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共同体。在城市一般是指居委会的辖区。它同时又是基层群众的生活圈,老年人活动的场所和居家养老的依托。从这个层面上讲,社区是老龄工作的重点和主阵地。那么,如何做好社区的老龄工作呢?依笔者之见,要做好社区老龄工作应坚持以下“八个”结合。
一、坚持政府主导与社区老龄组织相结合
开展社区老龄工作需要有良好的组织领导保证机制。而在组织领导保证机制上,政府又是主导力量。所以,政府的老龄机构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应该把老龄工作重心下移,使老龄工作服务基层、服务社区、服务老年人。而仅仅依赖政府去抓,不仅难以搞好这项工作,也不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这就要求老龄工作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作用与社区老龄自治组织即居委会的老龄委和老年人文体活动组织相结合,实行政府、民间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三方力量联动开展老龄工作,使老龄工作有支撑、有载体、有内容,构筑制度化、法律化、长期化的社区老龄工作的创新体制,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老年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成为党和政府做好老龄工作的参谋助手。
二、坚持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养老模式的选择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课题。选择什么样的养老模式,要立足于国情,从实际出发。由于我国是“先老后福”的国家,居家养老仍处于主体地位。家庭养老一直是我国城乡的重要养老模式。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社会流动性的增强,居家养老模式的主体地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同时,又因福利化机构式养老造成财政负担过重,国家财政承受能力不足,必须坚持以社区养老为依托、福利养老为补充等多种模式相结合,实行居家式、互助式、会所式、公寓式和机构式养老并存,逐步走向社会化养老。目前,要逐步以市场运营的方式构建老龄社区,充分发挥其“规模效应”和“造血功能”以及选择灵活性大的优势,使其真正成为居家养老服务机制的依托。家庭是老年人的第一乐园,社会是老年人的第二乐园,二者互补,相得益彰。
三、坚持物质养老与精神养老相结合
人类社会不论发生什么样的历史性变化,没有物质基础做保证,养老便无从谈起。养老物质从何而来?其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社会经济,提高国家养老承受能力,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人需要物质,也需要精神。物质养老是基础,精神养老是支柱。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养老与精神养老的关系,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至关重要。精神养老对于社会而言,要破除对老年人的“黄昏论”、“包袱论”、“累赘论”和“敬权敬钱不敬老”的不良恶习,建立一种全社会尊老敬老的精神大厦,实行社会保障,增强赡养父母的“孝心”和养老物质基础,给老人以温暖和慰藉。
四、坚持提供养老保障与科学为老服务相结合
政府和社会为老年人提供养老物质保障,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仅此还不够,还必须解决老年群体的科学养老问题。物质养老是基础,精神养老是支柱,科学养老是法宝。因为,科学可以发展经济,提高养老承受力;科学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养生之道;科学可以帮助老年人抵御和战胜各种疾病。因此,政府和社会在为老年人提供社会养老保障的基础上,还要加大对老年学和老年人健康长寿问题的研究。
五、坚持共性网络服务与个性专业服务相结合
社会或社区向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宗旨应是满足其生理与心理需求,不断调动老年人的潜能,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增强其自理、自主和自信意识,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这种宗旨下,应考虑老年群体的共性特点,按照其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活动规律,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发展养老服务业,全面构建养老敬老的社会网,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尊;构建社会养老保障网,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养;构建医疗保障网,确保老年人有所医:构建老年教育网,让老年人老有所教;构建老年文体网,实现老年人老有所乐。
六、坚持政府投入与利用社会资源相结合
在我国“先老后福”的情况下,养老仅靠国家财政的支撑是难以维系的。因此,必须依靠全民参与的社会力量支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办好老年福利基金会:二是抓好老年经济实体,以老有所为补养老收入之不足:三是整合社会资源,调动企业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做到“国家拨一块,政府给一块,社会集一块,企业帮一块”,办好社区的托老所、敬老院、老年公寓等老年福利设施建设:四是引入民营资本,走市场化、企业化、产品化与国家主导相结合的路子:五是制定老龄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对老龄事业的投入。
七、坚持无偿服务与低价收费相结合
社区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既要实行无偿服务,实行福利化运作,又要采取低价收费的办法,使二者结合起来,既可以减少老年人的经济负担,又能维持老年人活动场所的正常运行。对于老年服务设施,鼓励社区的企业面向社区居民,以市场化运作方式,适当收取低价费用,以实现企业和社区双赢。同时,还可以通过互助互惠形式,引导出类似工业化国家的“股份家庭”和“共同家庭”,以低租或免费的方式,让自愿借住的青年客户同住,以便于相互照顾,实行可持续的服务保障体系。
八、坚持福利养老与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相结合
目前,我国奉行的是敬养和善终,所谓“养老送终”,忽视“老有所养”过程中本身的积极性。只强调“老有所养”,而不大关注发挥老年人的社会价值,把福利化养老与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人为地分裂开来,从而影响了社会对老年人才的利用和开发。老年人的价值在于其精神和能源、知识和才能、智慧和力量、奉献和品德。在老年人群体中,有许多事业心强,身体健康,又乐于助人的人他们不习惯守“空巢”、“关门养老”,迫切希望继续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情。他们并不计较荣誉,只想发挥余热,多做贡献,“兼善天下”,实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从而把福利养老转化为效益养老。
一、坚持政府主导与社区老龄组织相结合
开展社区老龄工作需要有良好的组织领导保证机制。而在组织领导保证机制上,政府又是主导力量。所以,政府的老龄机构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应该把老龄工作重心下移,使老龄工作服务基层、服务社区、服务老年人。而仅仅依赖政府去抓,不仅难以搞好这项工作,也不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这就要求老龄工作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作用与社区老龄自治组织即居委会的老龄委和老年人文体活动组织相结合,实行政府、民间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三方力量联动开展老龄工作,使老龄工作有支撑、有载体、有内容,构筑制度化、法律化、长期化的社区老龄工作的创新体制,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老年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成为党和政府做好老龄工作的参谋助手。
二、坚持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养老模式的选择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课题。选择什么样的养老模式,要立足于国情,从实际出发。由于我国是“先老后福”的国家,居家养老仍处于主体地位。家庭养老一直是我国城乡的重要养老模式。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社会流动性的增强,居家养老模式的主体地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同时,又因福利化机构式养老造成财政负担过重,国家财政承受能力不足,必须坚持以社区养老为依托、福利养老为补充等多种模式相结合,实行居家式、互助式、会所式、公寓式和机构式养老并存,逐步走向社会化养老。目前,要逐步以市场运营的方式构建老龄社区,充分发挥其“规模效应”和“造血功能”以及选择灵活性大的优势,使其真正成为居家养老服务机制的依托。家庭是老年人的第一乐园,社会是老年人的第二乐园,二者互补,相得益彰。
三、坚持物质养老与精神养老相结合
人类社会不论发生什么样的历史性变化,没有物质基础做保证,养老便无从谈起。养老物质从何而来?其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社会经济,提高国家养老承受能力,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人需要物质,也需要精神。物质养老是基础,精神养老是支柱。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养老与精神养老的关系,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至关重要。精神养老对于社会而言,要破除对老年人的“黄昏论”、“包袱论”、“累赘论”和“敬权敬钱不敬老”的不良恶习,建立一种全社会尊老敬老的精神大厦,实行社会保障,增强赡养父母的“孝心”和养老物质基础,给老人以温暖和慰藉。
四、坚持提供养老保障与科学为老服务相结合
政府和社会为老年人提供养老物质保障,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仅此还不够,还必须解决老年群体的科学养老问题。物质养老是基础,精神养老是支柱,科学养老是法宝。因为,科学可以发展经济,提高养老承受力;科学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养生之道;科学可以帮助老年人抵御和战胜各种疾病。因此,政府和社会在为老年人提供社会养老保障的基础上,还要加大对老年学和老年人健康长寿问题的研究。
五、坚持共性网络服务与个性专业服务相结合
社会或社区向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宗旨应是满足其生理与心理需求,不断调动老年人的潜能,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增强其自理、自主和自信意识,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这种宗旨下,应考虑老年群体的共性特点,按照其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活动规律,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发展养老服务业,全面构建养老敬老的社会网,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尊;构建社会养老保障网,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养;构建医疗保障网,确保老年人有所医:构建老年教育网,让老年人老有所教;构建老年文体网,实现老年人老有所乐。
六、坚持政府投入与利用社会资源相结合
在我国“先老后福”的情况下,养老仅靠国家财政的支撑是难以维系的。因此,必须依靠全民参与的社会力量支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办好老年福利基金会:二是抓好老年经济实体,以老有所为补养老收入之不足:三是整合社会资源,调动企业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做到“国家拨一块,政府给一块,社会集一块,企业帮一块”,办好社区的托老所、敬老院、老年公寓等老年福利设施建设:四是引入民营资本,走市场化、企业化、产品化与国家主导相结合的路子:五是制定老龄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对老龄事业的投入。
七、坚持无偿服务与低价收费相结合
社区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既要实行无偿服务,实行福利化运作,又要采取低价收费的办法,使二者结合起来,既可以减少老年人的经济负担,又能维持老年人活动场所的正常运行。对于老年服务设施,鼓励社区的企业面向社区居民,以市场化运作方式,适当收取低价费用,以实现企业和社区双赢。同时,还可以通过互助互惠形式,引导出类似工业化国家的“股份家庭”和“共同家庭”,以低租或免费的方式,让自愿借住的青年客户同住,以便于相互照顾,实行可持续的服务保障体系。
八、坚持福利养老与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相结合
目前,我国奉行的是敬养和善终,所谓“养老送终”,忽视“老有所养”过程中本身的积极性。只强调“老有所养”,而不大关注发挥老年人的社会价值,把福利化养老与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人为地分裂开来,从而影响了社会对老年人才的利用和开发。老年人的价值在于其精神和能源、知识和才能、智慧和力量、奉献和品德。在老年人群体中,有许多事业心强,身体健康,又乐于助人的人他们不习惯守“空巢”、“关门养老”,迫切希望继续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情。他们并不计较荣誉,只想发挥余热,多做贡献,“兼善天下”,实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从而把福利养老转化为效益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