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来源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84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一带一路”倡议为内蒙古发展提供机遇,内蒙古需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价值体现.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发现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存在保护意识欠缺、传承主体老龄化、传播机制缺乏创新性等问题.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背景,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文化自信,促进非遗文化交流互鉴;拓宽传承路径,加强非遗主体代际传承;创新传播机制,提高民族文化发展活力等对策和建议.
其他文献
兴化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素有“莆田三坊七巷”之称.文章以莆田市老城区兴化古城街巷的保护整治为研究内容,基于街区的基础调研与问题分析,从街巷肌理修补、第五立面整治、传统街屋治理、景观空间塑造四个方面梳理归纳街巷保护治理策略.结合坊巷具体项目设计与驻场服务的全过程实践,探讨兴化古城街区街巷保护与整治的设计思路.
国歌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象征.《义勇军进行曲》自诞生以来,以中西结合的音乐风格,引领众多抗日救亡歌曲,从现代到当代、从国内到国外、在时间和空间上时刻影响、建构着中国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五四运动”的逐步建构,到抗日战争时期形成认同,到新中国成立后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巩固铸牢.可以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在一定程度上有《义勇军进行曲》润物无声、春风化雨般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