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由于一些不确定因素而具有一定的风险,包括竞争情报市场风险、生产风险、环境风险和技术风险,及时识别并有效控制竞争情报工作中的风险对企业经营决策有着重要意义。企业必须建立竞争情报风险预警模型,制定竞争情报的管理制度,构建竞争情报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竞争情报人员业务素质。
关键词:竞争情报 风险 识别 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0.7;G3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0)04-030-005
Research on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of Risk on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Cao Ruzho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Management College,Shanghai ,201620 )
Liu Changkui Cao Guihong (Donghua University Management College ,Shanghai ,200051)
Abstract: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work has risks which include market risk, production risk, environmental risk and technological risks because of some uncertainti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business decision-making to timely identify and to effectively control risks in the work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Enterprises need to establish the early-warning model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risk, develop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management rules, buil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rofessional.
Key words: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risk; identification ; control
CLC number:F270.7;G350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6938(2010)04-030-005
1 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传统的风险管理研究中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企业的技术、资金、人员、设备、市场等方面,而忽视了信息的重要性。在全球化趋势和市场竞争加剧的今天,与市场信息有关的竞争情报对企业竞争优势有着更为直接与内在的影响。竞争情报是关于企业本身、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的预测和分析,是企业在极其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进行正确经营决策并取得竞争优势的有利工具。然而,由于企业信息情报工作存在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使竞争情报工作本身存在不对称性或不完备性,这就给企业决策带来极大的风险。因此,及时识别并有效控制企业竞争情报中的风险,对企业经营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西方关于风险管理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800年古埃及盛行的互助基金组织活动。公元前8世纪产生的船货抵押贷款则是现代海上保险前身。[1 ]随着人们对风险的深入研究后发现,风险不仅可以带来超出预期的损失,也可能带来超出预期的收益。因此,理论界一般将风险定义为“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古希腊哲学家伯利克利认为,风险不是要预言未来,而是要为未来做好准备。1921年马歇尔(Mar Shall)在《企业管理》(Business Administration)一书中最早明确提出风险负担管理(Administration of Risk-Bearing)的观点。[2 ]1929年至1933年期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风险管理基本思想在美国得以形成并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此后,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全球竞争环境的变化,使得组织内部各种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因素增多,从而导致组织面临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因此,如何预测、识别、评估风险并以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来处理风险,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西蒙和马奇发展了包括风险决策在内的管理决策理论。[3 ]1964年,威廉斯和汉斯在《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提出: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管理和控制而以最小成本使风险所致损失达到最低程度的管理方法。[4 ] 随着后工业经济社会的到来,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引发了世界性企业风险管理研究热潮。1974年,梅尔和赫奇斯在《风险管理:概念和应用》(Risk Management :Concept and Applications)认为风险管理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存、效益和发展:二是摆脱困境和履行社会责任。[5 ]1976年巴格利尼(Baglini Norman)在《国际企业的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 in Intertional Corporations)中指出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在保持企业财务稳定性的同时,尽量减少因各种风险的损害所支出的总费用。[6 ]到目前为止,西方理论界对风险管理的研究不仅已经形成系统的理论,而且构建了各种风险管理与决策模型并将之应用于企业组织的经营决策之中。
我国古代风险管理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后期的《夏箴》一书中的“天有四缺,水旱饥荒,甚至天时,非务积聚,何以备之。”其次《周礼·仓人》一书中也曾记载过:“谷有余则藏之,以待凶年而颁之。”墨子也主张“必使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意”。[7 ]这些都是我国最早有关风险管理的基本思想。现代意义上的风险管理研究则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界开始将风险管理基本思想应用到企业管理决策之中。然而,由于企业竞争情报的理论研究在我国比较晚,最早的竞争情报理论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所以相应的竞争情报风险的研究也较少,目前,以“竞争情报风险”作为关键词通过国内检索得到的相关文章仅有11篇。通过这些文献发现,在科技与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信息对企业经营决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立竞争情报系统可以有效减少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对事物认识或判断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然而,竞争情报系统并不是万能的,在动态竞争的环境下,由于人为的因素以及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企业竞争情报工作本身带有一定的风险,并由此给企业管理决策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如何识别并有效控制企业竞争情报带来的风险,是当前一个极具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
3 企业加强竞争情报工作的意义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通过主动采集有效的竞争情报可以建立竞争优势。然而竞争市场上,企业获得的信息量以及信息获取能力不同,往往造成信息的不对称性,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使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处于不均衡状态。不对称信息状态下的竞争结果必然导致,那些获得市场信息越多的企业将比那些信息量获取不全的企业获得更多的机会,并同时把风险降到最低。因此,能否开展好竞争情报工作,对于企业有效监测竞争环境、分析竞争态势、认清和防范经营风险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竞争战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早在1965年,美国的H.I.Ansoff在《企业战略论》一书中曾经指出,只有认真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并能够制定适合自己发展方向、目标和途径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取胜。[8 ]上世纪90年代,美国损失控制协会曾对上万家美国企业做过统计,发现其中70%未设置竞争情报风险管理系统的企业,在遭受巨灾后五年内会从市场上消失。1994年加州橘郡投资基金(Orange County Investment Pool ,OCIP)因市价下跌15亿美元而向法院申请破产,造成极大的震撼。1998年9月美国大型对冲基金公司“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 , LTCM)因信息不全在俄罗斯及拉美市场套利失败,不但基金本身48亿美元的资本损失殆尽,而且由于该公司在世界各地所建立头寸一度高达125亿美元,濒临破产边缘。[9 ]上述案例都是因为企业信息情报工作不完善所致。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战胜竞争对手,企业往往需要收集多方面的信息情报来准确判断竞争对手的策略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竞争战略。如对可能出现的机遇和危险提供早期预警,对竞争对手的动向进行监视和评估,对企业的战略规划提供充足的信息情报支持等。究竟什么样的信息情报是企业真正急需的,等等这些问题,这就需要情报工作者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并提供准确而及时的信息情报给决策者,通过制定正确的竞争战略起到克敌制胜的目的。如果竞争情报工作者对企业真正的情报需求不了解,没有重点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情报工作,无法准确提供企业所需的信息情报,那么竞争情报工作将会给企业决策带来巨大的风险。从理论上来分析,企业作为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复杂的环境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它与变化着的外部环境相适应的程度,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质上是解决外部环境、经营目标、内部资源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问题。运用竞争情报系统通过制定合适的竞争战略,调整自己的组织结构和战略态势,可以积极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和多变性,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因此,加强企业竞争情报工作建设,也成为企业降低风险增强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认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外部环境的任何变化,包括技术的、经济的、以及政治因素,都可以对企业的利益乃至生存产生重大影响,如果能阅读早期的预警信号,发现并预知这些可能的变化,就可以利用所剩时间,预先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开威胁,寻求新的发展机遇,这种能力在当今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10 ]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剧,贸易自由化和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改变了传统的经营理念,企业认识到竞争情报的重要性,开始有意识地强化竞争情报工作。[11 ]据统计,在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100家公司专门设立CRO(Chief Risk Officer,企业风险主管)一职。大通曼哈顿银行通过建立一个委员会机构来监控其竞争情报风险;而杜邦公司致力于建立高标准的竞争情报风险管理工具,使公司上下都能以相同的标准来评估和管理竞争情报风险,确保了收益目标的实现;联合谷物种植公司特别注重通过跨部门关键雇员的合作来确定其面临的竞争情报风险,并与大通曼哈顿一样成立了一个风险管理委员会来加强竞争情报风险监控;加州联合石油公司,其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之道是设计了一套竞争情报风险管理评估和控制程序,并将其贯彻到公司的所有部门中去。[12 ]四家公司在风险管理中不仅重视规避风险,为股东创造价值,同时将竞争情报风险管理精神深植于企业文化之中,高层管理者不仅全程参与企业的竞争情报风险管理,同时还会定期复核竞争情报风险管理的表现。
4 竞争情报风险形成的机理
竞争情报是上世纪80年代在国际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信息业务,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情报研究,是对企业面临的整体竞争环境的一个全面监测过程,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切活动都围绕竞争展开,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战胜竞争对手。作为市场激烈竞争和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产物,竞争情报可以有效减少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对事物认识或判断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是现代企业管理决策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13 ]企业竞争情报需要经历一个由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到发布的完整过程,这一过程将大量原始和初级的信息转化为有价值和意义并能影响企业决策的竞争情报。然而,由于企业受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竞争情报本身的失真以及情报运用和管理上的失误,从而给战略决策带来失误,给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这就是企业竞争情报风险。[14 ]
首先,由于企业有限的资金、人力、财力和物力不可能穷尽所有可能的信息情报,所以,竞争情报存在来源方面的风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信息来源渠道多样,信息载体和传播方式也动态多变。有时即使选择了最权威的信息源,但由于受各种约束因素的影响(如时空的约束和成本的约束以及人们认知能力的有限理性),信息情报来源质量并不多,这就给竞争情报工作带来极大的风险。[15 ] 再加上信息的分析加工一般由管理信息系统来进行处理,大部分都是由计算机模拟进行,由于软件在识别能力上存在局限性,软件本身并不能自动排除特例,因此,信息加工处理过程也有可能给企业竞争情报工作带来极大的风险。
其次,竞争情报工作决策者对风险选择的偏好往往给竞争情报工作带来一定风险。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整个过程由人来完成,而个人的知识、阅历、经验和分析能力并不相同,且所处的环境、思维习惯也有所差异,即使面对同样的信息情报资料,不同的人往往做出不同的判断。即使是在既定的期望收益值下,不同的决策者由于个性不同而可能对各方案的取舍也各不相同。一般而言,保守型的决策者反应相对迟缓,对损失比较敏感,不求大利、避免风险、谨慎小心。进攻型的决策者对损失反应比较迟缓,而对利益比较敏感,是一种谋求大利、不怕风险的类型。中间型的决策者,在选择方案时,将期望收益值或损失值作为惟一的标准,是一种比较机械的决策者。另外,竞争情报工作的执行程度也直接影响竞争情报的成败。
此外,信息时代的竞争总是动态和相互的,竞争对手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目的,必然会采取相应的反情报措施。一些竞争企业往往在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加强自身情报安全保密的同时,还通过散布虚假不实的信息等多种方式设法阻止、干扰甚至破坏对方的情报工作。更有甚者,一些竞争对手甚至可能采取商业贿赂、利用商业间谍等各种不正当竞争手段非法窃取其他企业的竞争情报。这些行为增加了企业获取和处理竞争情报的难度,使企业正常的竞争情报工作受到严重的侵扰,增加了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风险。
5 企业竞争情报工作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用感知,判断或归类的方式对现实的和潜在的风险性质进行鉴别的过程。只有在正确识别出竞争情报所面临的风险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够主动选择适当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风险识别是风险控制的有效前提,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中存在以下几种主要的风险。
(1)竞争情报市场风险。竞争情报市场风险是指市场结构发生意外变化,使竞争情报工作无法按既定策略完成而带来的风险。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终极目的在于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必须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对海量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估,进而形成有价值的竞争情报。因此,竞争情报的获取过程是一个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有针对性地对大量无序信息进行有效选择、分析、综合、预测,成为整个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如果所获取的信息及其分析加工形成的竞争情报不具有合法性、完整性、真实性和及时性,或者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整理、分析等环节失误,没能准确把握情报需求者偏好的变化,则很容易给企业竞争情报工作带来极大的风险。
(2)竞争情报生产风险。竞争情报生产风险是指企业竞争情报工作无法按预定计划完成或无法达到期望目标而产生的风险。企业竞争情报工作既是一个采集、加工、整理、分析海量信息并形成竞争情报的过程,也是一个将这些情报运用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并使企业获得持久发展的过程。许多企业虽然了解情报工作的重要性,但缺乏明确的竞争情报工作目标。既没有科学完善地规划竞争情报工作,具体的信息收集和情报分析、应用和保护等工作程序也不规范,在诸如信息情报的质量评价、内部流转渠道的建立以及信息情报的安全维护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同时,由于缺乏风险意识,一些企业没有建立和完善信息情报管理机制,从而导致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不安全性,这是构成企业竞争情报工作风险的最重要的原因。
(3)竞争情报环境风险。竞争情报环境风险指由于外部环境发生意外变化打乱了预定的竞争情报工作计划而产生的风险。竞争情报是不同经营信息高度集成的战略性资源,它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情报工作的规划与实施、情报机构的建立和情报工作人员的配备等,而且还是一个包括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及其软硬件技术设施配置使用以及已有竞争情报的安全保护等多方面的工作。企业竞争情报组织机构不健全,企业对竞争情报的组织工作不到位,情报人员素质不高等,都会给企业整个竞争情报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4)竞争情报技术风险。在当今以IT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时代,专门的情报系统软件产品是有效开展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重要工具与载体。随着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系统软件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现代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提供着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然而实践中,有的企业不能结合自身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情报工作软件和相关信息技术,没有建立运行适合企业竞争发展实际需要的竞争情报系统,还有一些企业忽视企业经营决策对相关情报的具体需求,开展情报工作的具体方式、方法选择运用不当,[16 ]这些本质上属于竞争情报工作技术层面的问题,也给企业竞争情报工作带来风险。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发展中安全漏洞的存在,企业的竞争情报系统也时常面临着遭受“网络病毒”、“黑客攻击”以及其他技术性风险的威胁,[17 ]导致企业竞争情报(数据库)被窃取或损毁,甚至使企业的整个情报系统处于瘫痪状态,给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安全带来严重冲击。
6 企业竞争情报工作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存在的不争事实,其本身并不意味着亏损或损失,重要的是面对风险的态度和方法。通过采取事先控制措施可以消除竞争情报工作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可以使企业经营决策免受风险的影响。如果企业能事先强化风险意识,全面预见和正确分析竞争情报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制定正确的防范方法,发挥竞争情报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积极作用,则可以将风险转化为机遇。
(1)建立竞争情报风险预警模型。竞争情报风险预警模型是通过跟踪、收集竞争情报工作的各种影响因素,对潜在的和现实的各种竞争情报风险进行预测,建立特定的数理模型,定量评估这些风险可能带给企业的危害程度,来预警竞争情报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企业根据竞争情报风险预警系统所提供的信息,提前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将竞争情报风险化解或控制在最小范围。
(2)制定竞争情报的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竞争情报工作的战略规划和竞争情报工作的管理制度是防范竞争情报工作风险的基本保证。通过制定落实相应的工作责任制度,积极、主动地推进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有效开展,比如建立有效的竞争情报来源渠道,对竞争情报进行分类并建立适当的竞争情报检索库,根据竞争情报的深度和层次对员工进行竞争情报库的检索授权,建立竞争情报在特殊使用范围下的评价体系等等。
(3)构建竞争情报信息管理系统。为了避免竞争情报工作的风险,发挥竞争情报工作对战略决策的支持作用,企业必须加大基础建设投入,组建专业化的竞争情报部门,构建专门的竞争情报系统平台,或借助于专门的商业情报机构,来帮助企业及时准确地获取自己所需的竞争情报,使决策更准确,更有针对性。有条件的企业还应积极研发应用智能化软件辅助系统,通过情报工作的人机结合,实现其技术手段、分析方法的系统集成,提高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能力、优化情报成果,为竞争情报工作提供全面服务。[18 ]
(4)提高竞争情报人员业务素质。作为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极强的、有组织的、智能化工作,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主体是人,所以企业竞争情报工作风险防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因素,竞争情报工作人员的素质与竞争情报工作风险直接相关。竞争情报工作人员知识结构、工作经验以及竞争情报分析手段和方法的运用能力,都直接影响着企业竞争情报工作质量。企业首先应该培养一支风险意识较强的专业化竞争情报人才队伍,不断增强他们对竞争情报风险的预见和防范能力,使他们在思想上明确高质量的竞争情报能够带给企业潜在价值,低质量的竞争情报会给企业带来的巨大风险;其次,必须加强对竞争情报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要求竞争情报工作人员遵守竞争情报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关防范措施,要求竞争情报现役工作人员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避免泄露本企业的竞争情报。对于离职职工必须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不能泄露本企业的竞争情报,并且不能在与同行业企业中担任与竞争情报相关的职位。
参考文献:
[1]李玉泉.保险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2]Mar Sh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M].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21.
[3](美)詹姆斯·马奇(MarchJ.G),(美)赫伯特·西蒙(SimonH.A).组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威廉姆斯·理查德,M·汉斯.陈伟译.风险管理与保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
[5]Mehr, R. I., Hedges, B. A. Risk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M].Homewood Illinois:Richard D. Irasin, Inc., 1974. .
[6]Baglini Norman.Risk Management in Intertional Corporations[M].Princeto: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6.
[7]邹小破等.对地方金融风险的研究:文献综述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4):25-26.
[8]金占明.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18]王晓群.风险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10]任皓,邓三鸿.竞争情报与企业风险管理[J].图书情报工作,2001,(11):16-18.
[11]贾殿村.企业战略联盟中竞争情报的风险防范研究[J].情报科学,2004(11):1297-1299,1303.
[12]周大庆等.风险管理前言——风险价值理论与应用[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3]龚花萍,吴韫夏.企业外部环境风险与竞争情报对策[J].现代情报,2006,(3):173-175.
[14]孟刚,李波.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中的风险及其防范[J].情报科学,2008,(12):1783-1876.
[15]江汶,邱晓琳.竞争情报决策的信息风险分析及控制研究[J].情报杂志,2005,(4):50-51.
[16]陈亮,王燕.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及其防范[J].现代情报,2006,(9):175-178.
[17]谢新洲,尹科强.竞争情报软件的分析与评价[J].情报学报,2004,(12):736-745.
作者简介:曹如中(1972-),男,博士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刘长奎(1969-),男,东华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曹桂红(1977-),女,东华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竞争情报 风险 识别 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0.7;G3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0)04-030-005
Research on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of Risk on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Cao Ruzho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Management College,Shanghai ,201620 )
Liu Changkui Cao Guihong (Donghua University Management College ,Shanghai ,200051)
Abstract: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work has risks which include market risk, production risk, environmental risk and technological risks because of some uncertainti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business decision-making to timely identify and to effectively control risks in the work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Enterprises need to establish the early-warning model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risk, develop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management rules, buil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rofessional.
Key words: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risk; identification ; control
CLC number:F270.7;G350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6938(2010)04-030-005
1 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传统的风险管理研究中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企业的技术、资金、人员、设备、市场等方面,而忽视了信息的重要性。在全球化趋势和市场竞争加剧的今天,与市场信息有关的竞争情报对企业竞争优势有着更为直接与内在的影响。竞争情报是关于企业本身、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的预测和分析,是企业在极其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进行正确经营决策并取得竞争优势的有利工具。然而,由于企业信息情报工作存在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使竞争情报工作本身存在不对称性或不完备性,这就给企业决策带来极大的风险。因此,及时识别并有效控制企业竞争情报中的风险,对企业经营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西方关于风险管理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800年古埃及盛行的互助基金组织活动。公元前8世纪产生的船货抵押贷款则是现代海上保险前身。[1 ]随着人们对风险的深入研究后发现,风险不仅可以带来超出预期的损失,也可能带来超出预期的收益。因此,理论界一般将风险定义为“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古希腊哲学家伯利克利认为,风险不是要预言未来,而是要为未来做好准备。1921年马歇尔(Mar Shall)在《企业管理》(Business Administration)一书中最早明确提出风险负担管理(Administration of Risk-Bearing)的观点。[2 ]1929年至1933年期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风险管理基本思想在美国得以形成并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此后,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全球竞争环境的变化,使得组织内部各种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因素增多,从而导致组织面临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因此,如何预测、识别、评估风险并以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来处理风险,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西蒙和马奇发展了包括风险决策在内的管理决策理论。[3 ]1964年,威廉斯和汉斯在《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提出: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管理和控制而以最小成本使风险所致损失达到最低程度的管理方法。[4 ] 随着后工业经济社会的到来,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引发了世界性企业风险管理研究热潮。1974年,梅尔和赫奇斯在《风险管理:概念和应用》(Risk Management :Concept and Applications)认为风险管理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存、效益和发展:二是摆脱困境和履行社会责任。[5 ]1976年巴格利尼(Baglini Norman)在《国际企业的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 in Intertional Corporations)中指出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在保持企业财务稳定性的同时,尽量减少因各种风险的损害所支出的总费用。[6 ]到目前为止,西方理论界对风险管理的研究不仅已经形成系统的理论,而且构建了各种风险管理与决策模型并将之应用于企业组织的经营决策之中。
我国古代风险管理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后期的《夏箴》一书中的“天有四缺,水旱饥荒,甚至天时,非务积聚,何以备之。”其次《周礼·仓人》一书中也曾记载过:“谷有余则藏之,以待凶年而颁之。”墨子也主张“必使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意”。[7 ]这些都是我国最早有关风险管理的基本思想。现代意义上的风险管理研究则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界开始将风险管理基本思想应用到企业管理决策之中。然而,由于企业竞争情报的理论研究在我国比较晚,最早的竞争情报理论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所以相应的竞争情报风险的研究也较少,目前,以“竞争情报风险”作为关键词通过国内检索得到的相关文章仅有11篇。通过这些文献发现,在科技与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信息对企业经营决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立竞争情报系统可以有效减少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对事物认识或判断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然而,竞争情报系统并不是万能的,在动态竞争的环境下,由于人为的因素以及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企业竞争情报工作本身带有一定的风险,并由此给企业管理决策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如何识别并有效控制企业竞争情报带来的风险,是当前一个极具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
3 企业加强竞争情报工作的意义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通过主动采集有效的竞争情报可以建立竞争优势。然而竞争市场上,企业获得的信息量以及信息获取能力不同,往往造成信息的不对称性,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使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处于不均衡状态。不对称信息状态下的竞争结果必然导致,那些获得市场信息越多的企业将比那些信息量获取不全的企业获得更多的机会,并同时把风险降到最低。因此,能否开展好竞争情报工作,对于企业有效监测竞争环境、分析竞争态势、认清和防范经营风险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竞争战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早在1965年,美国的H.I.Ansoff在《企业战略论》一书中曾经指出,只有认真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并能够制定适合自己发展方向、目标和途径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取胜。[8 ]上世纪90年代,美国损失控制协会曾对上万家美国企业做过统计,发现其中70%未设置竞争情报风险管理系统的企业,在遭受巨灾后五年内会从市场上消失。1994年加州橘郡投资基金(Orange County Investment Pool ,OCIP)因市价下跌15亿美元而向法院申请破产,造成极大的震撼。1998年9月美国大型对冲基金公司“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 , LTCM)因信息不全在俄罗斯及拉美市场套利失败,不但基金本身48亿美元的资本损失殆尽,而且由于该公司在世界各地所建立头寸一度高达125亿美元,濒临破产边缘。[9 ]上述案例都是因为企业信息情报工作不完善所致。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战胜竞争对手,企业往往需要收集多方面的信息情报来准确判断竞争对手的策略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竞争战略。如对可能出现的机遇和危险提供早期预警,对竞争对手的动向进行监视和评估,对企业的战略规划提供充足的信息情报支持等。究竟什么样的信息情报是企业真正急需的,等等这些问题,这就需要情报工作者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并提供准确而及时的信息情报给决策者,通过制定正确的竞争战略起到克敌制胜的目的。如果竞争情报工作者对企业真正的情报需求不了解,没有重点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情报工作,无法准确提供企业所需的信息情报,那么竞争情报工作将会给企业决策带来巨大的风险。从理论上来分析,企业作为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复杂的环境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它与变化着的外部环境相适应的程度,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质上是解决外部环境、经营目标、内部资源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问题。运用竞争情报系统通过制定合适的竞争战略,调整自己的组织结构和战略态势,可以积极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和多变性,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因此,加强企业竞争情报工作建设,也成为企业降低风险增强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认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外部环境的任何变化,包括技术的、经济的、以及政治因素,都可以对企业的利益乃至生存产生重大影响,如果能阅读早期的预警信号,发现并预知这些可能的变化,就可以利用所剩时间,预先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开威胁,寻求新的发展机遇,这种能力在当今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10 ]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剧,贸易自由化和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改变了传统的经营理念,企业认识到竞争情报的重要性,开始有意识地强化竞争情报工作。[11 ]据统计,在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100家公司专门设立CRO(Chief Risk Officer,企业风险主管)一职。大通曼哈顿银行通过建立一个委员会机构来监控其竞争情报风险;而杜邦公司致力于建立高标准的竞争情报风险管理工具,使公司上下都能以相同的标准来评估和管理竞争情报风险,确保了收益目标的实现;联合谷物种植公司特别注重通过跨部门关键雇员的合作来确定其面临的竞争情报风险,并与大通曼哈顿一样成立了一个风险管理委员会来加强竞争情报风险监控;加州联合石油公司,其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之道是设计了一套竞争情报风险管理评估和控制程序,并将其贯彻到公司的所有部门中去。[12 ]四家公司在风险管理中不仅重视规避风险,为股东创造价值,同时将竞争情报风险管理精神深植于企业文化之中,高层管理者不仅全程参与企业的竞争情报风险管理,同时还会定期复核竞争情报风险管理的表现。
4 竞争情报风险形成的机理
竞争情报是上世纪80年代在国际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信息业务,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情报研究,是对企业面临的整体竞争环境的一个全面监测过程,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切活动都围绕竞争展开,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战胜竞争对手。作为市场激烈竞争和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产物,竞争情报可以有效减少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对事物认识或判断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是现代企业管理决策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13 ]企业竞争情报需要经历一个由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到发布的完整过程,这一过程将大量原始和初级的信息转化为有价值和意义并能影响企业决策的竞争情报。然而,由于企业受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竞争情报本身的失真以及情报运用和管理上的失误,从而给战略决策带来失误,给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这就是企业竞争情报风险。[14 ]
首先,由于企业有限的资金、人力、财力和物力不可能穷尽所有可能的信息情报,所以,竞争情报存在来源方面的风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信息来源渠道多样,信息载体和传播方式也动态多变。有时即使选择了最权威的信息源,但由于受各种约束因素的影响(如时空的约束和成本的约束以及人们认知能力的有限理性),信息情报来源质量并不多,这就给竞争情报工作带来极大的风险。[15 ] 再加上信息的分析加工一般由管理信息系统来进行处理,大部分都是由计算机模拟进行,由于软件在识别能力上存在局限性,软件本身并不能自动排除特例,因此,信息加工处理过程也有可能给企业竞争情报工作带来极大的风险。
其次,竞争情报工作决策者对风险选择的偏好往往给竞争情报工作带来一定风险。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整个过程由人来完成,而个人的知识、阅历、经验和分析能力并不相同,且所处的环境、思维习惯也有所差异,即使面对同样的信息情报资料,不同的人往往做出不同的判断。即使是在既定的期望收益值下,不同的决策者由于个性不同而可能对各方案的取舍也各不相同。一般而言,保守型的决策者反应相对迟缓,对损失比较敏感,不求大利、避免风险、谨慎小心。进攻型的决策者对损失反应比较迟缓,而对利益比较敏感,是一种谋求大利、不怕风险的类型。中间型的决策者,在选择方案时,将期望收益值或损失值作为惟一的标准,是一种比较机械的决策者。另外,竞争情报工作的执行程度也直接影响竞争情报的成败。
此外,信息时代的竞争总是动态和相互的,竞争对手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目的,必然会采取相应的反情报措施。一些竞争企业往往在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加强自身情报安全保密的同时,还通过散布虚假不实的信息等多种方式设法阻止、干扰甚至破坏对方的情报工作。更有甚者,一些竞争对手甚至可能采取商业贿赂、利用商业间谍等各种不正当竞争手段非法窃取其他企业的竞争情报。这些行为增加了企业获取和处理竞争情报的难度,使企业正常的竞争情报工作受到严重的侵扰,增加了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风险。
5 企业竞争情报工作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用感知,判断或归类的方式对现实的和潜在的风险性质进行鉴别的过程。只有在正确识别出竞争情报所面临的风险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够主动选择适当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风险识别是风险控制的有效前提,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中存在以下几种主要的风险。
(1)竞争情报市场风险。竞争情报市场风险是指市场结构发生意外变化,使竞争情报工作无法按既定策略完成而带来的风险。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终极目的在于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必须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对海量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估,进而形成有价值的竞争情报。因此,竞争情报的获取过程是一个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有针对性地对大量无序信息进行有效选择、分析、综合、预测,成为整个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如果所获取的信息及其分析加工形成的竞争情报不具有合法性、完整性、真实性和及时性,或者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整理、分析等环节失误,没能准确把握情报需求者偏好的变化,则很容易给企业竞争情报工作带来极大的风险。
(2)竞争情报生产风险。竞争情报生产风险是指企业竞争情报工作无法按预定计划完成或无法达到期望目标而产生的风险。企业竞争情报工作既是一个采集、加工、整理、分析海量信息并形成竞争情报的过程,也是一个将这些情报运用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并使企业获得持久发展的过程。许多企业虽然了解情报工作的重要性,但缺乏明确的竞争情报工作目标。既没有科学完善地规划竞争情报工作,具体的信息收集和情报分析、应用和保护等工作程序也不规范,在诸如信息情报的质量评价、内部流转渠道的建立以及信息情报的安全维护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同时,由于缺乏风险意识,一些企业没有建立和完善信息情报管理机制,从而导致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不安全性,这是构成企业竞争情报工作风险的最重要的原因。
(3)竞争情报环境风险。竞争情报环境风险指由于外部环境发生意外变化打乱了预定的竞争情报工作计划而产生的风险。竞争情报是不同经营信息高度集成的战略性资源,它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情报工作的规划与实施、情报机构的建立和情报工作人员的配备等,而且还是一个包括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及其软硬件技术设施配置使用以及已有竞争情报的安全保护等多方面的工作。企业竞争情报组织机构不健全,企业对竞争情报的组织工作不到位,情报人员素质不高等,都会给企业整个竞争情报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4)竞争情报技术风险。在当今以IT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时代,专门的情报系统软件产品是有效开展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重要工具与载体。随着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系统软件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现代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提供着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然而实践中,有的企业不能结合自身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情报工作软件和相关信息技术,没有建立运行适合企业竞争发展实际需要的竞争情报系统,还有一些企业忽视企业经营决策对相关情报的具体需求,开展情报工作的具体方式、方法选择运用不当,[16 ]这些本质上属于竞争情报工作技术层面的问题,也给企业竞争情报工作带来风险。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发展中安全漏洞的存在,企业的竞争情报系统也时常面临着遭受“网络病毒”、“黑客攻击”以及其他技术性风险的威胁,[17 ]导致企业竞争情报(数据库)被窃取或损毁,甚至使企业的整个情报系统处于瘫痪状态,给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安全带来严重冲击。
6 企业竞争情报工作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存在的不争事实,其本身并不意味着亏损或损失,重要的是面对风险的态度和方法。通过采取事先控制措施可以消除竞争情报工作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可以使企业经营决策免受风险的影响。如果企业能事先强化风险意识,全面预见和正确分析竞争情报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制定正确的防范方法,发挥竞争情报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积极作用,则可以将风险转化为机遇。
(1)建立竞争情报风险预警模型。竞争情报风险预警模型是通过跟踪、收集竞争情报工作的各种影响因素,对潜在的和现实的各种竞争情报风险进行预测,建立特定的数理模型,定量评估这些风险可能带给企业的危害程度,来预警竞争情报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企业根据竞争情报风险预警系统所提供的信息,提前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将竞争情报风险化解或控制在最小范围。
(2)制定竞争情报的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竞争情报工作的战略规划和竞争情报工作的管理制度是防范竞争情报工作风险的基本保证。通过制定落实相应的工作责任制度,积极、主动地推进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有效开展,比如建立有效的竞争情报来源渠道,对竞争情报进行分类并建立适当的竞争情报检索库,根据竞争情报的深度和层次对员工进行竞争情报库的检索授权,建立竞争情报在特殊使用范围下的评价体系等等。
(3)构建竞争情报信息管理系统。为了避免竞争情报工作的风险,发挥竞争情报工作对战略决策的支持作用,企业必须加大基础建设投入,组建专业化的竞争情报部门,构建专门的竞争情报系统平台,或借助于专门的商业情报机构,来帮助企业及时准确地获取自己所需的竞争情报,使决策更准确,更有针对性。有条件的企业还应积极研发应用智能化软件辅助系统,通过情报工作的人机结合,实现其技术手段、分析方法的系统集成,提高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能力、优化情报成果,为竞争情报工作提供全面服务。[18 ]
(4)提高竞争情报人员业务素质。作为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极强的、有组织的、智能化工作,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主体是人,所以企业竞争情报工作风险防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因素,竞争情报工作人员的素质与竞争情报工作风险直接相关。竞争情报工作人员知识结构、工作经验以及竞争情报分析手段和方法的运用能力,都直接影响着企业竞争情报工作质量。企业首先应该培养一支风险意识较强的专业化竞争情报人才队伍,不断增强他们对竞争情报风险的预见和防范能力,使他们在思想上明确高质量的竞争情报能够带给企业潜在价值,低质量的竞争情报会给企业带来的巨大风险;其次,必须加强对竞争情报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要求竞争情报工作人员遵守竞争情报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关防范措施,要求竞争情报现役工作人员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避免泄露本企业的竞争情报。对于离职职工必须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不能泄露本企业的竞争情报,并且不能在与同行业企业中担任与竞争情报相关的职位。
参考文献:
[1]李玉泉.保险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2]Mar Sh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M].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21.
[3](美)詹姆斯·马奇(MarchJ.G),(美)赫伯特·西蒙(SimonH.A).组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威廉姆斯·理查德,M·汉斯.陈伟译.风险管理与保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
[5]Mehr, R. I., Hedges, B. A. Risk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M].Homewood Illinois:Richard D. Irasin, Inc., 1974. .
[6]Baglini Norman.Risk Management in Intertional Corporations[M].Princeto: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6.
[7]邹小破等.对地方金融风险的研究:文献综述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4):25-26.
[8]金占明.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18]王晓群.风险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10]任皓,邓三鸿.竞争情报与企业风险管理[J].图书情报工作,2001,(11):16-18.
[11]贾殿村.企业战略联盟中竞争情报的风险防范研究[J].情报科学,2004(11):1297-1299,1303.
[12]周大庆等.风险管理前言——风险价值理论与应用[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3]龚花萍,吴韫夏.企业外部环境风险与竞争情报对策[J].现代情报,2006,(3):173-175.
[14]孟刚,李波.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中的风险及其防范[J].情报科学,2008,(12):1783-1876.
[15]江汶,邱晓琳.竞争情报决策的信息风险分析及控制研究[J].情报杂志,2005,(4):50-51.
[16]陈亮,王燕.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及其防范[J].现代情报,2006,(9):175-178.
[17]谢新洲,尹科强.竞争情报软件的分析与评价[J].情报学报,2004,(12):736-745.
作者简介:曹如中(1972-),男,博士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刘长奎(1969-),男,东华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曹桂红(1977-),女,东华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