从大学生的社会化现状及其成因、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的应对策略以及重视大学生社会化教育这一问题的意义这几个方面来加以论述。
一、大学生社会化现状及其分析
大学生社会化是指青年学生在生活、劳动与知识技能、社会角色扮演、行为规范以及思想、信念、人生观等方面社会化,使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它在大学生成才的道路上不仅是非常重要和必需的,而且也是复杂全面的,是大学生个体由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从被动走向主动并获得一定的社会角色、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的关键所在。
1.社会化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1)自我期望值过高,对实际工作不适应。大学生毕业时,面对即将踏入的社会,往往对自己估价过高,自我感觉良好。应该说稍稍偏高的角色期望值有利于大学生自信心的增强和创造力的发掘;但是角色期望值过高,就容易使人脱离实际地盲目自信,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能力和将要从事的工作。(2)单纯幼稚,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不适应。大学校园环境是相对纯净的,人际关系是单纯的师生或同学关系,再加上我国高校长期实行的是正面教育,使大学生形成了用理想主义的思维方式去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而转型社会的人际关系工具化的倾向。激烈的竞争,都会使他们感到困惑和茫然。(3)应变能力差。许多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前会突然失去生活上的依赖,生活上很不适应。应变能力差还表现在对不同环境、不同角色和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差等方面。
2.过度社会化。过度社会化是指社会化任务的完成在量上或质上过了社会成员心理和生理年龄承受的程度,从而出现了不利于该社会成员长远发展的后果。
当前大学生过度社会化主要表现在:首先是个人感情生活过度社会化,这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对待爱情的观点和做法上。异性间的相互吸引和爱慕在大学这个年龄阶段本是很正常的,可我们有许多学生却把这种情感发挥到极致。其次,主要表现在学习的态度上。利己主义、人情世故甚至尔虞我诈在学生中已很普遍。有些学生为了考试能过关,通过各种渠道,打通各种关系送礼走后门,更不用说考试作弊,大学生早已习以为常。第三,学习目的的功利化倾向。对于社会正义的实现,他们不再关怀;对于邪恶与不公,他们不再积极对抗;更专注于对现实物质利益的追逐,更加急功近利而缺少应有的理想主义精神。
二、大学生社会化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一)大学生社会化教育的内容
我国当前大学生社会化的总目标是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个体目标是力求大学生掌握高水平的科学文化知识,发展社会性,完善人格,适应社会生活。这就要求大学生做到以下几方面的社会化。
1.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接受现行政治体制,以政治规范约束个体行为,达到主体与客体的内在一致。对于大学生而言,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逐渐学会被现有政治制度所接纳的规范、态度和行为的过程,是个人认识自己所处的社会政治制度,在政治上成为一个合格成员,并为巩固这一制度而努力的过程。
2.道德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就是将社会倡导的道德规范逐渐内化,形成以价值目标的确立和实现价值目标的手段为框架的价值标准体系,用以指导、约束自身的行为。
3.知识技能的社会化。大学生在校期间最直接的收获便是拥有丰富的基础知识、专门的专业知识以及适应社会的一般能力。相对于同龄群体而言,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层次是比较高的。但是,知识和能力能否转化为职业社会要求的应用知识和工作能力,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社会化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体大学生的未来生存状况。
4、行为和自我角色社会化。大学生能否在社会上立足,被社会所接受,关键是看能否熟悉、内化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行为社会化就是要使大学生不断地接受社会规范和生活技能,通过对各种社会行为模式的模仿和认同,来完善自己的行为。
(二)大学生社会化教育的途径
1.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来提高大学生政治与道德的社会化水平。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政治职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职能。高校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首要的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贯彻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教育,高举旗帜,帮助他们确认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我们要以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师德建设为先导,注重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广泛开展有利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校园各项活动,努力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激励他们求真、务实、创新、进取,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2.通过调整学科和课程结构、提高教学内容的社会针对性来做到大学生知识、技能的社会化。要打破封闭式的教育管理模式,在课程设置上根据社会的现实需要设置学科专业,提倡学科交叉,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应变能力,以使学生能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了解、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尽早完成从培养对象到使用对象的转变。
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大学生自我社会化。通过社会实践,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会增强社会责任感。现实社会中,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高于实际情况,当他们进入社会后发现自己的地位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令人羡慕时,会产生消极、低沉的情绪。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成功还是失败,都能促进青年学生端正自我,正确认识和评价自身的价值。
三、重视大学生社会化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是社会巨大的人力资源财富,但是这种财富还处在准人力资本状态,社会化衔接教育通过一系列严谨科学的教育过程,把这种潜在的人力资源逐步转变成现实的人力资本。美国著名学者英格尔斯在考察了一些不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进程后,曾经提出这样一个思想: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引进作为现代化最显著标志的科学技术,移植先进国家存有成效的工业管理方法、政府机构形式、教育制度以至全部课程内容。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浓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那么,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英格尔斯确实很有见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必须与人的现代化同步进行,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是现代化的社会经济赖以长足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一个国家,只有当人民与经济发展,行政管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相适应,成为现代人,全体人民从心理到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這样的国家才真正称得上是现代化的国家。离开了人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建成国家的现代化。因此,每一个要使自己成为“现代”的人,都得自觉接受现代社会的社会化,大学生社会化衔接教育将使每一位大学生成为“现代的人”,从而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学生处)
一、大学生社会化现状及其分析
大学生社会化是指青年学生在生活、劳动与知识技能、社会角色扮演、行为规范以及思想、信念、人生观等方面社会化,使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它在大学生成才的道路上不仅是非常重要和必需的,而且也是复杂全面的,是大学生个体由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从被动走向主动并获得一定的社会角色、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的关键所在。
1.社会化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1)自我期望值过高,对实际工作不适应。大学生毕业时,面对即将踏入的社会,往往对自己估价过高,自我感觉良好。应该说稍稍偏高的角色期望值有利于大学生自信心的增强和创造力的发掘;但是角色期望值过高,就容易使人脱离实际地盲目自信,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能力和将要从事的工作。(2)单纯幼稚,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不适应。大学校园环境是相对纯净的,人际关系是单纯的师生或同学关系,再加上我国高校长期实行的是正面教育,使大学生形成了用理想主义的思维方式去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而转型社会的人际关系工具化的倾向。激烈的竞争,都会使他们感到困惑和茫然。(3)应变能力差。许多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前会突然失去生活上的依赖,生活上很不适应。应变能力差还表现在对不同环境、不同角色和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差等方面。
2.过度社会化。过度社会化是指社会化任务的完成在量上或质上过了社会成员心理和生理年龄承受的程度,从而出现了不利于该社会成员长远发展的后果。
当前大学生过度社会化主要表现在:首先是个人感情生活过度社会化,这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对待爱情的观点和做法上。异性间的相互吸引和爱慕在大学这个年龄阶段本是很正常的,可我们有许多学生却把这种情感发挥到极致。其次,主要表现在学习的态度上。利己主义、人情世故甚至尔虞我诈在学生中已很普遍。有些学生为了考试能过关,通过各种渠道,打通各种关系送礼走后门,更不用说考试作弊,大学生早已习以为常。第三,学习目的的功利化倾向。对于社会正义的实现,他们不再关怀;对于邪恶与不公,他们不再积极对抗;更专注于对现实物质利益的追逐,更加急功近利而缺少应有的理想主义精神。
二、大学生社会化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一)大学生社会化教育的内容
我国当前大学生社会化的总目标是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个体目标是力求大学生掌握高水平的科学文化知识,发展社会性,完善人格,适应社会生活。这就要求大学生做到以下几方面的社会化。
1.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接受现行政治体制,以政治规范约束个体行为,达到主体与客体的内在一致。对于大学生而言,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逐渐学会被现有政治制度所接纳的规范、态度和行为的过程,是个人认识自己所处的社会政治制度,在政治上成为一个合格成员,并为巩固这一制度而努力的过程。
2.道德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就是将社会倡导的道德规范逐渐内化,形成以价值目标的确立和实现价值目标的手段为框架的价值标准体系,用以指导、约束自身的行为。
3.知识技能的社会化。大学生在校期间最直接的收获便是拥有丰富的基础知识、专门的专业知识以及适应社会的一般能力。相对于同龄群体而言,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层次是比较高的。但是,知识和能力能否转化为职业社会要求的应用知识和工作能力,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社会化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体大学生的未来生存状况。
4、行为和自我角色社会化。大学生能否在社会上立足,被社会所接受,关键是看能否熟悉、内化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行为社会化就是要使大学生不断地接受社会规范和生活技能,通过对各种社会行为模式的模仿和认同,来完善自己的行为。
(二)大学生社会化教育的途径
1.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来提高大学生政治与道德的社会化水平。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政治职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职能。高校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首要的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贯彻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教育,高举旗帜,帮助他们确认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我们要以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师德建设为先导,注重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广泛开展有利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校园各项活动,努力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激励他们求真、务实、创新、进取,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2.通过调整学科和课程结构、提高教学内容的社会针对性来做到大学生知识、技能的社会化。要打破封闭式的教育管理模式,在课程设置上根据社会的现实需要设置学科专业,提倡学科交叉,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应变能力,以使学生能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了解、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尽早完成从培养对象到使用对象的转变。
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大学生自我社会化。通过社会实践,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会增强社会责任感。现实社会中,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高于实际情况,当他们进入社会后发现自己的地位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令人羡慕时,会产生消极、低沉的情绪。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成功还是失败,都能促进青年学生端正自我,正确认识和评价自身的价值。
三、重视大学生社会化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是社会巨大的人力资源财富,但是这种财富还处在准人力资本状态,社会化衔接教育通过一系列严谨科学的教育过程,把这种潜在的人力资源逐步转变成现实的人力资本。美国著名学者英格尔斯在考察了一些不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进程后,曾经提出这样一个思想: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引进作为现代化最显著标志的科学技术,移植先进国家存有成效的工业管理方法、政府机构形式、教育制度以至全部课程内容。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浓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那么,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英格尔斯确实很有见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必须与人的现代化同步进行,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是现代化的社会经济赖以长足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一个国家,只有当人民与经济发展,行政管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相适应,成为现代人,全体人民从心理到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這样的国家才真正称得上是现代化的国家。离开了人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建成国家的现代化。因此,每一个要使自己成为“现代”的人,都得自觉接受现代社会的社会化,大学生社会化衔接教育将使每一位大学生成为“现代的人”,从而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