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6年刚刚过去的猴年春节一场红包大战是最大的看点。这场吸引各大互联网平台和无数企业参加的红包大战显示了社交平台的巨大能量。过年抢红包俨然成为拜年新时尚。红包大战中,媒体争相报道,民众不亦乐乎,不仅为猴年增添许多特色年味。本文就春节期间抢红包这一事件展开叙述,探讨了网络红包流行的原因,抢红包可能带来的影响及提出建议
【关键词】春节;抢红包;网络安全;影响;建议
一、调查的方法和内容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的方法主要采用不记名形式的问卷调查。针对主要问题进行网上问卷调查,确保问卷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典型性。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样本400份,调查对象中,男性共191人,女性共209人,男女比例大致为1:1,其中20岁以下的共115人,占总人数的28.83%,21-30岁的共占238,总人数的59.46%,31-40的共18人,占4.5%,41-60的共29人,占7.21%
(二)调查内容
本次问卷调查设计合理,内容丰富详实,题型多样
问卷主要内容包括:
1.2016年受访者对互联网红包的了解情况及使用状况
2.2016年春节期间抢红包对人们的影响
3.2016年春节互联网红包流行原因
4.对人们抢互联网红包的建议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2016年受访者对互联网红包的了解情况及使用状况
1.2016春节期间受访者抢红包的参与情况。随着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2016年各大互联网平台纷纷加入“春节红包”大战。2016年春节前夕,包括微信、支付宝、微博在内的各大互联网平台加入“春节红包”大战,83.78%的受访者有兴趣参与“春节红包”活动。“春节红包”已走出互联网从业者的小众群体,大众普及率得到提高,成为“新年俗”。
2.受访者获知互联网抢红包的途径。调查可知,受访者获知互联网春节抢红包活动的最多途径是支付宝等平台界面,达到42.34%,社交网络的作用不可忽视,不少受访者表示,通过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圈让他们提前获知抢红包的攻略;14.41%的受访者从新闻媒体的推广例如电视节目中植入支付宝广告获知相关信息
3.受访者参与春节期间抢红包的原因。有9.68%的人们认为抢红包符合过年气氛,抢红包代表着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有22.58%人认为抢红包可以增加一笔收入,何乐而不为;25.81%的人将抢红包视为一种娱乐消遣,打发时间,春节期间除了走亲访友剩下的时间较多,这些空余的时间抢红包既打发了空闲,又增加了娱乐性;33.33%的网友认为,周围的朋友都在玩,图新鲜,凑热闹。
(二)受访者春节红包的收入情况。42.34%的受访者收到的红包总金额在1001以上,15.32%的受访者收到金额在501-1000之间,11.71%的受访者收到红包在101-300间,18.92%的受访者收到金额在1-50,从金额大小可以判断,应该是来源于支付平台抢红包收入。
(三)抢红包大战带来的影响。23%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一种新型拜年方式,有助于亲友之间的互动,增添节日气氛;但也有17%的受访者认为互联网红包非但没有增加节日气氛,反而减少了年味,与家人面对面交流减少了;24%的受访者觉得拜年红包知识一种互联网公司的营销手段,提供的红包也仅仅是宣传噱头;12%的受访者认为在抢红包过程中移动支付的安全性降低,增加了手机银行账户被盗的机会。
三、春节互联网红包流行原因
(一)政治法律原因。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一系列支持经济和金融业发展的法律和政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而互联网红包作为一种互联网金融产品,具有使用方便简单、服务效率高等优势,恰好与我国出台的支持金融业大战的文件高度契合
(二)社会文化原因
1.民族特色使然。中国速来是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是民俗传统。互联网红包的诞生,拉近了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进了彼此感情。每当过年过节,发红包代表了人们的美好祝愿。电子红包不同于传统方式,在于它更加私人化,隐蔽化,娱乐化,不易让对方抗据或尴尬。
2.民风跟随大潮。当今社会互联网迅猛发展,网络社交工具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的习惯。有些人为了不想让自己显得不合群、落伍,会遵循周围人的生活方式,当大多数人都在抢支付宝红包,并且在微信群、朋友圈等社交圈刷屏时,剩下的一部分人为了不被孤立,显得自己不合群,可能也会参与到活动中。
3.网络公司策略得当。网络红包诞生伊始,支付宝选择了“讨”的规则,但效果并不理想,后期做了改进,变成“抢”的规则。仅一字之差,带给人们却是不一样的感受。国人性格内敛“讨”钱时会觉得不好意思。而“抢”在增添游戏性的同时使用户对这场“抢钱”游戏产生群体性麻痹。随机算法也巧妙地避开了“包多少钱合适”的心理障碍,更让趣味性超越了功利性趋向,更容易获得传播。
四、春节期间互联网红包带来影响
(一)互联网红包带来了亟需解决的网络安全及法律问题。互联网红包兴起,许多骗局也应运而生。一类“抢红包神器”声称可以快速抢红包,但这些软件往往被植入木马,一旦安装,不法分子就可以利用它来收集你的隐私信息,窃取账户密码。同时,抢红包所得没有纳入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网络红包的法律地位未明确、沉淀资金及其利息的归属等问题,从侧面揭露了现有法律的缺陷,这将推动我国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二)互联网红包带来了社交群的欢乐同时也淡漠了年味。人们在抢红包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交群,活跃气氛,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尴尬。抢红包能够带来快乐,增进了朋友、同事、家人之间的感情。但是,有些民众表示不知如何使用软件抢红包,这就可能造成了与家人之间的隔阂。网络红包是互联网应用技术和传统习俗的巧妙结合,强化了社交媒体上的人际传播,但是如果无节制地抢红包,会导致冷落家人,疏远情感的后果。
(三)互联网红包带来了互联网公司进一步发展。当前有许多互联网平台都推出了网络红包,如微信红包、支付宝红包、新浪微博红包、滴滴打车红包。几种红包都具有其特色,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支付宝红包虽然推出口令红包,但操作性并不是很强。为了提高平台影响力以及民众互动性,互联网公司必然要不断推陈出新,改进现有问题,进一步开发和完善。
五、对人们抢互联网红包的建议
(一)莫让抢红包成为与家人的新隔阂。人与人之间,看似多了小屏幕的活动,却少了显示中的交流;多了隔空的热闹,缺少了显示的关怀。网络抢红包隔空问世,虽然令亲友互动变得妙趣横生,却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传统春节的原汁原味。逐渐被网络红包夺去了佳节艳丽色彩,人们才会由心底感到空虚和不安。因此,对待互联网红包,要注意适度原则,不可将大把时间都倾注于抢红包,而忽略了与亲朋好友的交流。
(二)网络红包的安全仍需加强。网络安全问题一直是需要被重点关心的问题。一方面互联网公司需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切实解决好网络平台信息安全和财产问题,不断研发更新原有系统,将移动支付的风险降至最低。同时,作为消费大众,自身的防范意识也需要增强,注意防范来源不明的钓鱼链接,要谨慎点击一些来源不明的网址、二维码等,因为这些很可能是不法分子以电脑需要升级、安装插件为由,诱骗网友解压运行木马病毒。如果用户不幸中招,极有可能造成账户资金损失。
六、总结
2016年春节,互联网公司开展了“红包大战”,掀起了对争夺用户资源的博弈。人们使用网络红包的动机主要是觉得新鲜、社交、寻找春节的味道等。国家经济、法律上的支持,以及人们对于新型网络社交的喜爱是互联网红包流行的原因。电子红包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玩法新颖等优点,但是避免不了一些漏洞。建议相关部门完善机制,加强网络监督管理,同时,呼吁用户提高警惕,防止个人隐私泄露。互联网公司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切实解决好网络平台信息安全和财产问题,不断研发更新原有系统,将移动支付的风险降至最低。
【关键词】春节;抢红包;网络安全;影响;建议
一、调查的方法和内容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的方法主要采用不记名形式的问卷调查。针对主要问题进行网上问卷调查,确保问卷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典型性。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样本400份,调查对象中,男性共191人,女性共209人,男女比例大致为1:1,其中20岁以下的共115人,占总人数的28.83%,21-30岁的共占238,总人数的59.46%,31-40的共18人,占4.5%,41-60的共29人,占7.21%
(二)调查内容
本次问卷调查设计合理,内容丰富详实,题型多样
问卷主要内容包括:
1.2016年受访者对互联网红包的了解情况及使用状况
2.2016年春节期间抢红包对人们的影响
3.2016年春节互联网红包流行原因
4.对人们抢互联网红包的建议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2016年受访者对互联网红包的了解情况及使用状况
1.2016春节期间受访者抢红包的参与情况。随着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2016年各大互联网平台纷纷加入“春节红包”大战。2016年春节前夕,包括微信、支付宝、微博在内的各大互联网平台加入“春节红包”大战,83.78%的受访者有兴趣参与“春节红包”活动。“春节红包”已走出互联网从业者的小众群体,大众普及率得到提高,成为“新年俗”。
2.受访者获知互联网抢红包的途径。调查可知,受访者获知互联网春节抢红包活动的最多途径是支付宝等平台界面,达到42.34%,社交网络的作用不可忽视,不少受访者表示,通过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圈让他们提前获知抢红包的攻略;14.41%的受访者从新闻媒体的推广例如电视节目中植入支付宝广告获知相关信息
3.受访者参与春节期间抢红包的原因。有9.68%的人们认为抢红包符合过年气氛,抢红包代表着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有22.58%人认为抢红包可以增加一笔收入,何乐而不为;25.81%的人将抢红包视为一种娱乐消遣,打发时间,春节期间除了走亲访友剩下的时间较多,这些空余的时间抢红包既打发了空闲,又增加了娱乐性;33.33%的网友认为,周围的朋友都在玩,图新鲜,凑热闹。
(二)受访者春节红包的收入情况。42.34%的受访者收到的红包总金额在1001以上,15.32%的受访者收到金额在501-1000之间,11.71%的受访者收到红包在101-300间,18.92%的受访者收到金额在1-50,从金额大小可以判断,应该是来源于支付平台抢红包收入。
(三)抢红包大战带来的影响。23%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一种新型拜年方式,有助于亲友之间的互动,增添节日气氛;但也有17%的受访者认为互联网红包非但没有增加节日气氛,反而减少了年味,与家人面对面交流减少了;24%的受访者觉得拜年红包知识一种互联网公司的营销手段,提供的红包也仅仅是宣传噱头;12%的受访者认为在抢红包过程中移动支付的安全性降低,增加了手机银行账户被盗的机会。
三、春节互联网红包流行原因
(一)政治法律原因。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一系列支持经济和金融业发展的法律和政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而互联网红包作为一种互联网金融产品,具有使用方便简单、服务效率高等优势,恰好与我国出台的支持金融业大战的文件高度契合
(二)社会文化原因
1.民族特色使然。中国速来是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是民俗传统。互联网红包的诞生,拉近了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进了彼此感情。每当过年过节,发红包代表了人们的美好祝愿。电子红包不同于传统方式,在于它更加私人化,隐蔽化,娱乐化,不易让对方抗据或尴尬。
2.民风跟随大潮。当今社会互联网迅猛发展,网络社交工具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的习惯。有些人为了不想让自己显得不合群、落伍,会遵循周围人的生活方式,当大多数人都在抢支付宝红包,并且在微信群、朋友圈等社交圈刷屏时,剩下的一部分人为了不被孤立,显得自己不合群,可能也会参与到活动中。
3.网络公司策略得当。网络红包诞生伊始,支付宝选择了“讨”的规则,但效果并不理想,后期做了改进,变成“抢”的规则。仅一字之差,带给人们却是不一样的感受。国人性格内敛“讨”钱时会觉得不好意思。而“抢”在增添游戏性的同时使用户对这场“抢钱”游戏产生群体性麻痹。随机算法也巧妙地避开了“包多少钱合适”的心理障碍,更让趣味性超越了功利性趋向,更容易获得传播。
四、春节期间互联网红包带来影响
(一)互联网红包带来了亟需解决的网络安全及法律问题。互联网红包兴起,许多骗局也应运而生。一类“抢红包神器”声称可以快速抢红包,但这些软件往往被植入木马,一旦安装,不法分子就可以利用它来收集你的隐私信息,窃取账户密码。同时,抢红包所得没有纳入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网络红包的法律地位未明确、沉淀资金及其利息的归属等问题,从侧面揭露了现有法律的缺陷,这将推动我国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二)互联网红包带来了社交群的欢乐同时也淡漠了年味。人们在抢红包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交群,活跃气氛,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尴尬。抢红包能够带来快乐,增进了朋友、同事、家人之间的感情。但是,有些民众表示不知如何使用软件抢红包,这就可能造成了与家人之间的隔阂。网络红包是互联网应用技术和传统习俗的巧妙结合,强化了社交媒体上的人际传播,但是如果无节制地抢红包,会导致冷落家人,疏远情感的后果。
(三)互联网红包带来了互联网公司进一步发展。当前有许多互联网平台都推出了网络红包,如微信红包、支付宝红包、新浪微博红包、滴滴打车红包。几种红包都具有其特色,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支付宝红包虽然推出口令红包,但操作性并不是很强。为了提高平台影响力以及民众互动性,互联网公司必然要不断推陈出新,改进现有问题,进一步开发和完善。
五、对人们抢互联网红包的建议
(一)莫让抢红包成为与家人的新隔阂。人与人之间,看似多了小屏幕的活动,却少了显示中的交流;多了隔空的热闹,缺少了显示的关怀。网络抢红包隔空问世,虽然令亲友互动变得妙趣横生,却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传统春节的原汁原味。逐渐被网络红包夺去了佳节艳丽色彩,人们才会由心底感到空虚和不安。因此,对待互联网红包,要注意适度原则,不可将大把时间都倾注于抢红包,而忽略了与亲朋好友的交流。
(二)网络红包的安全仍需加强。网络安全问题一直是需要被重点关心的问题。一方面互联网公司需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切实解决好网络平台信息安全和财产问题,不断研发更新原有系统,将移动支付的风险降至最低。同时,作为消费大众,自身的防范意识也需要增强,注意防范来源不明的钓鱼链接,要谨慎点击一些来源不明的网址、二维码等,因为这些很可能是不法分子以电脑需要升级、安装插件为由,诱骗网友解压运行木马病毒。如果用户不幸中招,极有可能造成账户资金损失。
六、总结
2016年春节,互联网公司开展了“红包大战”,掀起了对争夺用户资源的博弈。人们使用网络红包的动机主要是觉得新鲜、社交、寻找春节的味道等。国家经济、法律上的支持,以及人们对于新型网络社交的喜爱是互联网红包流行的原因。电子红包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玩法新颖等优点,但是避免不了一些漏洞。建议相关部门完善机制,加强网络监督管理,同时,呼吁用户提高警惕,防止个人隐私泄露。互联网公司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切实解决好网络平台信息安全和财产问题,不断研发更新原有系统,将移动支付的风险降至最低。