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日本从二战的废墟上一路走来,不但实现了经济赶超,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而且其发展模式也成为东亚经济发展的典范。日本为什么能够创造经济奇迹?它的成功经验是什么?本文在对日本现代经济增长的研究中,总结出了三大成功经验,并提出了我国应该走工业化、信息化和创新型发展之路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工业化,信息产业,创新型国家,启示
1,以工业化为主导的现代经济增长
从日本现代经济增长阶段的一般历史进程来看,日本的现代经济增长一直是以工业化为主导,其工业化进程经历了初始时期、加速时期和成熟时期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内,由日本进入现代经济增长阶段时特定的初始条件所决定的工业化门道路,使其制造业结构和发展机制在各阶段内存在较大的差异。
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初期,是日本工业化发展的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轻工业快速发展并对制造业及工业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1877年,以纺织和食品两大产业为主体的轻工业在制造业中所占有的份额为68.6%,1900年进一步拉高到72.7%,期间轻工业在制造业增长中所作的贡献度达到75.2%,而重工业的构成比率1877年为13.6%,贡献度为13.0%。因此,这一阶段的工业化是以轻工业为主导的。
从20世纪初到1938年,是日本工业化的加速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前半段,轻工业继续快速增长,但是增长速度逐渐不断降低而且在制造业中所占有的份额也不断下降;进入后半期之后,由于重化学工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在制造业中所占有份额大幅度提高,后者代替前者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贡献者。在这一时期的后期,日本开始进入了重化学工业的发展阶段。
成熟时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重化学工业为主体的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增长,使日本最终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实现了在经济上赶超欧美发达国家的历史任务。这一时期被认为是日本工业化的最后完成阶段。也是其重化学工业化的实现阶段。日本这一时期的工业化可以看作是新兴重工业的发展时期,是针对由于战争导致的工业发展落后而开始的又一轮经济赶超。
对我国的启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工业体系逐步完善,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工业在推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更应该抓住工业化这一发展的主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振兴民族经济。从根本上说,工业化过程就是伴随科技进步,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的过程。所以首先要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其次要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同时,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处于工业中心地位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是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必须深刻认识到,没有自己强大的制造业,不用先进的制造业武装、改造各个产业,提升它们的装备和生产技术水平,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因此,大力振兴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既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
2,信息产业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巨大作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产业一直是日本发展最快的产业部门。信息产业的发展对日本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带动了日本经济复苏。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大多数产业发展停滞或发展缓慢的情况下,信息产业就成为支撑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又直接带动了2002年以来的景气复苏。2003-2005年,日本经济实际增长率分别为1.4%、2.7%和1.9%,其中信息产业实现的经济增长分别为0.7%、1%和0.9%。可见,信息产业对失去景气复苏的贡献最大,已成为左右日本经济再发展的关键。
其次,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元大幅度升值以来,日本政府就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方针,引导企业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高附加价值产业,淘汰劳动密集型和资源、能源消耗型的低附加值产业。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有力地配合了日本政府的政策方针,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现在,不仅信息产业已成为日本第一大产业部门,而且信息通信设备、器材制造业也迅速发展成为最重要的制造业部门。
再次,从现阶段来看,信息产业发展主要是信息通信设备、器材制造业、信息服务业、信息通信和通讯业等产业的发展,信息化主要是企业信息化、政府信息化、家庭信息化以及社会信息化(包括金融保险、医疗、教育等社会服务领域的信息化)的发展。
对我国的启示:观察一些经济长期维持高速增长的国家,无不是依赖高技术不断地渗透到传统产业而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信息产业不仅自身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发展最迅速、规模最大的产业,同时信息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还体现在信息产业能够对传统产业起到改造作用进而提高传统产业的生命力。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相关政策建议:
第一,增加信息技术研发费用,提高核心技术研发和创新。从美日韩等信息产业发展较好的国家的经验分析中可以发现,研发投入占本国GDP比重都大于3%,相比之下我国信息产业的研发费用相对较少。因此,要建立公共科研基金,提高对新产品研发的风险投资支持,完善高校等科研机构与企业的互动机制,加大对信息技术研发的投入。
第二,加大相关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发展。信息产业已成为高增长、高产出的支柱性和战略性产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拉动性很大。因此要增强政府在信息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导向作用,通过实施合理的产业倾斜政策和财政税收政策,逐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信息产业的关键环节的扶持力度。
第三,完善法律体系,鼓励技术研发多方合作。完善法律体系,保护知识产权,加强国际合作,利用贸易、人才想进等手段吸引国外智力成果,以促进大学、企业、科研机构等之间的相互合作。 第四,重视制定人力资源培养,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是一国经济发展、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根本途径,人力资源开发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可靠保障。
3,走向21世纪的立国战略——创新立国战略
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政府推行了“加工贸易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80年代又提出 了“技术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90年代特别是21世纪以来,面临日本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课题,日本政府在1995年把技术立国战略提升为“技术创新立国”战略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创新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为实施技术创新立国战略,日本政府根据《科学技术基本法》,先后制定了《第一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1996-2000年)、《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01-2005年)、《第三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06-2010年)。
日本政府在连续实施10年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实施技术创新立国战略的基础上,又着手制定创新立国战略的长期指导方针。2007年5月25日,日本政府召开了吸收民间有识之士参加的“创新25战略会议”,以2025年前的创新为目标,讨论了“创造未来,向无限可能挑战”的长期战略指针——《创新25》。
对我国的启示:从日本的创新立国战略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创新是一个国家保持活力的不竭动力。在21世纪的世界竞争中,我们必须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目前,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还比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有的比例还不高,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新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科学研究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
特定的国情和需求,决定了我国不可能选择资源型和依附型的发展模式,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粗话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巨大资源需求和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是不可能随的。提高创新能力,真正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非常迫切的重大战略选择。我国已经进入必须更多的依靠“科技进步创新失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
参考文献
[1]刘昌黎.现代日本经济概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张季风.日本经济概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崔岩.日本的经济赶超[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4]王鹏飞.信息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D].山东大学,2006.
[5] 吴茜.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兰州大学,2008.
关键词:工业化,信息产业,创新型国家,启示
1,以工业化为主导的现代经济增长
从日本现代经济增长阶段的一般历史进程来看,日本的现代经济增长一直是以工业化为主导,其工业化进程经历了初始时期、加速时期和成熟时期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内,由日本进入现代经济增长阶段时特定的初始条件所决定的工业化门道路,使其制造业结构和发展机制在各阶段内存在较大的差异。
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初期,是日本工业化发展的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轻工业快速发展并对制造业及工业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1877年,以纺织和食品两大产业为主体的轻工业在制造业中所占有的份额为68.6%,1900年进一步拉高到72.7%,期间轻工业在制造业增长中所作的贡献度达到75.2%,而重工业的构成比率1877年为13.6%,贡献度为13.0%。因此,这一阶段的工业化是以轻工业为主导的。
从20世纪初到1938年,是日本工业化的加速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前半段,轻工业继续快速增长,但是增长速度逐渐不断降低而且在制造业中所占有的份额也不断下降;进入后半期之后,由于重化学工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在制造业中所占有份额大幅度提高,后者代替前者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贡献者。在这一时期的后期,日本开始进入了重化学工业的发展阶段。
成熟时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重化学工业为主体的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增长,使日本最终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实现了在经济上赶超欧美发达国家的历史任务。这一时期被认为是日本工业化的最后完成阶段。也是其重化学工业化的实现阶段。日本这一时期的工业化可以看作是新兴重工业的发展时期,是针对由于战争导致的工业发展落后而开始的又一轮经济赶超。
对我国的启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工业体系逐步完善,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工业在推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更应该抓住工业化这一发展的主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振兴民族经济。从根本上说,工业化过程就是伴随科技进步,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的过程。所以首先要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其次要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同时,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处于工业中心地位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是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必须深刻认识到,没有自己强大的制造业,不用先进的制造业武装、改造各个产业,提升它们的装备和生产技术水平,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因此,大力振兴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既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
2,信息产业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巨大作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产业一直是日本发展最快的产业部门。信息产业的发展对日本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带动了日本经济复苏。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大多数产业发展停滞或发展缓慢的情况下,信息产业就成为支撑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又直接带动了2002年以来的景气复苏。2003-2005年,日本经济实际增长率分别为1.4%、2.7%和1.9%,其中信息产业实现的经济增长分别为0.7%、1%和0.9%。可见,信息产业对失去景气复苏的贡献最大,已成为左右日本经济再发展的关键。
其次,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元大幅度升值以来,日本政府就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方针,引导企业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高附加价值产业,淘汰劳动密集型和资源、能源消耗型的低附加值产业。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有力地配合了日本政府的政策方针,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现在,不仅信息产业已成为日本第一大产业部门,而且信息通信设备、器材制造业也迅速发展成为最重要的制造业部门。
再次,从现阶段来看,信息产业发展主要是信息通信设备、器材制造业、信息服务业、信息通信和通讯业等产业的发展,信息化主要是企业信息化、政府信息化、家庭信息化以及社会信息化(包括金融保险、医疗、教育等社会服务领域的信息化)的发展。
对我国的启示:观察一些经济长期维持高速增长的国家,无不是依赖高技术不断地渗透到传统产业而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信息产业不仅自身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发展最迅速、规模最大的产业,同时信息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还体现在信息产业能够对传统产业起到改造作用进而提高传统产业的生命力。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相关政策建议:
第一,增加信息技术研发费用,提高核心技术研发和创新。从美日韩等信息产业发展较好的国家的经验分析中可以发现,研发投入占本国GDP比重都大于3%,相比之下我国信息产业的研发费用相对较少。因此,要建立公共科研基金,提高对新产品研发的风险投资支持,完善高校等科研机构与企业的互动机制,加大对信息技术研发的投入。
第二,加大相关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发展。信息产业已成为高增长、高产出的支柱性和战略性产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拉动性很大。因此要增强政府在信息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导向作用,通过实施合理的产业倾斜政策和财政税收政策,逐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信息产业的关键环节的扶持力度。
第三,完善法律体系,鼓励技术研发多方合作。完善法律体系,保护知识产权,加强国际合作,利用贸易、人才想进等手段吸引国外智力成果,以促进大学、企业、科研机构等之间的相互合作。 第四,重视制定人力资源培养,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是一国经济发展、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根本途径,人力资源开发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可靠保障。
3,走向21世纪的立国战略——创新立国战略
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政府推行了“加工贸易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80年代又提出 了“技术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90年代特别是21世纪以来,面临日本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课题,日本政府在1995年把技术立国战略提升为“技术创新立国”战略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创新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为实施技术创新立国战略,日本政府根据《科学技术基本法》,先后制定了《第一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1996-2000年)、《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01-2005年)、《第三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06-2010年)。
日本政府在连续实施10年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实施技术创新立国战略的基础上,又着手制定创新立国战略的长期指导方针。2007年5月25日,日本政府召开了吸收民间有识之士参加的“创新25战略会议”,以2025年前的创新为目标,讨论了“创造未来,向无限可能挑战”的长期战略指针——《创新25》。
对我国的启示:从日本的创新立国战略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创新是一个国家保持活力的不竭动力。在21世纪的世界竞争中,我们必须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目前,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还比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有的比例还不高,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新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科学研究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
特定的国情和需求,决定了我国不可能选择资源型和依附型的发展模式,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粗话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巨大资源需求和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是不可能随的。提高创新能力,真正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非常迫切的重大战略选择。我国已经进入必须更多的依靠“科技进步创新失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
参考文献
[1]刘昌黎.现代日本经济概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张季风.日本经济概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崔岩.日本的经济赶超[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4]王鹏飞.信息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D].山东大学,2006.
[5] 吴茜.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兰州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