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可乐之死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aini0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年前,丁秀洪带着他的梦想开创了大可乐手机。3年后,大可乐手机走完了它的最后一程。2014年年初,中国的手机品牌仍有540余家。而到年末,140家已经消失。有人说,这是市场优胜劣汰必然的结果,也有人说,这是行业竞争过热的副作用。那么,大可乐何以消亡?
  大可乐是手机行业中的“草根创业者”,丁秀洪从网易离职,推出大可乐手机。丁秀洪一直相信“互联网是免费的”,他认为大可乐是一个互联网手机品牌,希望能够在手机行业挑战一次免费商业模式,比如众筹。2014年12月,大可乐3开启了手机众筹模式,25分钟筹得1600万元,声名鹊起。
  但由于备货不足,内存供应和质量的问题,使其辛苦赚来的人气大打折扣。营销做得再好,却没有过硬的技术团队,产品销量未有起色,品牌依然小众化。
  另一方面,市场日渐饱和,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格局已基本定型。手机行业要想做成华为这种体量的高溢价品牌已无机会,做VIVO、小米也没可能,但低价手机还是可以获得增长,毕竟有低收入人群和农村市场。“互联网+传统”的模式,要求厂商有足够的粉丝影响力或粉丝互动沟通能力,而大可乐不具备这种能力。
  丁秀洪坦言:“原本我们也抱着毅然的决心坚持战斗,但是手机行业的洗牌比预期更快、更残酷。我们挺过了产品竞争、营销竞争,但随着更多互联网巨头的加入,手机行业的竞争已经转移到资本竞赛。不期而遇的资本寒冬,导致原本谈好的投资协议,最终难以兑现。”很多厂商倒闭最大的问题在于资金供应链没有把握好。
  低利润时代,想要生存的手机厂商,要么渠道有优势,要么设计有长处,对于那些打互联网模式的新晋品牌,在研发上有企业支持还有机会,但门槛会很高。
其他文献
任何一个产业形态都不是恒定的,一旦技术有了突破性地进步,产业的形态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互联网+”,所“加”的是需求,而不是“加”产业。  最近这半年以来,我在很多公开场合都反复谈到“互联网+”,传统企业对这个话题的热衷程度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他们的的确确感受到互联网对他们的冲击,感受到一股来自互联网的力量。这股力量虽然来自于行业外部,却在试图颠覆原有的行业格局。于是传统行业对互联网产生了一
期刊
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同时兼有制造业和互联网的双重基因,他们比70后更理解互联网,比90后更懂传统制造业。在他们手中,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更可能实现融合。2016 年,36岁的他们,将集体进入事业黄金期,成为 “中国制造” 向 “中国智造” 转型的主导力量。  制造业创业者的“黄金时代”  一个被软件重新定义的工业世界,将是制造业创业者的黄金时代。  从制造业踏入互联网江湖,又带着在新兴行业的积
期刊
长尾非标类商品适合淘宝开放平台模式,电器3C之类的标准商品适合京东自营模式,大众生鲜和快消商品适合门店超市渠道。便利购物去便利店,家庭集中购物去大卖场,长尾购物去淘宝天猫。这不是谁定的守则,而是品类渠道自动进化的结果。  搞O2O的基本都知道一句话,叫“高频吃低频”,比如现在基本没人购买普通数码相机和MP3,因为高频使用的手机代替了它们。腾讯新闻的访问流量超过新浪和搜狐,是因为QQ的新闻弹窗,腾讯
期刊
互联网时代,消费者追求的是能跟品牌更贴近,就好像身边的一个老朋友,当品牌在进行传播的时候也要顺应新的消费潮流,更加贴近消费者。像洋河,在传统品类中另辟蹊径,把新媒体传播玩得风风火火。  卖家看待双十一的角度该变一变了  至今已有6次双十一活动,在消费者心中,双十一这个词的意义其实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从前,我们说双十一,是一个单纯的促销日,商家打折,我们捡便宜。  而随着历年来其他电商平台的不断
期刊
此前国家出台了很多关于奶粉的政策,总结下来就是规范市场行为。直到最近国家出台了一个新的政策叫《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希望能通过新政策来清理市场的品牌,规范市场,使得现在扭曲的市场回归理性,从而给予消费者信心。  我们国家目前奶粉品牌实际有1900—2000个,进口品牌通过注册的有300多个。由于之前国家推出的配方注册制只是针对国内市场,所以最近国家质检局出台了一个关于进口
期刊
渠道目前就是碎片化的,这是基本现实,而且渠道环节还很难减少。所以,新一轮渠道红利,可能不是来源于纵向释放红利,而是来源于横向释放红利。  自深度分销基本终结后,我曾经悲观地认为,中国的渠道红利也终结了,2014年还专门为此写过文章。现在看来,不是我悲观了,而是认识论出了问题。  红利有两个“源头”,一是创新;二是“落后”。落后,就有巨大的进步空间。改造落后,就有红利源泉。  中国的渠道落后吗?当然
期刊
今天的市场,往往愉悦驱动功能,感性驱动理性。一个好的产品要想卖得好,就必须在产品的愉悦特征上多下功夫,与顾客进行情感沟通,在他们的右脑里占据一席之地才行。现在,你应该知道为什么“选品质、选××”的打法越来越不灵了吧。  很多客户找我咨询:“我的产品是一流的,可为什么卖不动?”  一般遇到这种问题,我都会要求看看他的产品长什么样。看的结果是让我心酸:多数企业家拿来的产品,确实功能独特、品质一流,但品
期刊
实体店优势在于:本地供应链、份额并没有大量下降、供应链格局不会被轻易打断,线下流量成本低。但实体店的劣势在于:实体店和消费者沟通的语言和方式是错误的,效率极差。  快速迭代来源于不断试错中的思考总结。面对互联网,实体零售商既不应妄自尊大,也不该妄自菲薄,看到互联网企业的长短,也明晰实体店自身的优劣,才是成功转型之道。  实体店“互联网化”转型已被证明的三个真理是:做B2C平台是找死;市场大份额还是
期刊
曾几何时,十一还是品牌和门店的狂欢季,随便搞个活动、促销,都能带来大笔订单。但近两年,大家都有个明显的感受:越是十一、五一这样的假期,卖场越是没有人,反而成了销售淡季。为什么?因为人都在路上!  自驾游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品牌营销提出了新的挑战。要去哪里找到自己的目标客户群并影响他们?他们不再愿意聚在商场参加活动,不再看电视,甚至不再如平时般那么沉醉于手机游戏、社交软件,因为眼前有更
期刊
“互联网平台+海量个人”正成为这个时代全新而显著的组织景观。公司占主导地位的格局,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一场“去公司化、公司消退”的新商业运动,已经一点点开始。“平台+个人”这一社会和经济结构的持续生长,将使得全新的经济、法律、社会含义,由此深化扩展。  19世纪中期至今的“公司+雇员”这一基本结构空间,正逐渐受到“平台+个人”这一结构的挤压。 只要想一下“公司”在今日世界中的位置与影响,人们就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