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别把垃圾回收当小事

来源 :出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123z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论是哪个国家,也不论是什么人,都离不开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只要你活着,不论质量好与否,一生都离不开讨厌的垃圾。时下,不管穷国还是富国,垃圾分类都在成为世界性的潮流。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又是垃圾的受害者,但我们更应是垃圾公害的治理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垃圾分类来战胜垃圾公害。笔者到澳大利亚,目睹人家的垃圾回收,不能说不是我们借鉴的榜样。


  澳大利亚居民家中都有三只带轮子可移动的垃圾桶,是关有部门配发的,各种生活垃圾按照“可以回收利用”(黄色)、“绿色生活垃圾”(绿色)和“不可再生利用”(红色)分成三种,被大家自觉地放置于不同的垃圾桶,并且在不同的时间进行回收。回收的时间,是按一本“垃圾日历”来循环的,这本日历上面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日子被标注上“红、蓝、黄”三种不同的颜色,这种颜色象征着“当天收集不同的垃圾”,你必须在前一天的晚上或当天起大早将这相同颜色的垃圾桶拖放到居家附近的马路旁边去或指定的位置。下午,你自己再将已经清空的垃圾桶拖回到自己家原来堆放垃圾桶的地方。在每个居民小区,各类垃圾要送到指定地点,社区管理部门向每个家庭定期提供可循环使用的多层垃圾袋,家庭处理不了的有机物每周有专人至少收集一次。乱扔垃圾如被发现后要付出“惨重的代价”,高达1500澳元(1澳元约合6.5元人民币)的罚款就是其中之一。
  在澳的华人都有扔垃圾的复杂体会,他们说,为了防止被罚款,不妨先仔细阅读政府发的垃圾分类小册子,那上面用英、中、韩等6种文字讲了垃圾分类细则、条条框框及注意事项。刚开始来澳时都怕搞错,特别是来澳探亲的老人,晚上还得叫子女检查一遍,确认一下是否分错。时间长了,扔垃圾自然就会得心应手,习以为常,也就错不了了。像黄盖回收桶装的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如废纸、玻璃瓶、铝、铁罐、硬式塑料瓶等(但不能有塑料袋、泡沫塑料、衣物等,回收的瓶子要冲洗干净);绿盖回收桶可装“绿色生活垃圾”,如花园里的剪草、树叶;红盖垃圾桶装的是“不可再生利用”的垃圾,如一般的生活垃圾都属于这个范畴。不论是哪种垃圾,最好是在回收前一天晚上推到路边,因为回收垃圾的车辆来的一般都较早。
  对丢弃而无法放入垃圾桶中的大型废弃物,政府也提供回收服务,包括可再利用的废物,如家电、家具、床垫、地毯、玩具、树干等;不可再利用的废物,如建筑材料、沙土、汽车零件、电池、轮胎、煤气罐等。这些废物要按金属、花园植物、家用废物在路边分开摆放,分别由三辆不同的卡车收集。卡车备有自动压缩设备,再大的物件压缩后都不会太占空间。每次轮到小区收集大型废物时,路边摆出的林林总总的废物真的蛮为壮观:床垫、沙发、柜子、各类家电、儿童玩具,不少东西还很新很干净,家电上有时会附着可以正常使用的纸条,意在提示有需要者可以取走。其实,这些扔出的物品,不论谁需要,都可以拿走。
  笔者仔细观察过,那些沙发、床、席梦思、电脑、打印机、座椅等,看上去质地都很不错。那些沙发多是样式过时而已,少说也有六成新。有些“席梦思”还蒙着非常整洁的布罩,这就可以明确地说明当地居民在舍弃这些物件的时候,非常希望有人能够看中“曾经属于自己的物品”,继续为他人服务。据说,刚移民到澳大利亚又是租房住的埃及留学生或多或少都捡拾过这些物品,没人嘲笑你,政府也提倡叫有需要的人拿走。笔者通过观察和询问,原来澳大利亚不论哪个城市,很少有靠拾荒为生的人,要与我们国家收废品的大军相比,看来这还是个冷门职业。
  红盖的生活垃圾每周收集一次,绿、黄盖的垃圾隔周收集一次,大型废弃物每年回收5-6次。如果不按规定丢弃废物,政府的处罚会毫不客气。对于垃圾分类回收违规的处罚,澳大利亚各州(澳大利亚有六个州和两个领地)不尽相同,有些州还设有专门的环境法院。以昆士兰州为例,一般的乱扔废弃物行为,可罚200澳元,如果被起诉到法院则可能被罚2000澳元。不符规定,倾倒危险废物,如在操场上乱扔玻璃,在干草地上乱扔烟头,危及到人身、野生动物和财产的行为,个人可被罚400澳元,单位可被罚1600澳元,如被起诉到法院,则可能被罚4000澳元。对于乱扔超过200升的垃圾,个人可能被罚1650澳元,单位可能被罚6600澳元,如果个人或单位的行为被起诉到法院,该行为被指控成立的话,则最高可处罚16500澳元。政府还鼓励老百姓对违规者积极举报,难怪澳大利亚城市街道总是干干净净。
  不过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政府收垃圾不是白帮你打工的,每月每户要交几十元清洁费,居民们扔垃圾是得付费的,每个季度的开支在150澳元左右。
  澳大利亚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国家,不论是哪座城市都是蔚蓝的天空、新鲜的空气、绿化的公园和干净的市容、街道。澳大利亚的公共场所固然整齐干净,就是人民居住的住宅区一样是鸟语花香、绿茵遍地。笔者拍摄到收垃圾的日子,住宅区的街道两旁处处可见挨家挨户排列整齐的垃圾箱,统一发放的垃圾箱旁边则有装塑料、玻璃瓶罐的废物回收箱,然后还有包扎好的报纸杂志与广告,这些都有待负责清理垃圾工作人员的收集走。这种景象使人对澳大利亚人民奉公守法维护环境清洁的态度以及井然不紊、分门别类的废物回收制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他文献
从不同的站下车,得到不同的结论,对同一个城市。昨天嫌弃它鄙视它,今天热爱它赞美它。  一枚硬币的两个面,有多少人能看全?  女儿对旧金山的第一印象糟糕至极。她一边提心吊胆地走着,一边对我说:“妈妈,加拿大这么安全,我可不敢到美国来上大学了。有奖学金也不来!”  也难怪,生命是无价的,奖学金是有价的,用有价的奖学金换来的是无价的生命面临危险,无论怎么算都不划算。  女儿高等数学不见得出色,基本的算术
期刊
素有“南半球之星”美誉的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之国,不仅有“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之称,而且由于其物种特有性极高,使得澳大利亚占有极其优越的自然禀赋。但同时,由于气候干旱且蒸发量大,澳大利亚又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国家,2/3的国土处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带,使得几乎整个澳大利亚大陆都经常受到干旱的威胁。因此,对于澳大利亚政府和人民来说,珍惜水资源,不但是公民的义
期刊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移民海外,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第三次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潮”。富裕阶层和知识精英正成为新一轮移民的主力军,移民人口的组成日益偏向中产阶级。这些在国内生活得相当不错的新移民,在新的环境下会遭遇什么样的挑战,能否重新开启美好生活的大门,在异乡活出自己闪亮的style呢?  难以躲过的语言关  当新移民搭乘长途客机漂洋过海,踏上令人既兴奋向往,却又彷
期刊
2006年2月23日,我顺利地通过了续签,拿到了科廷大学的通行证,心里万分高兴和轻松。有很多人已开学了,我还有几天的假期,有点空闲,心里跃跃欲试的,何不去校园里一睹芳容呢?前段时间,因为报考雅思、交学费我也来过科廷,但每次脚步匆匆,只来得及惊鸿一瞥,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它来一次亲密接触。  早晨我舒舒服服睡到9点,伸个懒腰,起床给自己简单弄点吃的,估摸一下时间,就出去坐公车。这个时刻,车上人很少,大约
期刊
有心做好事,反被警察罚  2010年初秋的一天,天高云淡,秋意浓浓,我在德国费力信电子公司下班后,自驾车一边欣赏街景,一边在心中盘算如何度过一个浪漫而有意义的周末。  忽然,一阵电话铃声打断了我的思索。接通手机一听,原来是好友张志辉先生在路途之中汽车抛锚,向我求救。  同在异国打拼,一听说是张志辉先生车子出事,我立刻调转车头,并在街边一商店购买了一根绳子,往张志辉先生的出事地点赶去。  张志辉来自
期刊
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王登基60周年等一系列活动使老牌工业国家、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再度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这一年,英国边境管理局对赴英留学生推出了一系列新政:用有条件式三年工作签证(Tier2)代替原来的无条件申请两年工作签证(PSW);生活费标准明确为伦敦地区每年9万人民币,非伦敦地区每年7.2万元人民币;赴英留学生至少要达到雅思4.0分(各项不低于4.0分)方可申请英国签证;
期刊
颜金尧,1995年7月毕业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获学士学位,1998年7月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获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从事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通信相关科研和教学工作至今, 其间在职学习获得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博士学位,于2003年7月至2004年,2006年至2008年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 Zurich)从事学术访问和博士后研究工作。  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流媒体网络、下一代网络、
期刊
爱米要走了,我先生起来和她拥抱,当他们彼此相拥的瞬间,感恩、感动、感慨,百感交集强烈冲击着我的心,我的眼睛湿润了。  爱米,12岁就在台湾卖春,曾经是美国的乞丐,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我先生,走遍世界40多个国家,所到之处,无不受人尊敬,洛杉矶慈善救助中心的高级总裁和慈善事业咨询专家。学历、名誉、社会地位差距如此巨大的两个人,真诚相待,犹如好朋友一般。这一幕,“尊重和平等”的真实体现对我这个刚到美国的
期刊
1. 标准化考试高分并不是录取保证  几乎所有常春藤名校都一致同意,考试的高分并不能够担保学生被学校录取。只要能够达到该校的分数要求范围,就有资格成为该校的录取的考虑对象。但如果分数过低,低于学校的期待范围,大多数情况下会丧失被该校考虑的机会。  在向多名招生官直接询问后,得出了几乎统一的答案。“分数仅仅是一个门槛,迈入之后不再回头。”但招生官也不否认,考试高分确实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录取机会。在学生
期刊
5月底,课基本都讲完了,进入了考试前最后的复习阶段。校园里,草坪上、河边、台阶上,到处都是埋头复习的学生。图书馆里更是人满为患,一座难求,除非起个大早。很多学生已经把兼职工辞了,毕竟谁都担心,考不过就惨了。  课程快结束的时候,我列了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如某天的上午8点到11点复习金融概念,11点到下午1点练习上机操作,2点到5点做数学经济的习题,等等。从早上8点到夜里12点排得满满的。忍痛告别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