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道路的驾驶将要面对复杂多变的交通情况,判断和处理道路交通情况才是汽车驾驶的灵魂。当驾驶员刚刚驾驶时,面对空中的、地上的,固定的、移动的各种道路交通情况,一定会感到茫然而不知从何下手。因此,掌握在一般道路上驾驶与处理情况的方法与技巧,掌握情况判断和处理技能,就成为初驾者在驾驶技术提高阶段的当务之急。
一、对道路情况判断、处理的方法
在实际道路驾驶中,对道路情况的判断、处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掌握观察的重点
驾驶员在行车中,要把观察重点放在影响通行条件的情况要素上。其方法是先近后远,每处理完一个情况再远处观察搜索,搜索到新的目标再处理、再搜索,如此反复。虽然行车过程中各种情况会源源不断地出现,但只要初驾者学会将非行车因素排除,善于抓住重点、掌握规律,就能够避免手忙脚乱、顾此失彼。
2.巩固基础操作
汽车在行驶中尽管所遇到道路交通情况各不相同,但都离不开刹车、打方向、加油、换挡等基本操作。因此,初驾者开车上路时,由于基本功还不是很扎实,势必会影响到道路交通情况的处理,使得操作跟不上情况发展变化的需要,往往会延误情况处理的时机。
3.培养预见性思维
预见性思维判断,就是驾驶员对道路交通情况的发展、变化,提前做出的估计和设想。汽车在经过停驶的车辆、障碍物及胡同口之类的视线“盲区”时,就要设想一下会不会有人或车辆从视线“盲区”中突然出现,并提前减速,观察动态的发展。
4.控制行驶的速度
行驶速度对判断和处理情况影响很大,车速越快,可视范围越小,观察判断的时间越少,操作难度就越大。而初驾者恰恰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只会开快车,不会开慢车。有的初驾者在处理情况时“减速不减挡”,一边拖挡一边处理情况;还有的“减挡不减速”,手上紧打方向,脚下猛踩油门。
5.减少反应的时间
判断和处理情况的反应时间,会因技术水平的高低而有所差异。技术越熟练,反应时间越短;技术越生疏,反应时间越长。只要初驾者控制好车速,遇有情况不妨多反应一会,就能为自己的观察、判断多争取些时间。
二、行驶中控制车速的方法
初驾者在一般道路上驾驶车辆,首先要尽快掌握的是对车速的控制,车速过快都会对汽车的经济性、动力性及使用寿命产生很大的影响。长时间大油门高速行驶不仅增加燃料消耗,还会在遇有情况时猛踩刹车,加速机件的磨损。同时,由于车速快,处理情况的反应距离延长,反应时间相对缩短,操作难度及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大。正确的车速控制如下:
1.加挡时机。起步之后只要是道路条件允许,就应尽快由低速挡加至高速挡。
2.低速挡速度。1挡加至2挡时,不要大油门冲车,即起步后就可以加2挡了(指平路,小型汽车)。
3.中速挡速度。2擋加至3挡时,油门也不要过大,冲车时间比加2挡稍长一点即可。小型汽车的3挡属于中速挡,它的兼容性就比较大了,它可以在25-40km/h的范围内调整车速的快慢。
4.调整挡速度。中速挡到调整挡的过渡,也就是3挡加至4挡、4挡加至5挡。这期间初驾者容易出现某个档位时间过长,不敢加挡的现象。
5.油门控制车速。初上一般道路,还要注意使用油门控制车速,行驶中遇有情况变化,一时还拿不准处理时,应先收油,充分利用发动机牵阻制动作用减速、观察,待汽车接近情况时,再视情况跟油继续行驶。
6.制动控制车速。在运用制动控制车速时,不要遇有情况就一脚踩死,然后再重新起步。应根据行车条件的不同变化区别对待,注意保持行车的连续性。
7.保持中速。中速行驶是汽车各部润滑最好,发动机动力输出适当、耗油最少、最适合长时间连续工作的状态。
三、行驶中保持车距的方法
汽车在道路上一辆接一辆地排成“车列”行驶或跟车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纵向距离,
行车距离过大、过小都不利于安全行车。车距过大,会造成跟不上车流而影响其他车辆行驶,降低道路通行能力,同时行至路口,左右两侧的行人、车辆也很容易在车前穿行或后车不断地超越本车,使行车条件变得更为复杂,不利于行车安全。车距过小,由于前车的遮挡会加大视线盲区范围,不利于观察前方的道路情况,一旦前车突然减速很容易追尾。另外,车距过小还会形成被动跟随,使得前车所发生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会影响到后车的操作,后车要不断地刹车、换挡,紧忙活,既紧张、疲劳,又不安全。 正确的车距控制方法如下:
1.车距的大小也要根据道路、气候、制动性能及驾驶员操作水平的不同加以控制。原则上讲应该是车速越快车距要越大,车速越慢车距可越小。在一般道路上行驶时,一般的做法是车速为50 km/h,车距应控制在50m左右;车速为70 km/h,车距控制在70m左右。
2.在遇有冰雪、雨雾、湿滑、泥泞道路、陡坡、夜间驾驶等情况时,车距还应加大,预留出一定的缓冲空间。
3.在与前车保持一定安全距离的同时,不要总是把目光集中在前车上,应把观察重点放在前车以远的道路情况中去,以便和前车在操作上保持一致。
4.学会利用眼睛的余光,观察道路两侧或支路上可能与本车发生冲突的动态变化,保持必要的“侧向距离”。
5.如果行驶中发现后面也有汽车跟随时,应注意不要随意地猛打方向、急踩刹车。在变线或转弯时,一定要提前开转向灯示意,以便后车采取避让措施,形成良好的“反应车距”。
四、行驶中选择道路的方法
汽车行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道路情况,为了消除地形变化、障碍物等对行车的影响,就要求驾驶员驾驶车辆时,不断地改变行驶路线,对道路进行选择。正确的道路选择,既是对驾驶员基础操作技能和判断能力的检验,又是保护车辆观念的具体体现。选择道路的方法如下:
1.绕行选择
汽车行驶中,前方道路中间出现凹凸或障碍物时,大型货车要防止颠跳、货物散落,而小型汽车则要防止刮碰底盘,这就需要选择绕行。在车辆选择绕行、改变方向之前,一定要观察好前后左右的交通情况。向右绕行应观察右侧后视镜,防止绕行减速时自行车插入,大型货车还要防止刮碰道路两侧的树木。
2.弯路反切选择(以向左转弯为例)
弯路反切的选择,必须要在对面没有来车的“明弯”道路上才能使用。操作时,先使汽车靠向路右,然后由弯路的外侧驶向弯路内侧(不得超过中心线),再由弯路内侧驶向弯路外侧,俗称“外内外”转弯法。
3.硬路选择
在冰雪路及雨中行驶时,路肩两侧会因有积雪或雨水而湿滑。行车中一旦交通情况复杂,宁可减速、换挡,甚至停车,也不要轻易使车轮压到湿滑的路肩上,以免发生侧滑、甩尾,危及行车安全。
4.车辙选择
行驶中遇有路面积水或道路泥泞时,千万不要别出心裁、另僻蹊径,应选择前车留下的轮胎印迹行驶。一般在进入或驶出积水的两端都会有车辙,在水中情况不明时,按其车辙的延长线行驶即可。泥泞路的车辙一般是经过车辆反复碾压的,会有硬底,比没有车辙的地方更容易通过。
5.单边选择
在遇有路面破损或翻浆的道路时,不要在颠簸震动较大的路中间行驶,应选择一侧车轮在局部平坦的道路行驶。这样,既可提高通过速度,又能减轻颠簸。
6.曲线避让选择
汽车在行驶中,道路的左右两侧会不规则地出现车辆或行人,有时虽然保持汽车直线行驶也能通过,但是与车辆、行人的横向间距太近,就添了许多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要针对道路两侧的交通情况,采取逐个曲线绕行的方式,加大横向间距,保持原有的行车速度。
总之,一般道路的驾驶是驾驶者操作技能的体现,需要汽车驾驶者在驾驶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熟练的技巧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确保安全行车。
一、对道路情况判断、处理的方法
在实际道路驾驶中,对道路情况的判断、处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掌握观察的重点
驾驶员在行车中,要把观察重点放在影响通行条件的情况要素上。其方法是先近后远,每处理完一个情况再远处观察搜索,搜索到新的目标再处理、再搜索,如此反复。虽然行车过程中各种情况会源源不断地出现,但只要初驾者学会将非行车因素排除,善于抓住重点、掌握规律,就能够避免手忙脚乱、顾此失彼。
2.巩固基础操作
汽车在行驶中尽管所遇到道路交通情况各不相同,但都离不开刹车、打方向、加油、换挡等基本操作。因此,初驾者开车上路时,由于基本功还不是很扎实,势必会影响到道路交通情况的处理,使得操作跟不上情况发展变化的需要,往往会延误情况处理的时机。
3.培养预见性思维
预见性思维判断,就是驾驶员对道路交通情况的发展、变化,提前做出的估计和设想。汽车在经过停驶的车辆、障碍物及胡同口之类的视线“盲区”时,就要设想一下会不会有人或车辆从视线“盲区”中突然出现,并提前减速,观察动态的发展。
4.控制行驶的速度
行驶速度对判断和处理情况影响很大,车速越快,可视范围越小,观察判断的时间越少,操作难度就越大。而初驾者恰恰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只会开快车,不会开慢车。有的初驾者在处理情况时“减速不减挡”,一边拖挡一边处理情况;还有的“减挡不减速”,手上紧打方向,脚下猛踩油门。
5.减少反应的时间
判断和处理情况的反应时间,会因技术水平的高低而有所差异。技术越熟练,反应时间越短;技术越生疏,反应时间越长。只要初驾者控制好车速,遇有情况不妨多反应一会,就能为自己的观察、判断多争取些时间。
二、行驶中控制车速的方法
初驾者在一般道路上驾驶车辆,首先要尽快掌握的是对车速的控制,车速过快都会对汽车的经济性、动力性及使用寿命产生很大的影响。长时间大油门高速行驶不仅增加燃料消耗,还会在遇有情况时猛踩刹车,加速机件的磨损。同时,由于车速快,处理情况的反应距离延长,反应时间相对缩短,操作难度及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大。正确的车速控制如下:
1.加挡时机。起步之后只要是道路条件允许,就应尽快由低速挡加至高速挡。
2.低速挡速度。1挡加至2挡时,不要大油门冲车,即起步后就可以加2挡了(指平路,小型汽车)。
3.中速挡速度。2擋加至3挡时,油门也不要过大,冲车时间比加2挡稍长一点即可。小型汽车的3挡属于中速挡,它的兼容性就比较大了,它可以在25-40km/h的范围内调整车速的快慢。
4.调整挡速度。中速挡到调整挡的过渡,也就是3挡加至4挡、4挡加至5挡。这期间初驾者容易出现某个档位时间过长,不敢加挡的现象。
5.油门控制车速。初上一般道路,还要注意使用油门控制车速,行驶中遇有情况变化,一时还拿不准处理时,应先收油,充分利用发动机牵阻制动作用减速、观察,待汽车接近情况时,再视情况跟油继续行驶。
6.制动控制车速。在运用制动控制车速时,不要遇有情况就一脚踩死,然后再重新起步。应根据行车条件的不同变化区别对待,注意保持行车的连续性。
7.保持中速。中速行驶是汽车各部润滑最好,发动机动力输出适当、耗油最少、最适合长时间连续工作的状态。
三、行驶中保持车距的方法
汽车在道路上一辆接一辆地排成“车列”行驶或跟车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纵向距离,
行车距离过大、过小都不利于安全行车。车距过大,会造成跟不上车流而影响其他车辆行驶,降低道路通行能力,同时行至路口,左右两侧的行人、车辆也很容易在车前穿行或后车不断地超越本车,使行车条件变得更为复杂,不利于行车安全。车距过小,由于前车的遮挡会加大视线盲区范围,不利于观察前方的道路情况,一旦前车突然减速很容易追尾。另外,车距过小还会形成被动跟随,使得前车所发生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会影响到后车的操作,后车要不断地刹车、换挡,紧忙活,既紧张、疲劳,又不安全。 正确的车距控制方法如下:
1.车距的大小也要根据道路、气候、制动性能及驾驶员操作水平的不同加以控制。原则上讲应该是车速越快车距要越大,车速越慢车距可越小。在一般道路上行驶时,一般的做法是车速为50 km/h,车距应控制在50m左右;车速为70 km/h,车距控制在70m左右。
2.在遇有冰雪、雨雾、湿滑、泥泞道路、陡坡、夜间驾驶等情况时,车距还应加大,预留出一定的缓冲空间。
3.在与前车保持一定安全距离的同时,不要总是把目光集中在前车上,应把观察重点放在前车以远的道路情况中去,以便和前车在操作上保持一致。
4.学会利用眼睛的余光,观察道路两侧或支路上可能与本车发生冲突的动态变化,保持必要的“侧向距离”。
5.如果行驶中发现后面也有汽车跟随时,应注意不要随意地猛打方向、急踩刹车。在变线或转弯时,一定要提前开转向灯示意,以便后车采取避让措施,形成良好的“反应车距”。
四、行驶中选择道路的方法
汽车行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道路情况,为了消除地形变化、障碍物等对行车的影响,就要求驾驶员驾驶车辆时,不断地改变行驶路线,对道路进行选择。正确的道路选择,既是对驾驶员基础操作技能和判断能力的检验,又是保护车辆观念的具体体现。选择道路的方法如下:
1.绕行选择
汽车行驶中,前方道路中间出现凹凸或障碍物时,大型货车要防止颠跳、货物散落,而小型汽车则要防止刮碰底盘,这就需要选择绕行。在车辆选择绕行、改变方向之前,一定要观察好前后左右的交通情况。向右绕行应观察右侧后视镜,防止绕行减速时自行车插入,大型货车还要防止刮碰道路两侧的树木。
2.弯路反切选择(以向左转弯为例)
弯路反切的选择,必须要在对面没有来车的“明弯”道路上才能使用。操作时,先使汽车靠向路右,然后由弯路的外侧驶向弯路内侧(不得超过中心线),再由弯路内侧驶向弯路外侧,俗称“外内外”转弯法。
3.硬路选择
在冰雪路及雨中行驶时,路肩两侧会因有积雪或雨水而湿滑。行车中一旦交通情况复杂,宁可减速、换挡,甚至停车,也不要轻易使车轮压到湿滑的路肩上,以免发生侧滑、甩尾,危及行车安全。
4.车辙选择
行驶中遇有路面积水或道路泥泞时,千万不要别出心裁、另僻蹊径,应选择前车留下的轮胎印迹行驶。一般在进入或驶出积水的两端都会有车辙,在水中情况不明时,按其车辙的延长线行驶即可。泥泞路的车辙一般是经过车辆反复碾压的,会有硬底,比没有车辙的地方更容易通过。
5.单边选择
在遇有路面破损或翻浆的道路时,不要在颠簸震动较大的路中间行驶,应选择一侧车轮在局部平坦的道路行驶。这样,既可提高通过速度,又能减轻颠簸。
6.曲线避让选择
汽车在行驶中,道路的左右两侧会不规则地出现车辆或行人,有时虽然保持汽车直线行驶也能通过,但是与车辆、行人的横向间距太近,就添了许多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要针对道路两侧的交通情况,采取逐个曲线绕行的方式,加大横向间距,保持原有的行车速度。
总之,一般道路的驾驶是驾驶者操作技能的体现,需要汽车驾驶者在驾驶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熟练的技巧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确保安全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