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应从群众的角度出发,围绕人民群众做好各项工作,时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关键词:三次总结 群众观点 权为民所赋 权为民所用
在当前开展的四群教育活动中。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直接影响着教育活动的效果。党校教员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是履行好本职工作的基础.是开展好党的建设和四群教育活动取得效果的关键。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義群众观点。必须明白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对群众观点的三次总结。第一次是党的十七大对此进行了高度总结:要充分相信人民群众。将人民群众作为核心。不断向人民群众汲取经验。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第二次为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进行的总结:始终坚信历史为人民群众所创造的。不断向人民群众汲取经验。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全身心地为人民服务,各级干部的职权都是人民群众所赋予的,要对党和人民群众负责任,党要不断教育与引导人民群众前行:第三次是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又作了进一步的概括:始终坚信历史为人民群众所创造的,不断向人民群众汲取经验,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全身心地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思想观念,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对党与人民负责。这一概括,强调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等近年来新的提法。当然,“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对新的形势下。人民群众思想观念的高度凝练。
为了更深刻地明确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念。应先明确如下三个问题:一是人民群众带有的主体性地位:二是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三是权利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这三个问题。构成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历史是由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国家与社会的真正主人为人民群众;我们党是特殊时期下,实现与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的一种工具,所有干部都是为人民群众而服务的;党的地位、干部的权力都是人民群众所给予的,权力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各级干部都不得滥用职权谋私。
在充分了解上述有关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应明确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单单停留在理论方面。更是体现在现实中。空有理论认识是不够的,还必须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从历史变迁来看。当前相当一部分公职人员的思想受到封建社会残留思想的影响,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在实际工作中,个别人将权力思想掺杂进等级观念,没有将人民群众当做主人。未能够很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仅仅将其作为被管理的对象。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沦落为从属地位,使得公职人员的地位和人民群众的地位颠倒过来,影响了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如果这些不能够及时改变,那么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将难以体现到现实社会中。
要想更深刻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念。必须明白人民群众不但为创造者,更承担着评价者与拥有者的角色。工作做得好不好。还是要看是否让人民群众感到满足。这才是评判工作成效的最根本指标。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讲,这一指标具体是什么呢?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脱离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需求。更不可过分追求GDP等经济指标。而损害了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与此同时,还应明确社会财富是由人民群众创造而来的,社会财富的真正享有者应为人民群众。然而,很多人并不是这样看待问题的,其仅仅将人民群众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没有深刻意识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使得人民群众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这是从根本上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相矛盾的。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必须明白人民不仅是实践主体,而且是智慧的重要来源。众所周知,任何真理都来源于实践,作为实践的第一线,人民群众充分了解社会,懂得如何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推动社会的发展。恰恰因为这点,我们党应不断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毛泽东同志曾谈及“卑贱者最聪明”。其所谈的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中藏龙卧虎,每个基层都有出类拔萃者。我们党应不断向人民群众汲取经验,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智者。
为了更深刻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必须明白党群关系。第一,党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为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走在群众前面。带领群众前进;另一方面,党员来自群众,党员必须置身于群众之中。不能够当官做老爷。所以不管多大的官也是党组织中普通的一员。第二,对于人民群众而言,党为政治领袖,为人民群众完成历史任务的最重要的革命工具。第三,党离不开人民群众。党的各项工作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而人民群众也需要党的科学领导。
要想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必须正确理解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深刻含义。权为民所赋,从认识上是没问题的。在延安时期,毛泽东说,“去年有个美国记者问我:‘你们办事,是谁给的权力?’我说:‘人民给的’。解放后毛泽东又说:‘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毛泽东在这里阐述了人民主权原理。该原理的具体内容是:第一,我国为社会主义国家,在我国,主体地位永远都是人民群众的。人民群众为国家的根本主体,也是我国政治的根本主体。任何人的利益都不可能高于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重要的。第二,国家权力的根本来源为人民群众的赋予,没有人民的授权,何谈国家权力。第三,党、干部、人民群众三者之间的关系应明确,党与党的干部都是为人民群众而服务的。党与党的干部所拥有的权力都是人民群众所赋予的,人民是权力的真正主人,党与党的干部仅仅为被委托人。这种代理是“没有报酬的特殊代理”。共产党员和党员干部树立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就要明确自己同人民群众相比,自己只能是人民的公仆、勤务员,绝对不可以将所拥有的权力视为个人的荣耀。更不可以将人民群众所赋予的权力当成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人民群众所赋予的权力,仅仅能够被用来为人民服务。
“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要害是一个“用”字。“民所赋”是为了“民所用”。如何保证权力忠实地服务于人民?
一是由人民群众来决定干部的“官运”。从而使得权力行使具有更正当的目的。最近几年来。有个基层干部在网络上留言喊冤:“云南孟连、贵州瓮安等事件发生以后,很多老百姓骂我们不为人民服务,沦为领导的跟班,只为领导服务。诚然,现实如此。根本原因在于,领导手中有权力,我们基层干部的所有都掌握在领导手中,如果我们不为领导服务。那么后果可想而知……”该帖子在网上出现以后,引来了各方的议论,社会各界纷纷探讨。在政治学中有一原理,权力仅仅对权力的来源负责。因此,单纯从理论上强调权力为人民群众所有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应重视人民群众的参与。使得人民群众能够表达自身的意愿,真正实现权力来自人民群众。
二是加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力度。特别是一些重大事项的决策,只有这样才能使决策结果体现出人民群众的意愿,也就是说做好民主决策工作。以成都市为例,其在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在基层农村构建了党支部、议事会、监事会与村委会等机构。使得党支部的各项工作都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充分监督。同时在各种决策中,人民群众也能够充分参与进来,表达自身的意愿,使得最终的决策结果体现出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其不偏离正确轨道。权力正确行使当然要靠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焦裕禄、孔繁森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然与其党性修养分不开。但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说明仅仅靠人自身的思想和党性是不够的,还要靠制度约束,扎紧制度的笼子。
总之。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就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对人民群众负责,向人民群众学习,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校教员只有真正弄清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真谛,在开展工作中才能做到立足于群众,站得高、看得远,做实做强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责任编辑:孙瑶
关键词:三次总结 群众观点 权为民所赋 权为民所用
在当前开展的四群教育活动中。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直接影响着教育活动的效果。党校教员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是履行好本职工作的基础.是开展好党的建设和四群教育活动取得效果的关键。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義群众观点。必须明白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对群众观点的三次总结。第一次是党的十七大对此进行了高度总结:要充分相信人民群众。将人民群众作为核心。不断向人民群众汲取经验。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第二次为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进行的总结:始终坚信历史为人民群众所创造的。不断向人民群众汲取经验。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全身心地为人民服务,各级干部的职权都是人民群众所赋予的,要对党和人民群众负责任,党要不断教育与引导人民群众前行:第三次是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又作了进一步的概括:始终坚信历史为人民群众所创造的,不断向人民群众汲取经验,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全身心地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思想观念,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对党与人民负责。这一概括,强调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等近年来新的提法。当然,“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对新的形势下。人民群众思想观念的高度凝练。
为了更深刻地明确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念。应先明确如下三个问题:一是人民群众带有的主体性地位:二是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三是权利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这三个问题。构成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历史是由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国家与社会的真正主人为人民群众;我们党是特殊时期下,实现与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的一种工具,所有干部都是为人民群众而服务的;党的地位、干部的权力都是人民群众所给予的,权力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各级干部都不得滥用职权谋私。
在充分了解上述有关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应明确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单单停留在理论方面。更是体现在现实中。空有理论认识是不够的,还必须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从历史变迁来看。当前相当一部分公职人员的思想受到封建社会残留思想的影响,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在实际工作中,个别人将权力思想掺杂进等级观念,没有将人民群众当做主人。未能够很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仅仅将其作为被管理的对象。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沦落为从属地位,使得公职人员的地位和人民群众的地位颠倒过来,影响了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如果这些不能够及时改变,那么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将难以体现到现实社会中。
要想更深刻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念。必须明白人民群众不但为创造者,更承担着评价者与拥有者的角色。工作做得好不好。还是要看是否让人民群众感到满足。这才是评判工作成效的最根本指标。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讲,这一指标具体是什么呢?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脱离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需求。更不可过分追求GDP等经济指标。而损害了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与此同时,还应明确社会财富是由人民群众创造而来的,社会财富的真正享有者应为人民群众。然而,很多人并不是这样看待问题的,其仅仅将人民群众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没有深刻意识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使得人民群众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这是从根本上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相矛盾的。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必须明白人民不仅是实践主体,而且是智慧的重要来源。众所周知,任何真理都来源于实践,作为实践的第一线,人民群众充分了解社会,懂得如何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推动社会的发展。恰恰因为这点,我们党应不断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毛泽东同志曾谈及“卑贱者最聪明”。其所谈的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中藏龙卧虎,每个基层都有出类拔萃者。我们党应不断向人民群众汲取经验,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智者。
为了更深刻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必须明白党群关系。第一,党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为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走在群众前面。带领群众前进;另一方面,党员来自群众,党员必须置身于群众之中。不能够当官做老爷。所以不管多大的官也是党组织中普通的一员。第二,对于人民群众而言,党为政治领袖,为人民群众完成历史任务的最重要的革命工具。第三,党离不开人民群众。党的各项工作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而人民群众也需要党的科学领导。
要想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必须正确理解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深刻含义。权为民所赋,从认识上是没问题的。在延安时期,毛泽东说,“去年有个美国记者问我:‘你们办事,是谁给的权力?’我说:‘人民给的’。解放后毛泽东又说:‘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毛泽东在这里阐述了人民主权原理。该原理的具体内容是:第一,我国为社会主义国家,在我国,主体地位永远都是人民群众的。人民群众为国家的根本主体,也是我国政治的根本主体。任何人的利益都不可能高于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重要的。第二,国家权力的根本来源为人民群众的赋予,没有人民的授权,何谈国家权力。第三,党、干部、人民群众三者之间的关系应明确,党与党的干部都是为人民群众而服务的。党与党的干部所拥有的权力都是人民群众所赋予的,人民是权力的真正主人,党与党的干部仅仅为被委托人。这种代理是“没有报酬的特殊代理”。共产党员和党员干部树立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就要明确自己同人民群众相比,自己只能是人民的公仆、勤务员,绝对不可以将所拥有的权力视为个人的荣耀。更不可以将人民群众所赋予的权力当成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人民群众所赋予的权力,仅仅能够被用来为人民服务。
“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要害是一个“用”字。“民所赋”是为了“民所用”。如何保证权力忠实地服务于人民?
一是由人民群众来决定干部的“官运”。从而使得权力行使具有更正当的目的。最近几年来。有个基层干部在网络上留言喊冤:“云南孟连、贵州瓮安等事件发生以后,很多老百姓骂我们不为人民服务,沦为领导的跟班,只为领导服务。诚然,现实如此。根本原因在于,领导手中有权力,我们基层干部的所有都掌握在领导手中,如果我们不为领导服务。那么后果可想而知……”该帖子在网上出现以后,引来了各方的议论,社会各界纷纷探讨。在政治学中有一原理,权力仅仅对权力的来源负责。因此,单纯从理论上强调权力为人民群众所有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应重视人民群众的参与。使得人民群众能够表达自身的意愿,真正实现权力来自人民群众。
二是加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力度。特别是一些重大事项的决策,只有这样才能使决策结果体现出人民群众的意愿,也就是说做好民主决策工作。以成都市为例,其在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在基层农村构建了党支部、议事会、监事会与村委会等机构。使得党支部的各项工作都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充分监督。同时在各种决策中,人民群众也能够充分参与进来,表达自身的意愿,使得最终的决策结果体现出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其不偏离正确轨道。权力正确行使当然要靠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焦裕禄、孔繁森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然与其党性修养分不开。但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说明仅仅靠人自身的思想和党性是不够的,还要靠制度约束,扎紧制度的笼子。
总之。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就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对人民群众负责,向人民群众学习,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校教员只有真正弄清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真谛,在开展工作中才能做到立足于群众,站得高、看得远,做实做强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