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感情完全融入文章当中,心境随着文章跌宕起伏。美读是有感情朗读的升华,是读者的心灵与文章发生碰撞,擦出火花,忍不住欣喜地将文章细细品味,慢慢享受。所以,美讀不仅是一种方法,一种能力,更是一门艺术,一种享受。
[关键词]研读;范读;导读;表演读
笔者观摩了好多实验教师所上的韵语实验课,课堂上大多读书声响彻教室,大有直冲云霄之势。孩子们读得兴味盎然,笔者却听得兴致索然。孩子们稚声稚气的朗读本应是一种享受,何以致此?皆因孩子们全都扯着嗓子看谁喊得大声,“朗读”变成了“喊读”。只要大声,怎样读都是好的,没有节奏,缺乏韵律,感情匮乏,有些教师却也对此泰然处之。我们都知道,理解能帮助记忆,然而从孩子们的喊读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其实并没有理解韵文,那么,大量韵文,韵文中要求孩子们掌握的大量生字,难道靠这种死记硬背就能掌握的吗?非也。在此,我想说,语文教学同样需要“美读”。
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感情完全融入文章当中,心境随着文章跌宕起伏。美读是有感情朗读的升华,是读者的心灵与文章发生碰撞,擦出火花,忍不住欣喜地将文章细细品味,慢慢享受。所以,美读不仅是一种方法,一种能力,更是一门艺术,一种享受。美读能帮助孩子们咬文嚼字,培养语感,发展孩子们的语言;美读能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美读能活跃孩子们的思维,激发孩子们的想象;美读还能使孩子们更加热爱我们祖国的灿烂文化,从而更好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
通过美读发展思维的能力由于小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为其思维特征,所以无论是分析和综合都离不开具体的形象。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美美地读,充分地读,透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来发展思维能力。
那么,如何在韵语教学中进行美读指导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研读,感悟美作者写文章是“情动词发”,我们读文章则是“披文入情”。所以,要想指导学生美读,每教一课之前,教师要反复认真地研读教材,朗读课文,设身处地领悟其内容美,语言美,情感美,直至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感觉方可。须知,只有打动我们自己的文章,我们才能去打动学生。课文《狱中联欢》描写的事件发生的年代久远,我们这一代人也只能从父辈的口中和通过阅读小说对当时的背景略晓一二,更别说我们的学生,他们可能连听都没听说过。为了缩短历史认识距离,教师必先多方寻找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革命斗争情况,知道江姐等革命前辈牺牲于新中国诞生前夕,是反动派知道末日来临后的垂死挣扎,反动派的丑恶嘴脸令人痛恨。我们要反复研读课文,直至找到这种发之于心的感觉为止。只有这样,教学中,学生才能在我们的真情引导和倾情指导下,感染悲愤的情绪,深情地怀念敬爱的革命前辈。
二、范读,激发美在钻研领悟教材的基础上,教学中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时机,或全篇或片断地进行范读。
范读,不仅浓缩着教师领悟教材的深刻体会,而且伴随着音韵的魅力,课文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会像溪水一样同时流入学生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所以,教学中,每学一篇文章,我们都要会用音韵很美的范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语言,身体力行指导美读。课文《日月潭》第二、三段描写了日月潭清晨、中午、晴天、雨天的美丽景色。教学时,充分利用文中的语言,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之受到艺术感染。然后,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教师范读这一段。教师的范读使学生在细细的听读中,不仅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而且被老师美的情感、美的语调,美的音质感染了。孩子们很善于模仿,无形中,我们的范读将为孩子们学习美读树立了榜样。
三、导读,品味美在教师范读的影响下,孩子们都跃跃欲试了,此时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试读。
孩子们听老师读得很美,但自己却读不出味来,找不着美的感觉。此时,教师就必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首先引导学生感知文字内容,扫除知识障碍,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断句,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句子。接着浮现形象,展开想象,通过想象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画面”,再通过画面品味语言,然后把握好语调、语气、语速,边想象边领悟边吟诵。这样反复启发引导,反复吟读,学生最终领悟文章,找到美的感觉。以《趵突泉》为例,课文介绍了济南三大名胜之一趵突泉的独特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对祖国的赞美。文章特点是景物美、文字美、情感美,是指导美读的一篇好教材。如描写大泉眼的这一段话,句中采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写出大泉眼独特的美。教学这一段时,教师引导学生先轻轻地读一读,再闭上眼睛听范读,展开想象,浮现大泉眼神秘的景色,然后思考这句表达了什么感情?是怎样理解的?能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吗?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情不自禁地用柔和、抒情的语调读出了它的美。孩子们领悟了课文的意境,享受了美的愉悦。
四、表演读,创造美孩子们已经领会了文章的美,读出了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可让他们进行表演读。表演读实际上是在读的基础上辅以体态语言和神态语言,它们作为有声语言的辅助手段可以用来丰富有声语言的内容和表现力。表演读作为一种语文实践活动,既能使孩子们在理解的同时进一步受到感染和熏陶,又能使抽象的文字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情感光芒,亦能检验孩子们对文章美的理解。因此,在美读时,让孩子们恰当地、合理地配上神态和动作,既可以辅助孩子们理解课文,读出文中的美味,又可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主体性因素,让他们想象美、实践美,进一步创造美。如《小猴子下山》这一课,可让孩子们扮演小猴子和小白兔,表演出小猴子一开始的得意洋洋和最终因贪心不足而一无所获的沮丧神情。表演读使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读出了句子的轻重缓急,懂得了小猴子空手而归的原因,真可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美读是一种蕴含多种内部心智的活动,是学习语言,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学生一旦学会美读,不仅能在抑扬顿挫的吟诵中领悟文章的内容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而且这种领悟能力,会逐渐迁移到生活中去,激励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捕捉美,用自己的语言去赞赏美,表现美。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重视韵语教学中的美读指导,让课堂书声琅琅,让孩子们不再觉得学韵文是一种负担。
[关键词]研读;范读;导读;表演读
笔者观摩了好多实验教师所上的韵语实验课,课堂上大多读书声响彻教室,大有直冲云霄之势。孩子们读得兴味盎然,笔者却听得兴致索然。孩子们稚声稚气的朗读本应是一种享受,何以致此?皆因孩子们全都扯着嗓子看谁喊得大声,“朗读”变成了“喊读”。只要大声,怎样读都是好的,没有节奏,缺乏韵律,感情匮乏,有些教师却也对此泰然处之。我们都知道,理解能帮助记忆,然而从孩子们的喊读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其实并没有理解韵文,那么,大量韵文,韵文中要求孩子们掌握的大量生字,难道靠这种死记硬背就能掌握的吗?非也。在此,我想说,语文教学同样需要“美读”。
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感情完全融入文章当中,心境随着文章跌宕起伏。美读是有感情朗读的升华,是读者的心灵与文章发生碰撞,擦出火花,忍不住欣喜地将文章细细品味,慢慢享受。所以,美读不仅是一种方法,一种能力,更是一门艺术,一种享受。美读能帮助孩子们咬文嚼字,培养语感,发展孩子们的语言;美读能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美读能活跃孩子们的思维,激发孩子们的想象;美读还能使孩子们更加热爱我们祖国的灿烂文化,从而更好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
通过美读发展思维的能力由于小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为其思维特征,所以无论是分析和综合都离不开具体的形象。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美美地读,充分地读,透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来发展思维能力。
那么,如何在韵语教学中进行美读指导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研读,感悟美作者写文章是“情动词发”,我们读文章则是“披文入情”。所以,要想指导学生美读,每教一课之前,教师要反复认真地研读教材,朗读课文,设身处地领悟其内容美,语言美,情感美,直至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感觉方可。须知,只有打动我们自己的文章,我们才能去打动学生。课文《狱中联欢》描写的事件发生的年代久远,我们这一代人也只能从父辈的口中和通过阅读小说对当时的背景略晓一二,更别说我们的学生,他们可能连听都没听说过。为了缩短历史认识距离,教师必先多方寻找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革命斗争情况,知道江姐等革命前辈牺牲于新中国诞生前夕,是反动派知道末日来临后的垂死挣扎,反动派的丑恶嘴脸令人痛恨。我们要反复研读课文,直至找到这种发之于心的感觉为止。只有这样,教学中,学生才能在我们的真情引导和倾情指导下,感染悲愤的情绪,深情地怀念敬爱的革命前辈。
二、范读,激发美在钻研领悟教材的基础上,教学中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时机,或全篇或片断地进行范读。
范读,不仅浓缩着教师领悟教材的深刻体会,而且伴随着音韵的魅力,课文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会像溪水一样同时流入学生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所以,教学中,每学一篇文章,我们都要会用音韵很美的范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语言,身体力行指导美读。课文《日月潭》第二、三段描写了日月潭清晨、中午、晴天、雨天的美丽景色。教学时,充分利用文中的语言,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之受到艺术感染。然后,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教师范读这一段。教师的范读使学生在细细的听读中,不仅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而且被老师美的情感、美的语调,美的音质感染了。孩子们很善于模仿,无形中,我们的范读将为孩子们学习美读树立了榜样。
三、导读,品味美在教师范读的影响下,孩子们都跃跃欲试了,此时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试读。
孩子们听老师读得很美,但自己却读不出味来,找不着美的感觉。此时,教师就必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首先引导学生感知文字内容,扫除知识障碍,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断句,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句子。接着浮现形象,展开想象,通过想象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画面”,再通过画面品味语言,然后把握好语调、语气、语速,边想象边领悟边吟诵。这样反复启发引导,反复吟读,学生最终领悟文章,找到美的感觉。以《趵突泉》为例,课文介绍了济南三大名胜之一趵突泉的独特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对祖国的赞美。文章特点是景物美、文字美、情感美,是指导美读的一篇好教材。如描写大泉眼的这一段话,句中采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写出大泉眼独特的美。教学这一段时,教师引导学生先轻轻地读一读,再闭上眼睛听范读,展开想象,浮现大泉眼神秘的景色,然后思考这句表达了什么感情?是怎样理解的?能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吗?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情不自禁地用柔和、抒情的语调读出了它的美。孩子们领悟了课文的意境,享受了美的愉悦。
四、表演读,创造美孩子们已经领会了文章的美,读出了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可让他们进行表演读。表演读实际上是在读的基础上辅以体态语言和神态语言,它们作为有声语言的辅助手段可以用来丰富有声语言的内容和表现力。表演读作为一种语文实践活动,既能使孩子们在理解的同时进一步受到感染和熏陶,又能使抽象的文字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情感光芒,亦能检验孩子们对文章美的理解。因此,在美读时,让孩子们恰当地、合理地配上神态和动作,既可以辅助孩子们理解课文,读出文中的美味,又可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主体性因素,让他们想象美、实践美,进一步创造美。如《小猴子下山》这一课,可让孩子们扮演小猴子和小白兔,表演出小猴子一开始的得意洋洋和最终因贪心不足而一无所获的沮丧神情。表演读使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读出了句子的轻重缓急,懂得了小猴子空手而归的原因,真可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美读是一种蕴含多种内部心智的活动,是学习语言,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学生一旦学会美读,不仅能在抑扬顿挫的吟诵中领悟文章的内容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而且这种领悟能力,会逐渐迁移到生活中去,激励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捕捉美,用自己的语言去赞赏美,表现美。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重视韵语教学中的美读指导,让课堂书声琅琅,让孩子们不再觉得学韵文是一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