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规模地下流体注采常诱发微地震,甚至是地面破坏性地震.为探讨多类型流体注采工程诱发地震发育位置、诱震时间、影响范围及触发机制,本文系统综述4类典型的流体注采工程(废水深井注入、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油气开采、深层地热能开发)诱发地震事件的案例;并重点针对深部地热能开发,总结诱发的最大地震震级的确定方法,以及降低诱发地震风险面临的挑战等.结果表明:中国的深部高温地热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可利用多种观测手段(震法、电法、磁法等)获取多尺度地球物理信息,并利用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逐渐认识诱发地震主要因素和地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 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 石油工程学院,克劳斯塔尔–采勒费尔德 38678;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规模地下流体注采常诱发微地震,甚至是地面破坏性地震.为探讨多类型流体注采工程诱发地震发育位置、诱震时间、影响范围及触发机制,本文系统综述4类典型的流体注采工程(废水深井注入、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油气开采、深层地热能开发)诱发地震事件的案例;并重点针对深部地热能开发,总结诱发的最大地震震级的确定方法,以及降低诱发地震风险面临的挑战等.结果表明:中国的深部高温地热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可利用多种观测手段(震法、电法、磁法等)获取多尺度地球物理信息,并利用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逐渐认识诱发地震主要因素和地震发育位置及大小的对应关系;可利用断层和隐伏断层识别技术或微地震监测技术等降低深部高温岩体地热增强系统(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EGS)工程中诱发破坏性地震的风险;在注采井的高效连通控制技术方面,可开发复合热储改造技术,即冷热水交替热刺激–化学腐蚀–水力压裂技术,并充分利用微震的监测解译数据,现场及时调整热储改造的方案.综上,需陆续通过开展一系列EGS示范工程,逐步攻克高温岩体开发关键技术,循序渐进地推进EGS工程安全高效地运行.
其他文献
针对水下无人装备发展中日渐热门的编队控制方向,提出了一种弱通讯条件下的非主从编队控制策略.根据水下航行器常见的3种编队行为,以3台水下航行器组成的编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方法与传统主从式编队控制策略的优缺点.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通讯受限条件下控制水下航行器编队完成各种编队行为,且相比传统主从式编队方法,在通讯故障、通讯延迟和海浪干扰情况下具有继续进行编队控制的能力.相比传统主从式编队方法,具有通讯质量要求低、编队失效风险低等优点.
针对三自由度直升机姿态控制常规PID算法中微分项对噪声信号的敏感引起算法适应较差,在积分重构思想基础上,以控制量的积分代替被控量的误差微分估计设计控制器,通过主导极点的思想匹配控制器参数.最后,在直升机俯仰通道、横侧通道、旋转通道以及横侧旋转联立通道中实现控制器的仿真设计,并通过仿真结果证实,该控制器可使被控对象在恶劣噪声环境下实现姿态控制,满足指标要求,且控制器参数具有较高的适应性.
为了改善军事装备移动式发电车供电品质,针对传统电机优化设计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与优化过程忽视了发电指标优化的问题,从电机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优化电机供电性能的改进组合优化策略;建立了电机的仿真模型,对3种代理模型方法的拟合精度进行了验证;在运用最大投影试验设计方法进行样本数据采集的基础上,采用基于Kriging代理模型的精英非支配解排序遗传算法对永磁同步发电机进行优化设计,并对优化方案发电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设计方案可以满足Ⅰ类电站要求,效果明显,可以满足对供电品质要求更高的武器装备等用电设
为了解决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之间存在配准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新型配准方法.首先对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进行预处理,使用优化KAZE算法生成图像特征描述符序列,使用KNN算法与FLANN算法相结合的优化匹配方法进行匹配.仿真实验数据表明:新型图像配准方法图像配准准确率达到91.62%,但计算复杂度稍高,为配准准确率要求高但不追求实时性的应用场景提供了新型的解决方法,为后续计算异源图像重合区域和融合处理提供了计算依据.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提出中国碳减排两阶段目标: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构建碳中和目标更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指引和重要机遇.
为降低ε-晶型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ε-HNIW)的机械感度,通过水悬浮法以钝感剂微晶蜡(Wax)与高分子聚合物F2311作为包覆材料,开展了“软硬段结合”双层复合结构包覆降感ε-HNIW的研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包覆样品形貌进行表征,通过界面化学方法对降感机理进行分析,结合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DSC-TG)、X射线衍射仪(XRD)及机械感度测试对包覆前后的ε-HNIW进行了表征,使用力学试验机检测了包覆前后ε-HNIW所制药柱的力学性能.结果证明,“软硬段结合”的双层复合结构包覆可以均匀
为避免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剧烈气候变化给全球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破坏性影响,当今世界的大部分国家正迅速提升其能源生产中可再生资源的比重,以加速能源转型并实现在21世纪中叶达成碳中和的承诺.然而,旧有的能源系统在形成之初并未考虑对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融合,因此在面对此类资源具有的间歇、波动与随机等特性时,其往往较为脆弱.基于对既往智能电网技术和德国提出的能源利用多板块耦合技术进展的总结,同时考虑到大规模地下储能的潜力和基于人工智能的监控、分析和预测的广泛应用,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多板块耦合的清洁能源系统(c
针对传统履带装备行动部分调整方法通用性不强、精确性不高、效率低下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履带装备行动部分智能调整装置,研发了自调节基座,搭载激光测距系统、显示控制软件及自动调整执行机构;该装置可兼容多种车型,自调节适应环境,数据测量处理精准高效,调节控制稳定,自动化程度高;在调整误差和时间方面均优于传统调整方法,能够有效节约人力资源,大幅提升平战时质量效益.
针对压缩感知中测量矩阵选择的盲目性,本文提出了通过等值线图筛选测量矩阵的方法.首先统计并绘制了最大列数为256和4 096的0-1随机矩阵、0-1循环矩阵和高斯矩阵优化前后的等值线图及其差值图;然后,通过查阅等值线图即可按需筛选测量矩阵和优化潜力大的测量矩阵,大大方便简化了测量矩阵的选择定型工作.研究发现,测量矩阵优化适用于最大列数为256和4 096的0-1随机矩阵和0-1循环矩阵,以及最大列数为256的高斯矩阵;但不适用于最大列数为4 096的高斯矩阵;给出了相应的理论分析.最后,通过重构实例,验证了
理清煤炭开发过程碳排放特征,是推动煤炭开发过程碳达峰、碳中和的前提和基础.基于煤炭开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清单分析方法,重点从生产用能、瓦斯排放及矿后活动3个环节,建立煤炭开发过程碳排放计算模型,测算煤炭开发过程碳排放量,并分析不同环节碳排放特征,提出煤炭开发过程碳减排技术途径.研究表明:1)生产用能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由2010年81.5 kg/t,先快速降低到2015年的66.5 kg/t,而后缓慢降低到2020年的65.4 kg/t;2)瓦斯排放(碳排放)强度呈快速下降趋势,由2010年的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