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内江供电公司 641000
摘要: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能源产业,其稳定发展是保障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当今我国正面临着能源供应及环境承载的双重压力,如何引导用户尤其是企业用电大户,优化用电方式和资源配置,提高用电效率,成为了电力企业长足发展的关键问题此文简要阐述了电力市场的现状及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用电大户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策略,以提高企业大户的用电效率。
关键词:电力;用电大户;电力需求侧管理
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确实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对于用户而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电价和供电质量要求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大客户企业,如何在有限的电力供应中,高效地满足其电力需求成为了电力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1、我国电力市场现状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其稳定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我国当前无论从用电的效率还是水平上来说都有待提高,全网的峰谷差不断扩大,电力供应情况并不乐观。尤其是用电大客户企业电力供应情况不甚乐观,存在的问题包括:整体用电水平和效率不高,一些地区的高峰用电依然紧张,电网峰谷差不断拉大等等。
历史上,电力供需矛盾主要是由于发电装机容量不足造成的,其特征是区域性、季节性、时段性电力短缺,属于“硬缺电”。然而,“十二五”时期里,主要由于风电、光电等新能源电力的超常建设,到2014年底,我国人均发电装机容量已接近1kW;由于风电、光电等的分散性、间歇性、非连续性等固有特性,使得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下降、电力供需不平衡问题加剧,特别是在内蒙古、吉林等新能源电力基地化建设地区,问题尤为突出,电力供需不平衡问题呈现出新的特征,即所谓“软缺电”。在未来相当长时期里,预期我国新能源电力建设仍将处于快车道,新能源电力装机容量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将快速上升,由此带来的电力供需不平衡问题有可能越来越突出。如何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向度有效缓解新能源电力带来的供需不平衡、有效消纳新能源电力,是当前以及今后电力需求侧管理面临的重大新挑战。
2、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内容
所谓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其实就是通过采取激励措施引导电力用户改变用电方式的一种用电管理活动。通过开展该种管理活动,可以达成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和节约电力服务成本的目的。就目前来看,电力需求侧管理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开展需要使电网最大负荷得到降低,并且使用户在电网峰荷时段的电力需求得到减少,从而达成以较少装机容量实现系统电力供需平衡的目的。另一方面,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开展需要使电能得到有效利用,并且尽量以少的用电量满足需要的能源服务,继而实现减少系统发电损耗的目的。因此,从根本上来讲,电力需求侧管理需要在用户电力和电量的节约方面实现一定的管理目标。出于这种考虑,电力需求侧管理将能完成能效管理和负荷管理工作。其中,能效管理就是利用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可以减少用电消耗,并且获得电量节约和污染排放减少的效益。而节电设备的应用,可以使峰荷期间的电网最大负荷得到降低,所以也能够获得减少装机容量和节约电力的效益。此外,负荷管理是利用负荷调控技术改善用电方式的管理活动,可以起到降低电网负荷和节约用电的作用,因此也能够获得相应的管理效益。
3、针对用电大户,提升电力需求侧管理水平的策略
3.1确定以“负荷调控”为中心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核心目标
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应充分重视电力商品“不可大规模储存、瞬时平衡”这一特殊属性和内在规律,将需求侧管理的工作重心从“节约电量”向“负荷调控”转变,从强调“静态节约电力电量”向“系统动态优化”转变,在注重提高终端能效的同时,更加注重用电需求与发电资源的动态匹配和联动,系统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使需求侧管理工作能更好地贴近电力生产运行实际,更有的放矢地解决当前电力供需面临的突出问题。
3.2进一步创新发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组织实施模式
针对电力需求侧管理资源高度分散、规模化开发利用难度大这一客观现实,总结电网企业电力需求侧管理目标责任制、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实施的有益经验,借鉴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等实施经验,综合平衡考虑政府、电网企业、节能服务公司、电力用户等电力需求侧管理相关利益方的责任和利益诉求,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进一步探索创新发展和推广多方协同、权责清晰、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组织实施模式,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在国家、地区/行业、企业各层级的有序、规范、高效、流水线式运作。
3.3加快探索创新电力需求侧管理财经激励政策
按照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将支持电力需求侧管理纳入电力体制改革、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领域改革的视野,多方尝试、探索创新电力需求侧管理财经支持政策,重点探索创新电力需求侧管理电价、财政激励政策,力求发挥市场配置电力需求侧管理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为电力需求侧管理市场化、电力用户等主动参与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提供充足、适度的财经政策激励。电价激励政策方面,可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思路,结合输配电改革试点、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等工作,重点考虑创新设计、试点、推广以下电力需求侧管理电价激励政策:研究落实《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中关于电网企业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合理支出可计入供电成本的规定,理清电网企业(或者输配电改革之后的售电企业),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合理支出,并将其纳入电网公司的供电成本,确保电网企业(售电企业)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合理支出至少能得到基本补偿;试行、推广可中断负荷电价、蓄能电价等新型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电价激励政策;考虑调整峰谷电价的比价关系,从目前的3:1拉大到5:1甚至更大。财政激励政策方面,建议适当调整目前财政激励与节电量简单挂钩的政策设计思路,考虑财政激励与电力需求侧管理带来的系统性节约效益挂钩,即不仅考虑电力节约,同时考虑电力节约措施带来的节地、节水、节材、提高发电侧机组负荷率、降低发电和供电煤耗等多重效果,安排财政资金对电网企业、节能服务公司、电力用户通过实施电力需求管理。 3.4统筹考虑电力需求侧管理和电力市场改革顶层设计工作
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深人开展,依赖于更加开放的电力市场环境、更加灵活的电价机制。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不能脱离电力市场改革孤立推进,必须在各项改革配套措施中同步设计:一是要引入电网投资成本约束和投资效率评估机制,建立投资收益率与电网负荷率挂钩的激励机制,只有当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目标与企业的经营目标一致时,才能真正建立起正向激励机制;二是逐步深化大用户直接交易试点工作,尽快建立实时平衡市场,从电量交易逐步向负荷交易转变,真正体现不同时段负荷资源的价值差异,发挥价格的引导作用;三是将需求响应与市场交易、零售市场开放有机结合,鼓励竞争性售电公司通过各种灵活的电价套餐和激励机制引导用户削峰填谷,建立需求响应长效机制。
3.5多方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创新
结合国家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的总体推进,着力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资商相结合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和有效发挥技术在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的关键支撑作用。具体来说,可考虑从以下多个方面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创新:组织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科技专项研究,支持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创新,特别是电力技术与信息技术等的应用集成创新,以及新技术的示范与产业化;组织制定、发布和动态更新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推广目录;完善电力需求侧管理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激励政策等。此外,依托电力需求侧管理相关技术标准制定的专业机构、电力科研院所等,系统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包括耗电设备/产品电效标准、用电统计标准、用电监测标准、节电绩效评估标准等在内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标准体系,并着力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标准的宣贯和有效实施。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对电力需求侧管理提出精细化、高效的要求,这就需要电力企业对特定的终端用户尤其是用电大户,合理利用电力需求侧管理,整体提高用电效率,为促进电力企业的转型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秋华,王昊旻.南京市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潜力及对策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41-45.
[2]郝翔,王瑞宏.有序用电管理模式的优化与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3:39-40.
[3]杨军,宋亚非,冀博.电力需求侧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平台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0:45.
摘要: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能源产业,其稳定发展是保障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当今我国正面临着能源供应及环境承载的双重压力,如何引导用户尤其是企业用电大户,优化用电方式和资源配置,提高用电效率,成为了电力企业长足发展的关键问题此文简要阐述了电力市场的现状及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用电大户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策略,以提高企业大户的用电效率。
关键词:电力;用电大户;电力需求侧管理
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确实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对于用户而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电价和供电质量要求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大客户企业,如何在有限的电力供应中,高效地满足其电力需求成为了电力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1、我国电力市场现状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其稳定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我国当前无论从用电的效率还是水平上来说都有待提高,全网的峰谷差不断扩大,电力供应情况并不乐观。尤其是用电大客户企业电力供应情况不甚乐观,存在的问题包括:整体用电水平和效率不高,一些地区的高峰用电依然紧张,电网峰谷差不断拉大等等。
历史上,电力供需矛盾主要是由于发电装机容量不足造成的,其特征是区域性、季节性、时段性电力短缺,属于“硬缺电”。然而,“十二五”时期里,主要由于风电、光电等新能源电力的超常建设,到2014年底,我国人均发电装机容量已接近1kW;由于风电、光电等的分散性、间歇性、非连续性等固有特性,使得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下降、电力供需不平衡问题加剧,特别是在内蒙古、吉林等新能源电力基地化建设地区,问题尤为突出,电力供需不平衡问题呈现出新的特征,即所谓“软缺电”。在未来相当长时期里,预期我国新能源电力建设仍将处于快车道,新能源电力装机容量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将快速上升,由此带来的电力供需不平衡问题有可能越来越突出。如何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向度有效缓解新能源电力带来的供需不平衡、有效消纳新能源电力,是当前以及今后电力需求侧管理面临的重大新挑战。
2、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内容
所谓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其实就是通过采取激励措施引导电力用户改变用电方式的一种用电管理活动。通过开展该种管理活动,可以达成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和节约电力服务成本的目的。就目前来看,电力需求侧管理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开展需要使电网最大负荷得到降低,并且使用户在电网峰荷时段的电力需求得到减少,从而达成以较少装机容量实现系统电力供需平衡的目的。另一方面,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开展需要使电能得到有效利用,并且尽量以少的用电量满足需要的能源服务,继而实现减少系统发电损耗的目的。因此,从根本上来讲,电力需求侧管理需要在用户电力和电量的节约方面实现一定的管理目标。出于这种考虑,电力需求侧管理将能完成能效管理和负荷管理工作。其中,能效管理就是利用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可以减少用电消耗,并且获得电量节约和污染排放减少的效益。而节电设备的应用,可以使峰荷期间的电网最大负荷得到降低,所以也能够获得减少装机容量和节约电力的效益。此外,负荷管理是利用负荷调控技术改善用电方式的管理活动,可以起到降低电网负荷和节约用电的作用,因此也能够获得相应的管理效益。
3、针对用电大户,提升电力需求侧管理水平的策略
3.1确定以“负荷调控”为中心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核心目标
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应充分重视电力商品“不可大规模储存、瞬时平衡”这一特殊属性和内在规律,将需求侧管理的工作重心从“节约电量”向“负荷调控”转变,从强调“静态节约电力电量”向“系统动态优化”转变,在注重提高终端能效的同时,更加注重用电需求与发电资源的动态匹配和联动,系统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使需求侧管理工作能更好地贴近电力生产运行实际,更有的放矢地解决当前电力供需面临的突出问题。
3.2进一步创新发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组织实施模式
针对电力需求侧管理资源高度分散、规模化开发利用难度大这一客观现实,总结电网企业电力需求侧管理目标责任制、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实施的有益经验,借鉴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等实施经验,综合平衡考虑政府、电网企业、节能服务公司、电力用户等电力需求侧管理相关利益方的责任和利益诉求,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进一步探索创新发展和推广多方协同、权责清晰、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组织实施模式,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在国家、地区/行业、企业各层级的有序、规范、高效、流水线式运作。
3.3加快探索创新电力需求侧管理财经激励政策
按照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将支持电力需求侧管理纳入电力体制改革、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领域改革的视野,多方尝试、探索创新电力需求侧管理财经支持政策,重点探索创新电力需求侧管理电价、财政激励政策,力求发挥市场配置电力需求侧管理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为电力需求侧管理市场化、电力用户等主动参与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提供充足、适度的财经政策激励。电价激励政策方面,可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思路,结合输配电改革试点、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等工作,重点考虑创新设计、试点、推广以下电力需求侧管理电价激励政策:研究落实《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中关于电网企业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合理支出可计入供电成本的规定,理清电网企业(或者输配电改革之后的售电企业),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合理支出,并将其纳入电网公司的供电成本,确保电网企业(售电企业)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合理支出至少能得到基本补偿;试行、推广可中断负荷电价、蓄能电价等新型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电价激励政策;考虑调整峰谷电价的比价关系,从目前的3:1拉大到5:1甚至更大。财政激励政策方面,建议适当调整目前财政激励与节电量简单挂钩的政策设计思路,考虑财政激励与电力需求侧管理带来的系统性节约效益挂钩,即不仅考虑电力节约,同时考虑电力节约措施带来的节地、节水、节材、提高发电侧机组负荷率、降低发电和供电煤耗等多重效果,安排财政资金对电网企业、节能服务公司、电力用户通过实施电力需求管理。 3.4统筹考虑电力需求侧管理和电力市场改革顶层设计工作
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深人开展,依赖于更加开放的电力市场环境、更加灵活的电价机制。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不能脱离电力市场改革孤立推进,必须在各项改革配套措施中同步设计:一是要引入电网投资成本约束和投资效率评估机制,建立投资收益率与电网负荷率挂钩的激励机制,只有当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目标与企业的经营目标一致时,才能真正建立起正向激励机制;二是逐步深化大用户直接交易试点工作,尽快建立实时平衡市场,从电量交易逐步向负荷交易转变,真正体现不同时段负荷资源的价值差异,发挥价格的引导作用;三是将需求响应与市场交易、零售市场开放有机结合,鼓励竞争性售电公司通过各种灵活的电价套餐和激励机制引导用户削峰填谷,建立需求响应长效机制。
3.5多方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创新
结合国家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的总体推进,着力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资商相结合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和有效发挥技术在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的关键支撑作用。具体来说,可考虑从以下多个方面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创新:组织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科技专项研究,支持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创新,特别是电力技术与信息技术等的应用集成创新,以及新技术的示范与产业化;组织制定、发布和动态更新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推广目录;完善电力需求侧管理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激励政策等。此外,依托电力需求侧管理相关技术标准制定的专业机构、电力科研院所等,系统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包括耗电设备/产品电效标准、用电统计标准、用电监测标准、节电绩效评估标准等在内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标准体系,并着力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标准的宣贯和有效实施。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对电力需求侧管理提出精细化、高效的要求,这就需要电力企业对特定的终端用户尤其是用电大户,合理利用电力需求侧管理,整体提高用电效率,为促进电力企业的转型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秋华,王昊旻.南京市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潜力及对策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41-45.
[2]郝翔,王瑞宏.有序用电管理模式的优化与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3:39-40.
[3]杨军,宋亚非,冀博.电力需求侧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平台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