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语文教学的科学成分及其弊端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272206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从接受西方的新式教学方式以来,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却没能很好地处理传统和现代教育的结合关系。对传统的语文教学作出科学理性的分析,有利于我们汲取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摒弃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方面。
  关键词:传统语文教学;科学成分;弊端
  一、传统语文教学的科学成分
  传统语文教学有许多可取的经验,这些成功的经验在今天仍具有生命力,值得我们传承。总的来说,传统语文教学的科学成分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汉语的特点,提高教学效率。(1)根据汉语的语言特点编写教材,提高教学效率。由于汉语中大多数语素是单音节的,而且又具有极其稳定的形态,所以能形成音节数相等的整齐结构,容易押韵。所以,从古代直到民国初年,大多数的基础教材多是整齐并押韵的。如《三字经》中两千多个汉字,都采用三字结构,结构简单,六字一押韵,富有节奏感,既容易诵读,也容易记忆。这本启蒙教材可以认为是传统语文入门教学的经验总结。(2)根据汉语的语言特点安排基础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属对”,俗称对对子,是一种根据汉语的语言特点安排的语文基础训练,易于操作,综合性较强。在教学中,教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从简单的一个字开始训练,到两个字,三个字,直至长达十多字的句子。这当中,涉及了事物概念、词性、语言结构、音调平仄等问题,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语言基础训练。如教师说“大”,学生对“小”,通过训练,学生可以掌握不同的事物概念;用“蓝天”对“白云”,这是用一个偏正短语对一个偏正短语,用“读书”对“写字”,用一个动宾短语对一个动宾短语,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语言结构形式;用“山河”对“大地”,两个平声对两个仄声,让学生掌握音调平仄。由此可见,这种传统的语文教学练习,把词性、短语结构、声调等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从浅到深,由易到难。这样循序渐进的训练,既夯实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灵活思维,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2.传统语文教学从语文工具性着眼,合理开展教学。(1)强调多读和熟读,重视语感培养。要想掌握好、运用好语文这个工具,首先要有丰富的材料。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谓是对多读书的最好诠释。多读,自然能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自然能获得谋篇布局的写作经验以及前人的思想精髓,这无疑对培养语感、形成个人思想、促进写作能力有重大作用。古人还强调熟读,《三国志·魏志》中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古人认识到学习语文、熟读文章是理解的关键。而且,古代学堂特别重视诵和背,课堂教学就采用诵读教学形式,教师不需要对教材作过多的分析和讲解,只要求学生大声诵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然后背诵下来,自然而然地就读懂文章的含义,读出作者的思想。“读”是对文章内容理解和情感体验的最直接手段,是培养学生语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熟读与背诵的目的是为了积累、贮存知识,而最终目的则是提高自身语文素养。(2)强调读写结合,重视运用。“语文教学的理论,无论说得如何高深莫测,归根到底,无非是帮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作文,学会听话和说话,从而获得一种可以终身受益的能力。”“多读多写”就是一条非常重要的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人把读书的作用直接指向“写”,强调读写结合,深刻认识到广泛读书的目的,就是熟练并掌握运用语言文字。传统语文教学不仅提倡要多写文章,而且还强调要多改文章。我国古代的文人学者历来重视文章修改,讲究炼字。同时,修改是提高文章质量的重要一环,更是提升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3.传统语文教学重视学生的思考能力,认识到思考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传统语文教学重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重视学生自身能力提升的方法指导。”孔子主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学”就是占有知识材料,“思”就是对知识材料进行独立的分析理解。要使一个人成才,就必须通过培养,使其既善于占有资料,又勤于对资料进行独立的思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其思考后仍不得要领时再开导他,在学生想表达自己思想而苦于说不出来的时候再启发他说出来。让学生思考在前,教师引导在后。古人还说“教学相长”,提倡学生和教师互相“问难”,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其实,这些都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优秀经验,是应该继续传承和发扬的精华之所在。
  二、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
  但也应该看到,传统语文教学因部分教育理念较落后,致使不能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以及不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已影响了语文教学本身的发展,不能较好地实现对学生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培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主要有以下弊端:
  1.人文性的弱化。我国在19世纪以前,语文几乎和政治伦理教育并为一家,没有独立成学科。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这种教育尊崇的是所谓“义理”,也就是“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传道,学生学道,就形成了“训诲—驯化型”式的教学。20世纪初叶,语文终于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此时的语文教学在革新“训诲—驯化型”的教学基础上,发展了“传授”的因素,并重视学生的接受,认为通过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经过反复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形成了现代“传授型”教学的传统。这种语文教学观念更多地把学生看成“容器”,使学生必须接受传授者所传授的一切。以知识为权威,要求学生听说读写必循语文知识的规范,亦步亦趋。语文教学成了这种框架下的唯一工具,而丢掉了语文首要的本质属性——人文性。于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是传道授业,学生要学习的似乎不是作者的作品,而是教师对作品的理解分析,让作者和学生都在教师的“学术权威”面前俯首贴耳。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实行知识的专制,学生失去了应有的人文精神和作为人的独立性,创造能力被极大地扼杀。
  2.口语训练的忽视。虽然传统语文教学也强调诵读,但诵读终究不能替代口语训练。诵读,究其根本,还是书面表达的辅助训练方式。而口语能力是直接影响现代人们社会交际、情感交流、文化沟通的重要因素。“更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上对于口语能力薄弱不以为意,还没有看到口语能力和书面能力之间的关系,没有看到口语能力不足对于现代化生活、现代化工作的不良影响。”我们应该看到,现在有许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不足的,他们往往在走出校园后,靠社会工作与交际来弥补本该在学校就应完成的能力训练,当然其中还可能付出巨大的代价。传统语文教学中口语训练的缺少,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3.选本形式的局限。“语文课的课程体系不是学科性的,整个教学主要不是引导学生对某个学科对象的认识。所以,语文课程的教学体系不可能像物理、数学等课程一样直接依靠本学科的知识系统来支撑,通常采取的是文选式的安排。”文选教材在我国已有1500年的使用历史,这充分说明文选教材是有生命力的。传统的语文教学选择少数优秀作品作为示范,精读细讲,举一反三。但选本教学形式也有其弊端:一方面,选本内容多为抒情散文、古现代小说、政论文、文艺评论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书信、说明文、读书笔记、调查报告却很少选取。另一方面,选本教学形式局限于语文教学。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而广阔的社会天地,强大的信息资源,蕴含着丰富的语文教学内容,却被拒之于课堂门外。
  总之,传统的语文教学尽管有其不足之处,但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需要教师立足于时代发展,在源远流长的传统语文教育中汲取营养,探索创新出能够实现陶冶性情、张扬个性、建构精神的现代语文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定远.中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育思想精粹[M].北京:语文出版社,l99l.
  [2]夏德燕.新课程背景下对传统语文教育经验与教训的再认识[D].许昌:许昌学院,2009.
  [3]沈妍.曾国藩写作教育思想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4]刘大为.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知识问题[J].太原:语文教学通讯,2005(4).
  [5]吴瑛瑛.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魅力中国,2009(6).
其他文献
本文使用中共中央组织部公布的最新人才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当前人才的省际分布状况。从人才总量的绝对数来看,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拥有较好的人才优势;但从人才密度
2017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体育与健康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三个方面: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
伴随Web系统的广泛应用,Web系统的正确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由于Web系统的异构性、不确定性、多层结构等特点使得基于Web系统的测试、确认和验收是一项重要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习型城市建设案例进行分析,分析广州学习型城市品牌形象宣传推广的意义,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广州学习型城市品牌建设的内涵定位、建设过程中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