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

来源 :亚太传统医药·都市健康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limin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有些人总能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为什么有时我们觉得自己说得很清楚,可别人就是不明白?社会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曾说:当我们能够想象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时,自我就出现了。
  为什么有些人总能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为什么有时我们觉得自己说得很清楚,可别人就是不明白?社会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曾说:当我们能够想象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时,自我就出现了。
  换位思考,是彼此相互靠近的桥梁。用别人的角度,去俯瞰世界,每一面部是不同的新鲜,同一个地方,你能收获不同的精彩。
  当他人出现时,“我”就诞生了
  刚出生的婴儿只是一个和这个世界没有任何联系的生命体,他分不清什么是自己,什么是外界,心中还不存在“我”这样一个概念。当我们渐渐感受到他人和自己的不同时,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和其他人一样,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占有这一两平米的空间而已。
  社会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曾说:当我们能够想象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时,自我就出现了。当我们进而能够修正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我们所知觉到的他人的期望时,就成了社会人。成熟就是这样一个从自我中心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年龄越小越不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是因为人生来自私,而是因为幼儿的大脑还不具备这个能力。如果给一个3岁小孩儿讲故事:小明和小强一起玩球。小强回家吃饭,先把球放在了门后面。在小强走的时候,小明把球装进了沙发旁的绿盒子里。那么,小强回来会到哪去找球呢?作为一个6岁以上的人,你很容易就能回答出“到门后面找”,因为小强不知道球被转移了。但是3岁孩子会回答“到绿盒子里找”,因为他们体会不到人与人视角的不同,认为自己知道的别人也都知道。
  我就在这!你怎么看不见我?
  不要以为自己比3岁小孩强多少,成年人也常常陷入一种错觉,以为自己是透明的,应该知道自己的昕思所想,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我透明感错觉”。你几乎意识不到自己什么时候犯过这种错误,但你很可能经常抱怨:“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你怎么这么笨,就是不明白呢!”这时你很可能产生了自我透明感错觉。
  别人不会像你想的那样理解你,不信试着在心里哼一段经典旋律(比如《欢乐颂》,要保证听者一定熟悉这首曲子),边在心里哼边用手敲击节奏,你觉得别人有多大可能猜出你哼的是什么歌?
  心理学家伊丽莎白·牛顿的研究发现,敲击者平均认为猜对的概率可以达到50%而实际上猜对的概率只有3%。人们在敲击节奏时心里不可避免地会哼唱出曲调,甚至会出现复杂的交响和合唱,而听者获得的信息仅仅是简单、无规律的敲击节奏。甚至对于敲击者的一个停顿,听者都很难分辨究竟是停,是拉长音,还是仅仅因为敲击者忘了下面该怎么敲。但是敲击者感受不到听者的这些困难,以为自己能听到的别人一定也能。
  还有些人高估了自己在人群中的醒目程度,当你打电话问他在哪时,他从来不借助任何地标,而是把自己当作地标,认为所有人都应该看见他:“我就在这啊!”
  Email、方便了沟通还是制造了沟通障碍?
  我们还常常高估自己的表达能力,很少觉得自己应该对听众的一头雾水负责,还怪他们理解能力差。芝加哥大学心理系的宝姿·凯莎和安妮·瀚利让参与实验的学生对其他人朗读一段有歧义的话,发现听众并不像这些学生以为的那样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面对面的交流尚且难以完全沟通,Email交流就更容易产生误会。可是很少有人能意识到这一点,以为自己的意思可以通过文字准确表达。在纽约大学斯滕管理学院贾斯汀-克鲁格的研究中,人们想当然地以为90%左右的情况下,其他人能够看出他们邮件中的语气是讽刺还是直叙,而实际上这个数字只有56%。
  就像敲击音乐一样,我们通常很难意识到别人是看不到表情,听不到语气的,不过克鲁格想办法让实验参与者意识到了自己表达的不足。他让参与者把同样的话制成Entail和录音两个版本,这时参与者客观地正确估计出了别人对自己的理解程度,因为这时他们可以意识到Email表达的局限性。
  就在阅读这些文字时,你可以想象文盲看到这些字是怎样的感觉吗?有人把这种无法理解他人的现象叫做“知识的沮咒”。我们每多一点知识就会失去一分对没有这个知识的人的理解。小孩子在与外界不停的互动中渐渐意识到了他人的存在,而这才只是个起点。真正的成熟不是能够“横看成岭侧成峰”,而是懂得“远近高低各”。
  换位思考,收获不同的精彩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不同角度看法。”我们时常觉得沟通很难,是因为我们没有试过从他们的角度看问题。没有相互理解的人,就算有一方暂时妥协,但这不是真正的沟通。彼此的观点没有一个交台,那只会将彼此的距离推得更远。
  在职场里,我们要常常换位思考,如果是员工的话,我希望得到什么;我是领导的话,我要怎么做;我是客户的话,想得到什么。只有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我们才能更清晰,自己所在的位置,做什么才是对自己最好,同时,也能得到别人的认同。
  同样在与孩子的沟通时,换位思考,必不可少。互相多一分了解,少一分猜疑;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惩罚;多一些体谅,少一些嫌弃。这样,你能收获一个温暖美好的家。
  我们不管身处何处,在人与人的相处之间,换位思考,是彼此相互靠近的桥梁。用别人的角度,去俯瞰世界,每一面部是不同的新鲜,同一个地方,你能收获不同的精彩。
其他文献
很多家庭都是到吃饭的时候才能聚到一起谈天说地,有的时候难免会因一些家庭琐事拌两句嘴,或是教育孩子进行训斥,这些都要坚决杜绝,有什么事都放在吃饭以后再说。  因为人一生气就会造成肝气上冲、肝胆郁滞,然后导致胃气受制,无法好好工作。西医做过一个实验,证明人生气和焦虑的时候会大量分泌胃酸腐蚀胃黏膜,造成泛酸烧心。  其实这正好证实了中医理论,中医理论中肝胆五行属木,脾胃属土,肝胆之气要克制脾胃,正常情况
期刊
“家里路由器坏了,老断线。刚在网上重新订了一个路由器。”  “上网买?下楼买不是更快吗?”  这是发生在昨天的一段真实对话。就这一上一下之间,我顿悟了——我潜意识已经忽略了“下楼买”这个选项,当然其中缘由还有网上买更便宜等。不过这也改变不了一个事实,我貌似越来越懒了。  猛然发现,当互联网越来越无处不在的时候,我们就越来越懒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电商兴起的时代,有多少人因为可以“足不出户,买遍全球”
期刊
看过很多外国电影和中国电影,关于爱情,关于男女。英国的男女严肃正经的恋爱,法国的男女见面就能做爱,美国的男女看对眼了就想爱,日本的男女遮遮掩掩的相爱,韩国的男女和自己失散多年的兄妹错爱,泰国人念书的时候单纯的交往。中国男女幻想着他国的方式和对方一生一世厮守,事实上,和双方家长以及房子车子为一段维持生计的婚姻死守。  看看中国人的爱情观,几千年一来,最实在的一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父母说:他太
期刊
心脑血管疾病这么可怕,难道没有办法预防吗?世界卫生组织前任总干事钟道恒博士说过:“多数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其实很多疾病是可以提前预防的,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从35岁就应该开始预防。现在正值夏末秋初,是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佳时间,只有把血液黏稠度降下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做循环,把血压和血脂降下来,修复血管内壁细胞,把病症消灭在演化期和发展期,秋冬季才能平安度过。研究表明,心脑血管
期刊
秋季养生的七大细节  从起床到下班,乃至于每天24小时,你的身体是否因为错误的习惯而遭受摧残?看看秋季养生七大细节,你也是否犯过同样的错误?要想身体健康,就必须正确的保养,别小看了这些细节,长期以往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大着呢。  不要早上起床就光脚丫子  脚每天要承受我们全部的体重,所以每天都会有部分组织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这些伤害都需要通过夜间的休息来加以恢复。如果早上起来光脚丫子的话,脚后跟会负担
期刊
被误读的理念之一:散步是最简单的锻炼方法。  如果你有心脏病,或居住在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中,最好别轻易出门散步。研究表明,空气中的小颗粒能增加心脏病发作几率。遇到阴霾天气时,则应尽量在室内活动,并打开空调——它能让室内污染物水平下降50%。  被误读的理念之二:游泳是最好的有氧锻炼方式。  患哮喘的人请不要相信这种说法,因为游泳池中的氯能诱发哮喘发作。此外,家长也不要将未满7岁的过敏症儿童带进
期刊
下面这些食物是空腹状态下最好别食用的――  饮料:牛奶、酸奶、豆浆、酒、茶、咖啡  牛奶/酸奶/豆浆:空腹喝牛奶,营养物质不易被人体吸收,酸奶与豆浆同样。建议搭配面包等主食或饭后两小时再饮用。晚上睡觉前喝一杯温牛奶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睡前喝酸奶则促进消化、排气通便。  酒:空腹喝酒,大量酒精被吸收进血液,易引起酒精中毒。  茶/咖啡:在空腹时喝茶或咖啡都会刺激胃酸分泌,尤其是有胃溃疡的人更应谨慎。
期刊
正常男子的阴茎,除外界刺激可使阴茎起外,有时内脏器官的反射作用也会导致阴茎勃起。那么,为什么会晨勃呢?  最明显的是早晨醒前常见的阴茎勃起。这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医学上称之为清晨勃起。  阴茎出现清晨勃起的缘由:一是男性的雄性激素睾酮在血液中的浓度多在清晨达到峰值,有诱发刺激阴茎勃起作用;二是夜间排尿次数相对减少,尿使膀胱充盈,膀胱内压力增加所产生作用。此外还有一些其他诱因素,如性梦及某些睡眠姿势
期刊
我之前干过一份实习,虽然是业内很有名的一家公司,不过是我从未涉足过的文化领域。刚开始的时候我非常非常害怕犯错,特别特别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却还是对自己不满意。在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东西时,我拼命地吸收营养却总是埋怨自己上手得太慢。  活很多很重,加上路途遥远,压力又很大,那个时候我每天在下班回去的地铁上都会累得一句话都不想说。而那个时候我还要兼顾着繁重的学业,经常上午忙完一看已经到1点,饭也来不
期刊
一位音乐系的学生走进练习室。在钢琴上,摆着一份全新的乐谱。  “超高难度……”他翻着乐谱,喃喃自语,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似乎跌到谷底,消靡殆尽。已经三个月了!自从跟了这位新的教导教授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教授要以这种方式整人。勉强打起精神。他升始用自己的十指奋战、奋战、奋战……琴音盖住了教室外面教授走来的脚步声。  指导教授是个极其有名的音乐大师。授课的第一天,他给自己的新学生一份乐谱。“试试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