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富饶的内罗毕出发往北部飞,眼前的色调由饱满的嫩绿变成干瘪瘪的褐黄,一列列的越野车经过,掀起那层最古老的滚滚黄土。生命要在这儿存活下来,或许就得像那长满尖刺的灌木一样,用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用一种被人遗弃后依旧得睥睨世间的神情走下去。全球最大的指南出版公司《孤独星球》将肯尼亚北部列为2012年的10大目的地,也是被其蛮荒而动人的景致所吸引。
荒凉沙尘与梦想绿洲
当地牧民依旧延续几百年前的生活方式,牵着一群群的骆驼寻找迷失的绿洲而停留在此。眨眼间,你会以为自己到了美国的西部,在某一刻你会庆幸自己只是一个短暂的过客,然而还是有人爱上这里。20世纪最伟大的探险家之一威福瑞·塞西格,曾经把这里当作家,并认为北部城镇马腊拉尔是退休后最理想的隐居之地,虽然在我们这些凡人眼中,那地方只是个住着荒凉和沙尘的小镇。
为大地带来一抹抹生动色彩的是当地的桑布鲁人,肯尼亚北部最著名的国家公园桑布鲁就是以这一族群命名。桑布鲁人和马赛人的文化习俗十分相似,语言也能互通。我们到当地一个桑布鲁村庄游览,受到当地人热烈欢迎,一身艳丽服饰和首饰的桑布鲁人,随着节奏摆动或跳跃,是这块褐黄色大地上最灿烂的生命。以放牧维持生活的桑布鲁人以牛羊的数目来界定财富,他们的生活十分简单,成年男子经常得领着全副身家到水草丰美处放牧,女人就守着村庄,看家养儿,过着半游牧的生活,因此到处是家也不是家,房子都是以树枝和茅草随意盖成的,就是为了方便离开。然而现在为了孩子的将来,大部分的桑布鲁人都把村子安在学校附近。
游客依旧能轻易的在桑布鲁国家保护区内看见他们朝思暮想的五大野生动物,但由于交通不便,这个国家保护区不像马赛马拉或安博塞利一样得接待大量的游客,因此来到这里,你绝对不用担心草原上的交通阻塞。“除了五大之外,桑布鲁还是肯尼亚最容易看见花豹的地区,另外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不同,这里还能看见其他东非看不见的、在干旱地区生活着的动植物,包括长角羚羊等。”
桑布鲁国家公园
放下行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游猎之旅。对于摄影爱好者而言,占地约300平方公里的桑布鲁国家公园的地形更为多变,其中有几座造型特别优美的大山,为你拍摄的非洲画面提供美丽的布景。桑布鲁也生长着造型类似张开手掌的埃及姜果棕,它们随风摆动时,似乎在欢迎着不走寻常路的旅人。蜿蜒的棕水河缠绕着整个国家公园不放,滋润了这里的土地,也成了野生动物密集的地区。我们睁大眼睛特别留意格利威斑马,圆耳和细密的黑白条纹,让它看起来更为可爱。桑布鲁也是网纹长颈鹿、蓝脚索马里鸵鸟的家园,这些都是东非其他国家保护区难得一见的物种。
我们入住的Ashnil Camp度假村就在保护区内,甚至足不出户就能观赏到野生动物,一头大象经常来到度假村讨食物吃,吃完也“识趣”地和我们留留影。几只漂亮而笨重的犀鸟,一直往玻璃冲去,跌倒了甩甩头继续“冲刺”。这个度假村采用帐篷式的设计,一群猴子就经常在帐篷出没,乘机偷袭我们不小心遗留在阳台的食物。
百年前,肯尼亚一直是欧洲贵族们热爱的目的地,狩猎之旅也蔚然成风,然而现在一切已成往事,肯尼亚当局也清楚正是这些野生动物为他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外汇,因此1977年全国禁止猎杀野生动物。目前全国约有10%的土地受到法律保护,肯尼亚总统齐贝吉曾经试图将安博塞利国家公园降级为国家保护区,并受到舆论的批评,法院甚至裁定总统此举属于违法。
然而保护环境和野生动物的责任不应该只落在政府肩上,更多环保组织和当地社区也得积极参与,毕竟他们的子孙后代得永远在这里生活。在肯尼亚野生动物管理局和国际捐赠者的支持下,不少社区所拥有的大牧场也开放成私营的野生动物保护区,据称,超过7成的野生动物不在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内,因此民间的参与更决定了肯尼亚野生动物命运的未来,其中位于桑布鲁附近的莱瓦动植物保留地堪称其中最成功的私营保护区。
越野车驶入了位于肯尼亚北部的莱瓦动植物保留地,这一带也是著名的犀牛保护区,一望无际的非洲大草原,约40只长颈鹿在我们眼前跑过,扬起团团沙土,顿时,我对非洲的所有想象都得到了满足。
威廉王子睡过的床
经过两个小时兜兜转转的颠簸,位于半山腰的II Ngwesi度假村才出现了,谁吃饱了没事干要忍受这样的舟车劳顿?心里想着,车子就停下来了,30名穿着传统马赛服装的当地人在山脚下,舞动着身体哼着歌谣迎接我们。他们都是当地的马赛人,拥有并管理这家独特的奢华酒店,需要这番折腾的迎客方法也肯定吓坏过不少矜贵的旅人,然而威廉王子可爱死了这家度假村,来了8次,求婚的前一晚就住在这家酒店里。
旅游业很轻易地被视为洪水猛兽,游客正如蝗虫一样,所经之处随即成片荒芜,道德感重的旅人因此进退两难,热爱旅行又担心自己无心的行为会对一个目的地的生态、文化等造成破坏。这几年旅游行业中兴起的“负责任的旅行”似乎成了救命符,你去哪里并不重要,而怎样旅行才是关键。
这家获奖无数的酒店可谓社区旅游发展的最佳案例。度假村只有六个客房,由法国设计师设计,采用了当地的建材,天然的树干加上茅草编织而成的棚顶,整个度假村都没有直线条。房间设计更是巧妙,低矮的屋檐,能通风也能遮阳,没采用空调,但一点也不觉得热,你甚至能将大床推到阳台上,夜晚让漫天的星星伴你入眠。
入住于此,旅人不只能通过当地人的引导,感受到当地的文化及生态,酒店所得都用来发展及改善当地人的生活。8年前,当地社区获得一笔非牟利组织提供的发展经费,如果不妥善规划,这些钱很容易就被花完,但当地社区决定用来开一家顶级酒店,除了提供启动的经费之外,非牟利组织还提供专业的服务业培训等,因此虽然由马赛人当家作主,但酒店的服务等都十分到位。酒店经理带我们参观保育区内的村庄,那是一个传统的马赛人村庄,却是我们此行中看见的最干净的村子,自助自足让他们变得更有尊严。
肯尼亚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更是理所当然,II Ngwesi的成功,更让人看到旅游业若能和当地社区紧密结合,而不是建立在剥削当地资源的基础上,确实可以成为一股正面的力量,为当地社区带来看得见的明天。
拉穆群岛,封存的时间
离开了焦黄色的大地,我们往蔚蓝出发。肯尼亚北部沿岸有一串珍珠一样的小岛,此刻正值肯尼亚的冬季,但在拉穆岛,夏日永远不会结束。把身上多余的外套除下,夏日就会在你身上烙下印记,摇头摆脑的椰树紧紧依偎着蔚蓝海洋和洁白沙滩。所谓的度假,就是应该到拉穆岛,躺在树影下被一本书催眠,让甜美果汁滋润你的味蕾,眼前温柔的海则轻抚你的白日梦。
拉穆群岛由七座岛屿组成,位于肯尼亚东北部的海域,飞机降落于其中的曼达岛,满目湿润润的绿意,岛上却渺无人烟。曼达岛没有淡水供应,因此当地人都住在拉穆岛或泰特岛。闲步走到码头,对岸就是群岛中最著名的拉穆岛,岛上天际线矮矮的,楼房大多二三层楼高,由水中冒出来,船开得近一点,我们才清楚看见这座岛的斑驳和岁月。由珊瑚礁石垒成的房屋,刷得洁白的墙,清真寺的宣礼塔是小镇海拔最高的建筑物了,显示了宗教生活依旧是拉穆岛的主旋律,整个城市自18世纪至今面容未改,几乎封存在时间的胶囊里。200年前,拉穆岛在阿曼苏丹王朝的统治下,因象牙和奴隶贩卖而繁荣起来,镇上的华美楼房和深宅大院都是在那个时期建造的。
历史上拉穆岛是重要商贸驿站,公元9世纪,善于经商的阿拉伯人就定居于此,并带来宗教、饮食等文化,和当地非洲原住民的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斯瓦希里文化。当地人和本土肯尼亚人的习俗不同,房子也更具有阿拉伯特色。虽然这组群岛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但尚未有大量的游客来打扰它的宁静,来这里旅行的亚洲人不算多,但其实拉穆岛早在明代就和中国之间有贸易联系,15世纪郑和的船队途径此地,当地也出土了不少来自中国的瓷器,一些当地人则有着东方人的脸孔和特征,他们据说是随着郑和下西洋时,留在拉穆岛的水手的后代。
驴子是岛上最辛勤的居民
拉穆镇很热闹,在滨海的主要干道上,总有人在散步,更多的人在无所事事,看海闲聊似乎构成他们生活中的主要事务。小镇的广场,总坐满了当地人,在树荫下乘凉,卖水果的摊贩趁着生意的空档下棋,在这样的小岛生活着,自然懂得慢生活之道,不需要拼搏,人生自然到处风光明媚。
那热闹是让人觉得惬意的热闹,当然一切并非理所当然,不久后你也会发现岛上并没有汽车(其实岛上有两部车,一辆是行政专员用的越野车,一辆则是垃圾车),当地人要不步行,要不就依靠驴子代步。在逼仄以石头铺成的巷弄里和牵驴人擦肩而过,时光马上就倒流到中世纪,而当地人似乎对这样的生活方式十分满足。
为人类承担了主要工作的驴子,可是岛上最辛勤的居民。目前拉穆岛约有3000头驴子,自发展旅游业以来,游客也能骑着驴子观光浏览拉穆岛。岛上还有一个独特的驴子诊所(Donkey Sanctuary),庭院里总挤满了照料得妥当的驴子,一身油亮亮的灰毛和慧黠的大眼睛,有人细细照料。
驴子诊所由英国的非牟利组织创建,旨在保护岛上的驴子,除了免费提供兽医服务,还照料受伤、年幼、生病及年老的驴子,为驴子提供人道的福利,除了工伤外,驴子之间也会产生纠纷而受伤。
蔚成独特风景的民居
宛若迷宫一样的拉穆岛,方向感再好的人来到这里也必然要迷路,更何况迷路更好玩,总能找到一些意外的风景。一口爬满九重葛的老窗下,睡着一只肥大的猫咪,有人经过才慵懒地伸个懒腰,然后又回到酣梦里。由珊瑚礁石垒成的屋墙,老当益壮,时间并没有推倒它,而是添加了更多美丽的皱纹,那是传统就地取材式的建造方式,珊瑚石能快速地吸收水分,疏导过剩的雨水并起降温的作用,然而现代人造房子讲究快和方便,这类富有智慧的设计和手法也已经失传了。外表平凡无奇的深宅大院前总设有一些供当地人闲坐的石凳,看来拉穆岛人是真的懂得享受生活。门口最抢眼的装饰是一扇扇手工精细富有装饰性细节的大木门,走入房子才知道内有乾坤,这些传统民居都设有中央庭院,采光通风之余并种满了植物,岛上就有一个值得参观的民居博物馆,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外国人将这些老房子买下,重新装修成时尚精品酒店。
99%的当地人信奉回教,街上的男人蓄着长胡子,一身飘逸的长袍走路有风,不少当地妇女则裹着长及地面的黑色罩袍。当地人都不喜欢被拍照,因此“摄影大师”来到岛上,可要记得收敛一点。
来到碧海蓝天处,自然得投入它的怀抱。当地人的海上交通工具还是很传统的单桅帆船,这设计据说源自于阿拉伯人。几百年前,阿拉伯人就是靠着它们顺着洋流漂到拉穆岛,几百年后,这些帆船依旧是拉穆岛人最忠贞的伙伴。码头有不少船长会积极向你推销海上一日游,乘坐着慢悠悠的帆船出发,吹吹海风晒晒太阳潜潜水,归航时还能看见美丽的落日,那是一件令人惬意的事。
于是我们登上船开始了悠闲的一天。船长娴熟地扬起白帆,随即蓄满了强壮的风,一路由风护驾,轻松自在怡人。我们躺在甲板上悠悠然地看风景。岛的四周生长着美丽的红树林,林间经常可遇见当地渔民,都会亲切地向我们挥手问好。船长也兼任厨师,潜水后,一顿丰盛的当地佳肴就铺展在我们眼前,此时阳光已经变得更为温柔。
荒凉沙尘与梦想绿洲
当地牧民依旧延续几百年前的生活方式,牵着一群群的骆驼寻找迷失的绿洲而停留在此。眨眼间,你会以为自己到了美国的西部,在某一刻你会庆幸自己只是一个短暂的过客,然而还是有人爱上这里。20世纪最伟大的探险家之一威福瑞·塞西格,曾经把这里当作家,并认为北部城镇马腊拉尔是退休后最理想的隐居之地,虽然在我们这些凡人眼中,那地方只是个住着荒凉和沙尘的小镇。
为大地带来一抹抹生动色彩的是当地的桑布鲁人,肯尼亚北部最著名的国家公园桑布鲁就是以这一族群命名。桑布鲁人和马赛人的文化习俗十分相似,语言也能互通。我们到当地一个桑布鲁村庄游览,受到当地人热烈欢迎,一身艳丽服饰和首饰的桑布鲁人,随着节奏摆动或跳跃,是这块褐黄色大地上最灿烂的生命。以放牧维持生活的桑布鲁人以牛羊的数目来界定财富,他们的生活十分简单,成年男子经常得领着全副身家到水草丰美处放牧,女人就守着村庄,看家养儿,过着半游牧的生活,因此到处是家也不是家,房子都是以树枝和茅草随意盖成的,就是为了方便离开。然而现在为了孩子的将来,大部分的桑布鲁人都把村子安在学校附近。
游客依旧能轻易的在桑布鲁国家保护区内看见他们朝思暮想的五大野生动物,但由于交通不便,这个国家保护区不像马赛马拉或安博塞利一样得接待大量的游客,因此来到这里,你绝对不用担心草原上的交通阻塞。“除了五大之外,桑布鲁还是肯尼亚最容易看见花豹的地区,另外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不同,这里还能看见其他东非看不见的、在干旱地区生活着的动植物,包括长角羚羊等。”
桑布鲁国家公园
放下行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游猎之旅。对于摄影爱好者而言,占地约300平方公里的桑布鲁国家公园的地形更为多变,其中有几座造型特别优美的大山,为你拍摄的非洲画面提供美丽的布景。桑布鲁也生长着造型类似张开手掌的埃及姜果棕,它们随风摆动时,似乎在欢迎着不走寻常路的旅人。蜿蜒的棕水河缠绕着整个国家公园不放,滋润了这里的土地,也成了野生动物密集的地区。我们睁大眼睛特别留意格利威斑马,圆耳和细密的黑白条纹,让它看起来更为可爱。桑布鲁也是网纹长颈鹿、蓝脚索马里鸵鸟的家园,这些都是东非其他国家保护区难得一见的物种。
我们入住的Ashnil Camp度假村就在保护区内,甚至足不出户就能观赏到野生动物,一头大象经常来到度假村讨食物吃,吃完也“识趣”地和我们留留影。几只漂亮而笨重的犀鸟,一直往玻璃冲去,跌倒了甩甩头继续“冲刺”。这个度假村采用帐篷式的设计,一群猴子就经常在帐篷出没,乘机偷袭我们不小心遗留在阳台的食物。
百年前,肯尼亚一直是欧洲贵族们热爱的目的地,狩猎之旅也蔚然成风,然而现在一切已成往事,肯尼亚当局也清楚正是这些野生动物为他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外汇,因此1977年全国禁止猎杀野生动物。目前全国约有10%的土地受到法律保护,肯尼亚总统齐贝吉曾经试图将安博塞利国家公园降级为国家保护区,并受到舆论的批评,法院甚至裁定总统此举属于违法。
然而保护环境和野生动物的责任不应该只落在政府肩上,更多环保组织和当地社区也得积极参与,毕竟他们的子孙后代得永远在这里生活。在肯尼亚野生动物管理局和国际捐赠者的支持下,不少社区所拥有的大牧场也开放成私营的野生动物保护区,据称,超过7成的野生动物不在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内,因此民间的参与更决定了肯尼亚野生动物命运的未来,其中位于桑布鲁附近的莱瓦动植物保留地堪称其中最成功的私营保护区。
越野车驶入了位于肯尼亚北部的莱瓦动植物保留地,这一带也是著名的犀牛保护区,一望无际的非洲大草原,约40只长颈鹿在我们眼前跑过,扬起团团沙土,顿时,我对非洲的所有想象都得到了满足。
威廉王子睡过的床
经过两个小时兜兜转转的颠簸,位于半山腰的II Ngwesi度假村才出现了,谁吃饱了没事干要忍受这样的舟车劳顿?心里想着,车子就停下来了,30名穿着传统马赛服装的当地人在山脚下,舞动着身体哼着歌谣迎接我们。他们都是当地的马赛人,拥有并管理这家独特的奢华酒店,需要这番折腾的迎客方法也肯定吓坏过不少矜贵的旅人,然而威廉王子可爱死了这家度假村,来了8次,求婚的前一晚就住在这家酒店里。
旅游业很轻易地被视为洪水猛兽,游客正如蝗虫一样,所经之处随即成片荒芜,道德感重的旅人因此进退两难,热爱旅行又担心自己无心的行为会对一个目的地的生态、文化等造成破坏。这几年旅游行业中兴起的“负责任的旅行”似乎成了救命符,你去哪里并不重要,而怎样旅行才是关键。
这家获奖无数的酒店可谓社区旅游发展的最佳案例。度假村只有六个客房,由法国设计师设计,采用了当地的建材,天然的树干加上茅草编织而成的棚顶,整个度假村都没有直线条。房间设计更是巧妙,低矮的屋檐,能通风也能遮阳,没采用空调,但一点也不觉得热,你甚至能将大床推到阳台上,夜晚让漫天的星星伴你入眠。
入住于此,旅人不只能通过当地人的引导,感受到当地的文化及生态,酒店所得都用来发展及改善当地人的生活。8年前,当地社区获得一笔非牟利组织提供的发展经费,如果不妥善规划,这些钱很容易就被花完,但当地社区决定用来开一家顶级酒店,除了提供启动的经费之外,非牟利组织还提供专业的服务业培训等,因此虽然由马赛人当家作主,但酒店的服务等都十分到位。酒店经理带我们参观保育区内的村庄,那是一个传统的马赛人村庄,却是我们此行中看见的最干净的村子,自助自足让他们变得更有尊严。
肯尼亚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更是理所当然,II Ngwesi的成功,更让人看到旅游业若能和当地社区紧密结合,而不是建立在剥削当地资源的基础上,确实可以成为一股正面的力量,为当地社区带来看得见的明天。
拉穆群岛,封存的时间
离开了焦黄色的大地,我们往蔚蓝出发。肯尼亚北部沿岸有一串珍珠一样的小岛,此刻正值肯尼亚的冬季,但在拉穆岛,夏日永远不会结束。把身上多余的外套除下,夏日就会在你身上烙下印记,摇头摆脑的椰树紧紧依偎着蔚蓝海洋和洁白沙滩。所谓的度假,就是应该到拉穆岛,躺在树影下被一本书催眠,让甜美果汁滋润你的味蕾,眼前温柔的海则轻抚你的白日梦。
拉穆群岛由七座岛屿组成,位于肯尼亚东北部的海域,飞机降落于其中的曼达岛,满目湿润润的绿意,岛上却渺无人烟。曼达岛没有淡水供应,因此当地人都住在拉穆岛或泰特岛。闲步走到码头,对岸就是群岛中最著名的拉穆岛,岛上天际线矮矮的,楼房大多二三层楼高,由水中冒出来,船开得近一点,我们才清楚看见这座岛的斑驳和岁月。由珊瑚礁石垒成的房屋,刷得洁白的墙,清真寺的宣礼塔是小镇海拔最高的建筑物了,显示了宗教生活依旧是拉穆岛的主旋律,整个城市自18世纪至今面容未改,几乎封存在时间的胶囊里。200年前,拉穆岛在阿曼苏丹王朝的统治下,因象牙和奴隶贩卖而繁荣起来,镇上的华美楼房和深宅大院都是在那个时期建造的。
历史上拉穆岛是重要商贸驿站,公元9世纪,善于经商的阿拉伯人就定居于此,并带来宗教、饮食等文化,和当地非洲原住民的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斯瓦希里文化。当地人和本土肯尼亚人的习俗不同,房子也更具有阿拉伯特色。虽然这组群岛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但尚未有大量的游客来打扰它的宁静,来这里旅行的亚洲人不算多,但其实拉穆岛早在明代就和中国之间有贸易联系,15世纪郑和的船队途径此地,当地也出土了不少来自中国的瓷器,一些当地人则有着东方人的脸孔和特征,他们据说是随着郑和下西洋时,留在拉穆岛的水手的后代。
驴子是岛上最辛勤的居民
拉穆镇很热闹,在滨海的主要干道上,总有人在散步,更多的人在无所事事,看海闲聊似乎构成他们生活中的主要事务。小镇的广场,总坐满了当地人,在树荫下乘凉,卖水果的摊贩趁着生意的空档下棋,在这样的小岛生活着,自然懂得慢生活之道,不需要拼搏,人生自然到处风光明媚。
那热闹是让人觉得惬意的热闹,当然一切并非理所当然,不久后你也会发现岛上并没有汽车(其实岛上有两部车,一辆是行政专员用的越野车,一辆则是垃圾车),当地人要不步行,要不就依靠驴子代步。在逼仄以石头铺成的巷弄里和牵驴人擦肩而过,时光马上就倒流到中世纪,而当地人似乎对这样的生活方式十分满足。
为人类承担了主要工作的驴子,可是岛上最辛勤的居民。目前拉穆岛约有3000头驴子,自发展旅游业以来,游客也能骑着驴子观光浏览拉穆岛。岛上还有一个独特的驴子诊所(Donkey Sanctuary),庭院里总挤满了照料得妥当的驴子,一身油亮亮的灰毛和慧黠的大眼睛,有人细细照料。
驴子诊所由英国的非牟利组织创建,旨在保护岛上的驴子,除了免费提供兽医服务,还照料受伤、年幼、生病及年老的驴子,为驴子提供人道的福利,除了工伤外,驴子之间也会产生纠纷而受伤。
蔚成独特风景的民居
宛若迷宫一样的拉穆岛,方向感再好的人来到这里也必然要迷路,更何况迷路更好玩,总能找到一些意外的风景。一口爬满九重葛的老窗下,睡着一只肥大的猫咪,有人经过才慵懒地伸个懒腰,然后又回到酣梦里。由珊瑚礁石垒成的屋墙,老当益壮,时间并没有推倒它,而是添加了更多美丽的皱纹,那是传统就地取材式的建造方式,珊瑚石能快速地吸收水分,疏导过剩的雨水并起降温的作用,然而现代人造房子讲究快和方便,这类富有智慧的设计和手法也已经失传了。外表平凡无奇的深宅大院前总设有一些供当地人闲坐的石凳,看来拉穆岛人是真的懂得享受生活。门口最抢眼的装饰是一扇扇手工精细富有装饰性细节的大木门,走入房子才知道内有乾坤,这些传统民居都设有中央庭院,采光通风之余并种满了植物,岛上就有一个值得参观的民居博物馆,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外国人将这些老房子买下,重新装修成时尚精品酒店。
99%的当地人信奉回教,街上的男人蓄着长胡子,一身飘逸的长袍走路有风,不少当地妇女则裹着长及地面的黑色罩袍。当地人都不喜欢被拍照,因此“摄影大师”来到岛上,可要记得收敛一点。
来到碧海蓝天处,自然得投入它的怀抱。当地人的海上交通工具还是很传统的单桅帆船,这设计据说源自于阿拉伯人。几百年前,阿拉伯人就是靠着它们顺着洋流漂到拉穆岛,几百年后,这些帆船依旧是拉穆岛人最忠贞的伙伴。码头有不少船长会积极向你推销海上一日游,乘坐着慢悠悠的帆船出发,吹吹海风晒晒太阳潜潜水,归航时还能看见美丽的落日,那是一件令人惬意的事。
于是我们登上船开始了悠闲的一天。船长娴熟地扬起白帆,随即蓄满了强壮的风,一路由风护驾,轻松自在怡人。我们躺在甲板上悠悠然地看风景。岛的四周生长着美丽的红树林,林间经常可遇见当地渔民,都会亲切地向我们挥手问好。船长也兼任厨师,潜水后,一顿丰盛的当地佳肴就铺展在我们眼前,此时阳光已经变得更为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