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xiaohai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由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在高校各大专业中获得推广与应用,辅导员开始将职业岗位能力作为基础,将培养技术型人才作为主要工作目标。文章主要以高校辅导员作为对象,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进行论述,并突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希望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有所帮助,并以此促进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关键词]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辅导员
  [DOI] 10.13939/j.cnki.zgsc.2021.23.179
   辅导员是进行大学生日常管理、思政教育、心理指导以及就业指导等工作的学校公职人员,其需要负责教育育人、管理育人以及服务育人等多项工作,在大学生的发展与成才当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当前,经济社会在日益发展,教育体制改革在持续推进,高校学生缺乏实践操作经验,这是致使新时期下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此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在各大院校获得大范围的推行与应用,高校将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重要目标,将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密切结合作为主要路径,将培养技术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主要方式,从而使得辅导员的工作更加棘手,辅导员工作面临更多的挑战。
  1 高校推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近些年来,此人才培养模式在各院校中获得大范围普及,转变了以往学院式教育模式,更加重视教学过程的开放程度。在教学实践、企业参观、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切体验到学校所学知识对于企业实际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掌握工作岗位对于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规范标准,使他们自觉对相关专业知识加强学习与技能的提升。大部分毕业生在最初工作时,对于企业的认知不深,无法快速适应角色转变和岗位工作。所以,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增强大学生的就业意识有利,能使学生提前受到社会文化的陶冶,掌握现实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并发展自身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意识及创业能力等,从而为今后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另一方面,企业良好的文化与氛围可以对学生提升职业道德与职业品格素质形成积极影响。职业实践与企业文化的熏陶是学生进入企业后,快速适应角色转变和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企业对职工职业道德水平的要求以及各方面素质的考核,都对学生具有深刻规范与影响作用,对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具有帮助。
  2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
  2.1 辅导员工作本身呈碎片化
  在原本的高校学生管理体系中,学校内部具有一个权力聚集,呈号令式纵向工作系统,管理层面多且广,在具体操作中,存在职责不到位、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这使得辅导员工作表现出碎片化倾向,例如當学生实习成绩确定后,辅导员需要在教务处的部署下,将学生实习成绩录入电脑,还需要催促实习指导教师为学生合理评分,并联合实习单位综合评价学生的表现,同时辅导员自身也要对学生平时情况进行合理评分。如此一来,辅导员就需要和学校、企业、专任教师以及学生进行交接工作,如果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或存在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都将造成重大影响。在这种工作操作体系下,辅导员工作碎片化,要负责的工作较多,且工作效率低下。
  2.2 辅导员和企业指导教师工作缺乏协同性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协调性较差,学校和企业两方都各自为营,互不买账,不能形成整体合力。但是要想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系统性与联合性,校企两者子系统之间就必须要具有相同的价值追求,在实际实行过程中,校企两方价值认同主要有以下不同之处:首先是高校和辅导员价值认同存在不同,高校要求辅导员可以定期跟踪学生在企业中的实习情况,然而辅导员对于此工作缺乏认识,并且学校并没有提供有关费用,通常存在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上不到位的情况。其次是高校和企业两者子系统的工作目的存在差异,所以如果总系统和子系统工作目的出现矛盾,就会造成无法通力合作的协同局面。最后是院系希望与企业构建人才培养长期合作机制,但是企业方面因为缺乏动力,并且合作并未严格化为职责,时常出现高校“一头热”的情况。
  2.3 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很难推进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相比以往的学院式教育,其教育主客体、教育氛围、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式等方面都有所改变,致使辅导员一些日常管理工作很难顺利进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体现:一是教育主体从高校教师变成了学校教师与企业实习指导老师共同承担教育者。学校教师和企业实习指导老师在教育培训理念、方式、要求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教育时间与形式也有所不同,提高了教育管理工作困难度。二是教育客体从大学生身份变成了大学生和员工两重身份。高校与企业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教育培训机构,两者对于学生的培养要求及考核标准各不相同,辅导员无法进行以往的班级管理。三是教育环境从过去大学校园变成高校和企业结合成的教育培训机构,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也转变成立社会人际关系。所以,仅采取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活动难以适应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2.4 辅导员专业不同提高对合作企业的业内熟悉难度
  当前高校在聘选辅导员时,更为偏向思政教育专业的人才,尽管具有此专业背景对辅导员进行思政工作方面具有一定帮助,然而在其他方面也体现出一些缺陷。比如对学生的专业不够熟悉,无法了解学生专业课的设置,在处理学生事务时,无法和合作企业以及学生形成专业方面的共鸣,这大幅度削减了学生们对于辅导员工作的认可度。高校教育承担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以及管理最前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同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包罗万象的特点,辅导员在学校所学专业方面不能达到合作企业的需要,无法让学生们获得更加准确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面的帮助,也就无法开展职业规划教育。
  3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优化路径
   对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面对的挑战,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辅导员应该创新全新的工作理念,改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从而促使自身工作效率获得提高。   3.1 做好大学生人生发展的主要引导人
  在教育当中,大众通常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来称赞任课教师,但是对于高校辅导员的称赞却极少。事实上,高校辅导员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且是其他任课教师无法比拟的。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作为学生各类活动的参与者、服务者以及管理者,应不断向学生灌输正确的对待世界的看法、对待人生的看法以及对待美丑善恶的看法,成为他们树立正确三观的典范与标杆。并且,高校辅导员应该灵活运用心理学与教育学方面的知识,认真、严谨对待学生的实习活动,成为学生人格缺陷的矫正者。高校阶段的学习生活是高校学生人生发展当中最为重要的时刻,对他们而言,人生的理想是在高校形成的,人生的道理是在高校起步的,美好的生活将从高校开拓,辅导员则是人生发展的引领者。总之,辅导员应做好大学生人生发展重要阶段的带路人工作。
  3.2 重视调动大学生积极参与自我管理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在高校与企业之间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有一段时期是在企业实习和见习,所以就致使辅导员工作更加难以顺利开展。针对这种情况,高校辅导员应该有效发挥大学生骨干应有的模范、组织、调和以及商议作用,尤其是在企业见习实习过程中,学生骨干帮助企业负责部分日常组织管治工作,同时帮助高校辅导员进行一些思想工作,时常进行请示汇报,做好企业与院校学生组织管理工作的信息通道。当前的大学生对待事物具有独特的想法,辅导员应该调动学生自身自主性,加强培养他们的自我管控能力,并构建线上线下管理方式。
  3.3 构建校内辅导员与企业指导教师沟通管理机制
  良好的协商是有效增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统一性与协调性的前提,全力搭建高校辅导员和企业指导教师工作交流平台,以此促进双方加深了解。对此,首先,需要双方加强思想理念方面的沟通,保证思想认识的统一性,从而保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协调性。其次,创设有利的校企合作文化环境,高校需要营造立德树人的校园环境,而企业需要营造对校企合作有利的企业文化环境与社会环境。最后,建构和谐的工作关系,这对加深校企协同工作、互相理解具有重大帮助。与此同时,高校与企业管理系统中,各自的子系统应相互配合协同,降低内耗,有效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构建健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总体性、协同性的管理体系,比如设立院校辅导员协会、完善学生工作联席会议体制、教育工作联席会议体制等,从而实现协调统一,起到保障作用,促进高校辅导员工作深化改革。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独立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组织,从而促使校企兩方的教育资源与师资资源作用可以有效发挥。在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框架时,把高校辅导员和企业指导教师管理工作列为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保证切实落实。
  4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面对新问题、新挑战,需要加强创新工作理念与方式,来提高自身管理工作水平,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管理追求,提高办事效率,切实增强服务能力,自己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服务,从而保证大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婧.浅述民办高校辅导员参与“校企合作”的重要性[J].教育(文摘版),2016(10):278.
  [2]贾红霞,宋婷.协同理论指导下“校企合作”高职辅导员工作创新研究[J].职业,2017(3):70-71.
  [3]姜林波,刘波,JIANG,等.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方式创新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8):37-38.
  [4]杨琎.校企合作环境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衍变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9,21(4): 69- 73.
  [5]刘雁春.浅谈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下辅导员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J].信息周刊,2019(8):388.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科医学院校学报的质量是衡量医学院校教育和学校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期刊质量的关键在于稿源质量,受到学报组织机构、稿源质量、审稿时间与审稿水平、人员素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为了进一步提升地方医学高校学报影响力,文章从提升期刊稿源质量、规范和加强机构管理及人员素养提升、完善编委会组成及外审制度等方面提出解决及改进措施,以期为地方医学高校提升学报影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医学院校;学报;
期刊
[摘 要]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管网为输送的易燃烧和易爆炸的物品提供了保障,这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燃气管网的重要性,燃气管网档案管理在天然气项目完成后评估项目质量和支持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因此文章采用经验总结的方法从档案管理的基本内涵、燃气管网工程档案管理的特点、企业档案管理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以及发挥企业档案管理中经济效益作用的相关思考等方面对本课题进行了分析,笔者希望通过文章的
期刊
[摘 要] 在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中,博物馆担任着极其重要的职务,而博物馆文创衍生产品的开发也变得越来越流行、越来越重要。文章分析现有四大类文创衍生产品特点,提出对应开发建议。让文物活起来,走进人们的生活,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文化软实力,让世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关键词] 博物馆;文创衍生品;可行性建议  [DOI] 10.13939/j.cnki.zgsc.2021.23.090
期刊
[摘 要]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K12教育培训机构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呈现爆发式增长,但其中的短板也不容忽视。后疫情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会发生很大变化,呈现出新的特征。面对挑战与机遇,K12教育培训机构应当进行充分的预前研究。主要应对策略有:聚焦课程建设,深入推进OMO模式;加强技术应用,提升用户体验;积极拓展业务和规模,打造品牌优势。  [关键词] K12;后疫情时代;教育培训机构;OM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2019年“职教20条”的发布给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1+X”证书制度作为“职教20条”的重大举措,在试点中需不断地认识和提高。文章以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分析了“1+X”证书制度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总结出百万扩招带来的挑战、市场营销专业“1+X”证书尚未落地、“双高校”建设无经验可循、课程体系创新不足等痛点,提出了“1+X”证书
期刊
[摘 要] 文章主要以×医院为例对其在新医改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从战略规划角度、岗位管理角度、员工培训角度、薪酬制度建立角度、绩效考核角度以及文化建设角度探讨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体系、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办法,旨在为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未来发展寻求方向。  [关键词] 新医改;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  [DOI] 10.13939/j.cn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鲜农产品的品质与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生鲜农产品的库存管理就成为一大问题。文章运用ABC分类法和AHP结合的方式,先对A超市的各类生鲜农产品进行重要程度的分类,由于A类产品品种少但库存管理所占金额较高,因此再用AHP研究方法对A类生鲜品进行层次排序,对库存管理方法进行改进,从而制定出更为合理的库存管理策略。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库存管理;ABC
期刊
[摘 要] 当前大学生创业中存在各种问题,例如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创业者融资困难、创业者面临升学压力无法继续管理企业等。政府扶持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阻碍了大学生高质量创业的推进进程。文章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选取武汉某高校的三个创业优质案例,发现优势互补的合作格局能够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创业。  [關键词] 大学生创业;合作效应;政策激励  [DOI] 10.13939/j.cnki.zgsc.2021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高等职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校企合作”模式应运而生,它是培养创新型、适用型人才的主流模式,是解决我国社会发展人才紧缺问题的有效手段。然而大多数辅导员工作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脱节严重,文章简单阐述了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分析了当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探索基于辅导员工作职能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机
期刊
[摘 要]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的基础,而煤矿企业更是我国实体经济的基础和命脉。以C集团公司为代表的煤炭铁路运输企业做好生产运输智能化的同时,全面形成铁路货物运输结算管理智能化工作更是重中之重。这不仅关乎企业本身的发展效率和状态,更关系着整个集团的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文章将国有煤炭企业下铁路运输结算管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明确铁路货物结算管理内涵和要求入手,分析当前铁路货物结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