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辅导员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jun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主要职责之一。辅导员通过网络开展职业指导是网络技术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文章首先分析了辅导员开展职业指导应具备的素质,指出了辅导员运用网络开展职业指导的优势,对辅导员运用网络开展职业指导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网络 辅导员 职业指导
  [作者简介]王训兵(1981- ),男,江苏赣榆人,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办公室副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朱利平(1962- ),男,江苏丹阳人,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李晓波(1961- ),男,吉林辉南人,江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江苏 镇江 212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1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基于目标管理的大学生学业规划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1SJB880073)、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1年度立项课题“基于网络技术的大学生学业规划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1-R-19807)和江苏大学2012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网络时代辅导员工作方式方法创新”(项目编号:JDXGB2012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2-0103-02
  随着高等学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使就业问题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高校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网络以其独特的服务方式,高效便捷的工作模式,成为现代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与大学生距离最近、接触最多,面对大学生就业难、难就业的突出问题,高校辅导员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发挥自身独特优势,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职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发挥辅导员在职业指导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一、辅导员开展职业指导的素质要求
  (一)辅导员应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职业指导能力
  辅导员的工作涉及学生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辅导员应不断加强职业指导知识的学习,努力优化自身知识结构,适应大学生职业指导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要求。辅导员不仅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学科知识,还要具备职业指导课程教学能力与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的能力,提高面向全体学生展开个性化职业指导与咨询服务的能力。辅导员要积极参加职业指导方面的培训与学习,特别是参加国家职业指导师、全球职业规划师等资格考试及相关培训。不断增强职业指导的实践能力和提升职业指导的理论水平,在工作中创新职业指导的工作方式、方法,促进辅导员职业指导能力的提高。
  (二)辅导员应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指导工作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肩负着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任。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必须要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让大学生从进入大学起就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和情商等进行科学的自我定位,了解所学专业及其发展前景,正确面对就业竞争,树立积极且符合实际的职业理想。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始终与职业指导工作相结合,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为辅导员的职业指导提供理论支持和方向把握;另一方面,职业指导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辅导员运用网络开展职业指导的优势
  (一)网络为职业指导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内容丰富、传播及时、服务个性化、覆盖面广的特点,在网络上根据自己的需要搜索有关职业指导的理论内容、视频和案例。比如,通过网络了解国家政策和最新就业动态、人才招聘信息、职业指导案例;通过企业和用人单位网站,了解应聘单位的基本信息;通过网络进行网络应聘和网络面试;通过网络视频观看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经理人举办的讲座,在课余时间弥补学校在职业指导方面的不足,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二)网络提升了职业指导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网络交往的互动性和匿名性,有助于变传统被动接受的“灌输”为主动参与的对话交流,提升职业指导的实效性。通过网络开展的职业指导,有利于学生真实地反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困惑,将职业指导工作贯穿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广大学生乐于接受。同时,在网上进行的论坛交流形式,涉及面广,可以达到教育其他同类学生的目的,提高辅导员开展职业指导的效率。
  三、辅导员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一)树立全程化的职业指导意识,提高职业指导的有效性
  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辅导员在进行职业指导工作时,要树立全程化的职业指导理念,将职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做好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做规划、市场调研定行业、实践实训定岗位、咨询服务上职场、回访反馈促优化,切实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一年级,引导大学生认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了解所学专业现状及发展前景,通过网络化的职业测评、咨询和分析等手段,了解自己的职业意向和潜能,明确职业发展目标。二年级,引导大学生强化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鼓励大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实践和组织管理能力。三年级,帮助大学生根据主客观因素适时调整大学目标,加深对职业目标的思考,强化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四年级,指导大学生对前面三年的目标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总结,明确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加强求职技巧方面的指导与训练。   (二)积极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提高个性化职业指导能力
  辅导员要积极参与或深入了解求职招聘工作。通过用人单位网站和现场招聘的机会及时、全面、系统地掌握各类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与用人需求,不断增强个性化职业指导能力,提高职业指导的科学化水平。由于每个毕业生的性格、兴趣、能力特点、家庭背景千差万别,如果辅导员采用千篇一律的职业指导方法,效果往往很难得到保证。因此,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络为学生提供以职业能力、职业倾向、职业适应性和心理个性特征测量为主要内容的网络职业测评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例如,对于有考公务员意向的学生,平时指导其加强有关申论与行政能力方面的知识积累与培训,多关心时事政治等;对于志愿到外资企业发展的学生,及时指导其加强和提高英语口语的水平;对于出国留学的学生,指导其尽早参加出国类英语考试等。高校辅导员在充分了解各类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具体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测评的结果,分析大学生个体与就业信息的匹配情况,针对不同大学生开展有效的个性化职业指导与服务,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
  (三)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工作
  辅导员要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向毕业生宣传国家和学校最新的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主动到基层、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大学四年级是就业的实战和拼搏期,是前三年积累的知识和能力集中发挥和施展的时期。辅导员要努力引导学生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工作,根据就业、考研、出国和创业等学生群体的不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例如,对考研大学生进行考研动员和考前指导;帮助就业大学生分析市场需求,使其确定合理的职业定位;加强对出国留学和创业的指导。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继续深造或顺利就业。辅导员应熟悉每个毕业生的情况,建立毕业生网络信息系统,汇总毕业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就业的意向行业、就业的意向地区、个人特长、性格爱好等。辅导员应在了解掌握学生就业意向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制订具体的就业方案,以提高就业推荐的针对性和成功率。
  (四)利用网络全方位收集就业信息,多途径发布就业信息
  辅导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尽可能多的渠道搜集就业信息。网络途径包括政府主办的就业网站、学校就业工作部门网站、用人单位网站和专业的人才公司网站。除网络途径外,还应利用校内校外招聘会,专业教师的人脉资源、校友资源,家庭的社会关系资源等。加强与就业基地、岗位需求潜力大的行业、地区和单位的联系,深挖就业信息,广开就业门路,形成全方位的就业信息搜集网络。利用移动飞信、微博、博客、QQ、就业信息网等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就业信息发布的全覆盖。校内招聘会信息主要利用就业信息网即时发布,同时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利用飞信群发功能,实现实时点对点的有针对性的通知,让尽可能多的毕业生实现校内就业,减少毕业生校外求职的盲目性、降低求职成本。校外招聘会信息主要通过班级QQ群、微信、微博、博客、群发邮件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发布。高校辅导员只有综合运用以上几种就业信息发布途径,相互补充,才能做到就业信息及时、准确、高效率地发布到每一位有需求的学生手上,为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信息服务。
  (五)建立毕业生就业反馈机制,增强职业指导效果
  通过毕业生网络建立毕业生就业反馈机制。辅导员应充分利用党员学生干部及时通过网络搜集毕业生毕业后的信息,动态更新毕业学生信息库。已毕业学生的就业信息是辅导员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丰富和宝贵的资源。要定期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电话等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已就业学生在专业技能、知识结构、适应能力以及整体素质方面的表现情况,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以及对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要求和建议。毕业生就业反馈机制一方面可以发现大学生在职场中需要提高的地方,便于总结经验,增强今后职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可以使毕业生关注母校的发展,激发对母校的热爱之情。毕业生既是学校宝贵的资源,也是即将毕业的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结语
  由于网络具有信息来源广、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顺应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辅导员作为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在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的优势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使学生调整就业心态、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最终顺利走上令其满意的工作岗位。只有这样,高校才能抢占人才培养的制高点,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玉忠,田如.对高校辅导员职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8).
  [2]汤斌.网络时代高校就业指导模式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5).
  [3]乔颖.美国高校职业指导制度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10(5).
  [4]田兆富.基于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1(35).
  [5]潘新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程化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2).
其他文献
近年来,安徽驿达公司以品牌建设为引领,在党建、经营、服务、品牌引进方面做文章,逐渐构建起'四位一体'的经营管理品牌格局,增强了公众出行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活动文化的概念和意义。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药学系为例,阐述了活动文化的拓维实践与思考:丰富活动内容,营造多彩校园;创新活动形式,凝练系部特色;优化活动条件,提升活动质量;拓展活动维度,打造文化品牌。   [关键词]院系活动文化 拓维建设 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08-0035-02   学生
企业创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战略之一,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政策是推进企业创新的"双刃剑"。分析了产业政策促进企业创新提升的核心要素以及存在的主要问
目的制作角膜基质透镜修复兔角膜缺损的动物模型,观察其与缺损角膜的生物相容性,探讨其在角膜组织损伤修复中的机制及作用,为寻求角膜组织替代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甘油冷冻
大学生之所以出现今天的非理性消费,一方面是新生间攀比心理在作祟,另一方面是父母“溺爱”心理驱动。孩子考取大学就是家庭的“功臣”,不仅光宗耀祖,且给父母撑足面子,再说现在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给即将跨入大学孩子的装备不能抠门,要是孩子用的电子产品不如周边同学,会很没面子。因此,家庭富足的父母为孩子花钱一掷万金毫不心疼,即便经济条件平平的家长,也是勒紧裤腰带,想方设法满足孩子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虚荣心。  
人才租赁是指由专门化的特殊企业根据用人单位要求,面向市场统一管理和运作,对人才实行有偿租赁配置的行为和机制.人才租赁作为一种新的人才配置形式,于1972年首先在美国的加
实行分税制以来,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已基本形成,但由于地方财政在支出管理上存在的弊端,使财政支出日益膨胀,财政供需矛盾日趋尖锐,这在贫困地区表现的更加明显.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