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已成为促进干部担当、创新的重要保护与救济机制,但在试点实践中,干部主动申请或党政机关主动适用容错免责机制仍面临不少困境.本文通过对容错纠错机制适用中政府组织、干部个体和公众三方行为偏好互动影响的机理分析,发现容错纠错机制实施过程存在较大的梗阻张力.由于相关各方对容错纠错所持的心理价值、利益选择和面临的不利威胁各不相同,容错纠错机制实施中出现了干部申请动力"偏软"、管理机关问责压力"偏硬"和免责救济途径"偏虚"等问题.进一步的案例剖析表明,干部容错纠错机制本身的优化并不能化解机制的短板,只有
【机 构】
:
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政府监管与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省杭州市,310018
【基金项目】
:
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重点课题"完善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监督体系研究(21WZQH10Z)";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干部考评中的激励错配问题及激励相容机制构建研究"(20AZZ012)的研究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已成为促进干部担当、创新的重要保护与救济机制,但在试点实践中,干部主动申请或党政机关主动适用容错免责机制仍面临不少困境.本文通过对容错纠错机制适用中政府组织、干部个体和公众三方行为偏好互动影响的机理分析,发现容错纠错机制实施过程存在较大的梗阻张力.由于相关各方对容错纠错所持的心理价值、利益选择和面临的不利威胁各不相同,容错纠错机制实施中出现了干部申请动力"偏软"、管理机关问责压力"偏硬"和免责救济途径"偏虚"等问题.进一步的案例剖析表明,干部容错纠错机制本身的优化并不能化解机制的短板,只有从法理、治理和情理三个维度,不断调适各相关方在机制适用中的行为偏好,实现机制文本优化与机制适用环境的耦合,才能提高机制的适用效能.
其他文献
当代世界政治是政党政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之际,从比较视野中研究当代世界的百年政党,考察百年政党的历史演进,从政治光谱和政党与政权的关系看百年政党的主要类型,分析百年政党的现状,从意识形态与思想主张、组织结构体系与政党纪律、社会基础与社会资源、执政或参政行为能力等方面把握百年大党的兴衰逻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创新价值.
"危害社会"是我国刑法故意概念中最具特色的表述.在规范责任论下,故意的判断不再是单纯的事实认定,而是规范评价.故意概念中的"危害社会"表明,进行故意归责时,行为人必须具有形成反对动机的可能性.成立故意犯罪时,只要求行为人明知构成要件事实;"危害社会"不是明知的内容,其只是对行为或结果属性的修饰或表达.应当根据法规范标准说,立足行为时,以行为人认识的内容为判断素材,由作为法规范总和的国家,对"危害社会"作出符合科学法则的判断.成立故意犯罪时,行为人不必具有现实的违法性认识,形式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只是用以判断实
证据客观说包含某些合理直觉,借助哲学工具提炼出这些直觉的最佳理论版本之后,证据客观性可被重述为案件事实与证据事实之间的决定关系.但绝对的、不谬的形而上决定关系不具有实践意义,需将其弱化为一种初显的决定关系.在初显决定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证据实践,能够为案件调查初期的事实调查活动提供指引.质言之,标记上客观性的案件材料被用来搭建和形成案件事实状态的参考框架,即案件待证事实,从而为所有相关证据的筛选、组织和评估提供指引.根据基于初显决定关系的证据客观性理论,客观性不是独立的证据属性,而是关联性判断的一个内置标准
本文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历史进程中政治传播制度变迁的梳理,探讨中国政治传播实现政党沟通需求的动态过程.中国政治传播呈现出"权威性沟通"模式的基本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国政治传播的制度起点,并由于路径依赖使后续的制度变迁形成独特的发展路径.同时,伴随社会与政治的发展进程,中国政治传播通过制度变革回应了多元社会与现代制度权威建构的新需求.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权威性沟通"模式出现三种变体:其一是一元化沟通模式,该模式以意识形态权威为其观念支撑,以归口管理体制、组织通道为制度表征;其二是混合型沟通模式,该模式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最宝贵经验.现代西方经典政党理论关于政党只是国家与社会"连接中介"的认知并不准确,不能有效解释中国共产党这种马克思主义政党,而且,现代西方国家的主要政党亦深嵌于国家高层政治之中.要突破政党理论研究的困境,就必须进行政党理论分析范式创新.通过基于政党功能类型的政党性质光谱的重构,从理论假设、理论基础、关系结构、组织原则、角色地位、使命责任、政治形态、发展道路等综合维度,可以将中外现代政党的主要类型分为竞争型政党与使命型政党.新型政党理论分析范式基于政党性质
与大理院时期不同,国民政府最高法院时期的判例汇编是在成文法典陆续颁行的背景下进行的.在造法功能向释法功能转变的背景下,判例仍是最高司法机关行使法律解释权的重要方式.由于官方判例汇编不及时,国民政府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民间判例汇编,因对判例的界定不清,不同的判例汇编也呈现出内容的差异.为了法官适用便捷,判例汇编大多将判例的裁判要旨摘录、拆分、重组,并以现行法律条文为体例,将最高法院判例的裁判要旨法条化、体系化,形成了事实上的法律补充规则体系.这种汇编方式强化了判例的适用便利,但遮蔽了判例的司法特征,判例之于成文
在政党建设、国家治理、社会发展一体推进的逻辑进路中,党政关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结构,历经初步探索、框架建构、横向整合、体系深化等发展阶段.在实践变迁中,党政关系呈现出多元机制有机联动的制度机理,具体表现为治理现代化的战略导向、党政职能分工的组织逻辑、党政治理法治化的过程特征、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提升的目标依归.在新时代背景下,要从党的领导制度建设、政治文化体系整合、党政治理结构创新等方面,推动党政关系制度体系的现代化发展.
中国的领导体制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中枢,也是决定国家治理能力尤其是领导力的核心要素.当代中国政党领导体制是在长期革命的历史中形成的,它从根本上解决了近代中国面临的生存危机和权威危机,实现了政治权威的创造性重建.中国政党领导体制以新型政党制度作为制度基础,由中国共产党掌握国家领导权,在领导原则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领导结构上确立了党、政、军、群、法之间的结构体系,在领导权运行机制上采用民主集中制,在领导方法上实行群众路线.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党领导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
面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人群之间会受自我保护和利益分化驱使,做出"不要发生在我身边"的人群排斥行为,这一定程度上会扰乱社会秩序和危害公共安全,本文将其概括为"圈层阻隔"现象."圈层阻隔"是指个体处于包括非传统安全事件在内的危机情境当中,个体围绕自身利益的自保行为,个体依据信任程度,动态地划分彼此相互排斥的人群圈层."圈层阻隔"的形成是危机情境威胁自身安全情况下,个体打破传统的秩序格局对常态人群关系的重新调整."圈层阻隔"现象的研究,丰富了非传统安全管理在社会属性上的阐释,强化了围绕危机情境中的"人"而进行的沟
陕西省档案馆保存的"紫阳县正堂"诉讼档案系当事人起诉到官府的土地纠纷案例,其呈现的土地交易规范包括:"买卖由地主为政",交易应"契明价足","不得事后争买",从交易的启动、程序和结果等层面,既规范了土地交易活动,也与律典、习惯、判例等资料相印证.通过当事人双方呈请,官府批词和判词的申明,土地交易规范在当事人之间、官府和乡民之间被不断强化,得以遵循.交易规范不仅约束交易活动,还规制诉讼程序和裁判结果,进而被社会成员普遍认可.诉讼档案反映的清朝土地交易规范中蕴含的私法理念包括:尊重卖主意愿,保障交易自由;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