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中证据规则和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运用

来源 :大经贸·创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li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庭审中法官应对双方提交的证据作全面、综合审查,在当事人提交的证据相互矛盾或者不足以查清案情事实的情况下,法官应合理运用证据规则及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对案件做出裁判。案例,原告在最后一次庭审中出示的证据,使得案件事实又难以查清,后法院依据证据规则作出相应判决。
  【关键词】 证据规则 举证责任 事实不清的状态
  一、基本案情
  原告诉称:被告向原告累计借款30万元,于2014年1月29日向原告出具借条一份,并承诺该借款分三年还清,但被告未归还。原告求被告及时归还借款本息,但被告未履行还款义务。
  被告答辩称:原告帮助联系第三人向被告出借借款,被告按照原告建议,先写好欠条,但该欠条出借人部分先行空着,待落实好出借人再行补上。后原告方联系未果,被告的借款意思表示也相应放弃,被告基于信赖,亦相信了原告将空白欠条已经撕毁的事实。原告并未出借该款项,请求驳回原告诉请。
  法院经审理查明:2014年1月29日,原告与被告被告就双方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进行结算,被告被告于同日向原告出具欠条一份,欠条出具后当天,被告向原告的银行账户转账180000元。后被告于2014年3月29日向原告银行账户转账110000元。原告在最后一次庭审结束前又向法院出具一份书面材料,载明:“另外:注:到2014年3月30日还什壹万元整。”原告声称该材料为从上述欠条中裁剪下来,与上述欠条原为完整内容。
  法院判决:被告支付原告原告款项190000元并驳回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裁判后,原告提出上诉,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后原告对中院判决不服,申请再审,高级人民法院于作出裁定驳回原告的再审申请。
  二、争议焦点
  本案的争议焦点为,原告向被告主张的还款事实是否成立原告诉称,被告實际结欠其款项其实为590000元,扣除2014年1月30日被告归还的180000元及2014年3月29日归还的110000元,被告尚欠原告共300000元,其中有原告提供的欠条及录音资料为证。被告辩称,原告诉称被告共实际结欠其款项共590000元无事实依据,原告只提供了一份300000元的欠条。该欠条于2014年1月30日形成,原告亦认可该欠条形成在前,当天被告归还180000元在后,另原告在最后一次庭审结束前突然拿出从上述欠条中裁剪下来的书面材料,原告亦认可此材料与上述欠条原为完整内容,而该书面材料也恰恰证明被告已归还了110000元的事实。综上,被告已经归还了该欠条上的欠款共290000元。原、被告就双方债权债务于2014年1月30日进行核对并由被告被告向原告出具欠条,欠条出具后被告当日向原告转账180000元,此不能认定为归还该欠条中的款项。另原告认为被告被告于2014年3月29日归还的110000元也是欠条外的款项,原告提供的录音资料只是对双方债权债务的再确认过程。原告认为被告在录音资料中已经明确了所欠款项,故上述110000元理应计算在欠条之外。但结合原告最后一次庭审结束前提供的书面材料及原告对此所作的解释和被告于2014年3月29日银行转账给原告110000元的事实,此与原告提供的录音资料所要证明的内容存在矛盾。根据证据规则,书证的证明力一般大于视听资料,因此,根据原告提供的从欠条上裁剪下来的书面材料、欠条及被告转账的事实,被告出具欠条在前,转账在后,而原告后提供的书面材料备注内容为到2014年3月30日还110000元,亦基本与欠条上所述的300000元分三年返还的内容相吻合,故可认定被告向原告转账的110000元确为归还上述欠条中的款项。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八条第二款的规定和“举重以明轻”的法律规则,本案原告方自己出具的相关证据已使本案的待证事实真伪不明,故更应认定该事实不存在。综上,关于该110000元,应从原告主张的300000元中予以扣除。
  三、案情分析
  本案中涉及到的问题在于:1、不同证据材料之间证明力大小如何判断;2、当案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时,法官如何通过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做出裁判。
  1、不同证据材料之间的证明力大小如何判断。
  《民事诉讼法》对视听资料证据效力直接规定只有两条,《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证据有下列几种……三视听资料……”。《民事诉讼法》第71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视听资料,应当辨别真伪,并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这两条规定相当粗糙,对视听资料证据的合法性,视听资料证明力大小以及视听资料证据效力的审查判断的具体规范毫无涉及。
  1997年7月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第27条规定,视听资料的证明力一般低于物证、历史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规定》第28条进一步规定,没有其他证据印证并有疑点的视听资料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上述两条规定第一次针对视听资料的证明力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也确定了物证、书证、鉴定结论的证明力大于视听资料的原则。
  2001年12月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3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存有疑点的视听资料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第77条规定,人民法院就数个证据对同一事实的证明力可以依照下列原则认定二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者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这两条规定是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第27条、28条的规定的重申,弱化了视听资料的证明力。
  本案中,原告认为被告在录音资料中已经明确了所欠款项,故110000元理应计算在欠条之外,但结合原告最后一次庭审结束前提供的书面材料(从欠条上裁剪下来的内容)及原告对此所作的解释和被告于2014年3月29日银行转账给原告110000元的事实,与原告提供的录音资料所要证明的内容存在矛盾。根据书证的证明力一般大于视听资料,故可以认定被告向原告转账的110000元确为归还上述欠条中的款项的事实。   2、当案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时,法官如何通过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做出裁判。
  鉴于人们认识手段的不足以及认识能力的局限,在每一个诉讼中都可能会出现法官无法获得确信的情况。而当法官对重要的事实主张是否为真不能认定时,也有义务对案件做出裁判而不能拒绝裁判。因此,法官必须借助并合理确定举证责任以作出公正的判决。
  《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在较长时间里,存在僵化理解和适用这一法条的问题,即不问事实主张可以被归入哪个请求权基础的构成要件要素,而只看该事实主张是由谁提出的。通过这种僵化理解,主观证明责任与客观证明责任之间的联系被拦腰斩断了。虽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人们总是会主张对自己有利的事实,于是就存在着与相关构成要件要素的天然联系,但是在一些情况中,因为当事人作出了相反的事实主张,而这个事实主张可以被归入哪一个构成要件要素又被忽略,这样就导致了谁主张谁举证的实践困局。
  《民诉法解释》第90条第二款规定:“在作出判决前,当事人未能提供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的后果。”第108条第二款规定:“对一方当事人为反驳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所主张事实而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经审查并结合相关事实,认为待证事实真伪不明的,应当认定该事实不存在。” 这两条确定了在事实真伪不明时,应当适用举证责任分配规则。
  本案中,原告在最后一次庭审中出示了从借条上裁剪下来的证据,载明:“另外:注:到2014年3月30日还什壹万元整。”原告声称该材料为从欠条中裁剪下来,与欠条原为完整内容。被告认为原告出示的该份证据,可以证明被告于2014年3月29日转账的110000元用于归还该欠条。根据《民诉法解释》第108条第二款,原告對对被告享有债权负有举证责任,被告虽然未能提出反驳原告主张的证据,但是被告利用原告自己提交的证据提出反驳,使得原告对被告是否享有110000元债权这一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故这一待证事实应当认定为不存在。然而,本案在适用《民诉法解释》第108条第二款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该款规定的是“一方当事人为反驳……而提供的证据”,即应当由提出反驳的一方提交证据,在本案中但是让待证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状态的证据却是由原告提交的,本案认定待证事实不存在,则是根据“举重以明轻”的法律规则,原告自己出具的相关证据使本案的待证事实真伪不明,故更加应当认定该事实不存在。
  通过对证据规则和举证责任的把握,在一些证据繁琐且相互矛盾,或者证据足以证明待证事实的情况下,有利于法官在审理中抓住争议焦点、查清事实,也有助于推进庭审进程、提高效率,更能够规制法官心证评价、实现程序正当。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主义思想是值得研读的,虽然党总是提倡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但是我却没有真正去读马克思的作品,所以研究生课程开设了《资本论》其实在补我之前落下的作业。《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马克思在书中所论述的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等方面的知识,自己只是在上学的时候在政治经济学课程中学习过,但是听了老师对《资本论》的讲解后,体会很深,收获很大。规律具有普遍性,马克思认为抽象
期刊
【摘 要】 在中国的厉史文化中,鬼文化自始至终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即使是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在一些偏远之地、经济文化落后的地方,受认知所限,人们对于鬼仍怀着敬畏之心。本文将从《说文解字》中的鬼部字着手,以探求远古先民对于鬼的认识,以及鬼文化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 鬼 鬼部字 鬼文化 文化意义  在中国古代的社会中,鬼文化深入到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
期刊
【摘 要】 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用型大学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积极利用资源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的应用型创新人才,这需要训练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大学教育则需要优化课称设计,将教学质量落实到课程层面才具有实际效果。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教育模式 创新 实践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根本属性和本质特点是专业性应用,异于学科型或者职业型专业教育的“本质规定性”在于,这类教
期刊
伴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政工师的地位彰显出很关键的作用。政工师的个人素质修养与工作有着很大的关联。所以, 对于政工师的自身修养与工作单位的发展有着必要的联系。  一、当前政工师存在的问题  政工师在单位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作为政工师而言, 其自己的修养和单位今后的发展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但是, 就当前的政工师来说, 他们自己的素养方面也是有着许多的问题的, 急需要进一步提升。  (一)
期刊
【摘 要】 解放前,摩梭人的家庭手工业既能满足母系家庭生产生活需要,又是茶马古道上畅销的民族特色商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摩梭传统的手工纺织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伴随而来的是现代化的冲击和传统文化的消逝。以旅游业为契机,摩梭手工纺织传承人阿七独支玛下决心恢复传统手工纺织并传承传统文化,但面对机械化的高速运转和互联网的高效便捷的时代,一个传统摩梭妇女是束手无策的,大学毕业的儿子所做的也
期刊
【摘 要】 民艺是民间文化的灵魂,特色鲜明、风格独特,技艺独到精湛,内涵寓意美好。在现代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民艺面临着如何继续传承和发展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民艺和现代设计的融合和发展模式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研究,分析总结出民艺与现代设计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新形式。  【关键词】 民艺传承 现代设计 融合与创新  一、民艺在现代设计中活跃长存的原因  1、民艺来源于民间,是民间文化的灵魂。其形形色色的种类
期刊
【摘 要】 活性粉末混凝土是由水泥、砂浆及一些掺合料组合而成,具有很高的抗压强度及很好的质量,是高强混凝土的其中一种。但是活性粉末混凝土抗脆能力很差,许多学者为解决这个问题尝试了许多不同的加固措施,以外套钢管与掺加钢纤维最为常见。活性粉末混凝土由于自身具有良好的性能多应用于需要承受较大载荷的工程之中,但是相关的计算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 活性粉末混凝土 配合比 套箍系数 应用  前 言
期刊
【摘 要】 江西传统民居作为文化的物化形态,融合了江西人实用、审美、情感三位一体的独特建筑美学观,受到自身地域文化和环境条件的作用,形成了差异较大的建筑风貌。本课题立足江西,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指导,对江西传统民居形态挖掘,并结合授课专业学生特点将赣派传统民间建筑融合在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探索传统民居演绎出新的空间形式。  【关键词】 空间设计 传统民居 教学  1引言  现代民居建筑与传统民居
期刊
【摘 要】 本文主要探究格式塔视角下李煜诗词的意象,首先对格式塔视角下李煜诗词意象中的邻近性进行分析。其次分析了“异质同构”下意象群的阶段性,最后分析了格式塔视角下李煜诗词意象的翻译分析,包括“西楼”、“月”、“梧桐”、“深秋”的意象的分析。在翻译李煜诗词中的意象,意象的翻译要在保证忠实原文基本内容的情况下,最大限度还原原文的意象使用所体现出的美感。  【关键词】 格式塔理论 李煜诗词 意象  引
期刊
【摘 要】 汽车营销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很多汽车销售人员在工作中都会遇到各种难题与困惑,想要做好汽车销售工作,不了解自己,不理解他人,不明白客户购买行为背后的动机与需求,是难以完成汽车销售任务的。  本文从教学模式出发,主要探讨在教学中如何应用心理沙盘的方法让学生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学会与人配合与沟通,为后续职业规划与职业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汽车营销 教学模式 沟通 职业发展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